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语文教学理论探究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关于作文评改也成为语文教學研究的热门话题。二十一世纪以来,不计其数的一线语文教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自己普通的教学岗位上,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比较突出的有山东枣庄张怀旭老师的“自注式”评改、湖北通城黎康老师的“模拟编辑部”评改、河南焦作李有光和郭红军老师的“流水作文”评改、上海肖家芸老师的“团队型案例”评改、浙江富阳姚海婴老师的“帖子式”(网络)评改、吉林敦化王琪老师的“病历卡”评改等。然而这些新篇章基本都是围绕评改方式展开的。本文想另辟蹊径,从作文评改的目标来做一点思考。
一、作文评改目标的重要性及目前的问题所在
著名的成功学家、曾为两届美国总统顾问的拿破仑·希尔博士,在他的《成功定律》中,把“明确的目标”列在15条成功法则的首位。可见,目标的确定对事情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文评改亦然,因此,明确作文评改目标很有必要,优化作文评改目标是作文评改策略得以实施的前提和准绳。目标,即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作文评改目标制定是否科学将决定一次作文能否很好地完成任务。因此,评改目标具有一种导向性。例如评改目标是“提出议论文的鲜明观点。”那目标导向行为就是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搜寻鲜明观点的评改活动中。当大部分学生作文中的观点已经明确时,要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一“议论文的观点新颖。”这样,新一轮的目标导向过程得以继续。
然而,传统的作文评改不仅评改目标模糊不清,而且评改策略与评改目标严重脱节。这具体表现为“五重五轻”现象:重兴趣培养,轻动机激发;重智力开发,轻情感渗透;重写作能力的提高,轻评改能力的提升;重写作知识的灌输,轻修改知识的渗透;重作文成绩的提高,轻写作主体的人格养成。
二、优化作文评改目标的具体措施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能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那如何优化作文评改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试做努力。
1.评改目标的设定需要体现人文关怀
一直以来,我们高中语文老师花了不少功夫在作文评改教学上,但对怎么评改关注较多,而对为什么评改关注太少,因此对作文评改目标的设定上重方法指导与知识讲授,轻情感激励与兴趣激发。针对此种情况,赵谦翔老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作文评改的基本目标应该是激活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写作灵感。由此看来,如果我们在作文评改中把“如何激活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写作灵感”作为出发点,“学生写作兴趣缺失”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2.评改目标的设定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现实的功利性使我们在作文评改中迷失了方向,把作文评改的目标仅仅放在作文成绩的提升、作文水平的提高上,而忽略了学生主体人格的养成。因此,作文评改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学生主体人格的养成与提升。
3.评改目标的设定需要体现针对性
学生作文出现立意单一化,人云亦云;结构模式化,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题材老化,缺乏新鲜感的现象无不与老师批改作文的模式化有很大关系。大部分教师批改作文的评语,往往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因为教师忽略了作文评改目标的针对性。以人教版必修三的“表达交流”的第二板块“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为例,此单元主要训练学生选择论据要紧扣中心,有针对性;真实、准确,有典型性;角度变化,有多样性;新颖独特,有时代感。那么我们在评改作文时候,目标就应该设置为培养学生选取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多样性和时代感的论据的能力。有了这个目标的导航,我们评改作文时就会有专门的针对性。
4.评改目标的设定需要系统的安排,从而体现一定的层次性
目前很多的作文课堂,内容庞杂,目标指向含混而空洞,一节课包括了写文章的方方面面,作文评改的目标也随之含混空洞。好的话,每次训练作文都有专门的针对性目标,但纵观高中三年训练过的作文来看,作文评改目标的设置有重复和遗漏的现象,也就显得评改目标缺乏系统的安排,体现不出层次感,也就没有一个梯度。
