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听力是掌握语言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語言活动的重要形式。听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却又是外语教学的难点并存在诸多问题,传统的听力教学很难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因此需要探索确实可行的方法来提高听力教学的效率。支架式教学,其教学思想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作为支架式教学概念的生动形象的比喻,其实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脚手架”。这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为学生搭建学习的理论框架,借助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初中英语;听力教学
引言:近几年来,作为中考的重要题型之一,听力题型不断的变化,有简单的情境应答、有需要重组信息的应答、还有需要理解的短文应答等,因此听力是最难把握的题型之一。通过听力可以获取口语素材,它是解决哑巴英语的关键,更是获得英语高分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需要探索确实可行的方法来提高听力教学的效率,应用于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只有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解决听力的问题,他们的听力水平和英语交际水平才有可能得到提高。
1.常见的学习支架类型
1.1范例支架
范例即举例子,它是符合学习目标要求的学习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往往含纳了特定主题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探究步骤或最典型的成果形式。范例支架的实质就是提供某种有意义的参考和借鉴,让学生受到启发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范例往往包含了学习目标中的重难点,通过间接展现知识点,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范例可以是文字、文档等有形的实体,也可以是老师的操作技巧和过程,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好的范例会引起学生的思考,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范例展示在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的同时,有效地避免教师拖沓冗长或含糊不清的解释,帮助学生较为便捷地达成学习目标。
1.2问题支架
所谓问题是指在一定情境中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或达成某一目标而提出的问题预设,通过引导或暗示实现预期需求的一种方式。问题支架是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支架,比起“框架问题”更具结构性,更加关注细节与可操作性,但是它的系统性较弱。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根据需要自然地、应机地提供此类支架。当教师预期到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时,可以对支架问题进行适当设计,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问题搭建支架,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学生的学习就会逐渐深入。
1.3建议支架
所谓建议支架就是当学生在独立探究或合作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及时给予恰当的建议帮助学生顺利继续学习。当把问题支架的设问句改成陈述句时,问题支架就变成了建议支架。与问题支架相比,建议支架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不强,但能直截了当地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样在讨论“交通方式”时,教师可以直接告诉他们常见的交通方式有哪些以及这些交通方式的利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并学生建议。
2.支架式教学应用于听力教学的实践流程模式
2.1搭“脚手架”
教师根据“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构建概念框架,即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把教学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目标,并设计完成目标的合理教学活动。具体而言,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根据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具体情况,找准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步骤、流程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教学目标的层次关系、知识的类型特征等合理选择支架类型,为学生的问题解决提供支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搭建的“脚手架”会随着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增强而逐步消退。在听力课前,教师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听力活动,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熟悉将要学习的知识,还可以设计一些同伴互动的环节,通过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感知学习,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掌握听力学习的方法。
2.2进入情境
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以故事、问题或者生活中的某一现象等形式将学习者带入疑虑、好奇、思维经验上的矛盾冲突之中,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以问题创设情境时,一定要设定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中,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又确保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和能力。
2.3独立探索
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放手让他们独自探索,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特点找寻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独立解决问题。在学生独立探索之前,教师帮助学生设定研究的目标和问题,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建议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实时监控他们的探索情况,给予合理的引导和启发。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示范问题解决的过程。起初,教师的指导可以稍微多一些,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和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独自探究,直至学生无需教师的帮助,自己能熟练进行听力训练并且积累相关的背景知识。学生独立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4协作学习
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会将能力不同的学习者分为一组,建立良好的学习小组,通过同学之间的知识的分享与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建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能更为全面、准确、灵活的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协作学习会给教学带来很多的好处,例如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在互动交流中逐步形成,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得以培养。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协商、讨论,会发现许多潜在问题,比如教师预设的重难点可能会在协同合作中降低难度,学生更容易吸收理解。再比如学生在交流探讨中也许会拓展出一些新的话题和视角等。
3.结束语
恰当地使用支架式教学,可以改善传统听力课堂的机械训练的状况,教学重点由教师的教转为学生的学,通过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教师适时恰当的为学生设计情境、搭建支架,不仅消除了学生的听力焦虑心理,而且协助学生掌握一些听力技能,如预测技巧,通过上下文的猜词技巧,捕捉关键信息的技巧等。学生在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中放松地进行听力练习,在效果评价中,不断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的提升,切实促进了听力水平和技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石建芬[1],王存[1].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为例[J].校园英语,2017:167.
