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黄和牡丹皮为常用中药,在临床中使用频繁,疗效突出,二者又常搭配使用,治疗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各种炎症,现将大黄和牡丹皮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药代动力学综述如下。
关键词:大黄;牡丹皮;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
大黄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蒽醌类,游离蒽醌有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酚(chrysophanol)和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结合蒽醌有,大黄酸-8-葡萄糖苷(rhein.8-mono-fl-D-glucoside),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physion monoglucoside),芦荟大黄素葡萄糖(aloe—emodin monoglucoside),大黄素葡萄糖苷(emodin monoglucoside),大黄酚-1-葡萄糖苷(chrysophanol-1-monoglucoside)等。另外大黄中还含有鞣质,如没食子酸、儿茶素等。
1药理作用
1.1大黄的药理作用
1.1.1泻下作用 大黄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常用于治疗大便燥结、热结便秘,一般在用药后6~19h可排便。大黄致泻作用主要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其中以结合型蒽醌的作用最强,游离型蒽醌泻下作用较弱。周金黄等[1]认为泻下主要成分番泻苷水解后生成大黄酸蒽酮,有以下药理作用:具有胆碱样作用,可兴奋肠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使肠蠕动增加;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阻碍Na转运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增高,保留大量水份,促进肠蠕动而排便。此外,部分蒽甙自小肠吸收后,经肝脏转化为甙元,再刺激盆经丛,增加肠蠕动致泻。虽然泻下作用的直接因素游离的甙元,但结合葸甙的葡萄糖能保护甙元,使在胃肠不被水解和破坏。因此,结合型蒽甙才能发生致泻作用[2]。
1.1.2抗炎作用 大黄抗炎的作用的主要成分为游离型蒽,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巨噬细胞内白三烯、环磷酸腺苷和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结果显示,大黄酸可显著抑制巨噬细胞内白三烯B4、白三烯C4的生物合成。大黄酸还可显著抑制内毒素激发的巨噬细胞内钙离子升高,并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从而抑制巨噬细胞脂类炎性介质活化过程,提示可能为大黄抗炎作用机制之一[3]。
1.1.3保肝利胆作用 大黄能促进胆汁分泌、胆囊收缩、胆道括约肌松弛,而起利胆退黄作用,为治疗湿热黄疸之要药,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大黄素有促进外钙向肝细胞内流及内钙释放的作用,而番泻苷及大黄多糖具有阻滞外钙内流和降低肝细胞内钙水平的作用,大黄的不同成分对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的不同影响提示大黄对肝细胞的功能具有多种调节作用[4]。也有实验表明,40%CCl4给予大鼠皮下注射诱导肝纤维化,并以大黄素干预,结果显示大黄素能使血清透明质酸及粘连蛋白显著降低,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明显减少,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肝细胞损伤减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实现的[5],这些都为临床治疗急慢性肝炎提供了药理依据。
1.1.4抗急性胰腺炎作用 大黄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有研究表明,大黄能促进胰液的分泌与排泄,对胰蛋白酶、胰弹性蛋白酶、胰糜蛋白酶、胰激肽释放酶、胰脂肪酶和胰淀粉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也能抑制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6]。
1.1.5止血作用 大黄苦寒沉降,常用于治疗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多在复方中使用。研究表明,大黄的止血有效成分是a-儿茶素及没食子酸。这两种成分止血作用机理是:促进血小板的粘附和聚积功能,有利于血栓形成;使血小板数纤维蛋白的原含量增加,凝血时间缩短;降低抗凝血酶Ⅲ(AT-Ⅲ)的活性,已知AT-Ⅲ是活性最强的生理性抗凝物质,其活性降低,可促进血凝。另外,没食子酸能增高a2-巨球蛋白(a2-MG)含量,降低纤溶酶活性,加速血凝;大黄还能使损伤局部的血管收缩,血管通透性降低,出血时间缩短[7].
1.1.6其他作用 大黄还有抗衰老、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有抗菌、抗肿瘤作用,对免疫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能够改善肾功能不全等作用.
