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是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创作于20世纪中期的诗歌,也通常被认为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
关键词:《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文体学;死亡;主题
一、诗歌简介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是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创作于20世纪中期的诗歌,该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于死神将可爱的人们带离这个世界表达了愤怒,即“怒斥光明的消逝”。该诗作于诗人的父亲逝世前的病危期间,整首诗充斥着夜晚与白昼、黑暗与光明、温和与狂暴、死亡与生命的二元对立,因此语言的张力十分饱满.
二、诗歌中的文体结构变异分析
1.表层结构变异——词汇变异(Lexical deviation)
词汇的变异有三种,一为词汇性质的混淆 ,二为词汇搭配有意违反常规,矛盾搭配,三为对现有词汇的回避以及对新词的创造。 诗歌的第一句中“gentle”一词格外突出,“gentle”本为形容词,而在诗句“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中,“gentle”被用作副词,很明显作者混淆了这一词的性质,但是却起到了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这个词不仅仅是“go”的修饰语,它作为形容词更能刻画出诗人父亲的病态,弱不禁风,和衰老的特征,因此在这句诗中,作者将词汇性质混淆反而达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good night”在诗中被译为“良夜”,表面意思为“美好的夜晚”,而实际上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死神将可爱的人们带离这个世界的愤怒之情,即“怒斥光明的消逝”,既然作者对死神是憎恶的,作者认为死神是可怕的,那么文中的“good night”就绝不会是褒义,作者有意地违反了常规的词语搭配,运用了矛盾搭配的手法,造成了一种出人意料、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能让读者更深的体会诗人的感情,意在告诉人们,此“良夜”并非彼“良夜”,不要轻易地向死神屈服。
2.深层结构变异——语义变异(Semantic deviation)
(1)悖论 (Paradox)
悖论是指表面上不合常理,荒谬,却在某种意义上正确的修饰方法,在诗中的第17行,作者对自己的父亲呼唤“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就是一种明显的悖论。诅咒和祝福本来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动作,作者的父亲不可能在诅咒他的时候同时祝福他,但作者却希望他的父亲有力量去诅咒他,因为诅咒是需要愤怒的。
(2)移情 (Transference)
“移情”就是把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移置到外在于人的事物里去,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仿佛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产生物我同一的境界。移情包括暗喻,换喻等。换喻就是用不同的物体或不同的方法来表达同一个事物。
三、诗歌中的过分规则修饰法分析
1.语音的过分规则(Phonological Overregularity)——韵律 (Rhyme)
整首诗的韵律都非常规律,有两大主要韵律,/ait/ 和/ei/。两种韵律互相交换,使得整首诗更加有节奏感,同时也给整首诗带来了“音乐感”。另外,这两大韵律效仿了整首诗中两对关键词的发音,即“night”和“light”;“night”和“day”,在这两对关键词中,“night”与死亡对应,而“light”和“day”与生命对应,更加加深了诗歌的主题与死亡和生命的二元对立。
2.词汇,语法的过分规则——重复(Repitation)
不论词或词组的重复出现在什么位置上,重复的作用或效果大致相同:一是渲染气氛,加重语气,二是前后呼应,加强联系。诗中用到了很多次重复,最明显的是词语“rage”的即刻重复,在诗中一共出现了八次,由此加强了诗人要表现的主题:勇敢对抗死亡。在第二诗节,第五诗节这两个诗节中间,反复出现“wise men” “good men” “grave men”和“wild men”,通过这种重复展现了四种特色各异的人和他们生活中的不同经历,但却集中了同一种特质,就是不放弃生活的希望,与腐朽和死亡作不懈的斗争
在整首诗中,关于死亡的意象也在一直重复出现,“that good night”“the dying of the light”“close of the day”“dark”“no lighting”“blind eyes”“wave”“close of the day”等等,尽管它们是不同的词,但是它们有着同样的含义——死亡。
四、结语
诗中的语音和文体变异让读者更加体会诗人的斗志,高频率的长元音、头韵、半谐音的巧妙地运用, 使诗中从头到尾充满了一种向上的奋发, 企图和不服命运的抗争的饱满的情绪,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要燃烧和咆哮的斗志。
参考文献:
[1] 廖云飞:《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的文体分析 [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4):36-38.
