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山,是一座凝集力量的英雄之山,是一座固本铸魂的精神之山,是一座镌刻史诗的信仰之山,是一座丰饶的文化之山。2020年6月27日,以“弘扬老山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名人专家学者谈老山诗》昆明征稿会,在昆明如约举行。
来自中国作协、云南省文联、省作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省社科联、省政府文史馆、省社会科学院和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文山学院等十多个单位的著名评论家、作家、诗人、教授、博导、学者共22人,悉数到会。本次活动,由文山州文艺理论学会,文山学院《老山诗研究》课题组主办,云南海创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中国著名诗人和评论家晓雪,中国著名军旅作家、“将军诗人”吴传玖,中国著名演讲家、《老山兰》词作家蔡朝东,被誉为中国“保尔·柯察金”的军人作家史光柱也派出特别代表,在百忙之中,拨冗出席。使得本次会议,高朋满座,名家云集,大咖荟萃。英雄与士兵,战士与诗人,莅临会场,光芒四射,令会场蓬荜生辉,星光璀璨。
本次征稿会,主要围绕老山诗的创作方法、艺术特色、发展前景等三个方面进行研讨,并向全体与会者征稿。征稿结束将编辑出版一本10万字左右的《名家谈老山诗》。老山诗创作主要有三个来源,即一是老山烈士及家屬、战友创作的作品。二是涉及这场戍边卫国战争军人创作的诗作;三是聚焦老山精神和老山红色文化,由社会各界作家、诗人创作的优秀作品。这三类作品是否纳入研究范围,与会者达成初步共识,一律归入《老山诗》的研究范围。
大家一致认为:老山诗要服务人民,服务军队,书写时代。老山诗要肩负起历史的责任与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无愧于伟大时代和英雄军队的优秀作品。
史光柱:老山是文化山、信念山和英雄山
著名的“战斗英雄”“老山诗人”史光柱,获悉《名人专家学者谈老山诗》昆明征稿会之后,特别高兴,认为颇有“创新风范”,本计划亲自赴会,但因北京疫情的影响,无法参与。为此,他专门请对老山文化有深刻体验的老班长、著名的朗诵家洪军老师,作为他的特别代表,向与会的各位专家致敬。
会上,首先播放史光柱创作的优秀歌曲《山》的视频,又由战友洪军,声情并茂地朗诵史光柱的诗《穿越》,生死之间的真实体验,令人震撼。最后,朗诵由史光柱从北京发来的贺电祝词,感染现场与会者。
八十年代那场血雨腥风,许多英烈为边关安稳献出年轻的生命,那“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为祖国我甘愿牺牲”的慷慨陈词,至今回荡在耳畔,老山是文化山、信念山、英雄山,且难以忘怀。诗是文学塔尖的表达形式,又是军旅文艺的刀锋。那不是诗,而是刀枪与炮弹,血性与忠烈。举办这样的活动,的确有创新意味。十年边境作战,五年都在老山地区,边关军民创造的老山精神,怎能无歌无诗?这不只是文化阵地,也是思想战线的坚守。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之园,我们同在,与老山精神同在,与遍及边关的初心,使命同在。——史光柱激情昂扬的贺电,鼓舞大家,掌声四起。
会后,史光柱从北京发回短信,感慨万千地说:“作为中国军魂、国魂的老山精神,五年的战斗历程,当时作为巨大的精神支柱矗立在人民的心中。今天,我们虽然远离硝烟弥漫的战场,但保家卫国的阵地和文艺、思想战线同样是一种阵地。坚守着阵地,也就是坚守着我们的使命与初心,坚守着阵地,也是坚守着我们当年的钢铁诺言和用我们的青春所做出的牺牲。这个座谈会确实有创新意义,也有传承意义,感谢你们——文山学院《老山诗研究》课题组,在百忙当中为我们这一代老兵去站台。这是一件大好事,希望你们在传承老山精神的过程中,当好传承老山精神的带头人和引领时代号角的‘尖兵’。”
史光柱的肺腑之言,不仅代表他个人的心声,更反映出一代军人精神追求与时代脉动。
吴传玖:老山诗研究是一项神圣的事业
