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我国图书市场上刮起一股黄金书热潮,随手翻看都市报纸。都会有这类广告映入眼帘。有的报纸不惜版面为其助威呐喊,有的甚至同一天报纸同时刊发多个这样的广告。有的报纸在要闻版上就一次登载4种“限量”发行金书的广告。一时间,社会质疑声四起,就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和委员也质问出版界:金书是书籍吗?金书是用黄金做的吗?金书真有收藏价值吗?是谁在买金书?……
越出越多
最近,由国家邮政局批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面向全球绝版编号限量发行1966套黄金版全套文革邮票,取名《毛泽东》。据称,此套珍藏宝典以图解文、以文释图、图文并茂、书邮合璧、前所未有。这样的广告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炒得热火朝天。此前。还有什么黄金版的《毛泽东诗词手书真迹典藏》、《人民领袖毛泽东》、《周恩来手迹珍品》、《伟人之光》、《道德经》、《论语》、《唐诗宋词》、《孙子兵法》、《周易》、《金刚经》等天价金书,粗略统计已经超过20种。大有泛滥成灾之势。凡是金书都是以国内“绝版”、“限量”、“旷世珍品”等抢眼的词汇刊登广告,同时冠以各种让人们无法考证的购买人士发财的例子,还吹嘘此书被“外交部选定为国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永久珍藏”等等。说金书是天价一点不为过,比如:《毛泽东诗词手书真迹典藏》每本1.98万元,《孙子兵法》每本1.96万元。《人民领袖毛泽东》每本1.58万元,《周易》1.46万元;这些金书分别有28页、32页、36页、40页、44页不等。面对风起云涌的金书热,有良知的专家学者气愤地说:简直疯了。
五大卖点
尽管这些天价金书的种类不同,名称各异,页码有多有少,但由于其自身抹不掉的商品属性,定价奇高无比,所以卖家的销售手法如出一辙,主要有五大卖点:
一是绝版限量发行,升值潜力巨大。这些金书无一例外的都说本书在全球或国内限量发行多少本,耗用黄金多少克,某省某市少量配额,尤为珍贵,抢购从速,升值无限。某书在发行初期在北京即被拍到了18万元的天价,比发行价9800元升值近20倍,这种限量发行,是谁买谁发财的投资,很是蛊惑人心。
二是权威单位出版,国礼博物馆收藏。不少金书深怕顾客不买账,便“拉大旗作虎皮”,利用制作和收藏单位的名气来糊弄人。一些国家机关、中央级的出版单位、军事机构、法律公证部门、金银宝石指定检测鉴定机构、大保险公司、大博物馆和众多国内外知名人士等都被列入广告之中,让人真假难辨。就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被拉来做垫背,据称,金书被该组织称之为“继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三是采用新技术定制金书。例如某“整本金书利用苛刻的军工技术激光热敏效应对金页进行精雕处理;利用等离子光亮激活法对金书表面进行处理。”“采用了获得国家专利科研成果和纳米技术,以纯金度达99.9%的黄金纸为材质。精制而成,理论上可保存万年之久,这种技术属世界创新。”“藏品采用三重人民币防伪。”“封盒由高贵典雅的紫檀木手工雕刻而成,堪称书界的旷世珍品”等等,大玩噱头,让人摸不着北。
四是销售空前火爆,突发抢购事件。据出现在《现代快报》和《扬子晚报》上的广告词中称:某书“登陆江苏,轰动江苏,新年抢手,发行火爆。再掀狂购热潮,发行即将结束,部分市民未能如愿。只能先付定金,等待下批金书的到来。”还有什么“先睹为快”、“趋之若鹜”、“水泄不通”、“脱销断货”、“一书难求”……出现在上海一晚报上的广告称,“某售价1.46万元的黄金浇铸版《孙子兵法》‘火爆上海’,一位企业负责人一次就购买了10套。”甚至还有打出“今年送礼送金书”的广告词。
