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文物的收藏与鉴定的兴趣越来越高,然而随着一些文物的减少,一些仿制品层出不穷。本文主要以前人研究为基础,主要探讨了元代青花瓷器鉴别中的几个问题。元代青花瓷器在造型、纹饰、胎釉彩、制造工艺等方面都符合当时的时代特色,因而笔者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探讨了鉴别瓷器真品的要素,最后分析了元代青花瓷器仿品的特征。
【关键词】 元代青花瓷器;鉴定要领;仿制品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元代青花瓷器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虽然识别起步较晚,但是因其古朴浓厚的造型、明艳的纹饰色彩以及精湛的绘画技法而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然而近些年仿制品越来越多,同时仿制品越来越逼真,导致人们对瓷器真假难辨,造成人们极大的财产损失。
二、元代青花瓷器的鉴定要领
对元代青花瓷器进行欣赏与鉴定,主要从造型、纹饰,胎釉、制作工艺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造型
元代青花瓷器具有与同时代其他瓷器造型风格相同的饱满、硕大以及浑圆的特征,因而能够给人留下朴实、雄伟、庄重的感觉。目前常见的器型主要有大碗、大盘直颈盖罐、玉壶春瓶、梅瓶、盘口瓶、盘口狮钮盖罐、葫芦瓶、四系扁壶、执壶、风流扁壶、花盆、筒炉、盘座、盏托、高足碗、高足杯、鼎,等等。而元代青花瓷器比较多见的造型是八方造型,通常有八方葫芦瓶、八方玉壶春瓶、八方梅瓶、八方执壶、八方盖罐等,体现着时代特色。元代青花瓷器除了要满足当时汉族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外,还具有以下三种特殊功用的器具:其一为满足蒙古人爱喝酒的生活习惯而生产的高足杯与高足碗;其二为了满足伊斯兰国家抓饭的生活习惯而生产的出口到伊斯兰国家的大碗、大盘;其三是出口到东南亚诸国的小件器物,主要包括葫芦瓶、鸟食罐、双系小罐、军持等。
(二)纹饰
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具有主次分明、布局繁密、构图严谨、层次丰富的特征。瓶、罐的纹饰主要呈横向带状分布,具有5-8个层次。层次之间通过钱纹、弦纹、回纹、锦纹以及卷草等辅助纹饰相隔。八方造型器具却与此不同,它主要是通过自身的边棱作纵向分区布置。此外,盘、碗等器物,通常采用同心圆分布的方式,展现出多层次放射状的外观形态,某些器具上还具有回纹、云纹、蕉页的纹理,与时代相符。
元代青花瓷器具有粗放与细腻两种绘画方式,具体表现为白地青花纹饰与青花涂地章留白纹饰,有的器具为了增强装饰效果,还在器具上绘有青料星点以及剔刻花筋叶脉。元代青花瓷器在绘画工艺上的典型特征是线条酣畅流利、笔触细腻。器具绘画上用于装饰的主要有动植物装饰、人物故事装饰、仪器几何装饰等。
此外,在元代青花瓷器上具有一些符合当时时代特色的纹饰,比如蕉叶纹、回纹、莲瓣纹、海水纹、花卉纹、云间纹、云纹、卷草纹、竹石纹、鱼藻纹、钱纹,等等。
(三)元代青花瓷器所使用的青料
元代青花瓷器上图案的典型特征是图案发光鲜艳,同时在浓重处有黑点疵点,闪烁着金属光泽,这种光泽人们常称为“锡光”。如果把瓷器对光斜视,就会发现锡光上移,与周围蓝色区域处于同一平面。这种特征不同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器上的“铁锈斑”,后者瓷器上的铁锈斑常常没入釉内,外观呈现凸凹不平的形状。元代青花瓷器的青料来源史籍并无记载,因而近些年关于青料的来源一直众说纷纭,分歧很大。综合来看,主要有下面三种观点:其一来源于波斯;其二来源于印度;其三来源于远东的蓝色料Smalt而制,而Smalt又必须与锰矿或钴土矿结合使用才能达到描绘青花瓷器的目的。但是笔者认为,当前对元代青花瓷器中青料中钴料的来源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主要是因为对元代青花瓷器所测试的样本数量偏低,当然这也是有客观原因的,然而笔者坚信,随着无损测试技术的应用,这个问题终将被解决。
