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自主鉴赏能力从属于自主学习范畴,属于自主学习能力之一。教育部在颁发的《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要求学生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积淀,培养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从高考要求来说,诗词鉴赏已成为重要的一部分,而许多学生这一项得分却不高。因此,无论从学生的升学角度出发,还是从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角度出发,研究高中生诗词自主鉴赏教学已是迫在眉睫。在教学中,笔者一直深入思考,实践摸索,致力于探索一种具有可操作性,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鉴赏能力的模式。即从古诗词鉴赏出发,借助现代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创造一种融古诗词朗读、吟唱,鉴赏写作、鉴赏表演比赛为一体的自主学习模式。
鉴赏前的准备:编订《高中生古诗词自主鉴赏基础知识手册》,学生人手一册,要求每位学生认真研读,初步自主掌握古诗词鉴赏的一些基础知识、重要概念。由于所任教的学生缺少诗词鉴赏的经历与经验,所以按照由易入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了古诗词自主鉴赏能力培养三步走策略,即开设教师主导鉴赏课——学生半自主鉴赏课——学生全自主鉴赏课三种课型。开展学生古诗词自主鉴赏的时间安排:鉴赏活动前期以课堂为主,课外为辅;随着学生自主鉴赏能力的逐步提高,渐渐变成以课外为主,课堂为辅,以课堂为点,课外为面,以点带面开展古诗词自主鉴赏活动。具体实践如下:
一、第一步开设教师主导鉴赏课
以教师为主导的古诗词鉴赏课,重点讲授鉴赏的步骤、技巧和重要方法,等等,并且努力使这些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在日常鉴赏活动中,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尤其是遇到难度系数较高的诗词鉴赏活动,难免有畏难情绪,所以培养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是一种必要的、有益的尝试。通过鉴赏苏教版《采薇》、《念奴娇·赤壁怀古》、《登高》、《桂枝香·金陵怀古》等大量优秀古典诗词来落实以下教学目标:①了解中国诗歌发展的历程,培养民族自豪感。②感知意象,了解诗词中所包含的景物美和人物形象美,从而提高鉴赏能力。③领略意境,能从诗词的景、情、境三个方面入手,将外在客观的景象化为内在的情感,从中体会不同的诗歌意境以及思想感情。④品味语言,通过品评字词句,掌握诗词语言的特点,理解诗词中字词句的独特含义,提高学生的炼字水平和分析能力。⑤鉴赏写作技巧,掌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化用典故、对比衬托等手法,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⑥了解古诗词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流派和诗人,做到知人论世。⑦通过对古诗词内容的分类鉴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和审美能力。
例如,笔者在上鉴赏辅导课《虞美人》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吴奇隆扮演李煜的电视剧剧照制作幻灯片,链接天王歌后邓丽君演唱的《问君能有几多愁》。精美绝伦的剧照、偶像明星的魅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邓丽君悱恻缠绵,宛如夜莺般哀怨凄婉的歌声,似乎把学生带到了南唐故国,我们仿佛在雕栏玉砌的小楼前遇见了形容枯槁、深陷亡国之恨中的“薄命君主”李煜。笔者巧妙地借助图象和音乐,创设了一个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用悲伤哀怨的音乐感染学生的教学情境,从诗歌的景、情、境三个方面入手,水到渠成地把学生引入诗境,为学生感受该词的感情基调,把握人物形象和理解思想主旨奠定了基础。
本阶段教师主导鉴赏课的开设,结合了学生古诗词鉴赏的“现有发展水平”,注重培养学生鉴赏兴趣,夯实根基,为后两步作铺垫。
二、第二步开设学生半自主鉴赏课
在听了教师大量主导鉴赏课后,学生开始尝试对古诗词进行半自主鉴赏,组织形式如下:学生自选古诗词(不限范围)——自己查阅资料——自己组稿或制作课件——自己选定鉴赏方式上课——学生自评打分——学生自行将鉴赏资料上传班级博客,老师加以适当点拨、点评。这一环节允许并大力提倡学生查找资料,然后从自己的鉴赏角度或与小组同学相互讨论后动笔组稿。
例如,潘金伟同学自己制作简易课件上鉴赏课,在鉴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典的时候,他只提问同学们“辛弃疾的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同学明确回答“用典”后,他又问“用了几个典故”,而没有更深入地提问什么是用典,用典有什么作用。
笔者做了补充和点拨:用刘勰的《文心雕龙》里的解释诠释了“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典的目的就是以古证今,借古讽今,借古抒怀。典故的来源包括记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掌故、寓言逸闻等。典故的使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笔者引导提问:上阕用了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呢?词人辛弃疾为什么会想起古代的英雄?
