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尔扎克说:“唯有细节才组成作品的价值。”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即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细节描写的范畴很广,技法很多,但笔者在写作教学时常发现,有些同学写作时只是一味地平铺直叙,写出的文章平淡如白开水,枯燥如流水账,特别是文章中塑造的人物无血无肉、没有个性,读起来索然无味。究其原因之一就是刻画人物时忽略了进行必要的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因此我们觉得对中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在刻画人物时使用细节描写。
如果“人物”是文章的血肉的话,那么细节就是文章的细胞。一个个传神的细节,就是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运用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写人,往往能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真实感,能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实践证明,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确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没有生动的细节描写,就不可能有鲜明的形象和感人的故事。
那么,如何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让学生的作文增添神韵呢?常见的刻画人物时运用的细节描写方法有动作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肖像细节描写、神态变化细节描写、心理活动细节描写等,就让我们从这几方面来进行尝试。
一、以形传神描肖像
成功的肖像描写是深刻解读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它不仅能刻画出人物的外貌特征,而且还可以形传神,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体现人物的身份和生活际遇等内涵。如魏巍的《我的老师》是这样描写蔡芸芝老师的:“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一颗美人痣,就足以写出了蔡芸芝老师的美丽,让我们永远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又如鲁迅在《故乡》中,写豆腐西施:“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妇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把张开的两脚比做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生动地刻画了尖酸刻薄的圆规式的“豆腐西施”杨二嫂形象。
二、生动真实现神态
成功的神态描写能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得入木三分,触及人的灵魂。通过脸部的表情变化显露出来的神态描写虽简练,但意蕴深刻。有位同学在文章中写道:“妹妹挨了批评,样子非常可怜。”这句话,可谓高度概括,但只说了妹妹样子可怜,并没有写出她可怜的样子,如果改成“妹妹挨了批评,便一改往日的活泼,呆呆地站在那儿。聋拉着脑袋,两眼直愣愣的,微红的脸颊上挂着两行泪痕”,这样写就把妹妹受到批评后可怜又略微带些可爱的神态写活了,可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妹妹站在那儿,还真想走过去抚摸并安慰她呢!
三、展示个性述语言
成功的语言描写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鲁迅的《孔乙己》中有很多极富个性的语言描写。如“你怎么污人清白?”孔乙己不说冤枉好人,而说“污人清白”,语言虽雅,却缺乏力量。当对方拿出真凭实据后,死要面子的孔乙己还要争辩,说什么“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窃”与“偷”本是同义词,只是文言与白话的区别,可孔乙己宁可认“窃”,决不承认“偷”。这种强词夺理、自我解嘲式的语言表现出他受封建文化教育毒害之深,迂腐可笑且穷酸十足。
四、惟妙惟肖写动作
成功的动作描写能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笔下的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活人,这样人物的精神世界才能得以充分的展示,形象才能真正站立起来。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中有一段话:“屠户把银子摸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胡屠户见财心喜,“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他假意推让,又生怕弄假成真,所以假意推让时仍攥着拳头,而且动作那么不爽利,是慢吞吞地“舒过来”,一听范进真心相送,他就再不“客气”,“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动作又做得那么快,跟“舒过来”全然相反。这一系列动作“摸”“舒”“缩”“揣”就如特写镜头,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他见财心喜却又假意推让的丑态,极具讽刺意味。
五、洞幽燭微绘心理
