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护理伦理学是一门护理学与伦理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它包含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伦理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护理伦理学教学的关键,本文就此问题谈一点教学中的认识。
关键词:高职 护理伦理学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063-02
护理伦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既涉及到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美学的相关知识,又涉及伦理、职业道德等内容。对于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这门课程,对正确处理好医患关系,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对于高职院校教师来说则是一种挑战,对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教学方法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伦理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取得良好护理伦理学教学效果的关键,本文就这个问题作简单的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一、 加强高职院校护理教师的综合能力培养
(一)高职院校护理教师应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
根据护理教学工作的任务、特点、社会需求以及培养目标,作为护理伦理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应具有较深的护理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自己需要一桶水的知识储备。这句话充分说明合格的教师拥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必要性。由于近年来护理学发展很快,高职院校护理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有教学需要,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护理教师在掌握丰富的护理基础理论同时不断拓宽自身的专业知识层面和知识结构,把握当今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前沿科技,与时俱进。
其次应具有与护理相关密切学科的基本知识。“护士应诚实地提供符合专业伦理规范的照顾”[1]这一理念,体现了当代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注重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护理伦理学教学应强调“仁爱及人性化”[2]的教育需求,除护理专业基本知识外,高职院校护理教师应全面掌握如:护理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卫生法学等与护理专业相关联学科群的综合知识,充实并提高自身的医学人文教学水平。此外,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解释本学科知识,往往会产生认识上的飞跃,这正是创新的认知源泉。
再次应具有教育科学理论与技术的知识。作为高职院校的护理类教师来说,虽然在医疗及护理知识方面能胜任教学,但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还不够完善。有人指出:“一个大学教师应当既是自己所教学领域的专家,又是教育家。”[3]这就要求高校护理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学识水平、实践护理经验,而且要掌握诸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法学》等的教育学科理论和基本技能,吸收、探索有效的护理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二)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
教师能否把现有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进行调整、配置和运用,这是教师能否在教学实践中驾驭教材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学取得良好效果与否的关键。理想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教学能力、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传递教学信息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治学能力、研究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等等。
二、强化案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护理实践伦理问题的能力,在护理伦理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式教学法,充分运用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有利于学员把护理伦理学的原理运用于未来实践。更好地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一)教学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作为引导,引出讲授主题,讲授某一课题,直接切入核心问题,而且可以提高学员的兴趣。同时借助案例,加深对原则问题的理解,伦理学提出了一些特定规范具体的行为要求,但在实践中如何运用则是一个很不确定的问题,借助案例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地帮助学员深刻地理解伦理学的规则。并运用案例,拓展解题的深度和广度
临床伦理学问题涉及的并不仅仅是医疗护理问题,而是广泛的社会、法律问题。案例讨论可以引发学生对护理伦理学难点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从而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实质。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案例中蕴藏的困惑或许谁也无法给出明确合理的答案。但是,学生在讨论发言中所涉及的广泛的伦理问题,无疑有助于学生对护理伦理学的许多临床道德难题所涉及的深刻社会伦理问题更进一步深入地了解和认识。
(二)教学效果
根据本人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表明,采用案例教学法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
首先,转变了学生对护理伦理学的学习态度,对课程有兴趣。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的是初中生,有的是高中生,有的是从中专升入高职的,层次不一,教学中有一定的难度。了解学生的底细,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运用案例具体、形象地学习伦理知识。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经过课后调查,愿意听课者比例大幅度上升,尤其是理解与简单应用、综合应用两项平均成绩明显提高。
其次,学生的学习收获明显。通过这种模式的学习,大多数学生提高了护德认识和分析、解决伦理问题的能力,并为护德情感、意志培养和信念、行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三,调动了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教师来说,单纯的课堂讲授相对较轻松,而案例讨论要求教师花费大量时间收集选择临床过去或正在发生的蕴含伦理因素的案例加工、编辑、组合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讨论及总结均需充分准备。对学生来说,活跃的课堂讨论很适合年轻人的特点,学生结合案例分析积极动脑,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正如学生说的“案例式教学使我们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参与,为我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提供了机会”;“多思考、多投入,比教师简单地送一个结论要有意义的多。”[4]生动活泼的案例式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课堂讨论和临床专题讨论,学生从教师传授的理论中获得营养,教师也从学生的讨论中受到启发,师生共同提高,密切了师生的关系。