学生运用“看注释”的鉴赏技能回答说:作用是表达了对孙权与刘裕这两位英雄的仰慕与追忆。
学生的回答没有说到“借古讽今”,只能算是答对了一半,笔者就顺势引导:“是啊,辛弃疾识英雄重英雄。那么谁能展开联想与想象,联系创作背景,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说说作为南宋词人、抗金英雄的辛弃疾为什么要追忆已经逝去的古代英雄呢?且仅仅是为了怀念吗?能否联系用典故的目的说说看?”
学生联系南宋苟延残喘、偏安一隅的历史背景说,这两个典故字面上是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与追思,渴望自己也能像古代英雄一样为国效力、驱除外侮、建功立业,实际上是感叹南宋朝廷没有明君、自己报国无门,同时也表达了对南宋朝廷腐败无能的讽刺和嘲笑。可以说是以古比今,借古抒怀,用心巧妙。
以上这一教学过程比较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三维目标”。它既关注了“知识技能”——解释了典故的定义、特点,又关注了“学习的过程方法”——通过看注释、联系背景,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学生脑海中似乎浮现衣襟飘飘、神情凝重的辛弃疾站在北固山上眺望中原狼烟四起却又无可奈何的情形。同时还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了学生效仿英雄的爱国情怀,在国家积贫积弱、外敌入侵之时,血性男儿应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本阶段学生半自主鉴赏课的开设,旨在开发学生诗词鉴赏的“最近发展区”,提高学生诗词鉴赏的“最近发展水平”,开始锻炼学生古诗词自主鉴赏的能力,使他们前阶段的所学有所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发现学生鉴赏能力的不足之处,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教师的适当点拨,及时查漏补缺,全面提升学生自主鉴赏的能力,为下阶段全自主鉴赏课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第三步开设学生全自主鉴赏课
经过一年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诗歌鉴赏基础知识和重要方法的学习,教师主导鉴赏课的示范以及学生半自主鉴赏课的训练,现在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是时候放开手脚让学生尝试全自主鉴赏古诗词了。这是检验学能否致用、自主鉴赏是否有效的关键环节。
学生进行全自主鉴赏的组织形式如下:学生在一定的范围(限定在苏教版必修一到必修五所选古诗词、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鉴赏选读》三部分内容)内选诗词——学生进行全自主鉴赏,撰文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可以不受现有的观点或看法约束。
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组织,开展诗词自主鉴赏比赛。参赛形式可以个人参赛(参赛者自己先朗诵再鉴赏),也可以组合参赛(其中一人朗诵或吟唱,另外一人鉴赏)。具体流程如下:语文课代表制定评比规则、组织赛程——学生自己事先撰文——学生担任评委——评委即兴提问——评委综合打分——评委当堂点评——评委当场公布比赛结果,各评委当天整理出简短评语,并上传到班级公共博客。在这些鉴赏活动中,所任教的高二两个班级的所有同学都积极参与,并写出了能独抒己见且形式丰富的鉴赏文章。
例如,下文是苏晓芸同学根据“古诗词自主鉴赏结合自己学习兴趣的原则”,查阅资料,自己撰写的鉴赏文章:
汉乐府《上邪!》自主鉴赏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首诗是汉乐府民歌《饶歌》中的一首情歌,之前听到这首诗多半是在琼瑶的电视剧里。那时候,我觉得主人公的表白十分直率胆大、感情热烈。本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感情却是十分细腻、真挚的。最后一句:“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最为人们熟知,运用了“山无陵,夏雨雪”这些设想来作为“与君绝”的条件,强调了主人公至死不渝的爱情。山河消失,四季颠倒,世界再度回到混沌,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以此来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全诗的特点十分明显,诗中主人公一连设想了五种绝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暗示爱对方一直到海枯石烂、世界末日。与别的少女羞涩的一面相对比,本诗充分体现了汉乐府民歌感情激烈而直露的鲜明特色。