中国著名军旅作家、“将军诗人”吴传玖在会上,作《老山诗研究是神圣的事业、老山诗的创作更应有大格局》的专题发言,他语重心长地说:“老山诗概念应该说是历史悠久了, 它首先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共和国那场惊心动魄的边疆自卫反击战争,至今算来已经四十余年。这就为我们的诗人,特别是从事于老山诗创作的诗人和文学家们提供了极其丰沃的土壤。 文山学院《老山诗研究》课题组和文山州文学评论学会多年来坚持对老山诗创作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老山诗创作的发展与繁荣。”
特别是在新的时期,老山诗的创作与研究更是秉承新时代习主席关于繁荣文学艺术创作的讲话精神,紧跟时代步伐,与其他文艺门类一道努力推动文学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在趋势面前紧紧抓住老山诗的革命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特色,赋予老山诗更多元化的表达方式,更浪漫的时代气息,是中国梦声音的表达,也是一场中国梦的诗歌盛宴。使其在新诗百年历史中记录了老山诗诗人向革命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进军的步伐,逐渐让一度比较小众的老山诗的诗歌成为中国诗歌文化盛景中,一道十分亮丽,而且影响深远的风景线。
习主席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与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所以老山诗,作为中国文学的一种特殊的分野,其独具的诗歌本质精神的继承与发展,自然也要十分重视坚守这样的价值观。这也是我们老山诗及老山诗诗人要写出不辜负时代和人民的好作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的使命之必然。
关于诗歌发展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我认为诗歌,特别是老山诗,一定要有大格局,要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使命,面向大众,百花齐放,全方位在老山诗的土壤上开出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军队强军建设的精神之花。所谓大格局,即是大时代里的大胸怀、大境界、大气魄的大诗。比如千年前李白的“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和贾岛的“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比如百年里郭沫若那吞掉日月的“天狗”和艾青的“常含泪水”。这就是大格局中有大胸怀、大境界、大气魄的“大诗”。 一个真正的诗人,特别是致力于坚持继承发扬老山精神,从事老山诗创作的诗人,更应该具有崇高的诗意理想与责任担当,有博大的情怀和辽阔的视野,诗人与诗歌既属于诗人自我,更属于社会,属于时代,属于人民。文以载道,文以化人,老山诗要服务人民,服务军队,书写时代,老山诗要肩负起历史的责任与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军队的优秀作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新时代。他的发言深入浅出,发人深思。
蔡朝东:寻找36年前老山诗的作者老兵
作为当年老山前线的军区宣传干事蔡朝东,在会上,公开播放展示他精心保存收藏的战地“老山诗录音”。那是上个世纪的1984年9月27日,国庆35周年庆典时,在老山前线阵前的联欢活动,手拿钢枪的战士,面对“饭盒录音机”,朗诵真情实感的“老山诗”,伴随敌人的阵阵尖厉的炮弹咆哮声,让人如临其境。这份“炮火录音”,实乃最珍贵的艺术档案和发表在“战场”上的最早的“老山诗”精品。
蔡朝东还在现场朗诵了战士侯建辉在猫耳洞里写的诗《让战场留下青春的光辉》,并播放了36年前他在老山1153高地用饭盒录音机录制的战士朗诵诗的实况录音。与会者一致评价:太珍贵、太感人、太震撼!但作者老兵侯建辉,至今不知人在何处?36年来,一直无法找到,联系不上,给大家留下一个不解之谜和巨大的悬念……
