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秋季,如果孩子出现口角发炎、口腔溃疡、鼻干出血、鼻塞干咳……多数是因为“上火”。不要小看了这些火气,不及早灭掉会发展为疾病。
《健康之家》专家谈:秋季为啥易“上火”
祖国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为“秋燥”。干燥气候中,首先受损的是皮肤。宝宝的皮肤最娇嫩,长时间干燥就会变得粗糙、干涩、脱皮、皲裂,甚至毛发脱落,皮肤容易受损擦伤,发生感染等。
秋季干燥的气候,几乎每一次呼吸都对呼吸道是一种劣性刺激。它带走了鼻腔黏膜和肺泡大量的水分,使其变为干燥,不仅鼻干易出血,呼吸道上皮鞭毛失去摆动排痰等防卫功能,极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和肺感染。尤其婴幼儿娇嫩的肺脏,一旦得过肺炎,日后更容易复发。
灭火总动员
心肺火 症状:宝宝全身发热,接着口腔内出现小泡疹,破溃后成小溃疡。
蓄水养肺:
妈咪要比其他季节更注意让宝宝喝水,保持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让宝宝直接从呼吸道“摄”入水分,即把热水倒入杯子里,让宝宝的鼻孔对着杯子呼吸,把水蒸气吸入呼吸道,每次吸入10分钟左右,早晚各做1次。
给宝宝多洗几次澡。多洗澡有利于皮肤的血液循环,使肺脏与皮肤保持气血通畅,使肺得到滋润。
居家环境也加点“料”。秋季在室内悬挂湿毛巾、放置装水容器、用加湿器的方法,保持室内相对湿度在50%以上。可以有效地防止机体水分的过度丢失。
温馨提醒:秋季多饮白开水是最好的,婴儿可用奶瓶喂水,稀释浓缩的血液和体液,迅速改善脱水和电解质失调。但不要短时间内喝进大量的水,引起腹胀,而要少量多次。
胃肠火 症状:表大便秘结,排便困难,每隔数日解便一次;小便少而黄,混浊有味。
四招泄胃火:
第一招:调饮食
新生儿最好是用母乳喂养并保证足够的母乳量,因为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既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又不会“上火”。
人工喂养应在医生指导下采用适合的配方乳。配方奶粉最好选择接近母乳成分的。宝宝3个月后,可在奶粉中加入少量奶糕,并喂些果汁;如果宝宝出现便秘症状,妈妈可将奶粉冲稀些,同时增加糖量;即每100毫升牛奶加10克糖。
补充钙、铁、锌及维生素,半岁以上的宝宝应该摄入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
秋季时令水果较多,可以多选择具有抗秋燥的蔬果食用,例如梨。梨能生津止渴、润燥化痰等。秋令干燥时,每天坚持给宝宝吃1-2个梨,对于防秋燥有很好的作用。
秋天多给宝宝吃一些中性和凉性的水果,少吃热性的水果和食品,如桂圆、荔枝、芒果、油炸食品等。
第二招:多运动
肠胃容易积火的孩子大多体质虚弱,所以更容易受到燥邪侵袭,因此全面提高孩子的抵抗力是根本。可以让孩子多到户外运动,晒太阳,从各方面提高孩子的健康水平。
第三招:透“心”凉
妈妈平时应多带宝宝到户外走走,领略大自然带来的那份凉意,清除宝宝体内的燥火。同时还应该注意避免宝宝哭闹,保持心平气和,也能有效预防上火。
第四招:养成习惯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果宝宝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妈妈可以试着让宝宝每天都定时坐马桶,即使没有便意也坐几分钟,以建立起排便的条件反射。
“火”灾急救
皮肤困扰 为宝宝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湿润。
勤换尿片,及时去掉会损害宝宝屁股皮肤的浸润腐蚀物。
排尿排便后,应只用清水洗擦屁股,不用碱性皂液,以免让皮肤太干。宝宝大小便清洗屁股后,在屁股搽上一层尿疹膏,阻挡大小便渗入皮肤。买不到尿疹膏,也可用鸡蛋黄油(煮熟的鸡蛋黄,再用不锈钢勺烤出油)代替,只涂薄薄一层即可。
