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灵幽冷,清婉醇雅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pp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后期词人,诗人。本文以姜夔有关作诗的理论著作《姜白石诗说》为依据,以姜夔的十首七绝《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和两首词《暗香》,《书影》为例,分析姜夔诗词互为影响的特点。
  【关键词】诗;词;互相影响;隽秀精巧;清空骚雅【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54-01
  姜夔是南宋“格律派”词人中的第一大家,具以“襟韵高远,风神潇洒”为标准形成“清妙秀远”的词风,为其后“雅词”一派所同宗。但他同时也是一位大诗人,与范成大,杨万里交游唱和,当时诗名差可企及尤,杨,范,陆,早年所作即为人所广泛传诵。在后世,姜夔诗名虽为词名所掩,但其在整个文学创作的实际中,诗实为与词互补互渗的一个重要部分。
  关于姜夔的诗,杨万里在他的《进退格寄張功甫姜尧章》诗篇中曾称“尤萧范陆四诗翁,此后谁当第一功?新拜南湖为上将,更推白石作先锋。”给予很高的评价。尤其《除夜白石湖归苕溪》十首绝句被杨万里称为“有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
  曾作《白石道人诗说》,其中一方面吸取了前人一些论诗的旨趣,一方面也融合了个人的创作心得,形成一家之论。他重视作诗的法度,称“守法度曰诗”,又说诗如兵家之阵,“出入变化,不可纪极,而法度不可乱”,他反对刻板守法,蹈袭模拟的做法,表示“一家之语,自有一家之风味,如乐之二十四调,各有韵声,乃是归宿处。”主张在讲法时又要注意求异出新,自成一格,所谓“求与古人合,不若求与古人异”。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如此还不是成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理想至高的境界应该是“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要做到这一点,在于不断地积累创作经验,在此基础上又要自悟,“即工在言中,妙在言外”,为此他还提出了“理高妙,意高妙,想高妙,自然高妙”等四种诗的高妙之说,在四种“高妙”中,以“自然高妙”为极致,“理高妙”与宋人重理当然同步,但“理”并非纯然道学家所言之理,而是“理趣”,白石以“碍而实通”来阐释“理高妙”,正是指诗歌意境蕴含的哲理性;“意高妙”是“出自意外”谓诗人构思立意,想落天外,出人意表,获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想高妙”是“写出幽微,如清潭见底”,是从诗歌的丰富联想与审美境界着眼的,诗人的观察力特别敏锐,他们往往能通过生活表层现象而洞幽烛微,以诗的意境来表现本质精神,如一泓清澈的潭水,一眼而见其底蕴;所谓“自然高妙”,乃是“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摒落一切人工雕琢斧凿痕迹,精思之后,灵感之来,如天机淡泊,笔随意遣,浑然天成,清新自然,这是白石所标举的最高诗歌境界。
  姜夔早年并非绝意功名,而是屡试不中,才终身不入仕途。这样造成一种贫寒自守的心态与逍遥淡泊,随遇而安的情趣。这种清寒处境中的心态写真情,投注于自然之中,也就造成了姜夔诗于精密刻画中透达清空风致的艺术特色,一般说来,姜夔的诗作大多数带着空灵幽冷的清香,含蓄蕴藉的滋味,极少泛泛而论,空头立题。《除夜自白石归苕溪》七绝十首,可谓杰出的代表作,其写景物细致入微,字句锤炼精巧,却又自然流利,富于悠远的意蕴,颇具晚唐诗韵。对于这十首绝句,杨万里极为称赏“有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这类作品,其实不仅显示了精密的构思与婉秀的韵律,而且更可感受到淡泊的情怀与清空的境界,正如朱彝尊所说“惟清乃能丽密,真如白石者也”,而以精密的构思与清空的意境为标志,又正是姜夔词风的主要艺术特色之所在,如其小词:
  点降唇 丁未冬,过吴淞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姜夔诗,词并之,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说“读其说诗诸则,有与长短句相同者”,夏承焘先生《论姜白石的词风》认为:“白石的诗风是从江西诗派走出来走向晚唐的,他的词正复相似,也是出入于江西和晚唐的,是要用江西诗派来匡救晚唐温(庭筠),韦(庄),北宋柳(永),周(邦彦)的词风的。” 姜夔有《诗说》一卷,讲究诗法,如讲究章法则云“作大篇,尤当布置,腰腹肥满”。讲句法“意格欲高,句法欲响”;“句意欲深,欲远,句调欲清,欲古,欲和”等。姜词实际上正是这种诗法的实践,他把江西诗派的理论,法度运用到词的创作中了。可以说,姜夔的诗,盖以晚唐的绵邈风神,来补校江西诗派末流的槎枒乾枯之失;他的词,则以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健笔,来改造晚唐以来的温,韦,柳,周靡曼软媚之词,两者都不失为对当时的诗风,词风的改革。
  姜夔在《姜白石诗说》中说“诗之不工,只是不精思耳。不思而作,虽多亦奚为?”又说“意格高远,句法欲响,只求之于字句,亦未矣。故始于意格,成于句字。”“意”,是为诗的先决条件,然后才能顾及其他。在“精思”“立意”之时,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家的冷隽特色“一家之语,自有一家之风味。如乐之二十四调,各有韵声,乃是归宿处。模仿者虽似之,韵亦无矣。”白石词中的特殊的韵味,首先决定于他“特立清新之意,削靡曼之词”(张炎《词源》),有“裁云缝月之妙思”。白石与稼轩一样,具有深沉的爱国抗金,重整山河的思想,在保留传统婉约词深美宏约,要眇宜修这一特色的同时,融入了黍离之悲与家国兴亡之叹,体现出自己的幽韵冷香,以发挥《离骚》与《诗经》的传统。连贬抑白石的周济也说“《暗香》《疏影》二词,寄意题外,包蕴无穷,可与稼轩伯仲。”(《介存斋论词杂著》)
  结语
  姜夔一生未走上仕途,是个漂泊江湖的处士,但他又是个清苦高雅的高士,诗,词,书法,音乐四者俱精,依靠自己卓越的艺术才能自立于名公巨卿间。他的诗词可谓是“双子星”,在中国诗词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的《白石道人诗说》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说专著,对我国诗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姜白石诗说》 姜夔著 中华书局 1981
  [2]《姜白石诗家笺注》 姜夔著 孙玄常注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6
  [3]《姜夔词新释辑评》 姜夔著 刘乃昌 中国书店 2001
  [4]《姜夔诗词选注》 姜夔著 刘乃昌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5]《宋诗散论》 张白山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9
  [6]《江湖诗派研究》 张宏生著 中华书局 1995
  [7]《宋诗流变》 木斋著 京华出版社 1999,10
