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苏宿园区推动生态经济的做法成效
1.坚持与周边开发区错位竞争,产业层次高
开发建设十年来,苏宿园区以打造投资环境优越、人居环境优美、经济发展优质、社会治理优异的苏北一流工业园区为目标,坚持错位竞争,把电子信息和精密机械产业作为园区的主导产业,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科技研发和投入、合理使用和节约资源,依靠先进的技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成功引进可成科技、长电科技、尼吉康电子等多家知名企业入驻,产业链包括芯片、电容器、计算机手机配件制造、半导体封装测试、集成电路制造等相关领域。
截至2017年上半年,落户园区的各类企业共有136家,工业外资项目占比达75%,工业平均投资强度达每亩510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仅为0.15吨标准煤/万元。
2.坚持规划引领、环保优先的理念
(1)以完善规划体系指导开发建设。在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过程中,区域总体规划与环保规划共同编制,“环保优先”被有机地融入了城市功能分区、基础建设、项目布局等各个方面。同时,坚持项目分类、雨污分流、产业引导、总量控制、清洁能源、景观绿化的六大环节。在招商引资环节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在项目建设环节全面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环境立区、生态立区”的理念始终贯彻落实在园区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在全省合作共建工业园区中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2)以生态园区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建设一座崇尚绿色生活方式、可持续发展的苏北一流工业园区的目标,将园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产业高效、人文和谐的综合类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使环保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共建园区前列。2011年启动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编制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技术报告》《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经过4年的创建,2015年底,通过了 “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考核验收。
3.坚持科学的开发时序、基础设施适度超前
(1)高标准建设环保基础设施。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做环境后做制造业”的“三先三后”开发时序,累计完成13.6平方公里“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设雨污水管网70公里,已开发区域实现污水管网100%覆盖、污水100%收集和处理、尾水100%达标排放。以PPP形式扩建污水扩建二期3万吨/日及1万吨/日中水设施项目,成为全市宿迁首个PPP项目。(2)实施区域生态化提升工程。园区在开发过程中十分重视区内生态化格局的构建工程,通过实施绿地工程、河道疏浚扩容工程、商住区中央水景工程(人工湿地)等,实现了邻里公园、环河景观带、苏州公园等,园区绿地点、线、面的交融结合,让行走在园区的人们处处感觉到生机盎然的活力;通过疏浚河道、建设生态型驳岸、商住区中央水景工程(人工湿地)实现园区水系的联通,增加了园区河道水体的自净容量;同时对已征用的待开发地块实施临时绿地工程,降低扬尘的产生。(3)严格落实清洁能源政策。根据管控要求,园区全面禁止新建燃煤锅炉,依据燃气专业规划,园区同步实施燃气管网建设,累计建成燃气管网43.5公里,使区内企业能够100%便捷地使用清洁能源。同时,为推行集中供热,区域规划中预留了将来与区外集中供热管网衔接的管位。
而今,环保优先的发展理念、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营造出园区一流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吸引了众多一流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二、存在问题
1.节能压力面临瓶颈
园区企业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为主,虽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低,但随着企业产值的增长,对电力、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逐年增大。今年1-6月份,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0亿元,同比增长100%,综合能耗完成5.9万吨,同比增长32%,能耗增速较高。尤其是可达科技等新项目投产后,园区对能源的需求和节能减排的压力将更大。
2. 环境容量偏小,环境整体敏感度较高
苏宿工业园区位于宿迁主城西片区,规划面积较小、规划区域狭长,整体开发强度较大:(1)特殊的区情、区位,造成了园区自身的环境容量偏小,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2)园区“产城一体”的开发建设模式,商住区环境整体敏感度较高,根据园区产业定位要求很难建立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三、意见建议
1.重点做好水环境容量提升
针对园区自身环境容量偏小,容易受到周边环境影响的问题,下一步,在提升环境容量方面:(1)要加强和周边水系的沟通,定期对河道进行生态补水,增强水环境的自净能力。(2)继续强化对园区入河雨水口的监控,切实做到雨污分流。(3)开展园区河道生态能力提升工作,实施开展园区河道的生态化提升工作。
2.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态工业
推进传统工业向生态工业转型,推广循环经济、落实节能减排、发展具有生态资源优势的新興产业,是园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1)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进现有支柱产业的生态化改造。(2)搭建基础设施、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基础设施共享,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循环化改造工作,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区。
3.依托电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助于打造低碳城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和刺激消费。(1)围绕“一区多园、一园多点”模式,建设集物流、仓储、分拣、快递一体化的仓储物流中心。(2)要着力引进国内实力排名靠前的物流企业在园区成立地区性转运中心,更好促进园区发展。(3)设立“创客空间”,孵化出在宿迁市场有影响力的电商企业。
