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可以为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的幸福感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开展幸福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而以重视学生思想成长、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的思品课程,同时也作为实施幸福教育的主要途径。对此,本文主要从“与美德同行”——幸福的不变量、“雕琢好心态”——幸福的横向轴、“耕耘中成长”——幸福的纵向轴几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提供给相关人士,供以借鉴。
【关键词】幸福 幸福教育 思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077-02
“幸福”依赖于教育,教师在思品课程中开展幸福教育教学手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此,笔者以四年级思品课作为主要论述对象,从而使学生体验幸福,并感受到幸福的真谛。
1.幸福的不变量
实际上,即使个人精神层次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性,然而真正稳定并且永久的幸福一定要和品德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幸福才能够持久而又鲜活的存在着。因此,树立和品德相同的幸福观,是探索幸福的不变量。
教师在讲述思品课上册的时候《家乡人生活的变化》一文中,提前布置了一项任务:同学们,在家里探索幸福宝贝,并让学生听爸爸妈妈讲述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带来能够体验幸福的物品。接着让学生和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幸福的事情,及其相应的物品。在下一节《家庭寻宝》一课中,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桌子分别摆放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物品,接着让学生按照顺序排好队伍到前面观察别人的物品,但是发现有些同学一直在笑,于是教师就问他“你为什么在笑?”这位学生回答:“这些东西我也有啊,有什么可以看的”。他的回答引起了其他学生的不满“东西不是多么好就感到幸福,也不是东西多么不好就不幸福!”这个时候教师介入:“那同学们认为什么样的宝贝能让你们感到幸福呢?”学生们似乎对这个问题引起了兴趣,都争先恐后的回答道:“我觉得帮助别人就会感到幸福、我觉得爸爸妈妈爱我,我就感到了幸福”……教师露出了一个温暖的微笑,然后说道:“幸福就是内心充满爱,充满正义感,做一个乐于风险又懂得感恩的人”而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老师教給他们的品德。
2.幸福的横向轴
从外界获得的幸福感受容易转瞬即逝,稳定的幸福是由内而外散发的,即不断充盈自己的内心,懂得调整心态,才能持久地体验到幸福。这种能力如同幸福方程式的横向轴,决定了人所能体验到的幸福的宽度。但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修养心性才能获得。儿童时期正是人格和心性可塑性极强的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具有体验幸福心态的能力成效也最为显著。
教师在讲授《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一文中,教师在上课之前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的家乡漂亮吗,“漂亮!”这时教师又接着说,现在我们要把自己的家鄉用蜡笔描绘出来,边画边思考如果你们在自己的家乡生活、学习会感到幸福吗?当完成以后,教师看到丰富多彩的图画,然后找了几幅图片挂在了黑板上,然后让这幅画的学生讲述这幅画所描写的景色,并介绍家乡的特色,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使他们体会到在家乡的幸福感,体会到什么是幸福,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幸福的纵向轴
一味强调修养心性才能体验幸福,容易使人进入幸福即是安于现状或只是某种“精神胜利法”的误区。事实上,获得幸福还需要具备创造和把握幸福的能力,包括获得幸福的知识、技能、习惯和经验。所以,幸福教育倡导在保持良好心态的同时,还应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以期在进入社会后能捕捉时代和社会所提供的各种机遇,积极主动地面对生活。如同幸福方程式的纵向轴,决定了人一生得到的幸福的深度。
教师在讲授《让爷爷奶奶高兴》一文中,引导学生观察图本上的图片,让学生动脑思考,“图片中的爷爷奶奶年轻的时候在过去为家人和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呢?你们的爷爷奶奶曾经为家人或者是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呢?”通过这次活动可以让学生真正走进老人的内心世界,真正感受到老人的快乐和忧愁,使学生的心灵和老人的心灵发生碰撞,使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4.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得知:思想课程属于一种情感性的课程,倾向于情感教学,激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体验参与教学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作为一门符合生活的课程,将学生作为主体,以实际生活作为铺垫。由于思品课程的特征在于它能够在实施教学的时候有着无法比拟的优点,教师应当依据这门课程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手段进行,并将该门课程的真正含义渗透到生活中,从而使每一节课都充满幸福的味道。
