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佳丽:文字与我寸步不离

来源 :中学生百科·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b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詹佳丽,女,出生于1995年,江苏省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现就读于扬中树人学校高一年级,曾获“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最高奖项“全国十佳小作家”奖,全国中学生原创作文大赛最高奖项“少年作家”等奖项。在全国数十家报刊发表作品。
  写作感言
  “文字”这个奇妙而神秘的挚友。我想我已经不陌生了。它陪伴我走过无数个日夜,花开花落,却寸步不离。我之所以依赖文字.是因为它比朋友更加值得倾诉,即使桑华落尽,经年逝去,我们依然是彼此恪守的唯一,依然静默着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我希望自己一直不停地沿路向前。带着这行囊,穿梭在或美好或破败的滚滚红尘,用流转的笔触静静勾勒岁月的瑰丽。无关喜好,无关应试,仅仅是单纯的,把它与我的灵魂融在一起。对于文字的热衷,源自内心的相信和坦诚,但求荣华谢后,一杯清茶,几点笔墨。倦淡人生。
  说到雪,自然想起二字:纯洁。
  古往今来,关于“雪”的佳作不计其数,无论江南叶尖,还是北方松枝,总能看见堆积着的纯自,轻易地,让感性之人文思泉涌。
  如此说来,雪是一种极佳的催化剂,惹文人风花飞舞,洋洋洒洒,饱蘸浓墨,只为勾勒出心中臆想,营造所谓诗情画意的生活。
  一个落雪的清晨,我行走在光影熹微的道路上,静静看去,路旁堆满了厚厚的积雪,由于气温骤降,许多融化的水珠凝结成一层层薄冰。虽是清晨,却仍万籁俱寂,唯飞鸟自空中划过,落下低低鸣叫,试图唤醒沉睡的人间。
  兀自向前,蓦地,一阵“沙沙”声流入耳际。纵然细微,但在这无人的清晨,我清楚地听见,那是笤帚与地面摩擦的声响。遥遥地,我看见一个身影自一片雪雾中,缓缓而来。
  她是一名清洁工,穿着厚重的制服,手握巨大的笤帚,辛勤地扫着地面上的积雪。她背对着我,腰弯得很低,仿佛没入偌大的世界之中_o我与她之间并不遥远的距离,在这一刻,忽然变得很长很长。她若要走到我身边,仿佛要经历漫长的光年。一瞬,不知是否仍在落雪,我的眼中一片润湿,巨大而无名的感动漫涌上四肢百骸。
  沙沙……沙沙……细碎的声响久久不绝,随着世界的完全苏醒,它一点点混入喧嚣的市声……然而,我的心,却是无法平静了。
  曾经以为,只有那些惊天动地的声音才能震撼人心,那些里洪亮的声响,配合生动的画面,常常令人民群众感动万分,如沐春风;那些摄像机,录音笔无限放大的声音,曾盘桓于人民耳际,点亮了他们对未来的向往……然而,当声响落幕,如同曾绽放一场绝美烟花的天穹,悄无声息,归于初始。那些让人动容令人震撼使人期盼的声音啊,不过是一台生动的舞剧,无论多么绚丽,也只是玻璃泡沫,海市蜃楼。
  与之相比,在这样一个落雪的清晨,我所听到的,才是此间最为震撼与伟大的声音。
  沙沙……沙沙……不过是笤帚摩擦地面的晌动,不过是茫茫红尘中极为普通的场景,可是,它却是真实存在的,那一层层碾碎的薄冰,那逐渐光洁的道路,那忙碌而微小的身影,它们曾在一个清晨,定格在我的脑海中,化为不可磨灭的印记。
  一个人伟大与否,从未存在一道绝对的分水岭。无论是闪光灯前,还是人海之中,总有一种声音令世人感动,它也许洪亮,也许细微,可是,当人民群众听闻时,心中浮动着的,永远是相同的温暖与动容。
  古往今来,面对纯洁的雪,有人沉浸在温柔富贵乡中不愿醒来,有人却拨开白色的表面,揭示出浮华掩映下的社会弊病,寄托自己的期愿与憧憬:古往
  今来,有人风花雪月一生枉度,有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古往今来,有人贪图享乐置群众于水火,有人默默无闻俯首甘为孺子牛;古往今来,有人如塘中泥鳅,皮溜身滑肚中污,而有人,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为国为民终其一生,不求闻达于诸侯……
  我总是在想,一个哪怕只有一点文化的人,他们手中的笔,都不应留给风花雪月,那该是一支利箭,直击人性弱点,直面社会弊端,而不是整日流连烟柳中,甚至有目的性地创作,迷失了文字最初的意义。
  文字,从来不是供人享乐的,就如同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能只是一个看客,只顾盲目膜拜所谓大人物,信仰那些虚幻的承诺,却从不自主将行动落实到现实中。闪光灯、录音笔纵使能无限放大一个人的雄伟姿态,纵使能够令其世人皆知,但是,我相信随着时光流逝,一切真相终将浮出水面,谁能够被铭记、被敬仰,岁月,会给你我最好的答案。
  说起雪,自然想到二字:纯洁。
  面对如此美好的白雪,你是否能够上前一步,握住人性的笤帚。扫去其表面的纯洁,暴露出浮华掩饰下的弊病与丑恶?