云南省文联原主席郑明,深情地回顾他当年作为《云贵民兵》的前线记者,参加槍林弹雨中的采访。后又在《国防战士报》上组编发表“老山诗”的传奇故事。尤其是在老山之战的前夜,写出老山边防民兵们支前参战的第一篇新闻报道,令人肃然起敬。他又主编《英雄的丰碑》,描绘云南各族人民支前参战纪实。主编《老山精神万岁》等书籍,为传播老山精神,做出突出贡献。会上,他激情满怀地朗诵他创作的“老山诗”《不能忘却的历史》,让人感到,这又是“最美老山诗”的精彩再现。
中国作协会员、云南省政协原秘书长刘建华在会上,十分精辟地指出:《老山诗》研究,课题选得好。小课题,大价值。老山诗中的精品,无愧于“中国诗歌现象”。老山诗,包括支前民兵的创作,是用生命和鲜血,在进行创作。这种最后的呼唤,不仅让人惊心动魄,而且令读者“灵魂震颤”。本次会议和选题,不停留局限于历史,不仅创意好,起点高,而且站位更高,荟萃云南评论界精英。因为:“硝烟淡去,诗魂永存!”……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导胡彦,在会上发言,他认为:老山诗和老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老山诗,是战士们用血肉之躯,家国情怀铸就的精神丰碑。要注重对老山诗的历史文献、原始资料的搜集,尤其是讴歌中华民族精神的珍贵诗篇。老山诗,是当代的“军旅诗”和“边关诗”,在文本和个案的研究中,要注意提炼升华。
云南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李骞也是具有“军人情结”的诗人。他认为:老山诗,是当代军魂的显现。战士、烈士、家属,用生命完成的作品,不能简单地用所谓的“诗歌艺术”标准去衡量。老山诗中的“大我”与“小我”,祖国与奉献,战争与和平,即是浪漫主义的情怀,更是爱国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憧憬与向往,堪称新时代“军旅文学”的巅峰之作。同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的项目审评专家,他还为文山学院校级课题《老山诗研究》申报国家级课题“支招”,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老山诗:守望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文山,是中国军魂,国魂之一的“老山精神”的诞生地。老山,是一座精神的高地。时隔半年,再次召开老山诗征稿座谈会,证明文山文艺理论家学会和文山学院《老山诗研》课题组,选题价值的意义重大。多年来,孜孜不倦,集腋成裘,坚持对老山诗的创作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已经写出十余篇学术论文,推动老山诗的发展与繁荣,深化老山诗的审美价值。
云南省人大原副主任王义明,为会议题词:“老山诗研究,守望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从充分肯定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高度,开展老山诗研究,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美好理想,在云南文学中的又一生动实践。
中国著名诗人、耄耋之年的晓雪两次赴会,不仅向课题赠送15首他亲自创作的老山诗,还亲笔题词:“最美老山诗,最美战士情”。一位老诗人的热切企盼,跃然纸上,且画龙点睛。这方墨宝,既是晓雪的衷心祝福,又是一份弥足珍贵的艺术财富。
著名文史专家、云南省政府文史馆馆员,文山州文联原副主席、《含笑花》副主编黄懿陆,回顾往昔峥嵘岁月,亲身经历老山文学,心潮澎湃,用诗一样的语言写道:“诗魂融进中国梦,老山精神不朽!” 刘建华在会上发言,厘清“老山诗”的内涵与外延之后,意味深长地题词道:“硝烟淡去,诗魂永存!”
多次赴老山阵地主峰组稿的《边疆文学》原主编张永权,有一次在采访途中出车祸,幸好有惊无险,战胜厄运。此次,他将上个世纪1986年2月19日《云南日报》发表的《人魂,诗魂惊天动地——老山战区虎年新春诗会侧记》一文,复印给大家,提供珍藏多年的珍贵史料,让人喜上眉梢。他专门题词:“老山精神,老山诗,永放光彩!”