首句“上邪”是指天为誓,姑娘终于把珍藏在自己内心,几次想说而又苦于没有机会说的秘密都说出来了:“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前一句是表白爱情的态度,后一句是进一层表白爱情的坚贞。不过,她不愿直说,而是通过出人意料的逆向想象,从反面设誓,也体现出古代少女的羞涩的一面。她先举出了五件非常之事作为设誓的前提,因此“乃敢与君绝”的结果也就无从说起了。
这首古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各种诗词中有类似的手法,还有小说、电视剧中的人物常常会引用诗句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坚贞。
学生鉴赏自评:本文先从我对这首诗的熟悉角度来讲,表达自己对这诗的看法,但我的鉴赏观点不是很鲜明。鉴赏了诗的感情,从一些设想入手,设想十分有趣,连用了五件非常之事,这也是文章的一大亮点。作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至死不渝的爱情观。
从学生撰写的自主鉴赏文章来看,这是一次有效的古诗词自主鉴赏。在品味语言方面,通过品评字词,如“上邪”是指天为誓,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赤诚之心。“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前一句是表白爱情的态度,后一句是进一步表白爱情的坚贞。“五件设想十分有趣,这是文章的一大亮点”,通过分析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实现了自主鉴赏的“知识技能目标”。对整篇文章的分析则落实了有效鉴赏“过程方法目标”。同时“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至死不渝”较好地体现了鉴赏者对“情感态度和爱情观”的准确把握。
苏晓芸同学在自主鉴赏比赛时声情并茂地自唱古诗和诵读鉴赏文章,取得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由此可见,自主鉴赏能力的有效培养是可圈可点的。
又如,胡子旋同学在比赛中朗读自主鉴赏文章时,学生评委柯艺璇随机提问他说:你刚才鉴赏时,非常肯定李煜《虞美人》“以春水喻愁思之妙”,也提到了其他写“愁”的名句,如“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我个人认为贺铸《青玉案》的“愁”写得很好,你能说说李煜的“愁”与其他作品的“愁情”相比,到底好在哪里吗?面对评委的“刁难”,胡子旋同学喃喃自语:好在哪里?过了一会儿,他说:“问君能有几多愁”,就是写得好,它“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形容“愁”像这春水一样连绵不断地流走,作者化虚为实,化无形的“愁”为有形的“水”,很生动很形象。还有就是,其他的愁是一般的闲愁、乡愁,而李煜的“愁”却是亡国之恨,有切肤彻骨之悲痛啊!当然写得深刻、写得好喽!由于胡子旋同学的灵活机智、见识深刻,学生评委给出了高分。而他机智、准确的巧答恰恰展现了一个古诗词自主鉴赏爱好者的良好鉴赏素养,同时也吻合了有效鉴赏预设和生成的互补关系。一次高质量的自主鉴赏,既要预设,也需要生成。自主鉴赏活动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周密的鉴赏,也无法预知整个活动的过程,学生鉴赏过程中的质疑、灵感,恰恰是生成的机遇和来源。鉴赏者能够及时抓住,准确把握,肯定会为鉴赏增光添彩,能够大大提高古诗词自主鉴赏的有效性。
本阶段学生全自主鉴赏课的开设,能全面展示学生自主鉴赏的能力和素养,也是对前面两种课型所取得成果的有力检验。美读、品读、吟唱、朗诵比赛、自主鉴赏比赛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既展现了学生的自主鉴赏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平台。全自主鉴赏课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鉴赏能力,它已成为培养学生自主鉴赏能力的一种有效模式。■