  其实,一个人伟大与否,并非取决于他的地位与权势。
  我相信世间最为需要的,永远是一个面对道路上的积雪,能够拿起笤帚,弯腰扫去的人。
  编辑/梁字清
其他文献
[日志]    下雨天  下雨天了怎么办。  这是一句歌词,曾经很喜欢听的忧郁。昨天才发现,其实雨天和晴天没有什么不同,所谓悲伤,对于乐观人来说,不过是假想的过客,刻意的修饰罢了。  是的,每个人都没有理由不幸福。  下雨的时候,世界感到充实而忙碌。到处都是湿润的声音,是小声的倾诉,是细心的人才能听到的歌。你知道那屋檐的年纪么?你知道枝条的发芽计划么?你知道那条千百人踏过的石子路,在浅浅的雨水中有
期刊
A    每次走过那一条坡路,我都要靠有树的那一边走。因为在第三棵树下,有一朵黄色的花绽放。  它黄得很通透,由内而外地发出明媚的黄色,即使是在树荫底下,它也照样明媚而抢眼。  黄花一直静静地躺在树萌下,躺在土壤里,它不曾含苞待放,也不曾迎风溃败。它是一朵假花。  它永远保持怒放的姿态,骄傲地在暗地里炫耀它王者般的黄,如同一袭华美的金镂衣,如同一身华贵的黄金甲。我深深地为其倾倒。  后来有清沽工把
期刊
我是一名  “优等生”,老师家长眼中的“乖乖女”,没有人知道,我也有许多不顺心……  早餐排队,我很幸运地排到了一个靠前的位置。一个陌生的同学很自然地走过来,插在了我的前面,我叹了一口气,默不吭声,但过了一会儿,他却招了十几个人插进了队伍,我原本靠前的位置变成了靠后,我依旧只是叹口气,因为怕惹来麻烦,我不敢告诉站在另一侧的值班老师。结果那天早上,我没有买到早餐。  下课了,同学们欢呼着逃出了教室,
期刊
[文学味辛晓阳]    辛晓阳,笔名辛北。于1993年7月诞生于宁静的北方城市新乡,现就读于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曾获得“99杯”第十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十一届中国少年作家杯一等奖等数项全国征文奖项。电子杂志《镜》专栏作者,并在闲暇时期担任文编工作。在《中国校园文学》《新课程报语文导刊》等杂志与《飞扬》《激扬》等文集发表文字数十万字。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文学少年”专题嘉宾。长篇小说《半
期刊
和幽默风趣的人相处,会觉得非常轻松愉快,气氛融洽。我们也总习惯地认为,语言幽默的人必须是快乐的。他们的生活沾满花香,清风中布满细碎的浅笑。心扉被幸福的篝火团团燃起。夜空的烟花伴着点点繁星,增了绮丽,多了绚烂。  殊不知,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幽默的深藏之源不是欢乐,而是痛苦,作为幽默大师的马克·吐温如是说。  不免想起卓别林,那个戴圆顶黑帽,拿一根拐杖足蹬皮靴走外八字步的幽默小老头。一生制作演
期刊
巫婆说  扬蓓芝    很久以前,世界上只有巫婆。巫婆说,这个世界太寂寞。  花长出来了,草冒出来了,河流中鱼在游动了,鸟在天空飞翔了,人类的眼睛看到了一切了。  花在空中随风摆动,它们争着散发芬芳;草在土地贪婪地吸吮着阳光,它们争着生长;鱼的尾巴拼命摆呀摆呀,大海才是它们的家:鸟儿扑腾着翅膀,最广阔的天空是哪里呀?只有人的眼睛一直盯着巫婆。人对着巫婆笑了。笑,是巫婆从没有过的符号。然后,人拥有了
期刊
不知多久之后,我恢复了意识。揉揉眼睛,看清四周的环境。多么遥远而熟悉的场景,群山包围的荒野,灰白的月光,还透着泥土气息的乌木棺。    1.委托    已是午夜,我只身在海边散步。黯然回首,解开家族秘密的担子落在我身上已经十几年了,可至今没有丝毫进展。刚从一次深山搜寻中回来,失落的情绪让我无法入眠。也许是老天爷特意的安排,一场阴谋正在我的身边悄悄上演。  猛烈的海风吹过,一个硬邦邦的东西轻轻地顶在
期刊
习惯似乎有着超越一切的强大力量。习惯在清晨早早睁开双眼却慵懒地靠在床头发呆,习惯雨天不打伞任凭雨水打湿自己的短发,习惯坐在靠窗的位置时有意无意地侧头欣赏窗外安静的梧桐。可以这么说,生活在习惯的推动下缓缓向前滑行,我们似乎早就被设计好了特定的轨道,只需沿着那条浅浅的痕迹不停地前进即可。  你问,这样的生活是不是毫无意义?  我无法回答也没有能力回答。我还只是刚刚走过生命历程十几年短暂光阴的少年罢了,
期刊
[1]    学校终于批下经费去整修体育馆前的空地。据说,不久的将来,那里会有绿油油的草坪以及极富摩登气息的长廊。  当我一个人站在工地前的效果图前,我想幸好清木已经走了,他永远不会知道那些在学校里游荡的猫要失去它们的家,那些被我和他埋在地下的零碎物件要被提前挖掘。  他只知道他要离开这片土地。  “扬善,总有一天我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真的。”我闭上眼睛,想象着说这话时清木的笑容。阳光下清木的嘴角
期刊
当台风刮走学校时,我正坐在教室里。  以前,每当有台风经过,我都会产生出一个天真而幼稚的念头:如果台风把学校刮走,我就不用上课了,多好!就像考试前希望老师丢了考卷一样,全班一起喊“乌拉!”  当时的我,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我生命的每一天,我有十一二个小时在学校里,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当台风刮走了学校时,我将有二分之一的概率和学校一起被刮走。  于是,当我的愿望实现时,我正坐在教室里涂AB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