著名演讲家蔡朝东挥笔题词:“咏老山诗,铸英雄魂。”军旅作家郑明题词:“血染老山精神不朽,硝烟已去诗传后人。”李骞题词:“热血老山,铸就军魂。”文山学院《老山诗研究》课题组发起人、文山州文艺理论家学会副会长龙符题词:“弘扬老山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当天下午,会议正在进行当中。《人民头条》在第一时间,最快速度,发表新闻快手谭天的精短消息《咏老山诗,铸英雄魂》,引起一大批读者热情点赞。翌日,著名演讲家蔡朝东在网上发微信群,发布《咏老山诗,铸英雄魂》的美篇,并配乐著名歌唱家郁钧剑主唱的《老山兰》优美动听的旋律,产生极大影响。短短几日,有2000多名老兵阅读并发贴,送花者达380朵之多。网民纷纷点赞道:“老山诗魂永不老,老山精神传万代”。“老山诗,老山魂,铸就老山精神。”……
老山诗,不仅是英雄的丰碑,更是当代军魂的显现。尤其是从边关文山这片血与火的热土上成长起来的领导将军,包括曾经参战的老山老兵们,无不把文山州当作“第二故乡”。对文山各族儿女,有一种亲人般的怀念和眷恋!不少人,因为写边关老山,成为中国和云南作家群的一员。作为中国作家的“军旅诗人”——史光柱,就是最突出的代表,是老山诗的骄傲。这是全体与会者不约而同的共同心灵体验与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
会上,课题组汇报应文山州退役军人事务局邀请,已完成《老山烈士诗抄100首》。现正在编撰《最美老山诗鉴赏》和《名人专家学者谈老山诗》两本书稿,处于编校审阅之中。与会专家在发言中建言献计,希望召开全国性的老山诗研讨会,向全国征集并出版首部研究论文集,成立云南老山红色文化研究会。并将文山学院校级课题《老山诗研究》,申报为省级课题,乃至最终成为国家级课题……这一切,是本次会议的另一大特色和成果!
作为“疫中”举行的这次会议,以“老山精神最直接、最生动、最形象的艺术阐释”——老山诗的诗魂和名义,将会议开成一个别开生面的“老山诗朗诵会”“老山精神研讨会”,“老山军魂座谈会”,让与会者印象深刻,终生难忘!本次会议达到史光柱提出的主旨意义:“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之园”的价值追求,在老山红色文化建设和老山诗历史的研究与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又辉煌灿烂的一页!
来自中国作协、云南省文联、省作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省社科联、省政府文史馆、省社会科学院和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文山学院等十多个单位的著名评论家、作家、诗人、教授、博导、学者共22人,悉数到会。本次活动,由文山州文艺理论学会,文山学院《老山诗研究》课题组主办,云南海创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中国著名诗人和评论家晓雪,中国著名军旅作家、“将军诗人”吴传玖,中国著名演讲家、《老山兰》词作家蔡朝东,被誉为中国“保尔·柯察金”的军人作家史光柱也派出特别代表,在百忙之中,拨冗出席。使得本次会议,高朋满座,名家云集,大咖荟萃。英雄与士兵,战士与诗人,莅临会场,光芒四射,令会场蓬荜生辉,星光璀璨。
本次征稿会,主要围绕老山诗的创作方法、艺术特色、发展前景等三个方面进行研讨,并向全体与会者征稿。征稿结束将编辑出版一本10万字左右的《名家谈老山诗》。老山诗创作主要有三个来源,即一是老山烈士及家屬、战友创作的作品。二是涉及这场戍边卫国战争军人创作的诗作;三是聚焦老山精神和老山红色文化,由社会各界作家、诗人创作的优秀作品。这三类作品是否纳入研究范围,与会者达成初步共识,一律归入《老山诗》的研究范围。
大家一致认为:老山诗要服务人民,服务军队,书写时代。老山诗要肩负起历史的责任与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无愧于伟大时代和英雄军队的优秀作品。
史光柱:老山是文化山、信念山和英雄山
著名的“战斗英雄”“老山诗人”史光柱,获悉《名人专家学者谈老山诗》昆明征稿会之后,特别高兴,认为颇有“创新风范”,本计划亲自赴会,但因北京疫情的影响,无法参与。为此,他专门请对老山文化有深刻体验的老班长、著名的朗诵家洪军老师,作为他的特别代表,向与会的各位专家致敬。
会上,首先播放史光柱创作的优秀歌曲《山》的视频,又由战友洪军,声情并茂地朗诵史光柱的诗《穿越》,生死之间的真实体验,令人震撼。最后,朗诵由史光柱从北京发来的贺电祝词,感染现场与会者。