五是部分媒体、名人为其摇旗呐喊。一些媒体违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有关刊发广告的规定,在刊登此类宣传时故意不注明实为“广告”,以“特别报道”来忽悠读者,还有的称之为“天下第一礼”,把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模具说成是“镇宅之宝”。少数社会名流、专家学者、新闻从业人员或不知内中猫腻。或见利忘义,或借机扬名,自觉不自觉地为出版和经销商当起了“托儿”,为金书推波助澜。
背后密码
这些天价金书中到底隐藏着多少外人不知的猫腻。业内知情人士向记者揭开了猫腻的密码。
“纯金书”不纯。据江苏南京市一家专门生产金书的贴金工艺公司的技术人员介绍,目前大多数黄金书的书页都是用工艺金箔制成的,与完全用黄金打制的传统金箔不同.工艺金箔是在一层薄薄的塑料上镀了一层金膜。生产金书对黄金的消耗量并不像销售者宣传的那样大。如果按照商家宣称的生产一张大16开金箔需要消耗6克黄金计算,那么40页的金书《孙子兵法》就应消耗黄金240克,以市价145元计算,书的成本至少为3.48万元。而现在销售价仅为1.96万元,难道生产商脑子有毛病吗?99.9%的纯金是骗人的,准确地说,黄金书是用金箔制作的书,而金箔与黄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实际成本不足千元。
“限量版”不限。据南京这家专业公司销售人员讲.虽然他们也称自己只是为出版社生产金书,但是对市场畅销的产品。只要“有人订,我们就生产。今天订。明天就交货。”因此,其数量不可能是销售者所宣传的“限量发行××套”。此事“只有天知道”。如果说在某地仅发售30本。连续刊登广告,多数占据一版下方的1/4版面,一次没得万元以上报社是不会做的,有的连登三至四次并在同城多家报纸上刊登。花费一共是多少?一家收藏品网站,不少所谓“严格限量发行”的金书在这里却全部打折敞开出售。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商界人士说:没有巨大的暴利,他们何苦投入资金四处打广告!假如真的销售“火爆”,限量发行的那么几本还用公开天天喊?要是升值潜力巨大。为何自己不留着发财!
买书者不买。据人民网和新华社记者随机采访表明.90%的读书人是不会买这种金书的。他们说,如果我有上万块钱去买书的话。绝不会去买什么金书,而是去选择自己需要的书,平均50元一本,可买二三百本。那么是谁买这样的书呢?南京这家贴金工艺公司的负责人一语道破天机:“买金书的基本都是用来送礼的。个人收藏的很少。一般市民购买者不到10%。绝大多数购买者都不愿意透露个人资料。”
读书人不读。民意调查显示:“用黄金做成的书就不是书了。”第一,翻起来太重不方便,你想想,那么重的东西翻来翻去多累啊;第二,翻阅时怕磨损,这种书没法读啊。他们认为,书籍的基本功能就是阅读,就是用来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金书尽管具有书籍的外观。都是由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也有正规的书号,但是它已经丧失了作为书籍应有的阅读功能。因此,严格说,金书不应算是书,而应算是工艺品。
何止浪费
作为文化、出版、新闻界一种奇特的现象,金书纷纷出笼。招摇过市,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就有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此提出批评,并以提案形式向有关部门建言,加快新闻出版立法工作,进一步规范我国出版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质问也引起了人们对于金书的思考:花那么多钱来出金书,与现在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不符。简直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我们不能再一边高喊节约,一边肆意挥霍,误导社会。
其实,天价金书的出版何止是浪费呢?