鉴赏前的准备:编订《高中生古诗词自主鉴赏基础知识手册》,学生人手一册,要求每位学生认真研读,初步自主掌握古诗词鉴赏的一些基础知识、重要概念。由于所任教的学生缺少诗词鉴赏的经历与经验,所以按照由易入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了古诗词自主鉴赏能力培养三步走策略,即开设教师主导鉴赏课——学生半自主鉴赏课——学生全自主鉴赏课三种课型。开展学生古诗词自主鉴赏的时间安排:鉴赏活动前期以课堂为主,课外为辅;随着学生自主鉴赏能力的逐步提高,渐渐变成以课外为主,课堂为辅,以课堂为点,课外为面,以点带面开展古诗词自主鉴赏活动。具体实践如下:
一、第一步开设教师主导鉴赏课
以教师为主导的古诗词鉴赏课,重点讲授鉴赏的步骤、技巧和重要方法,等等,并且努力使这些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在日常鉴赏活动中,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尤其是遇到难度系数较高的诗词鉴赏活动,难免有畏难情绪,所以培养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是一种必要的、有益的尝试。通过鉴赏苏教版《采薇》、《念奴娇·赤壁怀古》、《登高》、《桂枝香·金陵怀古》等大量优秀古典诗词来落实以下教学目标:①了解中国诗歌发展的历程,培养民族自豪感。②感知意象,了解诗词中所包含的景物美和人物形象美,从而提高鉴赏能力。③领略意境,能从诗词的景、情、境三个方面入手,将外在客观的景象化为内在的情感,从中体会不同的诗歌意境以及思想感情。④品味语言,通过品评字词句,掌握诗词语言的特点,理解诗词中字词句的独特含义,提高学生的炼字水平和分析能力。⑤鉴赏写作技巧,掌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化用典故、对比衬托等手法,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⑥了解古诗词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流派和诗人,做到知人论世。⑦通过对古诗词内容的分类鉴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和审美能力。
例如,笔者在上鉴赏辅导课《虞美人》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吴奇隆扮演李煜的电视剧剧照制作幻灯片,链接天王歌后邓丽君演唱的《问君能有几多愁》。精美绝伦的剧照、偶像明星的魅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邓丽君悱恻缠绵,宛如夜莺般哀怨凄婉的歌声,似乎把学生带到了南唐故国,我们仿佛在雕栏玉砌的小楼前遇见了形容枯槁、深陷亡国之恨中的“薄命君主”李煜。笔者巧妙地借助图象和音乐,创设了一个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用悲伤哀怨的音乐感染学生的教学情境,从诗歌的景、情、境三个方面入手,水到渠成地把学生引入诗境,为学生感受该词的感情基调,把握人物形象和理解思想主旨奠定了基础。
本阶段教师主导鉴赏课的开设,结合了学生古诗词鉴赏的“现有发展水平”,注重培养学生鉴赏兴趣,夯实根基,为后两步作铺垫。
二、第二步开设学生半自主鉴赏课
在听了教师大量主导鉴赏课后,学生开始尝试对古诗词进行半自主鉴赏,组织形式如下:学生自选古诗词(不限范围)——自己查阅资料——自己组稿或制作课件——自己选定鉴赏方式上课——学生自评打分——学生自行将鉴赏资料上传班级博客,老师加以适当点拨、点评。这一环节允许并大力提倡学生查找资料,然后从自己的鉴赏角度或与小组同学相互讨论后动笔组稿。
例如,潘金伟同学自己制作简易课件上鉴赏课,在鉴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典的时候,他只提问同学们“辛弃疾的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同学明确回答“用典”后,他又问“用了几个典故”,而没有更深入地提问什么是用典,用典有什么作用。
笔者做了补充和点拨:用刘勰的《文心雕龙》里的解释诠释了“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典的目的就是以古证今,借古讽今,借古抒怀。典故的来源包括记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掌故、寓言逸闻等。典故的使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笔者引导提问:上阕用了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呢?词人辛弃疾为什么会想起古代的英雄?
