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2日,吉林省政府在前郭县召开全省水稻生产暨插秧现场会,这也是省政府近20年来首次召开水稻生产现场会,是今年以来第四次召开关于备春耕生产的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全省各地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高标准高质量做好水稻插秧工作,堅决夺取春耕生产全面胜利,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王守臣副省长出席会议并对全省水稻生产提出明确要求。省政府副秘书长李福升、省农委主任任克军出席会议。
王守臣指出: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是我省第二大粮食作物。抓好水稻生产,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全省振兴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省作为粳稻生产重要省份,每年调出粳米50多亿斤,在稳定市场、保障供给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今年的严峻形势,我们大力发展水稻生产,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商品粳米,既是服从大局需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调结构促转变扩消费任务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必须主动站位,积极响应,勇担重任,坚定不移地抓好水稻生产。从我省情况看,抓好水稻生产是全省振兴发展的迫切需要。我省水稻种植面积在5万亩以上的县(市、区)有36个,2009年全省种植水稻的农户达到117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30%。近两年,在市场需求拉动和国家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支撑下,水稻市场价格持续走高,生产效益不断增加。2009年全省稻谷产值达到120亿元,纯收入50多亿元,水稻主产区农民户均水稻生产收入近4300元,人均1000多元。全省从事水稻加工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2户,获得国家名牌产品4个,辽源德春、吉林东福、白城裕丰等企业的品牌大米已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在国务院批准的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中,水稻增产40亿斤以上,总产量由目前的100多亿斤阶段性水平,增加到150亿斤左右。《规划》全部建成后,我省可为国家提供80亿斤的优质粳米,可带动新增稻田区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同时可促进稻米加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因此,大力发展水稻生产是我省实现农民增收、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振兴发展的迫切需要。
前郭县水稻生产的成功经验核心是“三推、两早、一达标”。“三推”就是推广稻草覆盖育苗床、推广大中棚育苗培育大龄壮苗、推广钵盘稀植以蘖增产。“两早”就是早育苗、早插秧。“一达标”就是关键技术措施达标。这套水稻栽培技术经过多年实践证明是稳定可靠的,在全省都适用。各地一定要加快转变水稻发展方式,改变传统落后的水稻耕作制度,切实把“三推、两早、一达标”这套好经验,好做法尽快推广到实践中去,使全省水稻生产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较大突破。
王守臣提出:我省地处松辽平原腹地,水土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是典型的北方一季粳稻区。2009年,全省水稻种植达到1100多万亩,总产量达到在101亿斤。尽管全省水稻发展较快,但进一步发展仍有很大潜力。可通过利用水资源、后备土地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可达到1500多万亩。
根据省农科院研究,我省水稻的极限产量潜力率为22.5%~16.6%。目前全省水稻平均亩产1000斤左右,如果通过高产优质新品种的研发推广,按增产10%测算,全省水稻平均亩产可达到1100斤以上,增产水稻15亿斤以上。在科技支撑方面,要积极推广水稻生产适用配套技术。一是要大力推广先进育苗方式。各地要认真学习前郭经验,大力推广“五改”,即:改春做床为秋做床秋覆盖,改春备床土为秋备床土,改中小棚育苗为大棚育苗,改无蘖下田为有蘖下田,改人工插秧为机械插秧;二是要进一步加大优质高产品种研发力度。继续加大超级稻新品种的研发,目前我省以吉粳88为代表的超级稻已经达到700公斤/亩的目标,下一步要着眼于800公斤/亩的目标,力争在较短时间内研育出适于我省不同区域种植的新品种;三是要大力推进集约化生产;四是要推进水稻生产率先实现全程机械化。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点是机插、机防和机收;五是要大力推进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六是要全力抓好水稻高产创建工作。今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粮油高产创建设工作的支持,给我省的指标达到266个,其中水稻160个。各县(市、区)政府领导要牵头挂帅,把高产创建活动作为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推广的平台和样板来抓,通过政府组织推动、技术集成应用、良种良法配套、政策措施支撑,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确保高产创建活动取得实效,充分发挥其在生产中的典型辐射带动作用。
王守臣强调:各地要切实加强对水稻生产的组织领导,尤其是县乡党政主要领导,要把水稻插秧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分管领导要把主要精力、主要时间、主要工作放在水稻插秧和春耕生产上,全力抓好水稻插秧和旱田播种扫尾工作,确保5月底全省基本结束插秧。各部门要切实搞好指导和服务,加强沟通联系,相互密切配合,合力抓好水稻插秧和春耕生产各项工作。同时,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有关政策,要宣传到户,落实到户,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全体与会代表参观了前郭灌区水稻育秧和插秧现场。前郭县在会上做了典型经验介绍。