成功的心理描写能把人物的思想活动、复杂而变化的感情直接表现出来,让读者了解人物在想什么或者想要做什么,人物的情感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它是读者了解文中人物的窗口,也是展示文中人物特点的平台。有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弟弟很淘气,在我做作业的时候故意把我的文具盒弄掉在地上,我骂了他,可弟弟哭着去告诉妈妈,妈妈便不问青红皂白把我骂了一顿,我心里委屈极了,为什么妈妈总是骂我呢?要说有错也只能是弟弟有错在先呀!可妈妈为什么不骂弟弟?为什么总是袒护他呢?是不是因为我是女孩呢?看来妈妈真的是重男轻女啊!想到这儿我心中不禁对妈妈产生了一丝的恨意,眼泪也随之簌簌地落了下来。”这段话真实地再现了“我”挨骂时的真实想法,写出了自己委屈的程度,引人共鸣。
六、“细节”运用注意事项
如上所述,注重细节描写能将身边不经意的人和事写活,让作者与读者感觉到平淡的生活其实是那样的富有情趣,也让学生找到了打开话匣子的钥匙。但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还必须注意三点:
(一)细节描写要真实。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为了按照生活本来的面貌反映生活,必须对生活中某个具体、细微的情况,具体、细小的动作,作逼真、生动的描写,这样才富有真实感。所以,文章中的细节是从生活中来的,是靠我们平时细致的观察选取来的,而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从生活中选取的细节才生动,才有真实感。如果不重视细节的真实,文章中往往容易出差错,虚假失实,苍白无力。有位同学在作文中为了刻意突出主题,写道:“……寒夜的风很冷,很冷;雨好凉好凉,母亲背着我摸黑走着。一不小心,母亲打了个趔趄,可她却猛地向前俯冲,一下子趴在了地上,我却没摔着,一刹那,望着母亲那凌乱的白发……”这段文字的确能深化对母爱的刻画,对博大的母爱进行了无声的歌颂,只是最后一句显得苍白和虚假,让人一看便知是瞎编的。
(二)细节描写要典型。细节描写虽于细微处着笔,但必须要符合刻画人物形象和突出主题的需要。若一味地只为描写细节而乱选细节,仅仅刻画些琐碎、无味的东西,只会令^讨厌,故而必须选择那些最能塑造人物形象和突出主题的材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典型材料”。什么叫典型呢?通俗地说,就是有“代表性”,要抓住人物的个性化的特点来写,通过描写要写出特定人物的特殊性来。比如吴敬梓揭露科举对读书人的毒害就抓住范进中举后的失态语言“好了!我中了!”和喜极而疯的动作“双手拍掌”“双脚蹦跳”;再如刻画胡屠夫的媚态时一个细节“扯”,人木三分。
(三)细节描写要紧凑。细节要“细”,要以小见大。描写时要紧扣全文,使细节描写与整个故事的情节紧密结合起来。烦琐、冗长、游离文章主题的细节描写,不仅会模糊主题思想,还会使读者看不明白。
在写作中刻画人物时,如果能充分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技巧,就会将身边的事和人写活。这些虽谓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能让读者对你笔下的人物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经其事的感觉,使人物更具个性特征,文章的感染力更强,更能让肤浅走向深刻,让枯燥走向生动,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如果“人物”是文章的血肉的话,那么细节就是文章的细胞。一个个传神的细节,就是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运用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写人,往往能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真实感,能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实践证明,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确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没有生动的细节描写,就不可能有鲜明的形象和感人的故事。
那么,如何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让学生的作文增添神韵呢?常见的刻画人物时运用的细节描写方法有动作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肖像细节描写、神态变化细节描写、心理活动细节描写等,就让我们从这几方面来进行尝试。
一、以形传神描肖像
成功的肖像描写是深刻解读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它不仅能刻画出人物的外貌特征,而且还可以形传神,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体现人物的身份和生活际遇等内涵。如魏巍的《我的老师》是这样描写蔡芸芝老师的:“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一颗美人痣,就足以写出了蔡芸芝老师的美丽,让我们永远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又如鲁迅在《故乡》中,写豆腐西施:“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妇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把张开的两脚比做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生动地刻画了尖酸刻薄的圆规式的“豆腐西施”杨二嫂形象。
二、生动真实现神态
成功的神态描写能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得入木三分,触及人的灵魂。通过脸部的表情变化显露出来的神态描写虽简练,但意蕴深刻。有位同学在文章中写道:“妹妹挨了批评,样子非常可怜。”这句话,可谓高度概括,但只说了妹妹样子可怜,并没有写出她可怜的样子,如果改成“妹妹挨了批评,便一改往日的活泼,呆呆地站在那儿。聋拉着脑袋,两眼直愣愣的,微红的脸颊上挂着两行泪痕”,这样写就把妹妹受到批评后可怜又略微带些可爱的神态写活了,可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妹妹站在那儿,还真想走过去抚摸并安慰她呢!