(四)元代青花瓷器的胎
总体看,元代青花瓷器的胎记呈现厚重的特点,通过对其断面以及器底观察分析得出其胎质与明清瓷器相比,不够细腻洁白同表面粗送同时分布着许多细小气孔。通过技术测试发现,元代青花瓷器的胎的主要成分是瓷石与高岭石合理搭配而制。而高岭石的使用加大了瓷器中三氧化二铝的含量,进而加大了烧成概率,同时瓷器整体强度提升降低了变形,这些都是烧制大器物的基础。
(五)元代青花瓷的釉
元代青花瓷的釉主要呈现白中闪青色。通过科学测试发现,它不同于以往的青白釉以及卵白釉,主要表现在化学成分方面,其釉中氧化钙含量比青白釉低而比卵白釉高,而氧化钠与氧化钾的含量却比卵白釉低而比青白釉高。
(六)元代青花瓷器的工艺特征
其一,器具的表面特征多数为砂底无釉,玉壶春瓶除外。
其二,对于瓶、罐、壶来说,都是通过先分段成型再进行粘结,从外观来看,接痕明显。
其三,圈足出现扭曲,常常有斜削修足的现象,而且底部含有鸡心状凸起。
其四,器具的外底部出现不规则的釉斑,这种釉斑是施釉过程中工匠粗心洒在上面的,因而导致每个器具的釉斑都呈现不同的形状。
其五,在器具底部露胎处常出现疵点。
其六,对于梅瓶而言,其颈部大都呈梯形。
(七)元代青花瓷器款识
多数的元代青花瓷器都不署款,除了个别瓷器如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元代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具有原创的署款外,其他瓷器的教识多是后人添加上去的。
三、常见元代青花瓷器仿品
虽然元代青花瓷器做工细腻、外形精美,但是国人对其仿制大概在30年前开始,原因有二:其一人们对元代青花瓷器认识相对晚;其二,清代皇宫藏品中并没有元代青花瓷器样品。
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由著名瓷器生产基地景德镇市东风瓷厂与陶瓷馆开始协作进行元代青花瓷器的复制,他们通过使用手工制瓷的方式,以原物为模型,在纹饰、胎釉彩、外观造型以及烧制工艺上进行模仿,经过两年的努力,仿造出多种盘、瓶、炉、罐。成品经过瓷器专家鉴定,认为这种仿制品基本保持当时的艺术形式以及反映当时的时代特色,足可乱真。但是如果以发展的观点看这些仿制品,则可发现这些瓷器精美度要高于真品,主要原因可能是人们在仿制过程中为了追求一种精美工艺品并不追求逼真导致的。此后各种仿品也层出不穷,但是仿制质量也参差不齐。
当前对元代青花瓷器的仿制主要出现三种形态:其一照葫芦画瓢;其二别出心裁;其三画蛇添足。
所谓照葫芦画瓢是依据真品,仿制出外型上基本一致的瓷器,这也的风险是古玩市场上最多见的一种仿制方式。
所谓别出心裁是依据真品,一部分仿制真品,一部分自己创造。比如在造型上进行仿制,在纹饰上别出一格,或者纹饰上相同而在造型上别出一格。
所谓画蛇添足是依据真品,依葫芦画瓢作出仿制品,然后再加上一些别的成分,比如常见的把元代其他陶瓷中的款识移植到元代青花瓷器上。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鉴别分析发现,不管是从纹样方面还是从造型方面看,元代青花瓷器都符合当时的时代特色,当前的仿品无论再怎么逼真,都无法仿制出像真品一样传神的工艺品,仅仅追求形似,是无法从内在体现当时的时代特色的。此外,在元代青花瓷器鉴别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鉴别技术获得了长足进步,因而利用现代鉴别技术去鉴别瓷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鉴别的难度,进而提高了真品收藏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尧成,郭演仪,陈虹. 中国元代青花钴料来源探讨[J]. 中国陶瓷. 1993(05).