金书丧失阅读功能,无法传承人类文明进步。中国书籍的载体先后经历了甲骨、金属、竹木、丝帛、纸张、光盘等阶段,每一次演变都是中华文明的一次巨大进步,其原因就在于新的载体比以前更易传播,大众更有机会接触到文化知识。这种丧失了阅读功能的黄金书是无法在人类文明进步中担负起重任的。
制作金书陷入暴利行业,违背出版业为大众服务的宗旨。如果出版业离开人民大众的话,它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由于我国法律法规的缺位,让商家钻了市场不规范的空子,随意定价,牟取暴利。天价金书。根本就不是为了出书,而是为了牟利,它们把“书中自有黄金屋”演绎到了极致,金书是名副其实的金玉其外,利藏其中;金书在本质上与金牛、金马、金元宝没有区别。黄金书的出版并无文化传播上的积极意义,与大众化方向背道而驰,折射了一种畸形的消费心理和不健康的社会风气。
金书不是文化载体,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弘扬民族文化和传播先进文化为名大量制造金书完全是个借口,它对文化研究和传承毫无意义,把黄金和图书连在一起,只能把我们的精神食粮庸俗化。作为书籍材料的黄金纸张,它所记载的文字难道可以传达出截然不同的信息和文化吗!作为知识文化载体的书籍,即便用材是破布烂纸也不会丢失其中的内涵。千万不要亵渎和曲解先进文化,任其发展蔓延下去,就会偏离先进文化的方向。因此,应当取消金书的书号,回归图书的本来面貌。
金书成为高档礼品,以文化之名行腐败之实。我们注意到,所有金书的广告词中都有作为“外交部选定国礼”、“赠送国外XX”、“某地某人一次买了×本送人”等词汇。我想如果某书真的作为“国礼”送给国际友人,大家都可理解,毕竟是一国之礼,但能不能换种形式,国礼非黄金莫属?同时,“外交部”怎么被出版商和经销商当成“书托”了,新闻发言人为何对此不“发言”呢?金书的负面作用不可小看。近日。天津市多位政协委员大声疾呼,在某些黄金书的广告中已公然声称是“送给政界人士的最佳礼品”,不能不令人警惕黄金书背后潜藏的腐败:这也是腐败的新动向,也可能是变种的商业贿赂。豪华的包装,金书的形式,决定了它的归宿,就是高档礼品,这恐怕才是金书在节日期间热销的一个重要原因。
(责编:金 锋)
越出越多
最近,由国家邮政局批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面向全球绝版编号限量发行1966套黄金版全套文革邮票,取名《毛泽东》。据称,此套珍藏宝典以图解文、以文释图、图文并茂、书邮合璧、前所未有。这样的广告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炒得热火朝天。此前。还有什么黄金版的《毛泽东诗词手书真迹典藏》、《人民领袖毛泽东》、《周恩来手迹珍品》、《伟人之光》、《道德经》、《论语》、《唐诗宋词》、《孙子兵法》、《周易》、《金刚经》等天价金书,粗略统计已经超过20种。大有泛滥成灾之势。凡是金书都是以国内“绝版”、“限量”、“旷世珍品”等抢眼的词汇刊登广告,同时冠以各种让人们无法考证的购买人士发财的例子,还吹嘘此书被“外交部选定为国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永久珍藏”等等。说金书是天价一点不为过,比如:《毛泽东诗词手书真迹典藏》每本1.98万元,《孙子兵法》每本1.96万元。《人民领袖毛泽东》每本1.58万元,《周易》1.46万元;这些金书分别有28页、32页、36页、40页、44页不等。面对风起云涌的金书热,有良知的专家学者气愤地说:简直疯了。
五大卖点
尽管这些天价金书的种类不同,名称各异,页码有多有少,但由于其自身抹不掉的商品属性,定价奇高无比,所以卖家的销售手法如出一辙,主要有五大卖点:
一是绝版限量发行,升值潜力巨大。这些金书无一例外的都说本书在全球或国内限量发行多少本,耗用黄金多少克,某省某市少量配额,尤为珍贵,抢购从速,升值无限。某书在发行初期在北京即被拍到了18万元的天价,比发行价9800元升值近20倍,这种限量发行,是谁买谁发财的投资,很是蛊惑人心。
