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积极情感 彰显人文精神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rong2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愉悦学生身心,促进学生学习,并建构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彰显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诗歌的文学价值、社会价值以及历史价值,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这也是对诗歌的深度学习和深度教学目标的追求。
  【关键词】体验;彰显;比较分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立德树人作为具有新时代特色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必须逐步落实于中学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之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愉悦学生身心,促进学生学习,并建构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彰显人文精神,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背景
  2019年3月21日,永登县教育局教研室主办的县区联片教研活动(同课异构)在永登二中展开。由二中教师高永莲在综合三楼录播室给高一(7)班学生讲授杜甫的律诗——《登高》。
  二、高永莲老师课堂教学概述
  1.导入。教师先让学生齐声朗读杜甫的诗歌——《月夜》进行复习,再介绍本诗的特点以及杜甫诗歌创作成就,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2.新课。(1)教师讲解:说明《登高》的文学价值——古今第一律诗和课文的重要性,借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2)学生自学:学生自读诗句,教师巡堂观察学生阅读情况。(3)学生齐读。(4)教师简单讲解绝句与律诗的结构特点与区别。(5)教师提问,学生齐声回答本诗的韵脚落在每句后面;让学生画出韵脚位置,并且注明拼音、声调等。师讲:第二、四、六、八句押韵。师提问,学生回答韵脚的声调,律诗讲究平仄。(6)教师提问:“为什么本诗为古今第一律诗?”教师分析本诗关键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体现对称性:上下句对偶,词性一致。学生朗读后回答“感情充沛,对仗工整”,师问:每首诗都有其灵魂,本诗“灵魂”是什么?提问两名学生回答问题。(7)教师讲解诗歌背景:安史之乱作者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疾病缠身;作者诗友高适、李白相继去世;诗人悲愤忧郁。学生了解背景后,充满感情朗读。(8)学生分组学习讨论:本诗的感情基调——“悲”,作者如何表达?教师巡堂观察各个小组学习和讨论情况。三分钟后,教师指定一位女生回答: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表达。教师分析诗的意象并点评:鸟在徘徊、回旋表现诗人彷徨;感受诗人的心情:冷湿、孤独、凄凉。教师对比毛泽东诗词“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表达作者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的革命豪情和理想抱负。再比较王维诗句“鸟鸣山更幽”,表达作者闲适的心情。教师总结:由意象到意境。诗人借助意象奠定了诗歌感情基调——“悲”,师生共同朗读关键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教师提问:从诗中读出几层意思?两名学生回答:作者作客他乡,疾病缠身。教师补充:作者身患肺病、糖尿病等,孤独无依,眷恋家乡。教师给出自己所写结束语,让学生朗读体会。教师感悟:广阔的宇宙中,时间是永恒的,生命是短暂的。
  3.课堂小结:教师总结。
  4.课堂练习:学生齐声朗读全诗。
  5.作业:教师没有给学生布置作业任务。
  三、课例分析
  1.教学方法。高老师采用讲授法,对诗歌背景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其突出特点体现在类比方法上,通过类比不同诗歌作品特点,说明诗歌意象表达的意境,营造了浓郁的教学氛围,突出体现诗歌的感情基调——悲,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2.学习方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习。讨论的问题是: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诗歌的意象。师生互动多为师问生答形式,或者由教师代为回答。没有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也没有学生相互提出问题,相互解答和交流。因此,分组学习形式简单,探讨不够深入;关注学困生不够,没能反馈出学困生的学情。
  3.课程实施。在教学内容实施上,教师把诗歌的意象作为重点探讨,分析了诗歌写作背景、核心诗句、律诗结构等。教师讲解细致深刻,应用材料丰富,有针对性。在目标达成上,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但在检查学生识记效果上,不够全面。高老师在情境创设和诗句内涵及结构分析方面,学生理解得较为深入,但在教学中新课程理念体现得不够明显;在师生互动交流方式上,教师共提问十一名学生,采用了傳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方式,并无新意;在评价方式上,高老师听取学生回答情况后,再进行补充、点评,但没有对学生背诵效果进行检查,也没有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导致教学环节的缺失和学生评价的不完整;在资源利用上,教师引用了其他文学材料,从不同的诗歌意象进行类比,是个有效的教学方法。
  4.课堂文化方面,教师能简单介绍诗歌背景,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师生交流互动积极。教师语言生动顺畅,教态自然。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具有亲和力。当然,教师更应该关注全体学生学习,使得不同学生有所收获,体现人文关怀,提炼诗歌中蕴含的文化素养,贯穿新课程理念。
  5.教学用时41分钟,略显拖堂。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学习用时三分钟,不够充足。
  四、探讨与商榷
  笔者就高老师营造教学氛围、设置教学情景提出商榷。高老师就诗歌表达的感情基调——“悲”进行分析:教师认为作者年近五十六岁体弱多病,安史之乱,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好友相继去世,心情悲凉。同时,作者暮年感到生命即将终结,因此心情凄凉悲切,感怀伤世,失落消沉。故高老师感叹人生短暂,自然永恒。因为人类无法避免生死,不能超越自然规律。可是,这是一种消极人生观。笔者认为诗人更有积极上进的一面,更豁达和坦荡,更有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执着和追求,更有关心底层人民疾苦、向往和平的美好生活的愿望,更有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怀。虽然人类无法改变自然规律,但是,人类可以适应自然,合理开发自然,并为人类服务。即使人的自然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人文精神永远传承。一个人不管自身多么渺小,只要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做出有意义的贡献,他的生命就是伟大的、无价的和永恒的。正如文天祥所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才是我们应该倡导和学习的积极人生观。