2.药代动力学研究
祝晨蔯等[8]采用液质联用技术,以大黄酸为指标,测定大鼠灌胃给予掌叶大黄提取物后血浆中大黄酸含量的变化,色谱柱:Allitima C18(250×4.6mm,5μm),流动相为水:乙腈(60:40),流速:0.8 mL/min,柱温:25℃,波长:280nm,结果表明大黄酸在0.5h达到峰值,并在给药后0.25~1.5h内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张锦雯等[9]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方法观察了大黄酸在不同动物、不同给药途径以及不同剂量是的血药浓度情况,结果表明大黄酸在大鼠体内呈二室模型,35、70、140mg/kg这三个剂量的半衰期相近,达峰浓度与剂量成一定的线性关系。
3.小结
终上所述,现代药理表明大黄有抗炎、保肝等作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疾病;在药代学中,分别多以大黄酸评价大黄的疗效,但中药含有多种成分,仅以一种成分还不足以说明药物的疗效,做为临床常用中药,应加强研究,完善机制。
参考文献
[1]周金黄,王建华,刘干中.世纪之交:现代中药药理学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药理学会通讯,1999,16(3):627
[2]林永成.大黄治热结便秘的机理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l996,35(2):75~76
[3]倪弘,薛小平,杨秀竹,等.大黄酸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炎性介质活化的作用机理[J].天津中医,2001,18(1):35~36
[4]Xu X(徐翔),et.Study progress of rhubarb.Shanghai J Tradit Chin Med(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837(4):56-59
[5] Woo SW ,Nan JX,Lee SH,et a1.Aloe emodln suppresses myofibroblastic diferentiation of rat hepaticstellate cells in primary culture[J].Phacmacol Txicol,2002,90(4):193—198
[6]Chen Y(陈燕),et al.Recently situation of pharmacology and clinical researeh about rhubarb.Xi nan National Defense Med(西南国防医药),2005,15:178-180
[7]王鸿利.大黄有效单体止凝血机理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9):555—557
[8]祝晨蔯,郑志华,陈知良,等.HPLC/MS法测定大黄酸在大鼠的血药浓度[J].中药材,2002,25(9):646~649
[9]张锦雯,孙建国,王广基,等.大黄酸在大鼠和比格犬内的吸收动力学研究[J].定量药理学,2010,15(5):511~518
关键词:大黄;牡丹皮;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
大黄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蒽醌类,游离蒽醌有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酚(chrysophanol)和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结合蒽醌有,大黄酸-8-葡萄糖苷(rhein.8-mono-fl-D-glucoside),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physion monoglucoside),芦荟大黄素葡萄糖(aloe—emodin monoglucoside),大黄素葡萄糖苷(emodin monoglucoside),大黄酚-1-葡萄糖苷(chrysophanol-1-monoglucoside)等。另外大黄中还含有鞣质,如没食子酸、儿茶素等。
1药理作用
1.1大黄的药理作用
1.1.1泻下作用 大黄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常用于治疗大便燥结、热结便秘,一般在用药后6~19h可排便。大黄致泻作用主要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其中以结合型蒽醌的作用最强,游离型蒽醌泻下作用较弱。周金黄等[1]认为泻下主要成分番泻苷水解后生成大黄酸蒽酮,有以下药理作用:具有胆碱样作用,可兴奋肠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使肠蠕动增加;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阻碍Na转运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增高,保留大量水份,促进肠蠕动而排便。此外,部分蒽甙自小肠吸收后,经肝脏转化为甙元,再刺激盆经丛,增加肠蠕动致泻。虽然泻下作用的直接因素游离的甙元,但结合葸甙的葡萄糖能保护甙元,使在胃肠不被水解和破坏。因此,结合型蒽甙才能发生致泻作用[2]。
1.1.2抗炎作用 大黄抗炎的作用的主要成分为游离型蒽,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巨噬细胞内白三烯、环磷酸腺苷和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结果显示,大黄酸可显著抑制巨噬细胞内白三烯B4、白三烯C4的生物合成。大黄酸还可显著抑制内毒素激发的巨噬细胞内钙离子升高,并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从而抑制巨噬细胞脂类炎性介质活化过程,提示可能为大黄抗炎作用机制之一[3]。
