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一间自己的房间》,以“妇女和小说”为主题,通过对女性创作的历史及现状的分析,指出女人应有理智地争取独立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地位,被誉为振聋发聩的“女性主义文学宣言”。与伍尔芙同时期的东方作家,萧红,在她小说《呼兰河传》中把女性解放与社会解放和民族解放相联系,积极为女性寻找自由、独立和幸福,体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本文将英国作家伍尔芙作品《一间自己的房间》与萧红的《呼兰河传》相比较,浅谈传统女性受压迫的各个方面,从而引发我们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关注和对当下女性生存状态的思考。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芙;《一间自己的房间》;萧红;《呼兰河传》;女性压迫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8-0019-01
作为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伍尔芙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突出了那些被视而不见的主妇,被遗忘的寡妇,以及被摒弃在机会之外的女孩子,她们角色的共性在于,作为女性社会群体,没有公开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期中国著名的女性作家,萧红,在其《呼兰河传》里,直观地描述封建社会下,女性生存受到的压迫,命运的凄苦悲凉。女性,若想放纵自己的个性,突破习俗结构的框架,对抗社会的不公,必然会承受凌厉的精神折磨,为社会所不容,甚至,被社会无情吞噬。
一、经济上的弱势地位
《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写道:“女人要想写小说,必须有钱,再加上一间自己的房间。” 伍尔芙突出女性作家对写作独立环境的诉求,侧面体现女性在物质经济上未得到保障。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异性,首要体现在对钱财掌控和拥有上:男人实现了社会财富的流动,占有了财政的主权,从经济领域宣判对女性压迫的合理性。英国的《已婚妇女财产法》1870年才得通过。在此前世纪,钱财归女性丈夫所有,女性没有合理挣钱的途径,也无法取得对钱财主权。而萧红的《呼兰河传》中,谈及鬼节出生的男女不好婚配时:“若是有钱的寡妇的独养女,又当别论,因为娶了这姑娘可以有一份财产在那里晃来晃去,就是娶了而带不过财产来,先说那一份妆奁也是少不了的。”女子在中国封建社会,获继财产的几率是十分之小,所以强调“寡妇的独养女”这一特殊身份。
(二)教育权利的剥夺。
伍尔芙在书中以伊丽莎白时期的社会状况提出:假设一下,莎士比亚有个天资聪颖的妹妹,朱安迪,像莎士比亚一样不安分、爱幻想,然而,她没有机会学习文法和逻辑,又要兼顾家庭杂事,十几岁年纪,就被许配给附近羊毛商的儿子。她出逃伦敦,想要演戏,却得不到机会,最终--诗人的心禁锢在女人的身体内--她自杀了。即使到了十九世纪,人们仍不鼓励女性成为艺术家。相反,苛斥,讽刺,规劝,告诫。萧红也说:“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小团圆媳妇十二岁就到男方为妇,王大姑娘亦出身贫寒,根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而作为富裕封建地主家的小姐,萧红的文学之初是其祖父的启蒙,长至十岁,才得正式入学。由此可见,二十世纪之初,无论英国还是中国,对女性教育的重视都显不足。
(三)生命安全的轻贱。
一四七零年,《英国史》的《妇女地位》写道:“殴打妻子是男人公认的权利,无论是上等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不以行使这类权利为耻。”二百年后斯图亚特时代,“上、下阶层的妇女,仍然鲜有人能自由择婿,而她的丈夫一经派定,就成了当家的夫君,至少法律和习俗是这样认定的。”转至二十世纪中国,“男人打女人是天理应该,神鬼齐一。娘娘庙里的娘娘特别温顺,原来是常挨打的缘故。”《呼兰河传》中,老胡家团圆媳妇被人吊在大梁上,拿鞭子狠狠抽打,甚至被人用火钳烫脚底板,。她家大孙媳妇的丈夫也打过她,但她说,那个男人不打女人呢?打骂,责罚,迁怒,折磨,是施虐者的发泄与狂欢;受辱,忍让,乃至温顺沉默,是受虐者无声的对抗,逃脱无门后空余的悲哀挽歌。
(四)社会舆论的抹杀与攻击。
“蒲伯说:女人大多没有个性。拉普吕耶尔:女人好走极端,面对男人,或者逞强,或者示弱。”伍尔芙通过摘取前期男性评论家对女性的解读,讽刺地指明“男人反对妇女解放的历史,或许要比解放运动本身更有意思。”伍尔芙同时发现,在以往的林林总总的奇闻轶事中,很少有杰出女性形象。温切希尔夫人,极具才华的诗者,被当时的评论家讽刺为“涂鸦成瘾的蓝袜子才女”。《呼兰河传》中的王大姑娘,在完成自由婚姻的之后,遭受了人們好坏迥异的评价:眼睛长得不好,力气太大,辫子也长得太长了。“千百年来,女性就像一面赏心悦目的魔镜,将镜中男性的影像加倍放大。”而当女性探求自己照镜子的权利,不仅内心挣扎万分,还要遭受男性的批判,和社会主流价值的背离。
无论是伍尔芙要求的“个人房间”,还是萧红对同时代女性的悲悯,都深刻揭示了女性受压迫的社会现状,指出女性应该有勇气有理智地争取独立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地位,只有这样,女人才能真正自由思考,拥抱生活。
参考文献
[1]杨晓敏.从《一间自己的房间》看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J].语文学刊,2006(12)。
[2]茅盾.论萧红的《呼兰河传》[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3.