第四,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护理职业道德。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未来的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每个护理对象都有其个体的特点。诊治和照料患者并非是将课堂学到的理论和原理,通过演绎推理就能作出正确合适的结论。护理伦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吸取个案的处理经验和教训,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实际工作准确地把握和处理护理伦理问题。在分析和讨论中为培养护士良好的职业道德奠定基础。
第五,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护理伦理学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书本知识上,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案例式教学正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有益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例,利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案例式教学中的案例分析过程,可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六,能够启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传统教学中,多采用“填鸭式”,学生无兴趣,课堂不活跃。而案例式教学是对护理实践活动和护理道德实践活动的能动反映,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践证明,真、善、美的事物和高尚道德情感更能得到学生的接受、拥戴和追求,更有助于学生增强主体意识,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案例式教学应掌握的原则
1、选择案例内容要得体。选择的案例是否切合实际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案例选用不同,教学效果可大相径庭。有的案例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唤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有的案例则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案例时注意:(1)案例内容和讲授内容相符;(2) 案例具有典型意义;(3)案例要有现实意义;(4)案例为学生所熟悉、所感知过的。
2、运用案例的时机要恰当。课前要做好周密地准备,整个一门课中需用的案例要循序渐进,掌握层次性的原则。就一堂课而言,可酌情将案例安排在课始、课中或课尾。出发点应放在加深学生对其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上。
3、分析案例的方法要合理。在教学中,案例分析的方法有:(1)先列出案例,展示出案例提出的问题,然后进行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授,最后作分析。(2)列出案例后,接着就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这两点都要求教员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总结,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护理伦理学是一门年轻的职业道德学科,它的发展与成熟需要一定的社会实践,有待于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去探索,去完善。
参考文献:
[1]施卫星,何伦,黄钢.生物医学伦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80
[2]北京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学教研室.医学伦理学教学模式改革实验[J].中国医学伦理学,1996,5:3
[3]赫德永.课程研制方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78.
[4]陈建翔,王松涛.新教育:为学习服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4-17.
关键词:高职 护理伦理学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063-02
护理伦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既涉及到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美学的相关知识,又涉及伦理、职业道德等内容。对于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这门课程,对正确处理好医患关系,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对于高职院校教师来说则是一种挑战,对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教学方法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伦理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取得良好护理伦理学教学效果的关键,本文就这个问题作简单的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一、 加强高职院校护理教师的综合能力培养
(一)高职院校护理教师应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
根据护理教学工作的任务、特点、社会需求以及培养目标,作为护理伦理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应具有较深的护理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自己需要一桶水的知识储备。这句话充分说明合格的教师拥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必要性。由于近年来护理学发展很快,高职院校护理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有教学需要,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护理教师在掌握丰富的护理基础理论同时不断拓宽自身的专业知识层面和知识结构,把握当今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前沿科技,与时俱进。
其次应具有与护理相关密切学科的基本知识。“护士应诚实地提供符合专业伦理规范的照顾”[1]这一理念,体现了当代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注重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护理伦理学教学应强调“仁爱及人性化”[2]的教育需求,除护理专业基本知识外,高职院校护理教师应全面掌握如:护理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卫生法学等与护理专业相关联学科群的综合知识,充实并提高自身的医学人文教学水平。此外,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解释本学科知识,往往会产生认识上的飞跃,这正是创新的认知源泉。
再次应具有教育科学理论与技术的知识。作为高职院校的护理类教师来说,虽然在医疗及护理知识方面能胜任教学,但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还不够完善。有人指出:“一个大学教师应当既是自己所教学领域的专家,又是教育家。”[3]这就要求高校护理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学识水平、实践护理经验,而且要掌握诸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法学》等的教育学科理论和基本技能,吸收、探索有效的护理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二)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