学生运用“看注释”的鉴赏技能回答说:作用是表达了对孙权与刘裕这两位英雄的仰慕与追忆。
学生的回答没有说到“借古讽今”,只能算是答对了一半,笔者就顺势引导:“是啊,辛弃疾识英雄重英雄。那么谁能展开联想与想象,联系创作背景,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说说作为南宋词人、抗金英雄的辛弃疾为什么要追忆已经逝去的古代英雄呢?且仅仅是为了怀念吗?能否联系用典故的目的说说看?”
学生联系南宋苟延残喘、偏安一隅的历史背景说,这两个典故字面上是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与追思,渴望自己也能像古代英雄一样为国效力、驱除外侮、建功立业,实际上是感叹南宋朝廷没有明君、自己报国无门,同时也表达了对南宋朝廷腐败无能的讽刺和嘲笑。可以说是以古比今,借古抒怀,用心巧妙。
以上这一教学过程比较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三维目标”。它既关注了“知识技能”——解释了典故的定义、特点,又关注了“学习的过程方法”——通过看注释、联系背景,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学生脑海中似乎浮现衣襟飘飘、神情凝重的辛弃疾站在北固山上眺望中原狼烟四起却又无可奈何的情形。同时还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了学生效仿英雄的爱国情怀,在国家积贫积弱、外敌入侵之时,血性男儿应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本阶段学生半自主鉴赏课的开设,旨在开发学生诗词鉴赏的“最近发展区”,提高学生诗词鉴赏的“最近发展水平”,开始锻炼学生古诗词自主鉴赏的能力,使他们前阶段的所学有所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发现学生鉴赏能力的不足之处,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教师的适当点拨,及时查漏补缺,全面提升学生自主鉴赏的能力,为下阶段全自主鉴赏课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第三步开设学生全自主鉴赏课
经过一年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诗歌鉴赏基础知识和重要方法的学习,教师主导鉴赏课的示范以及学生半自主鉴赏课的训练,现在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是时候放开手脚让学生尝试全自主鉴赏古诗词了。这是检验学能否致用、自主鉴赏是否有效的关键环节。
学生进行全自主鉴赏的组织形式如下:学生在一定的范围(限定在苏教版必修一到必修五所选古诗词、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鉴赏选读》三部分内容)内选诗词——学生进行全自主鉴赏,撰文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可以不受现有的观点或看法约束。
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组织,开展诗词自主鉴赏比赛。参赛形式可以个人参赛(参赛者自己先朗诵再鉴赏),也可以组合参赛(其中一人朗诵或吟唱,另外一人鉴赏)。具体流程如下:语文课代表制定评比规则、组织赛程——学生自己事先撰文——学生担任评委——评委即兴提问——评委综合打分——评委当堂点评——评委当场公布比赛结果,各评委当天整理出简短评语,并上传到班级公共博客。在这些鉴赏活动中,所任教的高二两个班级的所有同学都积极参与,并写出了能独抒己见且形式丰富的鉴赏文章。
例如,下文是苏晓芸同学根据“古诗词自主鉴赏结合自己学习兴趣的原则”,查阅资料,自己撰写的鉴赏文章:
汉乐府《上邪!》自主鉴赏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首诗是汉乐府民歌《饶歌》中的一首情歌,之前听到这首诗多半是在琼瑶的电视剧里。那时候,我觉得主人公的表白十分直率胆大、感情热烈。本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感情却是十分细腻、真挚的。最后一句:“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最为人们熟知,运用了“山无陵,夏雨雪”这些设想来作为“与君绝”的条件,强调了主人公至死不渝的爱情。山河消失,四季颠倒,世界再度回到混沌,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以此来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全诗的特点十分明显,诗中主人公一连设想了五种绝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暗示爱对方一直到海枯石烂、世界末日。与别的少女羞涩的一面相对比,本诗充分体现了汉乐府民歌感情激烈而直露的鲜明特色。