二是权威单位出版,国礼博物馆收藏。不少金书深怕顾客不买账,便“拉大旗作虎皮”,利用制作和收藏单位的名气来糊弄人。一些国家机关、中央级的出版单位、军事机构、法律公证部门、金银宝石指定检测鉴定机构、大保险公司、大博物馆和众多国内外知名人士等都被列入广告之中,让人真假难辨。就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被拉来做垫背,据称,金书被该组织称之为“继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三是采用新技术定制金书。例如某“整本金书利用苛刻的军工技术激光热敏效应对金页进行精雕处理;利用等离子光亮激活法对金书表面进行处理。”“采用了获得国家专利科研成果和纳米技术,以纯金度达99.9%的黄金纸为材质。精制而成,理论上可保存万年之久,这种技术属世界创新。”“藏品采用三重人民币防伪。”“封盒由高贵典雅的紫檀木手工雕刻而成,堪称书界的旷世珍品”等等,大玩噱头,让人摸不着北。
四是销售空前火爆,突发抢购事件。据出现在《现代快报》和《扬子晚报》上的广告词中称:某书“登陆江苏,轰动江苏,新年抢手,发行火爆。再掀狂购热潮,发行即将结束,部分市民未能如愿。只能先付定金,等待下批金书的到来。”还有什么“先睹为快”、“趋之若鹜”、“水泄不通”、“脱销断货”、“一书难求”……出现在上海一晚报上的广告称,“某售价1.46万元的黄金浇铸版《孙子兵法》‘火爆上海’,一位企业负责人一次就购买了10套。”甚至还有打出“今年送礼送金书”的广告词。
五是部分媒体、名人为其摇旗呐喊。一些媒体违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有关刊发广告的规定,在刊登此类宣传时故意不注明实为“广告”,以“特别报道”来忽悠读者,还有的称之为“天下第一礼”,把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模具说成是“镇宅之宝”。少数社会名流、专家学者、新闻从业人员或不知内中猫腻。或见利忘义,或借机扬名,自觉不自觉地为出版和经销商当起了“托儿”,为金书推波助澜。
背后密码
这些天价金书中到底隐藏着多少外人不知的猫腻。业内知情人士向记者揭开了猫腻的密码。
“纯金书”不纯。据江苏南京市一家专门生产金书的贴金工艺公司的技术人员介绍,目前大多数黄金书的书页都是用工艺金箔制成的,与完全用黄金打制的传统金箔不同.工艺金箔是在一层薄薄的塑料上镀了一层金膜。生产金书对黄金的消耗量并不像销售者宣传的那样大。如果按照商家宣称的生产一张大16开金箔需要消耗6克黄金计算,那么40页的金书《孙子兵法》就应消耗黄金240克,以市价145元计算,书的成本至少为3.48万元。而现在销售价仅为1.96万元,难道生产商脑子有毛病吗?99.9%的纯金是骗人的,准确地说,黄金书是用金箔制作的书,而金箔与黄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实际成本不足千元。
“限量版”不限。据南京这家专业公司销售人员讲.虽然他们也称自己只是为出版社生产金书,但是对市场畅销的产品。只要“有人订,我们就生产。今天订。明天就交货。”因此,其数量不可能是销售者所宣传的“限量发行××套”。此事“只有天知道”。如果说在某地仅发售30本。连续刊登广告,多数占据一版下方的1/4版面,一次没得万元以上报社是不会做的,有的连登三至四次并在同城多家报纸上刊登。花费一共是多少?一家收藏品网站,不少所谓“严格限量发行”的金书在这里却全部打折敞开出售。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商界人士说:没有巨大的暴利,他们何苦投入资金四处打广告!假如真的销售“火爆”,限量发行的那么几本还用公开天天喊?要是升值潜力巨大。为何自己不留着发财!
