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在深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借鉴时贤的研究成果,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性质和特点出发,从策略层面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模式提出了分析和整合,根据其实际操作层面的共性,总结出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操作模式的定式,并附教学案例。
[关键词] 语文综合性学习 实践 定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从其内容和形式特点及教学策略等层面加以研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来展开探究活动,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键。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过程中的基本模式进行分析与整合,通过鲜活的教学案例来归纳出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的实际操作层面的共性又成为重中之重。一项完整的探究活动,大致要经历五个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方案—搜集资料—形成解释—验证结果,其基本过程及相关因素如下:
确定主题—制定方案—搜集资料—形成解释—验证结果
(目标) (计划) (情境 任务 活动) (成果)
一、引导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
学生不是因为语文课程的存在而存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设计,首先不是确定教师该教些什么,学生该学些什么,而是思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探究的主题设计要注重来自学生的问题。所以,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对周围事物有一定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第二学段“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第三学段“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第四学段“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这为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寻找探究的主题指明了方向。
在这一阶段,一定要选择活动主题和课题,学生选择和提出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或课题的过程,就是发展学生问题意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能力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选择提出和确定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活动主题予以热情的鼓励,充分肯定并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加以完善,千万不可轻易否定。
我们在引导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时,除了要教给学生有关如何寻找主题的方法外,还必须考虑主题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探究,须引起他们对自然、对生活、对社会的关注,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研究主题的确定对研究成果的成败与价值的大小关系重大,有人对该环节作了稳妥的解释:“确定学习课题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发展渐变的教学过程。在实施课题学习的起初阶段,可以由教师给出课题。无论是给一个课题,还是给多个课题供学生选择,都须向学生说明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课题,把产生课题的过程揭示出来,这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极为重要,当学生适应学习课题后,就应该让学生拟定课题。学生拟定的课题定会良莠不齐,教师应抓住契机,指导学生进行课题价值评判,去粗取精。当学生具备精选课题的意识和能力后,那就应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确定课题。课题学习进入这个阶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二、引导学生制订学习的方案
探究的主题一旦确定了下来,教师就要教会学生制订学习方案。对于综合性学习方案的制订,根据各学段学习的认知特点,必须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第一学段年级、第二学段年级的学生主要以扶为主,第三学段年级、第四学段年级的学生主要以“放”为主,扶放结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一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案,大致包括项目名称、研究人员、研究目的、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的步骤及时间安排、预期的研究结果等内容。这种学习方案,一般适用跨学科或联系社会生活的大综合式的学习项目。制订学习方案,可以增强研究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研制综合性学习方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规划、组织能力的过程,学生应自主研制活动方案,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所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三、引导学生开展围案而究活动
学生明确问题,进入问题情境之后,就进入了探索实践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主要包括:为解决问题收集筛选信息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并实施执行直至检验结果。
搜集材料 即根据预设的主题通过一定途径获取相关论据的过程。该过程可以使学习者对课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化。搜集材料的途径应该多种多样,图书馆、阅览室、书店、网站;材料的来源也多种多样,著作、各种期刊、报纸、文件等,尤为重要的是要对搜集的材料去粗取精。对材料做不同程度的阅读、浏览、略读、精读,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摘录、提要、卡片。并根据研究计划对材料分类整理。此步工作很重要,会给不同类别的实证和解释带来方便。教师更要加以指导录用材料的惯常格式。
形成解释 即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实证形成对研究主题的看法。所谓看法,只是针对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而言,只要超越了原来的认识或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更有创意,该看法就有价值。所谓形成,即指使占有材料形成结论的过程。应当是条理化的工作,包括拟标题、概括基本论点、分解基本论点、形成每一部分的分论点、安排段落并分类材料,最后对提纲作进一步的调整和增删,如果各项工作到位,下笔写作自然顺理成章。