鼻干出血 一旦发生鼻出血,不要惊慌,让宝宝安静,头保持竖直,用手捏住出血鼻孔对侧的手的中指根部,妈妈将卷好的消毒棉卷或清洁的纸巾卷塞进宝宝出血的鼻孔,注意不要插入过深;同时可用冷水轻拍宝宝的后脖梗,也可使用小冰袋。一般过一小会儿出血就会止住。止血后,不要急于将棉(纸)卷取出,应再等待几分钟。嘱咐宝宝不要进行剧烈的活动,不要擤鼻子。如果出血不止,应尽快去医院看医生。
唇干 室内空气加湿,或给孩子雾化吸入,保持口腔黏膜湿润。
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
干裂口唇可涂香油或蛋黄油保护。
口角炎症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B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2(核黄素),以及动物性食物,特别是动物内脏如肝、肾、心,以及鳝鱼、蛋、奶等含有丰富的核黄素。
做饭时,米不要过度淘洗,蔬菜要先洗后切,切后尽快下锅,炒菜时可加点醋。
改掉孩子吃零食、吮手指、舔唇等不良习惯。
避开宝宝“火”误区
误区1:只有夏秋才会“上火”
事实上,儿童脏腑肌肤娇嫩,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一年四季之中所有温差变化大时都有可能为孩子的“上火”造成隐患。春天,孩子容易因为细菌入侵和温差变化而“上火”;夏季,水分的大量流失造成人体“上火”,秋季昼夜温差尤其明显,空气干燥,孩子一受凉就“上火”;冬季孩子抵抗力降低,“上火”更是防不胜防。
误区2:只要注意饮食,宝宝就会防“火”于未“燃”
饮食不正常导致消化不良和积食只是儿童“上火”的原因之一,各种细菌与病毒侵袭机体以及外部环境扰乱导致体内水分流失过多,也会使儿童体内产生“内火”。
误区3:宝宝哭闹和上火无关
婴幼儿不会用言语表达,哭闹经常就是向妈妈倾诉的“童言”。宝宝上火后最容易引发口腔溃疡、糜烂,导致口腔疼痛,或者宝宝便秘,排便疼痛而哭闹。因此宝宝哭闹不停,妈妈要仔细检查宝宝是否有上火的“难言之隐”。
《健康之家》专家谈:秋季为啥易“上火”
祖国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为“秋燥”。干燥气候中,首先受损的是皮肤。宝宝的皮肤最娇嫩,长时间干燥就会变得粗糙、干涩、脱皮、皲裂,甚至毛发脱落,皮肤容易受损擦伤,发生感染等。
秋季干燥的气候,几乎每一次呼吸都对呼吸道是一种劣性刺激。它带走了鼻腔黏膜和肺泡大量的水分,使其变为干燥,不仅鼻干易出血,呼吸道上皮鞭毛失去摆动排痰等防卫功能,极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和肺感染。尤其婴幼儿娇嫩的肺脏,一旦得过肺炎,日后更容易复发。
灭火总动员
心肺火 症状:宝宝全身发热,接着口腔内出现小泡疹,破溃后成小溃疡。
蓄水养肺:
妈咪要比其他季节更注意让宝宝喝水,保持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让宝宝直接从呼吸道“摄”入水分,即把热水倒入杯子里,让宝宝的鼻孔对着杯子呼吸,把水蒸气吸入呼吸道,每次吸入10分钟左右,早晚各做1次。
给宝宝多洗几次澡。多洗澡有利于皮肤的血液循环,使肺脏与皮肤保持气血通畅,使肺得到滋润。
居家环境也加点“料”。秋季在室内悬挂湿毛巾、放置装水容器、用加湿器的方法,保持室内相对湿度在50%以上。可以有效地防止机体水分的过度丢失。
温馨提醒:秋季多饮白开水是最好的,婴儿可用奶瓶喂水,稀释浓缩的血液和体液,迅速改善脱水和电解质失调。但不要短时间内喝进大量的水,引起腹胀,而要少量多次。
胃肠火 症状:表大便秘结,排便困难,每隔数日解便一次;小便少而黄,混浊有味。
四招泄胃火:
第一招:调饮食
新生儿最好是用母乳喂养并保证足够的母乳量,因为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既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又不会“上火”。