教师能否把现有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进行调整、配置和运用,这是教师能否在教学实践中驾驭教材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学取得良好效果与否的关键。理想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教学能力、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传递教学信息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治学能力、研究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等等。
二、强化案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护理实践伦理问题的能力,在护理伦理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式教学法,充分运用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有利于学员把护理伦理学的原理运用于未来实践。更好地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一)教学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作为引导,引出讲授主题,讲授某一课题,直接切入核心问题,而且可以提高学员的兴趣。同时借助案例,加深对原则问题的理解,伦理学提出了一些特定规范具体的行为要求,但在实践中如何运用则是一个很不确定的问题,借助案例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地帮助学员深刻地理解伦理学的规则。并运用案例,拓展解题的深度和广度
临床伦理学问题涉及的并不仅仅是医疗护理问题,而是广泛的社会、法律问题。案例讨论可以引发学生对护理伦理学难点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从而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实质。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案例中蕴藏的困惑或许谁也无法给出明确合理的答案。但是,学生在讨论发言中所涉及的广泛的伦理问题,无疑有助于学生对护理伦理学的许多临床道德难题所涉及的深刻社会伦理问题更进一步深入地了解和认识。
(二)教学效果
根据本人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表明,采用案例教学法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
首先,转变了学生对护理伦理学的学习态度,对课程有兴趣。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的是初中生,有的是高中生,有的是从中专升入高职的,层次不一,教学中有一定的难度。了解学生的底细,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运用案例具体、形象地学习伦理知识。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经过课后调查,愿意听课者比例大幅度上升,尤其是理解与简单应用、综合应用两项平均成绩明显提高。
其次,学生的学习收获明显。通过这种模式的学习,大多数学生提高了护德认识和分析、解决伦理问题的能力,并为护德情感、意志培养和信念、行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三,调动了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教师来说,单纯的课堂讲授相对较轻松,而案例讨论要求教师花费大量时间收集选择临床过去或正在发生的蕴含伦理因素的案例加工、编辑、组合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讨论及总结均需充分准备。对学生来说,活跃的课堂讨论很适合年轻人的特点,学生结合案例分析积极动脑,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正如学生说的“案例式教学使我们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参与,为我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提供了机会”;“多思考、多投入,比教师简单地送一个结论要有意义的多。”[4]生动活泼的案例式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课堂讨论和临床专题讨论,学生从教师传授的理论中获得营养,教师也从学生的讨论中受到启发,师生共同提高,密切了师生的关系。
第四,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护理职业道德。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未来的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每个护理对象都有其个体的特点。诊治和照料患者并非是将课堂学到的理论和原理,通过演绎推理就能作出正确合适的结论。护理伦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吸取个案的处理经验和教训,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实际工作准确地把握和处理护理伦理问题。在分析和讨论中为培养护士良好的职业道德奠定基础。
第五,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护理伦理学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书本知识上,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案例式教学正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有益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例,利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案例式教学中的案例分析过程,可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六,能够启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传统教学中,多采用“填鸭式”,学生无兴趣,课堂不活跃。而案例式教学是对护理实践活动和护理道德实践活动的能动反映,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践证明,真、善、美的事物和高尚道德情感更能得到学生的接受、拥戴和追求,更有助于学生增强主体意识,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案例式教学应掌握的原则
1、选择案例内容要得体。选择的案例是否切合实际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案例选用不同,教学效果可大相径庭。有的案例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唤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有的案例则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案例时注意:(1)案例内容和讲授内容相符;(2) 案例具有典型意义;(3)案例要有现实意义;(4)案例为学生所熟悉、所感知过的。
2、运用案例的时机要恰当。课前要做好周密地准备,整个一门课中需用的案例要循序渐进,掌握层次性的原则。就一堂课而言,可酌情将案例安排在课始、课中或课尾。出发点应放在加深学生对其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上。
3、分析案例的方法要合理。在教学中,案例分析的方法有:(1)先列出案例,展示出案例提出的问题,然后进行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授,最后作分析。(2)列出案例后,接着就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这两点都要求教员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总结,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护理伦理学是一门年轻的职业道德学科,它的发展与成熟需要一定的社会实践,有待于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去探索,去完善。
参考文献:
[1]施卫星,何伦,黄钢.生物医学伦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80
[2]北京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学教研室.医学伦理学教学模式改革实验[J].中国医学伦理学,1996,5:3
[3]赫德永.课程研制方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78.
[4]陈建翔,王松涛.新教育:为学习服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