需要注意的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要有明确的分工,防止出现互相推诿、被动参与或唯我独尊的情况,又要注意成员间的通力合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与人协调和展示自我,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的精神,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
体验是探究性活动的重要活动方式。问题求解的过程是知识增长、能力提高的过程,更是加强体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不要单纯追求问题解决得结果,因为有的问题无需得到最终解决,即便有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失败。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需要面对现实生活,以独特的经验形成个性化的知识,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改造或重组。改造或重组已有知识的过程,既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过程,也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过程。
布鲁姆曾说过:“学生越早有机会独立进行综合,他们就越早感到,学校对于他们以及他们将来在更广阔社会中的生活帮了大忙。”只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学生的全员参与,他们会发现旧问题的解决已经转化成新问题的起点。
四、引导学生交流与分享探究的成果
探究活动告一段落之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及时引导学生交流与分享探究的成果。交流的目的不是评判探究成果的多少与优劣,而是创造一个真诚倾诉和启迪思维碰撞的机会,通过倾听来分享他人的活动成果和心得感受。
验证结果 包括自我验证和他人验证。自我验证即从不同角度对自己的解释提出质疑,在公布成果之前减少疏漏;他人验证即人们将某人的研究成果和其他研究者的成果加以比较评价,从而确定该研究成果的质量。他人完全可以是同学,学生之间对成果的相互验证也是一个“疑与析的过程”,可以做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因验证之人并非权威,所以评价意见也不是权威理论,仅是一种参考而已,而评价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主体发挥才是更重要的。
交流与分享的成果内容,不仅包括物化的研究报告、改革建议、图片资料等,还包括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内心体验。例如,在探究过程中曾遇到过哪些困难,这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克服困难后心里感受怎样,等等。另外,在交流与分享时,可以在某小组发言的基础上,其他同学对他们的发言内容提问或提出建议,使交流的过程成为全班同学共同反思的过程。
此阶段,学生将在独立探究或小组合作中所取得的学习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和发表。成果发表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书面呈现形式,可以是讨论、辩论、演讲、演示,也可以办展览、搞竞赛、出墙报、编刊物、制网页。
总之,表达和交流阶段,既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阶段,也是学习成果的分享阶段,还是互相评价、自我反思阶段。这一阶段非常重要,不可或缺。“教育之所以把综合看作是重要的,还因为它总是伴随着创造者的自豪、他们对创造能力的意识,以及他们在创造一些独特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交流感,特别是当学生们感到他们是用属于自己的想法和资料做了恰当工作时,更是如此。”所以从更深层意义而言,它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新的学习的开始。■
[关键词] 语文综合性学习 实践 定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从其内容和形式特点及教学策略等层面加以研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来展开探究活动,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键。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过程中的基本模式进行分析与整合,通过鲜活的教学案例来归纳出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的实际操作层面的共性又成为重中之重。一项完整的探究活动,大致要经历五个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方案—搜集资料—形成解释—验证结果,其基本过程及相关因素如下:
确定主题—制定方案—搜集资料—形成解释—验证结果
(目标) (计划) (情境 任务 活动) (成果)
一、引导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
学生不是因为语文课程的存在而存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设计,首先不是确定教师该教些什么,学生该学些什么,而是思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探究的主题设计要注重来自学生的问题。所以,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对周围事物有一定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第二学段“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第三学段“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第四学段“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这为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寻找探究的主题指明了方向。
在这一阶段,一定要选择活动主题和课题,学生选择和提出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或课题的过程,就是发展学生问题意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能力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选择提出和确定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活动主题予以热情的鼓励,充分肯定并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加以完善,千万不可轻易否定。
我们在引导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时,除了要教给学生有关如何寻找主题的方法外,还必须考虑主题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探究,须引起他们对自然、对生活、对社会的关注,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研究主题的确定对研究成果的成败与价值的大小关系重大,有人对该环节作了稳妥的解释:“确定学习课题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发展渐变的教学过程。在实施课题学习的起初阶段,可以由教师给出课题。无论是给一个课题,还是给多个课题供学生选择,都须向学生说明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课题,把产生课题的过程揭示出来,这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极为重要,当学生适应学习课题后,就应该让学生拟定课题。学生拟定的课题定会良莠不齐,教师应抓住契机,指导学生进行课题价值评判,去粗取精。当学生具备精选课题的意识和能力后,那就应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确定课题。课题学习进入这个阶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二、引导学生制订学习的方案