[2] 练缤艳.元青花瓷的历史地位评析[J]. 中国陶瓷. 2009(09).
【关键词】 元代青花瓷器;鉴定要领;仿制品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元代青花瓷器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虽然识别起步较晚,但是因其古朴浓厚的造型、明艳的纹饰色彩以及精湛的绘画技法而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然而近些年仿制品越来越多,同时仿制品越来越逼真,导致人们对瓷器真假难辨,造成人们极大的财产损失。
二、元代青花瓷器的鉴定要领
对元代青花瓷器进行欣赏与鉴定,主要从造型、纹饰,胎釉、制作工艺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造型
元代青花瓷器具有与同时代其他瓷器造型风格相同的饱满、硕大以及浑圆的特征,因而能够给人留下朴实、雄伟、庄重的感觉。目前常见的器型主要有大碗、大盘直颈盖罐、玉壶春瓶、梅瓶、盘口瓶、盘口狮钮盖罐、葫芦瓶、四系扁壶、执壶、风流扁壶、花盆、筒炉、盘座、盏托、高足碗、高足杯、鼎,等等。而元代青花瓷器比较多见的造型是八方造型,通常有八方葫芦瓶、八方玉壶春瓶、八方梅瓶、八方执壶、八方盖罐等,体现着时代特色。元代青花瓷器除了要满足当时汉族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外,还具有以下三种特殊功用的器具:其一为满足蒙古人爱喝酒的生活习惯而生产的高足杯与高足碗;其二为了满足伊斯兰国家抓饭的生活习惯而生产的出口到伊斯兰国家的大碗、大盘;其三是出口到东南亚诸国的小件器物,主要包括葫芦瓶、鸟食罐、双系小罐、军持等。
(二)纹饰
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具有主次分明、布局繁密、构图严谨、层次丰富的特征。瓶、罐的纹饰主要呈横向带状分布,具有5-8个层次。层次之间通过钱纹、弦纹、回纹、锦纹以及卷草等辅助纹饰相隔。八方造型器具却与此不同,它主要是通过自身的边棱作纵向分区布置。此外,盘、碗等器物,通常采用同心圆分布的方式,展现出多层次放射状的外观形态,某些器具上还具有回纹、云纹、蕉页的纹理,与时代相符。
元代青花瓷器具有粗放与细腻两种绘画方式,具体表现为白地青花纹饰与青花涂地章留白纹饰,有的器具为了增强装饰效果,还在器具上绘有青料星点以及剔刻花筋叶脉。元代青花瓷器在绘画工艺上的典型特征是线条酣畅流利、笔触细腻。器具绘画上用于装饰的主要有动植物装饰、人物故事装饰、仪器几何装饰等。
此外,在元代青花瓷器上具有一些符合当时时代特色的纹饰,比如蕉叶纹、回纹、莲瓣纹、海水纹、花卉纹、云间纹、云纹、卷草纹、竹石纹、鱼藻纹、钱纹,等等。
(三)元代青花瓷器所使用的青料
元代青花瓷器上图案的典型特征是图案发光鲜艳,同时在浓重处有黑点疵点,闪烁着金属光泽,这种光泽人们常称为“锡光”。如果把瓷器对光斜视,就会发现锡光上移,与周围蓝色区域处于同一平面。这种特征不同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器上的“铁锈斑”,后者瓷器上的铁锈斑常常没入釉内,外观呈现凸凹不平的形状。元代青花瓷器的青料来源史籍并无记载,因而近些年关于青料的来源一直众说纷纭,分歧很大。综合来看,主要有下面三种观点:其一来源于波斯;其二来源于印度;其三来源于远东的蓝色料Smalt而制,而Smalt又必须与锰矿或钴土矿结合使用才能达到描绘青花瓷器的目的。但是笔者认为,当前对元代青花瓷器中青料中钴料的来源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主要是因为对元代青花瓷器所测试的样本数量偏低,当然这也是有客观原因的,然而笔者坚信,随着无损测试技术的应用,这个问题终将被解决。
(四)元代青花瓷器的胎
