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有效方法

来源 :学习与科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学生刚入学堂时德育教育就已经开展。近年来,我国一直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思想品德教育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除此之外,教育领导者还提倡教师将德育教育渗透各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日常课程学习中提升道德品质,做有强道德、高品质的学生。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渗透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思想性极强的学科,每篇文章中都有很浓郁的德育素材。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到底应该怎么去做,才会将德育极好地渗透进课堂教学中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德育教育是学生首要也是一直都要进行的教育。品德修养得到提升,学生才能拥有真、善、美的品质,在长久的学习后,将其内化成意识。初中语文教学主要为学生传授文学知识,此外,在进行文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将德育教育贯穿其中,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道德修养。新课程改革以后,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有了一定的变化,一些爱国、励志、团结协作、追求真善美的文章被纳入其中。在开展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通过对文章的讲解,引导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当中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二、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1.知有所“德”
  语文学习讲究“知人论世”,任何一篇文本的解读都离不开对文本写作背景、作者人生经历、相关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都是进行德育渗透的绝佳材料,教师若能抓住这些极易被忽视的“边角料”,便可育人于无形。如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一文时,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为人、政治主张以及对70年代中国的国家现状和国家面貌的解析,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并从中得到新的启发。
  2.习有所“德”
  《论语·学而》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习”不仅指学习,还有“实践”一意。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所有的知识源于生活,也要还于生活。在语文教学中设计一定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们的综合思维品质,还可以寓“德”于“趣”。如学习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一文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社会实践活动:请学生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桥梁,并和中国石拱桥进行比较,并将结论以调查报告形式或PPT形式进行集中交流。学生们积极投入、团结协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战果”。这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世界各地著名的桥梁,更是了解了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3.品有所“德”
  经典作品之所以能够历久而弥坚,是因为它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教师带领学生品读经典文章,开掘经典作品深广精妙的内涵,既是一次穿越时光的冥想,又是一场心灵的旅行。青少年品读经典,领悟其悠远深刻的精神内涵并以此灼照心灵,才能成长为思想上“不缺钙”的大写的人。朱自清的经典文章《背影》用质朴的语言传达了触及心灵的感动,品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亲子关系,去理解父母的行为方式并非不爱,只是“大爱无言”。如此,利用文本冲击学生们的内心,利用生活与语文的联通引导学生体悟亲情之美,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本身的情感内涵与外延,也更能以情感的力量去解决青春路上乃至未来人生路上的一些困扰。除了让成长之路更加顺畅,在品读经典的过程中,学生们还可以欣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远大抱负,体会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自信,也可以遥想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闲适悠远,感受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傲人风骨……这些经典作品中所蕴含的立言立德、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和精神信条是每个孩子成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4.比有所“德”
  跨越千年的文学长河里散落着无数精美的珍珠,它们在选材、立意、主旨、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有许多的相似或不同。教学中,通过对这类关联性篇目的比较阅读,不仅可以提升学们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会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1)同类比较阅读。如鲁迅的《社戏》和魏学洢的《核舟记》主题相同,让学生们在赞叹民间艺术家技艺高超的同时,还学到了我国自古有之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更了解了中华民族珍贵而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又如通过对选材相似的《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的学习,学生不仅体会到我国建筑艺术的风格之独特、成就之高远。还激发了他们对我国建筑文化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创造精神的敬佩之情,从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异类比较阅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在选材和体裁上相同,但陆游笔下的梅花虽历经坎坷、傲然不屈,却是与众花对立的(“群芳妒”),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孤芳自赏、孤寂落寞的“苦愁之梅”;毛泽东笔下的梅则是明媚开朗、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的花中豪杰。陆游借梅言志,悲忧中透出坚贞,委婉地表达个人在逆境中对高洁志行的崇高坚守。毛泽东笔下的梅却不仅是他个人人格志趣的外化,更是所有共产党人的化身,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于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的坚定决心以及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忘我无私的奉献精神。通过比较阅读,学生能够获得更为理智、客观的审美,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慢慢地改变对世界的感悟、思考及表达方式,最终形成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饱含人格关怀、浸润人文精神的语文教育才能完美地诠释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真正实现语文的德育渗透。
  5.读有所“德”
  “诵读”是必要且重要的语文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和积累知识,开阔文化视野,还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价值理念。语文教材中的篇目都是精挑细选的典范美文,无不凝聚着中华千年文化的精华。教师带领学生以“诵读”的方式感悟中华语言文字节律气韵之美好、赏味经典思想和民族智慧的光芒,就如同带领学生们徜徉在民族文化的沙滩上,沐浴在传统文明的微风中。于漪老师认为,语文教学艺术始终离不开“情”字。语文教师要善于激活自己的感情,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还应该注重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重视指导学生的朗读,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引导和帮助学生捕捉到文本中细腻起伏的感情变化,使学生沉浸到文本的美好意境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与经典文化产生思维共振。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价值的渗透是一项重要且艰巨的工作,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科特征和专业优势,将德育工作有机且有效地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让语文学科教学成为承载育人之苗的沃土,培养出既有较高的语文综合素养,又有较强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文化意识和生命情怀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汪进东.淺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38-39.