买书者不买。据人民网和新华社记者随机采访表明.90%的读书人是不会买这种金书的。他们说,如果我有上万块钱去买书的话。绝不会去买什么金书,而是去选择自己需要的书,平均50元一本,可买二三百本。那么是谁买这样的书呢?南京这家贴金工艺公司的负责人一语道破天机:“买金书的基本都是用来送礼的。个人收藏的很少。一般市民购买者不到10%。绝大多数购买者都不愿意透露个人资料。”
读书人不读。民意调查显示:“用黄金做成的书就不是书了。”第一,翻起来太重不方便,你想想,那么重的东西翻来翻去多累啊;第二,翻阅时怕磨损,这种书没法读啊。他们认为,书籍的基本功能就是阅读,就是用来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金书尽管具有书籍的外观。都是由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也有正规的书号,但是它已经丧失了作为书籍应有的阅读功能。因此,严格说,金书不应算是书,而应算是工艺品。
何止浪费
作为文化、出版、新闻界一种奇特的现象,金书纷纷出笼。招摇过市,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就有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此提出批评,并以提案形式向有关部门建言,加快新闻出版立法工作,进一步规范我国出版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质问也引起了人们对于金书的思考:花那么多钱来出金书,与现在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不符。简直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我们不能再一边高喊节约,一边肆意挥霍,误导社会。
其实,天价金书的出版何止是浪费呢?
金书丧失阅读功能,无法传承人类文明进步。中国书籍的载体先后经历了甲骨、金属、竹木、丝帛、纸张、光盘等阶段,每一次演变都是中华文明的一次巨大进步,其原因就在于新的载体比以前更易传播,大众更有机会接触到文化知识。这种丧失了阅读功能的黄金书是无法在人类文明进步中担负起重任的。
制作金书陷入暴利行业,违背出版业为大众服务的宗旨。如果出版业离开人民大众的话,它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由于我国法律法规的缺位,让商家钻了市场不规范的空子,随意定价,牟取暴利。天价金书。根本就不是为了出书,而是为了牟利,它们把“书中自有黄金屋”演绎到了极致,金书是名副其实的金玉其外,利藏其中;金书在本质上与金牛、金马、金元宝没有区别。黄金书的出版并无文化传播上的积极意义,与大众化方向背道而驰,折射了一种畸形的消费心理和不健康的社会风气。
金书不是文化载体,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弘扬民族文化和传播先进文化为名大量制造金书完全是个借口,它对文化研究和传承毫无意义,把黄金和图书连在一起,只能把我们的精神食粮庸俗化。作为书籍材料的黄金纸张,它所记载的文字难道可以传达出截然不同的信息和文化吗!作为知识文化载体的书籍,即便用材是破布烂纸也不会丢失其中的内涵。千万不要亵渎和曲解先进文化,任其发展蔓延下去,就会偏离先进文化的方向。因此,应当取消金书的书号,回归图书的本来面貌。
金书成为高档礼品,以文化之名行腐败之实。我们注意到,所有金书的广告词中都有作为“外交部选定国礼”、“赠送国外XX”、“某地某人一次买了×本送人”等词汇。我想如果某书真的作为“国礼”送给国际友人,大家都可理解,毕竟是一国之礼,但能不能换种形式,国礼非黄金莫属?同时,“外交部”怎么被出版商和经销商当成“书托”了,新闻发言人为何对此不“发言”呢?金书的负面作用不可小看。近日。天津市多位政协委员大声疾呼,在某些黄金书的广告中已公然声称是“送给政界人士的最佳礼品”,不能不令人警惕黄金书背后潜藏的腐败:这也是腐败的新动向,也可能是变种的商业贿赂。豪华的包装,金书的形式,决定了它的归宿,就是高档礼品,这恐怕才是金书在节日期间热销的一个重要原因。
(责编:金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