[3]简·弗里德曼.女权主义.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9.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芙;《一间自己的房间》;萧红;《呼兰河传》;女性压迫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8-0019-01
作为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伍尔芙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突出了那些被视而不见的主妇,被遗忘的寡妇,以及被摒弃在机会之外的女孩子,她们角色的共性在于,作为女性社会群体,没有公开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期中国著名的女性作家,萧红,在其《呼兰河传》里,直观地描述封建社会下,女性生存受到的压迫,命运的凄苦悲凉。女性,若想放纵自己的个性,突破习俗结构的框架,对抗社会的不公,必然会承受凌厉的精神折磨,为社会所不容,甚至,被社会无情吞噬。
一、经济上的弱势地位
《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写道:“女人要想写小说,必须有钱,再加上一间自己的房间。” 伍尔芙突出女性作家对写作独立环境的诉求,侧面体现女性在物质经济上未得到保障。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异性,首要体现在对钱财掌控和拥有上:男人实现了社会财富的流动,占有了财政的主权,从经济领域宣判对女性压迫的合理性。英国的《已婚妇女财产法》1870年才得通过。在此前世纪,钱财归女性丈夫所有,女性没有合理挣钱的途径,也无法取得对钱财主权。而萧红的《呼兰河传》中,谈及鬼节出生的男女不好婚配时:“若是有钱的寡妇的独养女,又当别论,因为娶了这姑娘可以有一份财产在那里晃来晃去,就是娶了而带不过财产来,先说那一份妆奁也是少不了的。”女子在中国封建社会,获继财产的几率是十分之小,所以强调“寡妇的独养女”这一特殊身份。
(二)教育权利的剥夺。
伍尔芙在书中以伊丽莎白时期的社会状况提出:假设一下,莎士比亚有个天资聪颖的妹妹,朱安迪,像莎士比亚一样不安分、爱幻想,然而,她没有机会学习文法和逻辑,又要兼顾家庭杂事,十几岁年纪,就被许配给附近羊毛商的儿子。她出逃伦敦,想要演戏,却得不到机会,最终--诗人的心禁锢在女人的身体内--她自杀了。即使到了十九世纪,人们仍不鼓励女性成为艺术家。相反,苛斥,讽刺,规劝,告诫。萧红也说:“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小团圆媳妇十二岁就到男方为妇,王大姑娘亦出身贫寒,根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而作为富裕封建地主家的小姐,萧红的文学之初是其祖父的启蒙,长至十岁,才得正式入学。由此可见,二十世纪之初,无论英国还是中国,对女性教育的重视都显不足。
(三)生命安全的轻贱。
一四七零年,《英国史》的《妇女地位》写道:“殴打妻子是男人公认的权利,无论是上等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不以行使这类权利为耻。”二百年后斯图亚特时代,“上、下阶层的妇女,仍然鲜有人能自由择婿,而她的丈夫一经派定,就成了当家的夫君,至少法律和习俗是这样认定的。”转至二十世纪中国,“男人打女人是天理应该,神鬼齐一。娘娘庙里的娘娘特别温顺,原来是常挨打的缘故。”《呼兰河传》中,老胡家团圆媳妇被人吊在大梁上,拿鞭子狠狠抽打,甚至被人用火钳烫脚底板,。她家大孙媳妇的丈夫也打过她,但她说,那个男人不打女人呢?打骂,责罚,迁怒,折磨,是施虐者的发泄与狂欢;受辱,忍让,乃至温顺沉默,是受虐者无声的对抗,逃脱无门后空余的悲哀挽歌。
(四)社会舆论的抹杀与攻击。
“蒲伯说:女人大多没有个性。拉普吕耶尔:女人好走极端,面对男人,或者逞强,或者示弱。”伍尔芙通过摘取前期男性评论家对女性的解读,讽刺地指明“男人反对妇女解放的历史,或许要比解放运动本身更有意思。”伍尔芙同时发现,在以往的林林总总的奇闻轶事中,很少有杰出女性形象。温切希尔夫人,极具才华的诗者,被当时的评论家讽刺为“涂鸦成瘾的蓝袜子才女”。《呼兰河传》中的王大姑娘,在完成自由婚姻的之后,遭受了人們好坏迥异的评价:眼睛长得不好,力气太大,辫子也长得太长了。“千百年来,女性就像一面赏心悦目的魔镜,将镜中男性的影像加倍放大。”而当女性探求自己照镜子的权利,不仅内心挣扎万分,还要遭受男性的批判,和社会主流价值的背离。
无论是伍尔芙要求的“个人房间”,还是萧红对同时代女性的悲悯,都深刻揭示了女性受压迫的社会现状,指出女性应该有勇气有理智地争取独立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地位,只有这样,女人才能真正自由思考,拥抱生活。
参考文献
[1]杨晓敏.从《一间自己的房间》看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J].语文学刊,2006(12)。
[2]茅盾.论萧红的《呼兰河传》[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3.
[3]简·弗里德曼.女权主义.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