首句“上邪”是指天为誓,姑娘终于把珍藏在自己内心,几次想说而又苦于没有机会说的秘密都说出来了:“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前一句是表白爱情的态度,后一句是进一层表白爱情的坚贞。不过,她不愿直说,而是通过出人意料的逆向想象,从反面设誓,也体现出古代少女的羞涩的一面。她先举出了五件非常之事作为设誓的前提,因此“乃敢与君绝”的结果也就无从说起了。
这首古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各种诗词中有类似的手法,还有小说、电视剧中的人物常常会引用诗句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坚贞。
学生鉴赏自评:本文先从我对这首诗的熟悉角度来讲,表达自己对这诗的看法,但我的鉴赏观点不是很鲜明。鉴赏了诗的感情,从一些设想入手,设想十分有趣,连用了五件非常之事,这也是文章的一大亮点。作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至死不渝的爱情观。
从学生撰写的自主鉴赏文章来看,这是一次有效的古诗词自主鉴赏。在品味语言方面,通过品评字词,如“上邪”是指天为誓,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赤诚之心。“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前一句是表白爱情的态度,后一句是进一步表白爱情的坚贞。“五件设想十分有趣,这是文章的一大亮点”,通过分析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实现了自主鉴赏的“知识技能目标”。对整篇文章的分析则落实了有效鉴赏“过程方法目标”。同时“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至死不渝”较好地体现了鉴赏者对“情感态度和爱情观”的准确把握。
苏晓芸同学在自主鉴赏比赛时声情并茂地自唱古诗和诵读鉴赏文章,取得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由此可见,自主鉴赏能力的有效培养是可圈可点的。
又如,胡子旋同学在比赛中朗读自主鉴赏文章时,学生评委柯艺璇随机提问他说:你刚才鉴赏时,非常肯定李煜《虞美人》“以春水喻愁思之妙”,也提到了其他写“愁”的名句,如“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我个人认为贺铸《青玉案》的“愁”写得很好,你能说说李煜的“愁”与其他作品的“愁情”相比,到底好在哪里吗?面对评委的“刁难”,胡子旋同学喃喃自语:好在哪里?过了一会儿,他说:“问君能有几多愁”,就是写得好,它“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形容“愁”像这春水一样连绵不断地流走,作者化虚为实,化无形的“愁”为有形的“水”,很生动很形象。还有就是,其他的愁是一般的闲愁、乡愁,而李煜的“愁”却是亡国之恨,有切肤彻骨之悲痛啊!当然写得深刻、写得好喽!由于胡子旋同学的灵活机智、见识深刻,学生评委给出了高分。而他机智、准确的巧答恰恰展现了一个古诗词自主鉴赏爱好者的良好鉴赏素养,同时也吻合了有效鉴赏预设和生成的互补关系。一次高质量的自主鉴赏,既要预设,也需要生成。自主鉴赏活动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周密的鉴赏,也无法预知整个活动的过程,学生鉴赏过程中的质疑、灵感,恰恰是生成的机遇和来源。鉴赏者能够及时抓住,准确把握,肯定会为鉴赏增光添彩,能够大大提高古诗词自主鉴赏的有效性。
本阶段学生全自主鉴赏课的开设,能全面展示学生自主鉴赏的能力和素养,也是对前面两种课型所取得成果的有力检验。美读、品读、吟唱、朗诵比赛、自主鉴赏比赛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既展现了学生的自主鉴赏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平台。全自主鉴赏课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鉴赏能力,它已成为培养学生自主鉴赏能力的一种有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