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用使得巨大的互联网成为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超级计算机,完全打破网站之间孤岛林立的现状
大网站(Google、Yahoo、eBay、Microsoft、Amazon等)开放API(应有程序接口)、吸引更多的第三方开发商创建基于自己核心服务的应用产品已经不是新鲜事。第一个有名的例子是Google Map对自身API的开放,导致了ChicagoCrime.org的出现,它将芝加哥警局在线数据库中的犯罪记录与Google Map上的地图复合在一起。用户可以和这个站点进行交互,例如在图形界面上显示某地最近所有入室抢劫案的详细信息。这种概念和呈现方式非常简单,类似的网络应用现在越来越流行,比如基于Google Earth的房地产价格分布,就是另一个直观的例子。
这种应用被开发者冠以一个名称,叫做“混用”(mash up)。所谓混用指的就是网络混合应用,即由一个或者多个数据源整合而来的网络应用,它是互联网上崛起最迅速的现象之一。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一个网站的内容通常只来自于本站之内;而新的Web 2.0潮流却希望打破网站之间的隔离,做到信息共享。
网站间机器级的信息共享,与以前通过编辑拷贝或者用户调换网站地址来浏览内容的做法有很大的不同,网站间将通过统一的标准共享结构化的数据,使得巨大的互联网成为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超级计算机,完全打破网站之间孤岛林立的现状。
混用源于流行音乐,事实上,“mash up”原本是指将两首不同的歌曲通过混合演唱和乐器的音轨而构成新歌,音乐界称之为“混搭”。推而广之,胡戈的“馒头”也应该是一种“mash up”。女性电影《无穷动》的导演宁瀛曾明确表示,欢迎网络高手恶搞自己,这其实等于开放了这部电影的API。今后,电影的发行方还可以开放其部分未剪内容或花絮供粉丝们进行混搭,而组合这些API的人,我们可以称为混搭艺术家。
网络混用是根据同样的原则创造出来的:将来自不同网站的至少两种服务或应用程序结合起来创造某些新东西,常常会产生一种奇特的加总效果。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开放自己的API,混用的产生数量会越来越多;而且,只要网络保持开放,创新就会以一种自发方式持续下去。因此,各种混用现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粗略地说,混用的主要类型有如下几种:
·地图混用所有包含位置数据的不同数据集均可利用地图,通过令人惊奇的图形化方式呈现出来。这种类型蓬勃发展的一种主要动力就是Google Map的开放。这仿佛打开了一道大门,让Web开发人员可以在地图中包含所有类型的数据。为了不落人后,Microsoft(Virtual Earth)、Yahoo(Yahoo Maps)和AOL(MapQuest)也很快相继公开了自己的API。
·视频和图像混用图像托管和社交网络站点(例如Flickr使用自己的API来共享图像)的兴起导致很多有趣混用的出现。由于内容提供者拥有与其保存的图像相关的元数据(例如谁拍的照片,在何时何地拍摄等等),混用的设计者可以将这些照片和其他与元数据相关的信息放到一起。例如,某种混用可以对歌曲或诗词进行分析,从而将相关照片与其拼接在一起,或者基于相同的照片元数据(标题、时间或其他元数据)显示社交网络图。
·搜索和购物混用搜索和购物混用在混用这个术语出现前就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有相当多的购物工具,例如BizRate、PriceGrabber、MySimon和Google的Froogle,都使用了B2B技术或屏幕抓取方式来累计相关的价格数据。为了促进混用和其他有趣的Web应用程序的发展,诸如eBay、Amazon之类的消费网站早已发布了API以便用户通过编程访问自己的内容。
·新闻混用 新闻源(例如《纽约时报》、BBC或路透社)已从2002年起使用RSS和Atom之类的联合技术来发布各个主题的新闻提要,根据用户的订阅创建个性化的电子报纸。
混用程序从架构上由三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它们在逻辑上和物理上都是相互脱离的:API/内容提供者、混用站点和客户机的Web浏览器。API/内容提供者是正在进行融合的内容的提供者。在ChicagoCrime.org的例子中,提供者是Google和芝加哥警察局。为了方便数据的检索,提供者通常会将自己的内容通过Web协议对外提供。很多有趣的潜在数据源可能并没有方便地对外提供API,因此从这些站点上提取内容的混用,都是通过一种“屏幕抓取”技术实现的。混用站点即混用所在的地方。客户机的Web浏览器则是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应用程序的地方,也是用户交互发生的地方。
