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与读书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viv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书就得读书,教书人就是读书人。这是中国流传了好几千年的道理,也是至今仍管用的道理。据考证,孔子生活的时代最大的儒家就是教师,教师是书读得最多也读得最通透的人。孔子自己就是一个典范,把教书和读书都做到了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既是顶尖的教师——至圣先师,也是顶尖的学者——儒学的创始人。
  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每一个国民都必须是学习者,也是阅读者。但教师这个职业与读书联系尤其紧密。教书是一种专业,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有力支撑,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新速度很快,因而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读书;教书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更需要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因此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读书;教书更是人与人接触、心与心关联的建构,教师直接面对着学生,学生很不喜欢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因循守旧的教师,因而教师需要不断教出新意和创意,这就更需要学习、更需要读书。对教师而言,读书不是外在要求,而是内在需要;不是外在功夫,而是内在功力,不仅是外在标识和符号,更是内在修养和人格。
  教书人就是读书人,同时也意味着只要读就会有收获,只要读就能成就事业,还能成就一个更好的自我。我不赞成把读书和读书人分成三六九等,比如什么读绘本的低于读文学的,读文学的低于读哲学的,读哲学的低于读经济学的,读经济学的低于读数学的……我更不喜欢让教师也成为标准阅读、流行书榜的牺牲品,读一样的书、说一样的话、走一样的路,不仅叫人没有通过学习和阅读找到真正的自我,反而失去了鲜明的个性和风格。
  我喜欢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指向的阅读,无论实现的是何种功利性的、工具性的目的。既可以指向解决教育教学现实中的问题,也可以指向个人发展、个人生活方面的现实问题,即使读书是为了晋升职称、获得个人荣誉等目的,那也是正经事、正经路,不丢人。
  我赞赏以认识世界、增长见识为目的的阅读,它开阔了教师的眼界和胸襟。如果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世界的话,读书让整个世界的纷繁复杂、变化莫测、五彩缤纷涌入人的心间,同时磨砺和锤炼出教师的“眼光”和“见识”,使其能够超越自身、超越经验、超越平庸。一个好教师,一定是个有眼界、有见识的人,他绝不会把眼睛盯在一分两分的差距、一题两题的正误上。没有眼界和见识的教师,只能是一个平庸的教师,既让自己看不起,更让学生看不起。
  我欣赏“沉浸”其中、修养心情、回归自我的阅读,它使教师获得真实意义的身份感和同一感。通過读书,教师能够暂时放开万物、收去杂念,专心致志、凝神静气,血液、脉搏、情感、思绪跟着书页的节拍跳动,从而感受到一个更真实的自己、一个更有情趣的自己、一个更完善的自己,从而有自信、有尊严、有道德,也更有力量……
  《论语》有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据此,我改动一个字:“教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作者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江苏教育现代化研究院首席专家)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阅读教室”的实践过程中,我也在不时思考:阅读与写作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打造“阅读教室”时,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将阅读的“润物细无声”与写作的“下笔如有神”结合起来呢?  1.感悟表达,积累语言。学文如聚沙成塔。语言的亲和力、亲近感来源于丰富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我开始尝试着让同学们在阅读时进行分门别类的摘抄,在每天阅读书籍的同时,在关注人物
期刊
一提起作文教学,就让语文教师五味杂陈。硬骨头难啃,不妨一点一点来。抗战时,八路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取得了重大胜利。应对作文这个“堡垒”时,我们照样可以试一试这个办法——分解法。  這里所说的分解法,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根据作文内容分解为不同的类别去教;二是把一篇作文分解成若干部分来教;三是针对学生写作文时的难点逐个来教。  一、分解内容  从写作内容上看,新课标要求:“小学高段
期刊
有一首老歌,歌名叫做《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歌里唱道:  “从小常常挨骂/那是因为我不听话/不要以为这是种惩罚/她只要我长大/  妈妈我感谢你/没有把我跟大毛比/虽然我考试没有得第一/她说只要你尽了力”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这首歌,浅易的歌词、婉转的旋律,倒长久留在我的记忆里。最近读到一本小书,读着读着,这首歌的旋律仿佛又在耳边响起。是啊,这本名叫《我妈说》的书,就与这首歌一样,可喜,又可爱。
期刊
最近,我的学生小灿在作文《我喜爱的老师》中回忆了一年级的时光,表达了对我的感谢和敬重。作文里的片段也勾起了我的回忆。当时孩子们刚进入小学,正在学习拼音和汉字。一个叫小灿的女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很乖巧,学习认真,说话、做事都没有任何异常。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学过的生字,她能抄写正确,但默写时容易张冠李戴,甚至完全写不出来。  于是,每天放学后,我给她单独辅导。我指着“升”字告诉她:这个字就是“升
期刊
沈从文在《湘行散记》里说过:“我喜欢那些半天上的土房。”就为了他这句话,我来到凤凰古城,只为寻访沈从文当年生活的印迹,感受湘西文化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千年古城傍着山崖,沿河的吊脚楼俨然挂在半空中。我仿佛看到他笔下的翠翠正撑着船,望着远方。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等一城烟雨,渡一世情缘。  《边城》,讲诉了“茶峒”这个小山城发生的美丽却悲伤的故事,营造了一个纯朴、美丽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也愈显突出。如何以语文课堂为阵地,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学生潜在的能量挖掘出来,形成一种充满魅力的人文素养,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和自觉追求。创建学校的童话教育特色,创设童话阅读情境,并把它移植进语文课堂,为学生在心中播一粒阅读的种子,长一片好奇的叶片,开一朵爱美的花朵,飘一缕思想的馨香,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有助于夯实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基础
期刊
聆听师父李吉林老师的教诲是我们教育人生里最幸福的事。  师父的目光总是那样充满了慈爱与睿智,师父的声音总是那样温婉而富有魔力。在跟随师父的日子里,我们都真切感受到:她把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在挚爱的教育事业里,一半给了儿童,一半给了儿童的老师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师父驾鹤西去,我们再也看不到她亲切的面庞,听不到她动听的声音,我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泪眼模糊中,一幕幕情景浮现在脑海,清晰如昨日…… 
期刊
我读书总是先读序言和后记,以了解书的梗概和基本思想。在《给孩子上文学课》这本书的后记里,最后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八年成一书,我走得很慢,也因此看了一路风景。”这句话里的一个“慢”字深深地触动了我。“板凳甘坐十年冷”,作者用八年的时间慢慢实践,慢慢累积,终成一书,其执着与稳健令人钦佩,也给我们带来无穷启示。作者不仅自己有一颗沉静的心,更深谙儿童成长的“慢”规律。她说:“成人往往急于将儿童拉到一种高
期刊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部分孩子会害怕阅读,或仅限于完成阅读任务。这与教师过于注重达成阅读目标,常常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小学语文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发“悦读”欲望  疑问是产生兴趣的出发点,探究是产生兴趣后的自发行为。培养学生享受阅读能够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在日常教学中
期刊
【摘要】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育心理学把学习的兴趣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类,直接兴趣更有利于兴趣的持久保持。调查发现学生英语学习的直接兴趣的比例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下降,对于英语学习来说,帮助学生发现英语这门语言自身的魅力能有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直接兴趣。本文主要从感受英语字母的简洁之美、感受英语朗读的意韵之美、感受英语文化的认知之美、感受英语学习的意趣之美四个方面简述如何帮助学生感受英语语言之美,从而为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