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似乎未能充分展现出探究意识和探究技能,从而在参与实验教学时讨论的多,而在具体操作及实验结论分析上却存在着阻力。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时应在教学目标明确、手段有效、评价合理的基础上来完成。为此,应围绕着:小组准备阶段方面、小组操作阶段方面、小組评价阶段方面来展开模式构建。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能力;合作学习;实验
随着中学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本校在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组织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创新的重点在于改变了传统教师演示和学生模仿的教法,而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以及探究式学习形态上来完成化学实验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创新的确在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兴趣方面产生了效果。然而,此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通过与同事的教学交流共同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中,学生似乎未能充分展现出探究意识和探究技能,从而在参与实验教学时讨论的多,而在具体操作及实验结论分析上却存在着阻力。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感知到,若一味的只注重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要件,将难以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实验探究能力。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结合笔者的教学观察,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遇见的问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小组合作的目标方面
目前对于新课程标准的校本解读仍大量停留在表现形式层面,这就使得在面对小组合作实验的目标方面存在着模糊性。就化学实验中的小组合作而言,其是为了有助于进行教学管理,还是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仍不被许多教师所关注。若只是前者,则仍可以借助传统教学模式来应对;若针对后者,则需要通过小组的实验前准备、过程控制和结论分析等三段式来支撑。实践表明,正因诸多教师在目标定位上的模糊,也导致了他们更多依赖于合作形式来完成教学。
(二)小组合作的手段方面
尽管小组合作探究的本意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但仍需要发挥教师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功能。特别针对才接触到化学知识的初中学生来说,这种教学组织和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但事实却是,部分教师拔高了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过于强调他们在实验中的主体性发挥。这种形态在学生缺乏必要的化学知识储备的情况下不仅是错误,也是十分危险的(实验中的人身伤害风险)。可见,教师组织和管理缺位,也是产生问题的原因之一。
(三)小组合作的效果方面
如何评价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的获得和发挥效果,仍存在着评价机制的空白。不难理解,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需要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来完成,而恰当的评价机制则在于建立起一种纠错效应。当然,其目的便不言自明了。目前,这个方面的还未能被同行所关注。
二、针对现状的应对思考
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分析告诉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时应在教学目标明确、手段有效、评价合理的基础上来完成。然而,若要同时具备这三个要素,则需要化学实验教师、化学教研组和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三者的共同努力;并且,在其试错的时间成本也不是短期内能够弥补的。
为此,基于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原则,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针对目标方面的思考
在充分吃透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规定后,还应切实关注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程度。惟有这样,才能实施符合学生水平的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结合以上所述,应将化学实验项目内容进行解构,从而使其与生产、生活的具体情景相联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发动小组在实验前进行资料准备、操作程序认知,来明确他们合作的目的。
(二)针对手段方面的思考
仍然建立在对学生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现状的考量,教师应充分做好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由于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之前已经组建,此时就应引导他们进行小组成员间的岗位分工。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若干在实验中可能遇见的问题,使学生能在实验前进行充分的探讨。这样一来,就能促进小组在解决实验中所遇问题的能力。
(三)针对效果方面的思考
如何评价对学生小组探究能力的培养效果,首先需要确立评价的一级指标是什么;然后,才根据各自的权重进行分值配置。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评价指标包括:准备工作的充分性、实验过程的流畅性,以及对实验结论的分析报告等三个方面。不难发现,以上三个方面都依赖于小组成员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来推动。这本身就是最好的评价体系。
三、二者契合下的培养模式构建
通过以上所述,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分别给以模式构建。
(一)小组准备阶段方面
以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为例。首先在小组准备阶段难以获取这两种物质,因此在增强小组成员对化学实验的感性认识,教师可设计出几个小问题来促使他们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来解决,并要求在小组内讨论实验步骤应注意的事项。问题包括:石灰石的性态、二者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物质,以及新物质的物理形态等。这样一来,在具体操作前的教师讲解和演示中,小组成员已事前进行了知识储备。而具体的实验,只是用来证明所讨论出结论的正确性与否而已。
(二)小组操作阶段方面
小组操作便是他们探究能力和意识具体发挥的阶段,此时应充分建立起成员间的分工与协作。为了推动小组成员都参与其中,可以在小组实验效果的评价上给予分值设计。但从操作的过程控制来看,则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组织和管理。首先应分别在各小组中给予指导(注意实验安全),并在实验过程中提出小组成员需要注意的事项,并要求他们在实验后给出注意该事项的理由。在实验结束后,还应将课堂教学中的新知识引入其中,使小组成员通过类比的方式来预测可能产生的化学结果。
(三)小组评价阶段方面
这里不具体讨论评价指标的建立和分值权重的配置问题,而是更现实的讨论如何激发小组成员的参与度问题。根据上文的提示,这里可以就小组实验的整体效果进行打分(总分),然后要求小组组长在小组成员的监督下将总分进行细化。即根据小组合作实验的整个环境,根据成员的贡献程度给予分配分值。这样一来,就在形成小组内竞争激励的情况下,激发了学生探究意识的形成,并推动了探究能力的养成。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本文无法穷尽所有的方式、方法,但仍从教学现状的角度出发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不难相信,随着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践的不断深入,必将有效建立起学生们的实验探究能力来。
四、小结
本文认为,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时应在教学目标明确、手段有效、评价合理的基础上来完成。为此,应围绕着:小组准备阶段方面、小组操作阶段方面、小组评价阶段方面来展开模式构建。最后,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王修信.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1).