混用的真谛是创新。互联网元老温特·瑟夫说:“世界上有数以百万计的有创造力的人,他们会想出利用我们的基础平台进行匪夷所思创新的种种办法。混用就是这样一种绝妙的方式。”
大网站(Google、Yahoo、eBay、Microsoft、Amazon等)开放API(应有程序接口)、吸引更多的第三方开发商创建基于自己核心服务的应用产品已经不是新鲜事。第一个有名的例子是Google Map对自身API的开放,导致了ChicagoCrime.org的出现,它将芝加哥警局在线数据库中的犯罪记录与Google Map上的地图复合在一起。用户可以和这个站点进行交互,例如在图形界面上显示某地最近所有入室抢劫案的详细信息。这种概念和呈现方式非常简单,类似的网络应用现在越来越流行,比如基于Google Earth的房地产价格分布,就是另一个直观的例子。
这种应用被开发者冠以一个名称,叫做“混用”(mash up)。所谓混用指的就是网络混合应用,即由一个或者多个数据源整合而来的网络应用,它是互联网上崛起最迅速的现象之一。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一个网站的内容通常只来自于本站之内;而新的Web 2.0潮流却希望打破网站之间的隔离,做到信息共享。
网站间机器级的信息共享,与以前通过编辑拷贝或者用户调换网站地址来浏览内容的做法有很大的不同,网站间将通过统一的标准共享结构化的数据,使得巨大的互联网成为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超级计算机,完全打破网站之间孤岛林立的现状。
混用源于流行音乐,事实上,“mash up”原本是指将两首不同的歌曲通过混合演唱和乐器的音轨而构成新歌,音乐界称之为“混搭”。推而广之,胡戈的“馒头”也应该是一种“mash up”。女性电影《无穷动》的导演宁瀛曾明确表示,欢迎网络高手恶搞自己,这其实等于开放了这部电影的API。今后,电影的发行方还可以开放其部分未剪内容或花絮供粉丝们进行混搭,而组合这些API的人,我们可以称为混搭艺术家。
网络混用是根据同样的原则创造出来的:将来自不同网站的至少两种服务或应用程序结合起来创造某些新东西,常常会产生一种奇特的加总效果。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开放自己的API,混用的产生数量会越来越多;而且,只要网络保持开放,创新就会以一种自发方式持续下去。因此,各种混用现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粗略地说,混用的主要类型有如下几种:
·地图混用所有包含位置数据的不同数据集均可利用地图,通过令人惊奇的图形化方式呈现出来。这种类型蓬勃发展的一种主要动力就是Google Map的开放。这仿佛打开了一道大门,让Web开发人员可以在地图中包含所有类型的数据。为了不落人后,Microsoft(Virtual Earth)、Yahoo(Yahoo Maps)和AOL(MapQuest)也很快相继公开了自己的API。
·视频和图像混用图像托管和社交网络站点(例如Flickr使用自己的API来共享图像)的兴起导致很多有趣混用的出现。由于内容提供者拥有与其保存的图像相关的元数据(例如谁拍的照片,在何时何地拍摄等等),混用的设计者可以将这些照片和其他与元数据相关的信息放到一起。例如,某种混用可以对歌曲或诗词进行分析,从而将相关照片与其拼接在一起,或者基于相同的照片元数据(标题、时间或其他元数据)显示社交网络图。
·搜索和购物混用搜索和购物混用在混用这个术语出现前就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有相当多的购物工具,例如BizRate、PriceGrabber、MySimon和Google的Froogle,都使用了B2B技术或屏幕抓取方式来累计相关的价格数据。为了促进混用和其他有趣的Web应用程序的发展,诸如eBay、Amazon之类的消费网站早已发布了API以便用户通过编程访问自己的内容。
·新闻混用 新闻源(例如《纽约时报》、BBC或路透社)已从2002年起使用RSS和Atom之类的联合技术来发布各个主题的新闻提要,根据用户的订阅创建个性化的电子报纸。
混用程序从架构上由三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它们在逻辑上和物理上都是相互脱离的:API/内容提供者、混用站点和客户机的Web浏览器。API/内容提供者是正在进行融合的内容的提供者。在ChicagoCrime.org的例子中,提供者是Google和芝加哥警察局。为了方便数据的检索,提供者通常会将自己的内容通过Web协议对外提供。很多有趣的潜在数据源可能并没有方便地对外提供API,因此从这些站点上提取内容的混用,都是通过一种“屏幕抓取”技术实现的。混用站点即混用所在的地方。客户机的Web浏览器则是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应用程序的地方,也是用户交互发生的地方。
混用的真谛是创新。互联网元老温特·瑟夫说:“世界上有数以百万计的有创造力的人,他们会想出利用我们的基础平台进行匪夷所思创新的种种办法。混用就是这样一种绝妙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