[2]许乐,杨新莹.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设计[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8 (04):19-22.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初中英语;听力教学
引言:近几年来,作为中考的重要题型之一,听力题型不断的变化,有简单的情境应答、有需要重组信息的应答、还有需要理解的短文应答等,因此听力是最难把握的题型之一。通过听力可以获取口语素材,它是解决哑巴英语的关键,更是获得英语高分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需要探索确实可行的方法来提高听力教学的效率,应用于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只有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解决听力的问题,他们的听力水平和英语交际水平才有可能得到提高。
1.常见的学习支架类型
1.1范例支架
范例即举例子,它是符合学习目标要求的学习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往往含纳了特定主题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探究步骤或最典型的成果形式。范例支架的实质就是提供某种有意义的参考和借鉴,让学生受到启发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范例往往包含了学习目标中的重难点,通过间接展现知识点,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范例可以是文字、文档等有形的实体,也可以是老师的操作技巧和过程,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好的范例会引起学生的思考,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范例展示在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的同时,有效地避免教师拖沓冗长或含糊不清的解释,帮助学生较为便捷地达成学习目标。
1.2问题支架
所谓问题是指在一定情境中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或达成某一目标而提出的问题预设,通过引导或暗示实现预期需求的一种方式。问题支架是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支架,比起“框架问题”更具结构性,更加关注细节与可操作性,但是它的系统性较弱。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根据需要自然地、应机地提供此类支架。当教师预期到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时,可以对支架问题进行适当设计,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问题搭建支架,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学生的学习就会逐渐深入。
1.3建议支架
所谓建议支架就是当学生在独立探究或合作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及时给予恰当的建议帮助学生顺利继续学习。当把问题支架的设问句改成陈述句时,问题支架就变成了建议支架。与问题支架相比,建议支架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不强,但能直截了当地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样在讨论“交通方式”时,教师可以直接告诉他们常见的交通方式有哪些以及这些交通方式的利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并学生建议。
2.支架式教学应用于听力教学的实践流程模式
2.1搭“脚手架”
教师根据“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构建概念框架,即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把教学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目标,并设计完成目标的合理教学活动。具体而言,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根据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具体情况,找准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步骤、流程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教学目标的层次关系、知识的类型特征等合理选择支架类型,为学生的问题解决提供支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搭建的“脚手架”会随着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增强而逐步消退。在听力课前,教师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听力活动,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熟悉将要学习的知识,还可以设计一些同伴互动的环节,通过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感知学习,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掌握听力学习的方法。
2.2进入情境
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以故事、问题或者生活中的某一现象等形式将学习者带入疑虑、好奇、思维经验上的矛盾冲突之中,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以问题创设情境时,一定要设定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中,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又确保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和能力。
2.3独立探索
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放手让他们独自探索,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特点找寻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独立解决问题。在学生独立探索之前,教师帮助学生设定研究的目标和问题,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建议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实时监控他们的探索情况,给予合理的引导和启发。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示范问题解决的过程。起初,教师的指导可以稍微多一些,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和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独自探究,直至学生无需教师的帮助,自己能熟练进行听力训练并且积累相关的背景知识。学生独立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4协作学习
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会将能力不同的学习者分为一组,建立良好的学习小组,通过同学之间的知识的分享与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建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能更为全面、准确、灵活的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协作学习会给教学带来很多的好处,例如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在互动交流中逐步形成,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得以培养。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协商、讨论,会发现许多潜在问题,比如教师预设的重难点可能会在协同合作中降低难度,学生更容易吸收理解。再比如学生在交流探讨中也许会拓展出一些新的话题和视角等。
3.结束语
恰当地使用支架式教学,可以改善传统听力课堂的机械训练的状况,教学重点由教师的教转为学生的学,通过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教师适时恰当的为学生设计情境、搭建支架,不仅消除了学生的听力焦虑心理,而且协助学生掌握一些听力技能,如预测技巧,通过上下文的猜词技巧,捕捉关键信息的技巧等。学生在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中放松地进行听力练习,在效果评价中,不断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的提升,切实促进了听力水平和技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石建芬[1],王存[1].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为例[J].校园英语,2017:167.
[2]许乐,杨新莹.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设计[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8 (04):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