  心理学表明,愉快的情绪能鼓舞人去进行活动,甚至忘我地去进行拼搏。忧愁、悲伤、过度的焦虑和灰心失望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宜过度营造悲伤气氛,避免学生消极低落的情绪产生而影响学生学习。教师应该挖掘诗歌的亮点,及时对学生予以点化和提炼,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诗歌的文学价值、社会价值以及历史价值,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并建构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彰显人文精神,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这也是对该诗的深度学习和深度教学目标的追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崔允漷.论课堂观察LICC范式:一种专业的听评课[J].教育研究,2012(5).
  附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是独立的具有思想的人,他们在课堂上会产生很多疑问和想法,老师如何应对,如何引导他们解决问题,是一个长期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就围绕课堂即现生成的一个案例剖析教师在面对学生的质疑时该如何应对的问题。  【关键词】思考;文章;意境;朗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七组27课《鱼游到了纸上》,讲述了一个聋哑青年全神贯注观察鱼,从而把鱼画得栩栩如生,表达了作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要求,在语文这门学科中,教育方法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思维能力是新课改中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要求。如何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语文知识教学相融合,是目前语文教学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思维导图指的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和想象力,能让学生在不同思维之间逐渐形成沟通的桥梁。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进行分析,探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导图的应用措
【摘要】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新课标更是指出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传统文化绵延五千年,不仅是民族特质和文化软实力的象征,也是当代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将传统文化引入语文课堂,以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滋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促进学生成长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简要阐述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并结合中专课堂实际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中专;语文真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各中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上也进行不同程度的改进,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来达到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目的。本文从教学观念过于传统、教学方式单一乏味、学生阅读量过少以及缺少课外阅读习惯四个方面对目前初中语文阅读现状进行分析,并围绕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了一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教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2
【摘要】最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是由于一些限制因素的存在,学生综合素质很难真正地提高。对于这种情况,想要做好高中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便必须解决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观念;综合素质;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其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所占的
【摘要】2016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了全面改革,从课本的排版到纸张大小再到单元设置和所选课文篇目、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动,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辅助指导。但是七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薄弱,这个阶段教师的引导就至关重要。如何以读促写,在日常阅读中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是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综上,笔者以七年级自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挖掘其中可供学生借鉴的写作方法。  【关键词】记叙
【摘要】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有效的朗读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感受语文内涵,达到情感、语感、乐感  的统一,从而提升语文学习成效。为此,本文结合人教部编版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实例,具体分析怎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朗读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指导;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创设朗读情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信息技术社会背景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是当前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同时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主要工具是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是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基于这一背景,首先阐述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然后分析现代信
【摘要】作业电子化是个好事,方便老师,方便学生。电子作业的形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是一个发展趋势,并且利大于弊,但需要把握住一个度。电脑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工具,老师要求学生掌握电脑的操作,学会通过网络查找信息,这样的做法值得鼓励。但是,在传统教学方式向现代教学方式过渡过程中,教师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要特别注意如何使用,不能只顾着快捷、方便,而忽略了其他方面。  【关键词】电子化;作业;利弊  【中图分
【摘要】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改变。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的重要任务。老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