人工喂养应在医生指导下采用适合的配方乳。配方奶粉最好选择接近母乳成分的。宝宝3个月后,可在奶粉中加入少量奶糕,并喂些果汁;如果宝宝出现便秘症状,妈妈可将奶粉冲稀些,同时增加糖量;即每100毫升牛奶加10克糖。
补充钙、铁、锌及维生素,半岁以上的宝宝应该摄入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
秋季时令水果较多,可以多选择具有抗秋燥的蔬果食用,例如梨。梨能生津止渴、润燥化痰等。秋令干燥时,每天坚持给宝宝吃1-2个梨,对于防秋燥有很好的作用。
秋天多给宝宝吃一些中性和凉性的水果,少吃热性的水果和食品,如桂圆、荔枝、芒果、油炸食品等。
第二招:多运动
肠胃容易积火的孩子大多体质虚弱,所以更容易受到燥邪侵袭,因此全面提高孩子的抵抗力是根本。可以让孩子多到户外运动,晒太阳,从各方面提高孩子的健康水平。
第三招:透“心”凉
妈妈平时应多带宝宝到户外走走,领略大自然带来的那份凉意,清除宝宝体内的燥火。同时还应该注意避免宝宝哭闹,保持心平气和,也能有效预防上火。
第四招:养成习惯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果宝宝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妈妈可以试着让宝宝每天都定时坐马桶,即使没有便意也坐几分钟,以建立起排便的条件反射。
“火”灾急救
皮肤困扰 为宝宝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湿润。
勤换尿片,及时去掉会损害宝宝屁股皮肤的浸润腐蚀物。
排尿排便后,应只用清水洗擦屁股,不用碱性皂液,以免让皮肤太干。宝宝大小便清洗屁股后,在屁股搽上一层尿疹膏,阻挡大小便渗入皮肤。买不到尿疹膏,也可用鸡蛋黄油(煮熟的鸡蛋黄,再用不锈钢勺烤出油)代替,只涂薄薄一层即可。
鼻干出血 一旦发生鼻出血,不要惊慌,让宝宝安静,头保持竖直,用手捏住出血鼻孔对侧的手的中指根部,妈妈将卷好的消毒棉卷或清洁的纸巾卷塞进宝宝出血的鼻孔,注意不要插入过深;同时可用冷水轻拍宝宝的后脖梗,也可使用小冰袋。一般过一小会儿出血就会止住。止血后,不要急于将棉(纸)卷取出,应再等待几分钟。嘱咐宝宝不要进行剧烈的活动,不要擤鼻子。如果出血不止,应尽快去医院看医生。
唇干 室内空气加湿,或给孩子雾化吸入,保持口腔黏膜湿润。
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
干裂口唇可涂香油或蛋黄油保护。
口角炎症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B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2(核黄素),以及动物性食物,特别是动物内脏如肝、肾、心,以及鳝鱼、蛋、奶等含有丰富的核黄素。
做饭时,米不要过度淘洗,蔬菜要先洗后切,切后尽快下锅,炒菜时可加点醋。
改掉孩子吃零食、吮手指、舔唇等不良习惯。
避开宝宝“火”误区
误区1:只有夏秋才会“上火”
事实上,儿童脏腑肌肤娇嫩,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一年四季之中所有温差变化大时都有可能为孩子的“上火”造成隐患。春天,孩子容易因为细菌入侵和温差变化而“上火”;夏季,水分的大量流失造成人体“上火”,秋季昼夜温差尤其明显,空气干燥,孩子一受凉就“上火”;冬季孩子抵抗力降低,“上火”更是防不胜防。
误区2:只要注意饮食,宝宝就会防“火”于未“燃”
饮食不正常导致消化不良和积食只是儿童“上火”的原因之一,各种细菌与病毒侵袭机体以及外部环境扰乱导致体内水分流失过多,也会使儿童体内产生“内火”。
误区3:宝宝哭闹和上火无关
婴幼儿不会用言语表达,哭闹经常就是向妈妈倾诉的“童言”。宝宝上火后最容易引发口腔溃疡、糜烂,导致口腔疼痛,或者宝宝便秘,排便疼痛而哭闹。因此宝宝哭闹不停,妈妈要仔细检查宝宝是否有上火的“难言之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