(省农委综合处 供稿)
王守臣指出: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是我省第二大粮食作物。抓好水稻生产,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全省振兴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省作为粳稻生产重要省份,每年调出粳米50多亿斤,在稳定市场、保障供给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今年的严峻形势,我们大力发展水稻生产,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商品粳米,既是服从大局需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调结构促转变扩消费任务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必须主动站位,积极响应,勇担重任,坚定不移地抓好水稻生产。从我省情况看,抓好水稻生产是全省振兴发展的迫切需要。我省水稻种植面积在5万亩以上的县(市、区)有36个,2009年全省种植水稻的农户达到117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30%。近两年,在市场需求拉动和国家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支撑下,水稻市场价格持续走高,生产效益不断增加。2009年全省稻谷产值达到120亿元,纯收入50多亿元,水稻主产区农民户均水稻生产收入近4300元,人均1000多元。全省从事水稻加工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2户,获得国家名牌产品4个,辽源德春、吉林东福、白城裕丰等企业的品牌大米已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在国务院批准的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中,水稻增产40亿斤以上,总产量由目前的100多亿斤阶段性水平,增加到150亿斤左右。《规划》全部建成后,我省可为国家提供80亿斤的优质粳米,可带动新增稻田区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同时可促进稻米加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因此,大力发展水稻生产是我省实现农民增收、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振兴发展的迫切需要。
前郭县水稻生产的成功经验核心是“三推、两早、一达标”。“三推”就是推广稻草覆盖育苗床、推广大中棚育苗培育大龄壮苗、推广钵盘稀植以蘖增产。“两早”就是早育苗、早插秧。“一达标”就是关键技术措施达标。这套水稻栽培技术经过多年实践证明是稳定可靠的,在全省都适用。各地一定要加快转变水稻发展方式,改变传统落后的水稻耕作制度,切实把“三推、两早、一达标”这套好经验,好做法尽快推广到实践中去,使全省水稻生产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较大突破。
王守臣提出:我省地处松辽平原腹地,水土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是典型的北方一季粳稻区。2009年,全省水稻种植达到1100多万亩,总产量达到在101亿斤。尽管全省水稻发展较快,但进一步发展仍有很大潜力。可通过利用水资源、后备土地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可达到1500多万亩。
根据省农科院研究,我省水稻的极限产量潜力率为22.5%~16.6%。目前全省水稻平均亩产1000斤左右,如果通过高产优质新品种的研发推广,按增产10%测算,全省水稻平均亩产可达到1100斤以上,增产水稻15亿斤以上。在科技支撑方面,要积极推广水稻生产适用配套技术。一是要大力推广先进育苗方式。各地要认真学习前郭经验,大力推广“五改”,即:改春做床为秋做床秋覆盖,改春备床土为秋备床土,改中小棚育苗为大棚育苗,改无蘖下田为有蘖下田,改人工插秧为机械插秧;二是要进一步加大优质高产品种研发力度。继续加大超级稻新品种的研发,目前我省以吉粳88为代表的超级稻已经达到700公斤/亩的目标,下一步要着眼于800公斤/亩的目标,力争在较短时间内研育出适于我省不同区域种植的新品种;三是要大力推进集约化生产;四是要推进水稻生产率先实现全程机械化。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点是机插、机防和机收;五是要大力推进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六是要全力抓好水稻高产创建工作。今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粮油高产创建设工作的支持,给我省的指标达到266个,其中水稻160个。各县(市、区)政府领导要牵头挂帅,把高产创建活动作为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推广的平台和样板来抓,通过政府组织推动、技术集成应用、良种良法配套、政策措施支撑,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确保高产创建活动取得实效,充分发挥其在生产中的典型辐射带动作用。
王守臣强调:各地要切实加强对水稻生产的组织领导,尤其是县乡党政主要领导,要把水稻插秧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分管领导要把主要精力、主要时间、主要工作放在水稻插秧和春耕生产上,全力抓好水稻插秧和旱田播种扫尾工作,确保5月底全省基本结束插秧。各部门要切实搞好指导和服务,加强沟通联系,相互密切配合,合力抓好水稻插秧和春耕生产各项工作。同时,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有关政策,要宣传到户,落实到户,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全体与会代表参观了前郭灌区水稻育秧和插秧现场。前郭县在会上做了典型经验介绍。
(省农委综合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