八十年代那场血雨腥风,许多英烈为边关安稳献出年轻的生命,那“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为祖国我甘愿牺牲”的慷慨陈词,至今回荡在耳畔,老山是文化山、信念山、英雄山,且难以忘怀。诗是文学塔尖的表达形式,又是军旅文艺的刀锋。那不是诗,而是刀枪与炮弹,血性与忠烈。举办这样的活动,的确有创新意味。十年边境作战,五年都在老山地区,边关军民创造的老山精神,怎能无歌无诗?这不只是文化阵地,也是思想战线的坚守。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之园,我们同在,与老山精神同在,与遍及边关的初心,使命同在。——史光柱激情昂扬的贺电,鼓舞大家,掌声四起。
会后,史光柱从北京发回短信,感慨万千地说:“作为中国军魂、国魂的老山精神,五年的战斗历程,当时作为巨大的精神支柱矗立在人民的心中。今天,我们虽然远离硝烟弥漫的战场,但保家卫国的阵地和文艺、思想战线同样是一种阵地。坚守着阵地,也就是坚守着我们的使命与初心,坚守着阵地,也是坚守着我们当年的钢铁诺言和用我们的青春所做出的牺牲。这个座谈会确实有创新意义,也有传承意义,感谢你们——文山学院《老山诗研究》课题组,在百忙当中为我们这一代老兵去站台。这是一件大好事,希望你们在传承老山精神的过程中,当好传承老山精神的带头人和引领时代号角的‘尖兵’。”
史光柱的肺腑之言,不仅代表他个人的心声,更反映出一代军人精神追求与时代脉动。
吴传玖:老山诗研究是一项神圣的事业
中国著名军旅作家、“将军诗人”吴传玖在会上,作《老山诗研究是神圣的事业、老山诗的创作更应有大格局》的专题发言,他语重心长地说:“老山诗概念应该说是历史悠久了, 它首先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共和国那场惊心动魄的边疆自卫反击战争,至今算来已经四十余年。这就为我们的诗人,特别是从事于老山诗创作的诗人和文学家们提供了极其丰沃的土壤。 文山学院《老山诗研究》课题组和文山州文学评论学会多年来坚持对老山诗创作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老山诗创作的发展与繁荣。”
特别是在新的时期,老山诗的创作与研究更是秉承新时代习主席关于繁荣文学艺术创作的讲话精神,紧跟时代步伐,与其他文艺门类一道努力推动文学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在趋势面前紧紧抓住老山诗的革命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特色,赋予老山诗更多元化的表达方式,更浪漫的时代气息,是中国梦声音的表达,也是一场中国梦的诗歌盛宴。使其在新诗百年历史中记录了老山诗诗人向革命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进军的步伐,逐渐让一度比较小众的老山诗的诗歌成为中国诗歌文化盛景中,一道十分亮丽,而且影响深远的风景线。
习主席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与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所以老山诗,作为中国文学的一种特殊的分野,其独具的诗歌本质精神的继承与发展,自然也要十分重视坚守这样的价值观。这也是我们老山诗及老山诗诗人要写出不辜负时代和人民的好作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的使命之必然。
关于诗歌发展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我认为诗歌,特别是老山诗,一定要有大格局,要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使命,面向大众,百花齐放,全方位在老山诗的土壤上开出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军队强军建设的精神之花。所谓大格局,即是大时代里的大胸怀、大境界、大气魄的大诗。比如千年前李白的“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和贾岛的“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比如百年里郭沫若那吞掉日月的“天狗”和艾青的“常含泪水”。这就是大格局中有大胸怀、大境界、大气魄的“大诗”。 一个真正的诗人,特别是致力于坚持继承发扬老山精神,从事老山诗创作的诗人,更应该具有崇高的诗意理想与责任担当,有博大的情怀和辽阔的视野,诗人与诗歌既属于诗人自我,更属于社会,属于时代,属于人民。文以载道,文以化人,老山诗要服务人民,服务军队,书写时代,老山诗要肩负起历史的责任与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军队的优秀作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新时代。他的发言深入浅出,发人深思。