参考文献:
[1]尹喜.幸福教育课程:儿童个性发展特需[J].知音励志.2016(21)
[2]肖茂红.幸福来得不突然——解码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幸福教育”[J].中国德育.2016(01)
【关键词】幸福 幸福教育 思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077-02
“幸福”依赖于教育,教师在思品课程中开展幸福教育教学手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此,笔者以四年级思品课作为主要论述对象,从而使学生体验幸福,并感受到幸福的真谛。
1.幸福的不变量
实际上,即使个人精神层次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性,然而真正稳定并且永久的幸福一定要和品德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幸福才能够持久而又鲜活的存在着。因此,树立和品德相同的幸福观,是探索幸福的不变量。
教师在讲述思品课上册的时候《家乡人生活的变化》一文中,提前布置了一项任务:同学们,在家里探索幸福宝贝,并让学生听爸爸妈妈讲述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带来能够体验幸福的物品。接着让学生和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幸福的事情,及其相应的物品。在下一节《家庭寻宝》一课中,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桌子分别摆放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物品,接着让学生按照顺序排好队伍到前面观察别人的物品,但是发现有些同学一直在笑,于是教师就问他“你为什么在笑?”这位学生回答:“这些东西我也有啊,有什么可以看的”。他的回答引起了其他学生的不满“东西不是多么好就感到幸福,也不是东西多么不好就不幸福!”这个时候教师介入:“那同学们认为什么样的宝贝能让你们感到幸福呢?”学生们似乎对这个问题引起了兴趣,都争先恐后的回答道:“我觉得帮助别人就会感到幸福、我觉得爸爸妈妈爱我,我就感到了幸福”……教师露出了一个温暖的微笑,然后说道:“幸福就是内心充满爱,充满正义感,做一个乐于风险又懂得感恩的人”而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老师教給他们的品德。
2.幸福的横向轴
从外界获得的幸福感受容易转瞬即逝,稳定的幸福是由内而外散发的,即不断充盈自己的内心,懂得调整心态,才能持久地体验到幸福。这种能力如同幸福方程式的横向轴,决定了人所能体验到的幸福的宽度。但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修养心性才能获得。儿童时期正是人格和心性可塑性极强的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具有体验幸福心态的能力成效也最为显著。
教师在讲授《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一文中,教师在上课之前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的家乡漂亮吗,“漂亮!”这时教师又接着说,现在我们要把自己的家鄉用蜡笔描绘出来,边画边思考如果你们在自己的家乡生活、学习会感到幸福吗?当完成以后,教师看到丰富多彩的图画,然后找了几幅图片挂在了黑板上,然后让这幅画的学生讲述这幅画所描写的景色,并介绍家乡的特色,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使他们体会到在家乡的幸福感,体会到什么是幸福,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幸福的纵向轴
一味强调修养心性才能体验幸福,容易使人进入幸福即是安于现状或只是某种“精神胜利法”的误区。事实上,获得幸福还需要具备创造和把握幸福的能力,包括获得幸福的知识、技能、习惯和经验。所以,幸福教育倡导在保持良好心态的同时,还应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以期在进入社会后能捕捉时代和社会所提供的各种机遇,积极主动地面对生活。如同幸福方程式的纵向轴,决定了人一生得到的幸福的深度。
教师在讲授《让爷爷奶奶高兴》一文中,引导学生观察图本上的图片,让学生动脑思考,“图片中的爷爷奶奶年轻的时候在过去为家人和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呢?你们的爷爷奶奶曾经为家人或者是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呢?”通过这次活动可以让学生真正走进老人的内心世界,真正感受到老人的快乐和忧愁,使学生的心灵和老人的心灵发生碰撞,使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4.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得知:思想课程属于一种情感性的课程,倾向于情感教学,激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体验参与教学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作为一门符合生活的课程,将学生作为主体,以实际生活作为铺垫。由于思品课程的特征在于它能够在实施教学的时候有着无法比拟的优点,教师应当依据这门课程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手段进行,并将该门课程的真正含义渗透到生活中,从而使每一节课都充满幸福的味道。
参考文献:
[1]尹喜.幸福教育课程:儿童个性发展特需[J].知音励志.2016(21)
[2]肖茂红.幸福来得不突然——解码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幸福教育”[J].中国德育.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