总体看,元代青花瓷器的胎记呈现厚重的特点,通过对其断面以及器底观察分析得出其胎质与明清瓷器相比,不够细腻洁白同表面粗送同时分布着许多细小气孔。通过技术测试发现,元代青花瓷器的胎的主要成分是瓷石与高岭石合理搭配而制。而高岭石的使用加大了瓷器中三氧化二铝的含量,进而加大了烧成概率,同时瓷器整体强度提升降低了变形,这些都是烧制大器物的基础。
(五)元代青花瓷的釉
元代青花瓷的釉主要呈现白中闪青色。通过科学测试发现,它不同于以往的青白釉以及卵白釉,主要表现在化学成分方面,其釉中氧化钙含量比青白釉低而比卵白釉高,而氧化钠与氧化钾的含量却比卵白釉低而比青白釉高。
(六)元代青花瓷器的工艺特征
其一,器具的表面特征多数为砂底无釉,玉壶春瓶除外。
其二,对于瓶、罐、壶来说,都是通过先分段成型再进行粘结,从外观来看,接痕明显。
其三,圈足出现扭曲,常常有斜削修足的现象,而且底部含有鸡心状凸起。
其四,器具的外底部出现不规则的釉斑,这种釉斑是施釉过程中工匠粗心洒在上面的,因而导致每个器具的釉斑都呈现不同的形状。
其五,在器具底部露胎处常出现疵点。
其六,对于梅瓶而言,其颈部大都呈梯形。
(七)元代青花瓷器款识
多数的元代青花瓷器都不署款,除了个别瓷器如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元代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具有原创的署款外,其他瓷器的教识多是后人添加上去的。
三、常见元代青花瓷器仿品
虽然元代青花瓷器做工细腻、外形精美,但是国人对其仿制大概在30年前开始,原因有二:其一人们对元代青花瓷器认识相对晚;其二,清代皇宫藏品中并没有元代青花瓷器样品。
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由著名瓷器生产基地景德镇市东风瓷厂与陶瓷馆开始协作进行元代青花瓷器的复制,他们通过使用手工制瓷的方式,以原物为模型,在纹饰、胎釉彩、外观造型以及烧制工艺上进行模仿,经过两年的努力,仿造出多种盘、瓶、炉、罐。成品经过瓷器专家鉴定,认为这种仿制品基本保持当时的艺术形式以及反映当时的时代特色,足可乱真。但是如果以发展的观点看这些仿制品,则可发现这些瓷器精美度要高于真品,主要原因可能是人们在仿制过程中为了追求一种精美工艺品并不追求逼真导致的。此后各种仿品也层出不穷,但是仿制质量也参差不齐。
当前对元代青花瓷器的仿制主要出现三种形态:其一照葫芦画瓢;其二别出心裁;其三画蛇添足。
所谓照葫芦画瓢是依据真品,仿制出外型上基本一致的瓷器,这也的风险是古玩市场上最多见的一种仿制方式。
所谓别出心裁是依据真品,一部分仿制真品,一部分自己创造。比如在造型上进行仿制,在纹饰上别出一格,或者纹饰上相同而在造型上别出一格。
所谓画蛇添足是依据真品,依葫芦画瓢作出仿制品,然后再加上一些别的成分,比如常见的把元代其他陶瓷中的款识移植到元代青花瓷器上。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鉴别分析发现,不管是从纹样方面还是从造型方面看,元代青花瓷器都符合当时的时代特色,当前的仿品无论再怎么逼真,都无法仿制出像真品一样传神的工艺品,仅仅追求形似,是无法从内在体现当时的时代特色的。此外,在元代青花瓷器鉴别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鉴别技术获得了长足进步,因而利用现代鉴别技术去鉴别瓷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鉴别的难度,进而提高了真品收藏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尧成,郭演仪,陈虹. 中国元代青花钴料来源探讨[J]. 中国陶瓷. 1993(05).
[2] 练缤艳.元青花瓷的历史地位评析[J]. 中国陶瓷.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