  [2]颜志礼.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开展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8):126-127.
  [3]张琰,赵静.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探寻[J].学周刊,2018(06):44-45.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材料。其中,乡土材料作为区角活动材料的拓展与延伸,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材料内容,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有效发展。因此,教师在幼儿园区角活动开展中,需要立足活动特点,积极开发、应用乡土材料。在本文中,我将立足数学区角活动的开展,就如何开发、利用乡土材料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乡土材料;幼儿园;数学区角活动;应用对策  纵观《3—6岁儿童学习与发
期刊
摘 要:数学思想是数学灵魂和核心,是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教学的追求和目标,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才具备了学好数学的基础,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和规律。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长期影响,当前仍有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灌输,却忽略了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融合和渗透,抑制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对此,本文将从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理解数学思想、在解题过程中体验数学思想和在反思总结
期刊
摘 要:语文是所有的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扎实的文学基础能够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提出帮助,初中语文教学主要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启发学生思考。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改善教学方法。但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提问存在问题难度不适当、实效性不高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本文简要的对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方法进行探究。 
期刊
摘 要:之所以英语教育对国民来说有很大难度,是因为英语教育本身的立足点和国民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最突出的就是文化上的表现。学生无法理解语言文化差异,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难题。为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英语素质,本文将以文化角度出发,尝试性分析中西方在文化之间的差异,希望能帮助小学生更好的、更顺利的学习英语。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课堂;文化意识  前言:小学阶段是英语教育的关键性阶段,小学英语对于学生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只有足够重视课堂教学反思这一环节,并能够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自己课堂教学反思的有效性,才能够从中不断地汲取课堂教学的经验,进而保证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本文笔者基于此,针对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反思有效性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有效的反思策略。接下来笔者就从端正教学反思态度、从细节处进行反思和撰写教学反思笔记三方面展开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小学  成长=
期刊
摘 要:在智能手机广泛普及、网络覆盖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进微课程等创新授课方式的条件也越发的成熟。所谓微课程,其实是一种非常灵活多样的微型视频课程制作方式,它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和摄像器材等硬件,搭配各种视频软件、东华软件和后期剪辑处理系统来进行制作,是眼下非常流行的一种教学创新模式。本文对微课程制作的几种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对各界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培训类机构人士制作微课程具有一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各个学科系统学习的初始阶段。从这个阶段开始,学生的思维开始逐步构建起来,学生之间在学习上开始慢慢表现出优劣差异,一方面,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进入系统的学习成为小学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另一方面,如何正加强小学生的思想教育也逐渐受到学校的关注,利用小学语文教育渗透小学思想教育不失为一种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想教育;渗透  从某种程度来讲,小学语文教育与小学思想教育存在一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班班通”已开始在小学教学中推广运用。运用“班班通”使远程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大大改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手段,使图像、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融于一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已经成为广大教师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工具和手段。  关键词:班班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期刊
小学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性思维为主转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知识的抽象性和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架起了一座桥梁,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有机融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从物理学角度来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称作活跃学生思维,当电子在外界环境中获得了足够
期刊
摘 要:新课标规定小学英语应从三年级开始进入教学课程,而对于心理成长相对较快的农村学生而言,10岁左右的年纪才开始学习英语已经不能算是起步早了,并且由于农村信息流通差,文化环境相对落后,农村小学生并不能像城市小学生一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大范围地接触英语,这一切因素造成了农村英语教学的三大短板——“底子薄”“起步晚”“环境差”,而口语教学作为全国英语教学的一大短板,在这样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条件中就显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