探究的主题一旦确定了下来,教师就要教会学生制订学习方案。对于综合性学习方案的制订,根据各学段学习的认知特点,必须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第一学段年级、第二学段年级的学生主要以扶为主,第三学段年级、第四学段年级的学生主要以“放”为主,扶放结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一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案,大致包括项目名称、研究人员、研究目的、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的步骤及时间安排、预期的研究结果等内容。这种学习方案,一般适用跨学科或联系社会生活的大综合式的学习项目。制订学习方案,可以增强研究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研制综合性学习方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规划、组织能力的过程,学生应自主研制活动方案,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所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三、引导学生开展围案而究活动
学生明确问题,进入问题情境之后,就进入了探索实践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主要包括:为解决问题收集筛选信息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并实施执行直至检验结果。
搜集材料 即根据预设的主题通过一定途径获取相关论据的过程。该过程可以使学习者对课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化。搜集材料的途径应该多种多样,图书馆、阅览室、书店、网站;材料的来源也多种多样,著作、各种期刊、报纸、文件等,尤为重要的是要对搜集的材料去粗取精。对材料做不同程度的阅读、浏览、略读、精读,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摘录、提要、卡片。并根据研究计划对材料分类整理。此步工作很重要,会给不同类别的实证和解释带来方便。教师更要加以指导录用材料的惯常格式。
形成解释 即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实证形成对研究主题的看法。所谓看法,只是针对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而言,只要超越了原来的认识或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更有创意,该看法就有价值。所谓形成,即指使占有材料形成结论的过程。应当是条理化的工作,包括拟标题、概括基本论点、分解基本论点、形成每一部分的分论点、安排段落并分类材料,最后对提纲作进一步的调整和增删,如果各项工作到位,下笔写作自然顺理成章。
需要注意的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要有明确的分工,防止出现互相推诿、被动参与或唯我独尊的情况,又要注意成员间的通力合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与人协调和展示自我,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的精神,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
体验是探究性活动的重要活动方式。问题求解的过程是知识增长、能力提高的过程,更是加强体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不要单纯追求问题解决得结果,因为有的问题无需得到最终解决,即便有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失败。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需要面对现实生活,以独特的经验形成个性化的知识,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改造或重组。改造或重组已有知识的过程,既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过程,也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过程。
布鲁姆曾说过:“学生越早有机会独立进行综合,他们就越早感到,学校对于他们以及他们将来在更广阔社会中的生活帮了大忙。”只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学生的全员参与,他们会发现旧问题的解决已经转化成新问题的起点。
四、引导学生交流与分享探究的成果
探究活动告一段落之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及时引导学生交流与分享探究的成果。交流的目的不是评判探究成果的多少与优劣,而是创造一个真诚倾诉和启迪思维碰撞的机会,通过倾听来分享他人的活动成果和心得感受。
验证结果 包括自我验证和他人验证。自我验证即从不同角度对自己的解释提出质疑,在公布成果之前减少疏漏;他人验证即人们将某人的研究成果和其他研究者的成果加以比较评价,从而确定该研究成果的质量。他人完全可以是同学,学生之间对成果的相互验证也是一个“疑与析的过程”,可以做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因验证之人并非权威,所以评价意见也不是权威理论,仅是一种参考而已,而评价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主体发挥才是更重要的。
交流与分享的成果内容,不仅包括物化的研究报告、改革建议、图片资料等,还包括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内心体验。例如,在探究过程中曾遇到过哪些困难,这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克服困难后心里感受怎样,等等。另外,在交流与分享时,可以在某小组发言的基础上,其他同学对他们的发言内容提问或提出建议,使交流的过程成为全班同学共同反思的过程。
此阶段,学生将在独立探究或小组合作中所取得的学习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和发表。成果发表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书面呈现形式,可以是讨论、辩论、演讲、演示,也可以办展览、搞竞赛、出墙报、编刊物、制网页。
总之,表达和交流阶段,既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阶段,也是学习成果的分享阶段,还是互相评价、自我反思阶段。这一阶段非常重要,不可或缺。“教育之所以把综合看作是重要的,还因为它总是伴随着创造者的自豪、他们对创造能力的意识,以及他们在创造一些独特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交流感,特别是当学生们感到他们是用属于自己的想法和资料做了恰当工作时,更是如此。”所以从更深层意义而言,它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新的学习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