1.坚持与周边开发区错位竞争,产业层次高
开发建设十年来,苏宿园区以打造投资环境优越、人居环境优美、经济发展优质、社会治理优异的苏北一流工业园区为目标,坚持错位竞争,把电子信息和精密机械产业作为园区的主导产业,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科技研发和投入、合理使用和节约资源,依靠先进的技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成功引进可成科技、长电科技、尼吉康电子等多家知名企业入驻,产业链包括芯片、电容器、计算机手机配件制造、半导体封装测试、集成电路制造等相关领域。
截至2017年上半年,落户园区的各类企业共有136家,工业外资项目占比达75%,工业平均投资强度达每亩510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仅为0.15吨标准煤/万元。
2.坚持规划引领、环保优先的理念
(1)以完善规划体系指导开发建设。在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过程中,区域总体规划与环保规划共同编制,“环保优先”被有机地融入了城市功能分区、基础建设、项目布局等各个方面。同时,坚持项目分类、雨污分流、产业引导、总量控制、清洁能源、景观绿化的六大环节。在招商引资环节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在项目建设环节全面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环境立区、生态立区”的理念始终贯彻落实在园区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在全省合作共建工业园区中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2)以生态园区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建设一座崇尚绿色生活方式、可持续发展的苏北一流工业园区的目标,将园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产业高效、人文和谐的综合类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使环保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共建园区前列。2011年启动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编制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技术报告》《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经过4年的创建,2015年底,通过了 “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考核验收。
3.坚持科学的开发时序、基础设施适度超前
(1)高标准建设环保基础设施。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做环境后做制造业”的“三先三后”开发时序,累计完成13.6平方公里“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设雨污水管网70公里,已开发区域实现污水管网100%覆盖、污水100%收集和处理、尾水100%达标排放。以PPP形式扩建污水扩建二期3万吨/日及1万吨/日中水设施项目,成为全市宿迁首个PPP项目。(2)实施区域生态化提升工程。园区在开发过程中十分重视区内生态化格局的构建工程,通过实施绿地工程、河道疏浚扩容工程、商住区中央水景工程(人工湿地)等,实现了邻里公园、环河景观带、苏州公园等,园区绿地点、线、面的交融结合,让行走在园区的人们处处感觉到生机盎然的活力;通过疏浚河道、建设生态型驳岸、商住区中央水景工程(人工湿地)实现园区水系的联通,增加了园区河道水体的自净容量;同时对已征用的待开发地块实施临时绿地工程,降低扬尘的产生。(3)严格落实清洁能源政策。根据管控要求,园区全面禁止新建燃煤锅炉,依据燃气专业规划,园区同步实施燃气管网建设,累计建成燃气管网43.5公里,使区内企业能够100%便捷地使用清洁能源。同时,为推行集中供热,区域规划中预留了将来与区外集中供热管网衔接的管位。
而今,环保优先的发展理念、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营造出园区一流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吸引了众多一流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二、存在问题
1.节能压力面临瓶颈
园区企业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为主,虽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低,但随着企业产值的增长,对电力、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逐年增大。今年1-6月份,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0亿元,同比增长100%,综合能耗完成5.9万吨,同比增长32%,能耗增速较高。尤其是可达科技等新项目投产后,园区对能源的需求和节能减排的压力将更大。
2. 环境容量偏小,环境整体敏感度较高
苏宿工业园区位于宿迁主城西片区,规划面积较小、规划区域狭长,整体开发强度较大:(1)特殊的区情、区位,造成了园区自身的环境容量偏小,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2)园区“产城一体”的开发建设模式,商住区环境整体敏感度较高,根据园区产业定位要求很难建立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三、意见建议
1.重点做好水环境容量提升
针对园区自身环境容量偏小,容易受到周边环境影响的问题,下一步,在提升环境容量方面:(1)要加强和周边水系的沟通,定期对河道进行生态补水,增强水环境的自净能力。(2)继续强化对园区入河雨水口的监控,切实做到雨污分流。(3)开展园区河道生态能力提升工作,实施开展园区河道的生态化提升工作。
2.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态工业
推进传统工业向生态工业转型,推广循环经济、落实节能减排、发展具有生态资源优势的新興产业,是园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1)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进现有支柱产业的生态化改造。(2)搭建基础设施、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基础设施共享,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循环化改造工作,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区。
3.依托电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助于打造低碳城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和刺激消费。(1)围绕“一区多园、一园多点”模式,建设集物流、仓储、分拣、快递一体化的仓储物流中心。(2)要着力引进国内实力排名靠前的物流企业在园区成立地区性转运中心,更好促进园区发展。(3)设立“创客空间”,孵化出在宿迁市场有影响力的电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