[2] 俞六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升[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12).
[3] 韩冬.浅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设问题情境[J].品牌(理论月刊),2010(12).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能力;合作学习;实验
随着中学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本校在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组织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创新的重点在于改变了传统教师演示和学生模仿的教法,而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以及探究式学习形态上来完成化学实验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创新的确在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兴趣方面产生了效果。然而,此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通过与同事的教学交流共同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中,学生似乎未能充分展现出探究意识和探究技能,从而在参与实验教学时讨论的多,而在具体操作及实验结论分析上却存在着阻力。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感知到,若一味的只注重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要件,将难以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实验探究能力。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结合笔者的教学观察,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遇见的问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小组合作的目标方面
目前对于新课程标准的校本解读仍大量停留在表现形式层面,这就使得在面对小组合作实验的目标方面存在着模糊性。就化学实验中的小组合作而言,其是为了有助于进行教学管理,还是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仍不被许多教师所关注。若只是前者,则仍可以借助传统教学模式来应对;若针对后者,则需要通过小组的实验前准备、过程控制和结论分析等三段式来支撑。实践表明,正因诸多教师在目标定位上的模糊,也导致了他们更多依赖于合作形式来完成教学。
(二)小组合作的手段方面
尽管小组合作探究的本意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但仍需要发挥教师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功能。特别针对才接触到化学知识的初中学生来说,这种教学组织和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但事实却是,部分教师拔高了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过于强调他们在实验中的主体性发挥。这种形态在学生缺乏必要的化学知识储备的情况下不仅是错误,也是十分危险的(实验中的人身伤害风险)。可见,教师组织和管理缺位,也是产生问题的原因之一。
(三)小组合作的效果方面
如何评价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的获得和发挥效果,仍存在着评价机制的空白。不难理解,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需要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来完成,而恰当的评价机制则在于建立起一种纠错效应。当然,其目的便不言自明了。目前,这个方面的还未能被同行所关注。
二、针对现状的应对思考
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分析告诉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时应在教学目标明确、手段有效、评价合理的基础上来完成。然而,若要同时具备这三个要素,则需要化学实验教师、化学教研组和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三者的共同努力;并且,在其试错的时间成本也不是短期内能够弥补的。
为此,基于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原则,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针对目标方面的思考
在充分吃透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规定后,还应切实关注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程度。惟有这样,才能实施符合学生水平的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结合以上所述,应将化学实验项目内容进行解构,从而使其与生产、生活的具体情景相联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发动小组在实验前进行资料准备、操作程序认知,来明确他们合作的目的。
(二)针对手段方面的思考
仍然建立在对学生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现状的考量,教师应充分做好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由于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之前已经组建,此时就应引导他们进行小组成员间的岗位分工。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若干在实验中可能遇见的问题,使学生能在实验前进行充分的探讨。这样一来,就能促进小组在解决实验中所遇问题的能力。
(三)针对效果方面的思考
如何评价对学生小组探究能力的培养效果,首先需要确立评价的一级指标是什么;然后,才根据各自的权重进行分值配置。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评价指标包括:准备工作的充分性、实验过程的流畅性,以及对实验结论的分析报告等三个方面。不难发现,以上三个方面都依赖于小组成员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来推动。这本身就是最好的评价体系。
三、二者契合下的培养模式构建
通过以上所述,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分别给以模式构建。
(一)小组准备阶段方面
以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为例。首先在小组准备阶段难以获取这两种物质,因此在增强小组成员对化学实验的感性认识,教师可设计出几个小问题来促使他们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来解决,并要求在小组内讨论实验步骤应注意的事项。问题包括:石灰石的性态、二者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物质,以及新物质的物理形态等。这样一来,在具体操作前的教师讲解和演示中,小组成员已事前进行了知识储备。而具体的实验,只是用来证明所讨论出结论的正确性与否而已。
(二)小组操作阶段方面
小组操作便是他们探究能力和意识具体发挥的阶段,此时应充分建立起成员间的分工与协作。为了推动小组成员都参与其中,可以在小组实验效果的评价上给予分值设计。但从操作的过程控制来看,则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组织和管理。首先应分别在各小组中给予指导(注意实验安全),并在实验过程中提出小组成员需要注意的事项,并要求他们在实验后给出注意该事项的理由。在实验结束后,还应将课堂教学中的新知识引入其中,使小组成员通过类比的方式来预测可能产生的化学结果。
(三)小组评价阶段方面
这里不具体讨论评价指标的建立和分值权重的配置问题,而是更现实的讨论如何激发小组成员的参与度问题。根据上文的提示,这里可以就小组实验的整体效果进行打分(总分),然后要求小组组长在小组成员的监督下将总分进行细化。即根据小组合作实验的整个环境,根据成员的贡献程度给予分配分值。这样一来,就在形成小组内竞争激励的情况下,激发了学生探究意识的形成,并推动了探究能力的养成。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本文无法穷尽所有的方式、方法,但仍从教学现状的角度出发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不难相信,随着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践的不断深入,必将有效建立起学生们的实验探究能力来。
四、小结
本文认为,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时应在教学目标明确、手段有效、评价合理的基础上来完成。为此,应围绕着:小组准备阶段方面、小组操作阶段方面、小组评价阶段方面来展开模式构建。最后,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王修信.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1).
[2] 俞六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升[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12).
[3] 韩冬.浅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设问题情境[J].品牌(理论月刊),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