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luewa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语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情境的创设其实并没有固定的方法。那么,如何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如下几种途径。
   1.以“朗读”创设情境
   要想让学生动情,教师务必先投入感情,教师充满感情的导语、范读,都能强烈地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刻骨铭心的感情体验中不知不觉喜欢上朗读,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进入文章情境,品味语言文字的味道。教师的范读,应该准确地再现文章的情境,生动地传达文章的思想感情,让文章那一个个文字符号变成有灵性、会倾听的精灵,要做到这点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教材,全心投入教材,达到一种忘我的情境,与文章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
   另外,录音的示范朗读,学生的感情朗读也是借助语言来再现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内容和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2.以“问”创设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富于新鲜感。课堂上若能故意激发疑问,挑起矛盾,提出问题,常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注意力迅速集中于对有关内容的思索,形成浓烈的教学气氛。提问的关键在于选准问题的“出发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3.以“图”创设情境
   课堂上一幅气势宏伟、栩栩如生的挂图,一张色彩明丽、令人神往的照片,或是一个细致入微、感人至深的画面,都能 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新鲜的感觉和强烈的兴趣。多次试验,凡运用图像教过的课文,学生的印象都极深。图像法既包括运用具体的画面,还包括语言描绘的图像,有些蕴含在作品中的诗情画意,学生难感受,需要教师的再创造,把它变成具体形象的画面,并带领学生去感知,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我在讲《中国石拱桥》一课时,打印了许多有关赵州桥、卢沟桥的照片,然后通过电脑平台投射到屏幕上,并且对照课文给他们赋予一定含义,比如历史悠久、结构坚固等,这样,给了从未见过中国历史名桥的同学身临其境的感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图画创设情境,除了照片,还有其他几种常见形式,如放大的挂图、剪贴画、课文插图等。无论运用哪种形式,都需要教师加以指点、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重点进行感知,从而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为语言文字训练铺桥引路。
   4.以“音乐”渲染情境
   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有时可以运用听音乐的方法来制造气氛。教师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创设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和鼓动性的“情绪环境”,往往能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在教学李商隐的《无题》之前,先放一段《别亦难》中的音乐,那哀怨缠绵的曲调,如泣如诉的旋律,深深地打动了学生,使他们沉浸在对主人公命运的同情和怜惜之中;而在平静深沉的旋律中显示出来的主人公的坚贞不屈,又能使学生在感动之中在增几分敬意。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体验去分析全诗的主题思想当然要深刻得多。再如《斑羚飞渡》描写的是一群被逼入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表现了斑羚在危难中的勇气、智慧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课文内容会让我们联想到泰坦尼克号船沉落时人类的伟大精神,二者有相通之处,因此在导入学习《斑羚飞渡》时,我边让学生观看电影《泰坦尼克号》里面生离死别的镜头;边播放该片的主题曲,进行情景设置,营造悲壮气氛,学生的学习情趣被激发起来,引发了他们对生命、对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的深刻而独特的思考,有学生竟然说:“老斑羚是最伟大的,它们为了种族的延续,将生的希望让给年轻的一代,不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值得人类学习。”多么深刻啊!
   总之,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教者应该因课文而不同,因材施教,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实验、探索、总结。相信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最近几年,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深入学习素质教育理论,不断探索素质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关系,并着意用素质教育的要求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因此,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仅从教学方法的选择、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能力的培养这三个方面谈谈我用素质教育的要求来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选择可行教法,科学进行语文素质教育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与老师辛勤的教导和采取可行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法
期刊
前不久,我的一个9岁的侄子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和6位同学一起到郊外玩耍,在玩耍的过程中,突然有四个男孩子把他们拦住,向他们勒索要钱。其中最大的男孩可能12岁左右,手中还拿着双节铁棍,威胁侄子和他的几位同学说,不拿钱就不准他们走。面对比他们大,而且手中还拿着武器的对方,侄子和他的同学并没有妥协,而是齐心协力,积极想办法对付。首先,他们捡起身边的石块或砖块,造成一种我们并不怕的气势,使得那四位男孩不敢轻易
期刊
常常听到有的学生抱怨:“上语文课真无聊,我们数着时间盼下课”;常常听到有的老师下课回到办公室说:“这节课学生死气沉沉”;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学生上课都没精神,对语文课不重视,睡觉的人特别多”。但也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这节课学生听得很认真。”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语文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亲密合作,共创和谐课堂    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正常的教学秩序,才能不断地提
期刊
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强调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实施的关键是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使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
期刊
学能自得,是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和独立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教师的责任不是给学生“奉送真理”,而是要教给学生如何去“发现真理”,如果我们把达成教学目标比喻过河的话,那么教给学生学能自得的方法就是给学生以过河的舟楫。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自己选定学习目标,自己设疑,自己找到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才真正具备了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了,为此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激起寻求自得的欲望   如果
期刊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感的人文学科,它可以给学生以真善美的熏陶,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课堂上,老师居高临下教授知识,缺乏对学生真正的尊重;学生则缺乏主动思考的体验,成了知识的被动接收者,成了课堂的旁观者。长此以往,语文课堂失去了活力,失去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美,学生也失去了学习兴趣,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师,都很难走进学生的内心。我认为,作为一门人文性大于工具性的学科,无论是
期刊
理想的课堂提问模式应该是深与浅,远和近的最佳结合,即问题应该有趣味性、挑战性而又有充分的延展性。我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尝试以下的六种提问方式: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一部作品的解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每一个人的解读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对作品意义的认识,对人物的评价上,还表现在对语言材料所构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多元是一种理念,一种指
期刊
个性化教学强调以个别差异为出发点,以学习者兴趣与需要为中心,以班级教学的调适与分化为基本方向,以每个学生能力与个性的最大发展为目标。经过自己多年的摸索实践,我认为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满足不同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需求,才能激发每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性、创造性,才能依托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从而使语文学习在学生的人格发展中获得意义。以下是我在语文课上的几点做法,写出
期刊
回首从外出学习到坚定信心要走出一条课改新路的日子,每一幕都历历在目。如今看着学校改革热潮的涌起,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对“四环节教学模式”的优势可谓心领神会。如今,四环节已成为县城二中的主课题,在四环节教学中,融入活动、游戏等,打造精品课成为了我们的主流。   在“以人为本”的理念的指导下,如今的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活动的主阵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增,在自主学习中学会了思考,在交流中学会了互补,在展示
期刊
一、特殊性学生逆反心理的应对策略   初二的学生,由于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急剧膨胀,而事实上并没有成熟,往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摆在老师、家长的对立面,表现出种种不良倾向。   面对心理逆反期的学生,采取简单急躁的教育方法,只能事与愿违,应以爱心和尊重为前提,注重沟通和交流,以春雨润物的耐心、细心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   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关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