蔡朝东:寻找36年前老山诗的作者老兵
作为当年老山前线的军区宣传干事蔡朝东,在会上,公开播放展示他精心保存收藏的战地“老山诗录音”。那是上个世纪的1984年9月27日,国庆35周年庆典时,在老山前线阵前的联欢活动,手拿钢枪的战士,面对“饭盒录音机”,朗诵真情实感的“老山诗”,伴随敌人的阵阵尖厉的炮弹咆哮声,让人如临其境。这份“炮火录音”,实乃最珍贵的艺术档案和发表在“战场”上的最早的“老山诗”精品。
蔡朝东还在现场朗诵了战士侯建辉在猫耳洞里写的诗《让战场留下青春的光辉》,并播放了36年前他在老山1153高地用饭盒录音机录制的战士朗诵诗的实况录音。与会者一致评价:太珍贵、太感人、太震撼!但作者老兵侯建辉,至今不知人在何处?36年来,一直无法找到,联系不上,给大家留下一个不解之谜和巨大的悬念……
云南省文联原主席郑明,深情地回顾他当年作为《云贵民兵》的前线记者,参加槍林弹雨中的采访。后又在《国防战士报》上组编发表“老山诗”的传奇故事。尤其是在老山之战的前夜,写出老山边防民兵们支前参战的第一篇新闻报道,令人肃然起敬。他又主编《英雄的丰碑》,描绘云南各族人民支前参战纪实。主编《老山精神万岁》等书籍,为传播老山精神,做出突出贡献。会上,他激情满怀地朗诵他创作的“老山诗”《不能忘却的历史》,让人感到,这又是“最美老山诗”的精彩再现。
中国作协会员、云南省政协原秘书长刘建华在会上,十分精辟地指出:《老山诗》研究,课题选得好。小课题,大价值。老山诗中的精品,无愧于“中国诗歌现象”。老山诗,包括支前民兵的创作,是用生命和鲜血,在进行创作。这种最后的呼唤,不仅让人惊心动魄,而且令读者“灵魂震颤”。本次会议和选题,不停留局限于历史,不仅创意好,起点高,而且站位更高,荟萃云南评论界精英。因为:“硝烟淡去,诗魂永存!”……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导胡彦,在会上发言,他认为:老山诗和老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老山诗,是战士们用血肉之躯,家国情怀铸就的精神丰碑。要注重对老山诗的历史文献、原始资料的搜集,尤其是讴歌中华民族精神的珍贵诗篇。老山诗,是当代的“军旅诗”和“边关诗”,在文本和个案的研究中,要注意提炼升华。
云南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李骞也是具有“军人情结”的诗人。他认为:老山诗,是当代军魂的显现。战士、烈士、家属,用生命完成的作品,不能简单地用所谓的“诗歌艺术”标准去衡量。老山诗中的“大我”与“小我”,祖国与奉献,战争与和平,即是浪漫主义的情怀,更是爱国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憧憬与向往,堪称新时代“军旅文学”的巅峰之作。同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的项目审评专家,他还为文山学院校级课题《老山诗研究》申报国家级课题“支招”,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老山诗:守望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文山,是中国军魂,国魂之一的“老山精神”的诞生地。老山,是一座精神的高地。时隔半年,再次召开老山诗征稿座谈会,证明文山文艺理论家学会和文山学院《老山诗研》课题组,选题价值的意义重大。多年来,孜孜不倦,集腋成裘,坚持对老山诗的创作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已经写出十余篇学术论文,推动老山诗的发展与繁荣,深化老山诗的审美价值。
云南省人大原副主任王义明,为会议题词:“老山诗研究,守望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从充分肯定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高度,开展老山诗研究,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美好理想,在云南文学中的又一生动实践。
中国著名诗人、耄耋之年的晓雪两次赴会,不仅向课题赠送15首他亲自创作的老山诗,还亲笔题词:“最美老山诗,最美战士情”。一位老诗人的热切企盼,跃然纸上,且画龙点睛。这方墨宝,既是晓雪的衷心祝福,又是一份弥足珍贵的艺术财富。
著名文史专家、云南省政府文史馆馆员,文山州文联原副主席、《含笑花》副主编黄懿陆,回顾往昔峥嵘岁月,亲身经历老山文学,心潮澎湃,用诗一样的语言写道:“诗魂融进中国梦,老山精神不朽!” 刘建华在会上发言,厘清“老山诗”的内涵与外延之后,意味深长地题词道:“硝烟淡去,诗魂永存!”