  [8]《南宋词史》 陶尔夫,刘敬忻著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2,12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4.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02-02  分组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不仅通过探究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原子、分子通过实验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 综合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化学实验过程的理解,缩短记忆时间,提高学习效果;更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
期刊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13-02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其他诸多能力的培养一样,都是语文教师教学的内容。搞好中学生阅读教学,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而在阅读教学中,对句子的赏析是一个重点,可以通过
期刊
【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采取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两种教学方式。所谓横向对比,即是与课文走向相同的比较。教学中,按照课文走向,对两篇或两篇以上文章的立意谋篇、表现方法、语言现象等进行对比分析,或者对一篇课文内的几处富有活力和可比性的知识点进行对比。这种对比完全遵照原文风貌,客观实在。所谓纵向对比,即是与课文走向不同的比较,也就是对原文的各个方面进行逆向或多角度思维的对比。  【关键词】阅读; 教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03-01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即时评价已得到了空前的重视,精彩的课堂评价语犹如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能感染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认识自我,超越自我,从而
期刊
【摘要】高考语文要得高分,作文得高分是关键。作文要得高分就得高度重视写作,在重视的基础上还要教给学生写作技巧,接下让学生多多练习!应该说是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的。  【关键词】高考;作文;写作技巧;提高【中图分类号】G35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15-02  语文要想取得较高的分数,作文是关键!因为高考作文占语文总分的半壁江山。  从我这几年的的教学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古代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地位更加重要了。它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经之路,在高考中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新难点。所以,诵读诗歌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诵读;节奏;韵律;思想感情【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14-01  新课标十分重视古典诗歌的诵读。古人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盲区,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懒于写作。这要求我们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要学会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生活,在作文中去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教会学生写作文的方法,并对学生的作文加以鼓励讲评,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发现生活; 真情实感; 作文素材; 鼓励讲评【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
期刊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20-02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目标:“学生要具备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积累较为丰富的阅读资源,能正确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陶冶情操和文学素养,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新课标的实施,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契机,也为语文的阅读教学注入了新
期刊
【摘要】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张扬学生个性,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说真话,表真情;教给学生作文方法,重视作文指导,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把学生的心灵如风筝般放飞。  【关键词】激发欲望; 张扬个性; 激发热情; 放飞心灵【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27-0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
期刊
【摘要】本文就作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认识优秀作文的标准,引导学生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主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选材等方面阐述了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作文教学 ;主题; 典型事例【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26-01  对于语文教师来讲,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作文教学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如何提高作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