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语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情境的创设其实并没有固定的方法。那么,如何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如下几种途径。
1.以“朗读”创设情境
要想让学生动情,教师务必先投入感情,教师充满感情的导语、范读,都能强烈地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刻骨铭心的感情体验中不知不觉喜欢上朗读,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进入文章情境,品味语言文字的味道。教师的范读,应该准确地再现文章的情境,生动地传达文章的思想感情,让文章那一个个文字符号变成有灵性、会倾听的精灵,要做到这点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教材,全心投入教材,达到一种忘我的情境,与文章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
另外,录音的示范朗读,学生的感情朗读也是借助语言来再现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内容和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2.以“问”创设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富于新鲜感。课堂上若能故意激发疑问,挑起矛盾,提出问题,常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注意力迅速集中于对有关内容的思索,形成浓烈的教学气氛。提问的关键在于选准问题的“出发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3.以“图”创设情境
课堂上一幅气势宏伟、栩栩如生的挂图,一张色彩明丽、令人神往的照片,或是一个细致入微、感人至深的画面,都能 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新鲜的感觉和强烈的兴趣。多次试验,凡运用图像教过的课文,学生的印象都极深。图像法既包括运用具体的画面,还包括语言描绘的图像,有些蕴含在作品中的诗情画意,学生难感受,需要教师的再创造,把它变成具体形象的画面,并带领学生去感知,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我在讲《中国石拱桥》一课时,打印了许多有关赵州桥、卢沟桥的照片,然后通过电脑平台投射到屏幕上,并且对照课文给他们赋予一定含义,比如历史悠久、结构坚固等,这样,给了从未见过中国历史名桥的同学身临其境的感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图画创设情境,除了照片,还有其他几种常见形式,如放大的挂图、剪贴画、课文插图等。无论运用哪种形式,都需要教师加以指点、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重点进行感知,从而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为语言文字训练铺桥引路。
4.以“音乐”渲染情境
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有时可以运用听音乐的方法来制造气氛。教师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创设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和鼓动性的“情绪环境”,往往能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在教学李商隐的《无题》之前,先放一段《别亦难》中的音乐,那哀怨缠绵的曲调,如泣如诉的旋律,深深地打动了学生,使他们沉浸在对主人公命运的同情和怜惜之中;而在平静深沉的旋律中显示出来的主人公的坚贞不屈,又能使学生在感动之中在增几分敬意。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体验去分析全诗的主题思想当然要深刻得多。再如《斑羚飞渡》描写的是一群被逼入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表现了斑羚在危难中的勇气、智慧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课文内容会让我们联想到泰坦尼克号船沉落时人类的伟大精神,二者有相通之处,因此在导入学习《斑羚飞渡》时,我边让学生观看电影《泰坦尼克号》里面生离死别的镜头;边播放该片的主题曲,进行情景设置,营造悲壮气氛,学生的学习情趣被激发起来,引发了他们对生命、对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的深刻而独特的思考,有学生竟然说:“老斑羚是最伟大的,它们为了种族的延续,将生的希望让给年轻的一代,不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值得人类学习。”多么深刻啊!
总之,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教者应该因课文而不同,因材施教,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实验、探索、总结。相信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1.以“朗读”创设情境
要想让学生动情,教师务必先投入感情,教师充满感情的导语、范读,都能强烈地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刻骨铭心的感情体验中不知不觉喜欢上朗读,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进入文章情境,品味语言文字的味道。教师的范读,应该准确地再现文章的情境,生动地传达文章的思想感情,让文章那一个个文字符号变成有灵性、会倾听的精灵,要做到这点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教材,全心投入教材,达到一种忘我的情境,与文章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
另外,录音的示范朗读,学生的感情朗读也是借助语言来再现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内容和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2.以“问”创设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富于新鲜感。课堂上若能故意激发疑问,挑起矛盾,提出问题,常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注意力迅速集中于对有关内容的思索,形成浓烈的教学气氛。提问的关键在于选准问题的“出发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3.以“图”创设情境
课堂上一幅气势宏伟、栩栩如生的挂图,一张色彩明丽、令人神往的照片,或是一个细致入微、感人至深的画面,都能 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新鲜的感觉和强烈的兴趣。多次试验,凡运用图像教过的课文,学生的印象都极深。图像法既包括运用具体的画面,还包括语言描绘的图像,有些蕴含在作品中的诗情画意,学生难感受,需要教师的再创造,把它变成具体形象的画面,并带领学生去感知,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我在讲《中国石拱桥》一课时,打印了许多有关赵州桥、卢沟桥的照片,然后通过电脑平台投射到屏幕上,并且对照课文给他们赋予一定含义,比如历史悠久、结构坚固等,这样,给了从未见过中国历史名桥的同学身临其境的感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图画创设情境,除了照片,还有其他几种常见形式,如放大的挂图、剪贴画、课文插图等。无论运用哪种形式,都需要教师加以指点、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重点进行感知,从而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为语言文字训练铺桥引路。
4.以“音乐”渲染情境
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有时可以运用听音乐的方法来制造气氛。教师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创设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和鼓动性的“情绪环境”,往往能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在教学李商隐的《无题》之前,先放一段《别亦难》中的音乐,那哀怨缠绵的曲调,如泣如诉的旋律,深深地打动了学生,使他们沉浸在对主人公命运的同情和怜惜之中;而在平静深沉的旋律中显示出来的主人公的坚贞不屈,又能使学生在感动之中在增几分敬意。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体验去分析全诗的主题思想当然要深刻得多。再如《斑羚飞渡》描写的是一群被逼入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表现了斑羚在危难中的勇气、智慧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课文内容会让我们联想到泰坦尼克号船沉落时人类的伟大精神,二者有相通之处,因此在导入学习《斑羚飞渡》时,我边让学生观看电影《泰坦尼克号》里面生离死别的镜头;边播放该片的主题曲,进行情景设置,营造悲壮气氛,学生的学习情趣被激发起来,引发了他们对生命、对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的深刻而独特的思考,有学生竟然说:“老斑羚是最伟大的,它们为了种族的延续,将生的希望让给年轻的一代,不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值得人类学习。”多么深刻啊!
总之,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教者应该因课文而不同,因材施教,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实验、探索、总结。相信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会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