三、展示个性述语言
成功的语言描写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鲁迅的《孔乙己》中有很多极富个性的语言描写。如“你怎么污人清白?”孔乙己不说冤枉好人,而说“污人清白”,语言虽雅,却缺乏力量。当对方拿出真凭实据后,死要面子的孔乙己还要争辩,说什么“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窃”与“偷”本是同义词,只是文言与白话的区别,可孔乙己宁可认“窃”,决不承认“偷”。这种强词夺理、自我解嘲式的语言表现出他受封建文化教育毒害之深,迂腐可笑且穷酸十足。
四、惟妙惟肖写动作
成功的动作描写能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笔下的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活人,这样人物的精神世界才能得以充分的展示,形象才能真正站立起来。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中有一段话:“屠户把银子摸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胡屠户见财心喜,“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他假意推让,又生怕弄假成真,所以假意推让时仍攥着拳头,而且动作那么不爽利,是慢吞吞地“舒过来”,一听范进真心相送,他就再不“客气”,“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动作又做得那么快,跟“舒过来”全然相反。这一系列动作“摸”“舒”“缩”“揣”就如特写镜头,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他见财心喜却又假意推让的丑态,极具讽刺意味。
五、洞幽燭微绘心理
成功的心理描写能把人物的思想活动、复杂而变化的感情直接表现出来,让读者了解人物在想什么或者想要做什么,人物的情感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它是读者了解文中人物的窗口,也是展示文中人物特点的平台。有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弟弟很淘气,在我做作业的时候故意把我的文具盒弄掉在地上,我骂了他,可弟弟哭着去告诉妈妈,妈妈便不问青红皂白把我骂了一顿,我心里委屈极了,为什么妈妈总是骂我呢?要说有错也只能是弟弟有错在先呀!可妈妈为什么不骂弟弟?为什么总是袒护他呢?是不是因为我是女孩呢?看来妈妈真的是重男轻女啊!想到这儿我心中不禁对妈妈产生了一丝的恨意,眼泪也随之簌簌地落了下来。”这段话真实地再现了“我”挨骂时的真实想法,写出了自己委屈的程度,引人共鸣。
六、“细节”运用注意事项
如上所述,注重细节描写能将身边不经意的人和事写活,让作者与读者感觉到平淡的生活其实是那样的富有情趣,也让学生找到了打开话匣子的钥匙。但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还必须注意三点:
(一)细节描写要真实。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为了按照生活本来的面貌反映生活,必须对生活中某个具体、细微的情况,具体、细小的动作,作逼真、生动的描写,这样才富有真实感。所以,文章中的细节是从生活中来的,是靠我们平时细致的观察选取来的,而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从生活中选取的细节才生动,才有真实感。如果不重视细节的真实,文章中往往容易出差错,虚假失实,苍白无力。有位同学在作文中为了刻意突出主题,写道:“……寒夜的风很冷,很冷;雨好凉好凉,母亲背着我摸黑走着。一不小心,母亲打了个趔趄,可她却猛地向前俯冲,一下子趴在了地上,我却没摔着,一刹那,望着母亲那凌乱的白发……”这段文字的确能深化对母爱的刻画,对博大的母爱进行了无声的歌颂,只是最后一句显得苍白和虚假,让人一看便知是瞎编的。
(二)细节描写要典型。细节描写虽于细微处着笔,但必须要符合刻画人物形象和突出主题的需要。若一味地只为描写细节而乱选细节,仅仅刻画些琐碎、无味的东西,只会令^讨厌,故而必须选择那些最能塑造人物形象和突出主题的材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典型材料”。什么叫典型呢?通俗地说,就是有“代表性”,要抓住人物的个性化的特点来写,通过描写要写出特定人物的特殊性来。比如吴敬梓揭露科举对读书人的毒害就抓住范进中举后的失态语言“好了!我中了!”和喜极而疯的动作“双手拍掌”“双脚蹦跳”;再如刻画胡屠夫的媚态时一个细节“扯”,人木三分。
(三)细节描写要紧凑。细节要“细”,要以小见大。描写时要紧扣全文,使细节描写与整个故事的情节紧密结合起来。烦琐、冗长、游离文章主题的细节描写,不仅会模糊主题思想,还会使读者看不明白。
在写作中刻画人物时,如果能充分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技巧,就会将身边的事和人写活。这些虽谓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能让读者对你笔下的人物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经其事的感觉,使人物更具个性特征,文章的感染力更强,更能让肤浅走向深刻,让枯燥走向生动,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