其实,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对作文的训练有一个系统的安排。三个年级段的作文评改顺序应为:高一年级以记叙文评改为主线,命题作文为主,材料作文辅之;高二年级以议论文评改为主线,材料作文为主,话题作文辅之;高三年级以综合文体训练为主线,命题、材料、话题等各类作文评改并重。高一年级的评改总的知识目标可以设置为“进一步巩固并掌握记叙文写作的知识和技巧”,能力目标可设置为“提高较复杂记叙文的写作水平”。具体的目标就应该按照每次训练的内容确定。高二高三年级就根据类似的方式去确定每个具体的评改作文目标。如此首尾相连、递进交替、螺旋式上升,从而做到评改作文的目标系统化,体现一定的层次性。
一、作文评改目标的重要性及目前的问题所在
著名的成功学家、曾为两届美国总统顾问的拿破仑·希尔博士,在他的《成功定律》中,把“明确的目标”列在15条成功法则的首位。可见,目标的确定对事情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文评改亦然,因此,明确作文评改目标很有必要,优化作文评改目标是作文评改策略得以实施的前提和准绳。目标,即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作文评改目标制定是否科学将决定一次作文能否很好地完成任务。因此,评改目标具有一种导向性。例如评改目标是“提出议论文的鲜明观点。”那目标导向行为就是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搜寻鲜明观点的评改活动中。当大部分学生作文中的观点已经明确时,要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一“议论文的观点新颖。”这样,新一轮的目标导向过程得以继续。
然而,传统的作文评改不仅评改目标模糊不清,而且评改策略与评改目标严重脱节。这具体表现为“五重五轻”现象:重兴趣培养,轻动机激发;重智力开发,轻情感渗透;重写作能力的提高,轻评改能力的提升;重写作知识的灌输,轻修改知识的渗透;重作文成绩的提高,轻写作主体的人格养成。
二、优化作文评改目标的具体措施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能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那如何优化作文评改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试做努力。
1.评改目标的设定需要体现人文关怀
一直以来,我们高中语文老师花了不少功夫在作文评改教学上,但对怎么评改关注较多,而对为什么评改关注太少,因此对作文评改目标的设定上重方法指导与知识讲授,轻情感激励与兴趣激发。针对此种情况,赵谦翔老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作文评改的基本目标应该是激活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写作灵感。由此看来,如果我们在作文评改中把“如何激活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写作灵感”作为出发点,“学生写作兴趣缺失”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2.评改目标的设定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现实的功利性使我们在作文评改中迷失了方向,把作文评改的目标仅仅放在作文成绩的提升、作文水平的提高上,而忽略了学生主体人格的养成。因此,作文评改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学生主体人格的养成与提升。
3.评改目标的设定需要体现针对性
学生作文出现立意单一化,人云亦云;结构模式化,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题材老化,缺乏新鲜感的现象无不与老师批改作文的模式化有很大关系。大部分教师批改作文的评语,往往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因为教师忽略了作文评改目标的针对性。以人教版必修三的“表达交流”的第二板块“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为例,此单元主要训练学生选择论据要紧扣中心,有针对性;真实、准确,有典型性;角度变化,有多样性;新颖独特,有时代感。那么我们在评改作文时候,目标就应该设置为培养学生选取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多样性和时代感的论据的能力。有了这个目标的导航,我们评改作文时就会有专门的针对性。
4.评改目标的设定需要系统的安排,从而体现一定的层次性
目前很多的作文课堂,内容庞杂,目标指向含混而空洞,一节课包括了写文章的方方面面,作文评改的目标也随之含混空洞。好的话,每次训练作文都有专门的针对性目标,但纵观高中三年训练过的作文来看,作文评改目标的设置有重复和遗漏的现象,也就显得评改目标缺乏系统的安排,体现不出层次感,也就没有一个梯度。
其实,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对作文的训练有一个系统的安排。三个年级段的作文评改顺序应为:高一年级以记叙文评改为主线,命题作文为主,材料作文辅之;高二年级以议论文评改为主线,材料作文为主,话题作文辅之;高三年级以综合文体训练为主线,命题、材料、话题等各类作文评改并重。高一年级的评改总的知识目标可以设置为“进一步巩固并掌握记叙文写作的知识和技巧”,能力目标可设置为“提高较复杂记叙文的写作水平”。具体的目标就应该按照每次训练的内容确定。高二高三年级就根据类似的方式去确定每个具体的评改作文目标。如此首尾相连、递进交替、螺旋式上升,从而做到评改作文的目标系统化,体现一定的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