1.1.3保肝利胆作用 大黄能促进胆汁分泌、胆囊收缩、胆道括约肌松弛,而起利胆退黄作用,为治疗湿热黄疸之要药,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大黄素有促进外钙向肝细胞内流及内钙释放的作用,而番泻苷及大黄多糖具有阻滞外钙内流和降低肝细胞内钙水平的作用,大黄的不同成分对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的不同影响提示大黄对肝细胞的功能具有多种调节作用[4]。也有实验表明,40%CCl4给予大鼠皮下注射诱导肝纤维化,并以大黄素干预,结果显示大黄素能使血清透明质酸及粘连蛋白显著降低,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明显减少,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肝细胞损伤减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实现的[5],这些都为临床治疗急慢性肝炎提供了药理依据。
1.1.4抗急性胰腺炎作用 大黄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有研究表明,大黄能促进胰液的分泌与排泄,对胰蛋白酶、胰弹性蛋白酶、胰糜蛋白酶、胰激肽释放酶、胰脂肪酶和胰淀粉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也能抑制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6]。
1.1.5止血作用 大黄苦寒沉降,常用于治疗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多在复方中使用。研究表明,大黄的止血有效成分是a-儿茶素及没食子酸。这两种成分止血作用机理是:促进血小板的粘附和聚积功能,有利于血栓形成;使血小板数纤维蛋白的原含量增加,凝血时间缩短;降低抗凝血酶Ⅲ(AT-Ⅲ)的活性,已知AT-Ⅲ是活性最强的生理性抗凝物质,其活性降低,可促进血凝。另外,没食子酸能增高a2-巨球蛋白(a2-MG)含量,降低纤溶酶活性,加速血凝;大黄还能使损伤局部的血管收缩,血管通透性降低,出血时间缩短[7].
1.1.6其他作用 大黄还有抗衰老、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有抗菌、抗肿瘤作用,对免疫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能够改善肾功能不全等作用.
2.药代动力学研究
祝晨蔯等[8]采用液质联用技术,以大黄酸为指标,测定大鼠灌胃给予掌叶大黄提取物后血浆中大黄酸含量的变化,色谱柱:Allitima C18(250×4.6mm,5μm),流动相为水:乙腈(60:40),流速:0.8 mL/min,柱温:25℃,波长:280nm,结果表明大黄酸在0.5h达到峰值,并在给药后0.25~1.5h内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张锦雯等[9]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方法观察了大黄酸在不同动物、不同给药途径以及不同剂量是的血药浓度情况,结果表明大黄酸在大鼠体内呈二室模型,35、70、140mg/kg这三个剂量的半衰期相近,达峰浓度与剂量成一定的线性关系。
3.小结
终上所述,现代药理表明大黄有抗炎、保肝等作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疾病;在药代学中,分别多以大黄酸评价大黄的疗效,但中药含有多种成分,仅以一种成分还不足以说明药物的疗效,做为临床常用中药,应加强研究,完善机制。
参考文献
[1]周金黄,王建华,刘干中.世纪之交:现代中药药理学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药理学会通讯,1999,16(3):627
[2]林永成.大黄治热结便秘的机理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l996,35(2):75~76
[3]倪弘,薛小平,杨秀竹,等.大黄酸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炎性介质活化的作用机理[J].天津中医,2001,18(1):35~36
[4]Xu X(徐翔),et.Study progress of rhubarb.Shanghai J Tradit Chin Med(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837(4):56-59
[5] Woo SW ,Nan JX,Lee SH,et a1.Aloe emodln suppresses myofibroblastic diferentiation of rat hepaticstellate cells in primary culture[J].Phacmacol Txicol,2002,90(4):193—198
[6]Chen Y(陈燕),et al.Recently situation of pharmacology and clinical researeh about rhubarb.Xi nan National Defense Med(西南国防医药),2005,15:178-180
[7]王鸿利.大黄有效单体止凝血机理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9):555—557
[8]祝晨蔯,郑志华,陈知良,等.HPLC/MS法测定大黄酸在大鼠的血药浓度[J].中药材,2002,25(9):646~649
[9]张锦雯,孙建国,王广基,等.大黄酸在大鼠和比格犬内的吸收动力学研究[J].定量药理学,2010,15(5):5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