通讯作者:王晓利。
关键词:《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文体学;死亡;主题
一、诗歌简介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是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创作于20世纪中期的诗歌,该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于死神将可爱的人们带离这个世界表达了愤怒,即“怒斥光明的消逝”。该诗作于诗人的父亲逝世前的病危期间,整首诗充斥着夜晚与白昼、黑暗与光明、温和与狂暴、死亡与生命的二元对立,因此语言的张力十分饱满.
二、诗歌中的文体结构变异分析
1.表层结构变异——词汇变异(Lexical deviation)
词汇的变异有三种,一为词汇性质的混淆 ,二为词汇搭配有意违反常规,矛盾搭配,三为对现有词汇的回避以及对新词的创造。 诗歌的第一句中“gentle”一词格外突出,“gentle”本为形容词,而在诗句“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中,“gentle”被用作副词,很明显作者混淆了这一词的性质,但是却起到了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这个词不仅仅是“go”的修饰语,它作为形容词更能刻画出诗人父亲的病态,弱不禁风,和衰老的特征,因此在这句诗中,作者将词汇性质混淆反而达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good night”在诗中被译为“良夜”,表面意思为“美好的夜晚”,而实际上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死神将可爱的人们带离这个世界的愤怒之情,即“怒斥光明的消逝”,既然作者对死神是憎恶的,作者认为死神是可怕的,那么文中的“good night”就绝不会是褒义,作者有意地违反了常规的词语搭配,运用了矛盾搭配的手法,造成了一种出人意料、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能让读者更深的体会诗人的感情,意在告诉人们,此“良夜”并非彼“良夜”,不要轻易地向死神屈服。
2.深层结构变异——语义变异(Semantic deviation)
(1)悖论 (Paradox)
悖论是指表面上不合常理,荒谬,却在某种意义上正确的修饰方法,在诗中的第17行,作者对自己的父亲呼唤“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就是一种明显的悖论。诅咒和祝福本来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动作,作者的父亲不可能在诅咒他的时候同时祝福他,但作者却希望他的父亲有力量去诅咒他,因为诅咒是需要愤怒的。
(2)移情 (Transference)
“移情”就是把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移置到外在于人的事物里去,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仿佛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产生物我同一的境界。移情包括暗喻,换喻等。换喻就是用不同的物体或不同的方法来表达同一个事物。
三、诗歌中的过分规则修饰法分析
1.语音的过分规则(Phonological Overregularity)——韵律 (Rhyme)
整首诗的韵律都非常规律,有两大主要韵律,/ait/ 和/ei/。两种韵律互相交换,使得整首诗更加有节奏感,同时也给整首诗带来了“音乐感”。另外,这两大韵律效仿了整首诗中两对关键词的发音,即“night”和“light”;“night”和“day”,在这两对关键词中,“night”与死亡对应,而“light”和“day”与生命对应,更加加深了诗歌的主题与死亡和生命的二元对立。
2.词汇,语法的过分规则——重复(Repitation)
不论词或词组的重复出现在什么位置上,重复的作用或效果大致相同:一是渲染气氛,加重语气,二是前后呼应,加强联系。诗中用到了很多次重复,最明显的是词语“rage”的即刻重复,在诗中一共出现了八次,由此加强了诗人要表现的主题:勇敢对抗死亡。在第二诗节,第五诗节这两个诗节中间,反复出现“wise men” “good men” “grave men”和“wild men”,通过这种重复展现了四种特色各异的人和他们生活中的不同经历,但却集中了同一种特质,就是不放弃生活的希望,与腐朽和死亡作不懈的斗争
在整首诗中,关于死亡的意象也在一直重复出现,“that good night”“the dying of the light”“close of the day”“dark”“no lighting”“blind eyes”“wave”“close of the day”等等,尽管它们是不同的词,但是它们有着同样的含义——死亡。
四、结语
诗中的语音和文体变异让读者更加体会诗人的斗志,高频率的长元音、头韵、半谐音的巧妙地运用, 使诗中从头到尾充满了一种向上的奋发, 企图和不服命运的抗争的饱满的情绪,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要燃烧和咆哮的斗志。
参考文献:
[1] 廖云飞:《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的文体分析 [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4):36-38.
通讯作者:王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