多次赴老山阵地主峰组稿的《边疆文学》原主编张永权,有一次在采访途中出车祸,幸好有惊无险,战胜厄运。此次,他将上个世纪1986年2月19日《云南日报》发表的《人魂,诗魂惊天动地——老山战区虎年新春诗会侧记》一文,复印给大家,提供珍藏多年的珍贵史料,让人喜上眉梢。他专门题词:“老山精神,老山诗,永放光彩!”
著名演讲家蔡朝东挥笔题词:“咏老山诗,铸英雄魂。”军旅作家郑明题词:“血染老山精神不朽,硝烟已去诗传后人。”李骞题词:“热血老山,铸就军魂。”文山学院《老山诗研究》课题组发起人、文山州文艺理论家学会副会长龙符题词:“弘扬老山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当天下午,会议正在进行当中。《人民头条》在第一时间,最快速度,发表新闻快手谭天的精短消息《咏老山诗,铸英雄魂》,引起一大批读者热情点赞。翌日,著名演讲家蔡朝东在网上发微信群,发布《咏老山诗,铸英雄魂》的美篇,并配乐著名歌唱家郁钧剑主唱的《老山兰》优美动听的旋律,产生极大影响。短短几日,有2000多名老兵阅读并发贴,送花者达380朵之多。网民纷纷点赞道:“老山诗魂永不老,老山精神传万代”。“老山诗,老山魂,铸就老山精神。”……
老山诗,不仅是英雄的丰碑,更是当代军魂的显现。尤其是从边关文山这片血与火的热土上成长起来的领导将军,包括曾经参战的老山老兵们,无不把文山州当作“第二故乡”。对文山各族儿女,有一种亲人般的怀念和眷恋!不少人,因为写边关老山,成为中国和云南作家群的一员。作为中国作家的“军旅诗人”——史光柱,就是最突出的代表,是老山诗的骄傲。这是全体与会者不约而同的共同心灵体验与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
会上,课题组汇报应文山州退役军人事务局邀请,已完成《老山烈士诗抄100首》。现正在编撰《最美老山诗鉴赏》和《名人专家学者谈老山诗》两本书稿,处于编校审阅之中。与会专家在发言中建言献计,希望召开全国性的老山诗研讨会,向全国征集并出版首部研究论文集,成立云南老山红色文化研究会。并将文山学院校级课题《老山诗研究》,申报为省级课题,乃至最终成为国家级课题……这一切,是本次会议的另一大特色和成果!
作为“疫中”举行的这次会议,以“老山精神最直接、最生动、最形象的艺术阐释”——老山诗的诗魂和名义,将会议开成一个别开生面的“老山诗朗诵会”“老山精神研讨会”,“老山军魂座谈会”,让与会者印象深刻,终生难忘!本次会议达到史光柱提出的主旨意义:“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之园”的价值追求,在老山红色文化建设和老山诗历史的研究与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又辉煌灿烂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