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识字教学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pa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是我们中国人的母语文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承载了几千年的历史,以鲜活而顽强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更是凝聚了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汉字也是一门语言工具,是小学语文学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而识字又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每期都要求学生会认、会读五百左右的生字,会写、会用四五百左右的生字。而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的相对落后,教学设施的不完备,孩字们的见识有限,教师的责任和引导方法的差别,使得低年级的孩子面对大量的生字是学得快,却记得不牢,记得快却忘得也快,根本不能堂堂清,课课清,甚至影响了其它学科的学习。那么如何让农村孩子的识字教学行之有效呢?我根据几年的识字教学谈谈自己的点滴感悟。
  一、弄清原因,明白责任。
  近些年,农村人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年幼的孩子多数是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农活多,识字少得可怜且不标准。孩子的识字主要来源于课堂,这样一来,老师的识字教学就显得举足轻重了。因此,教师要明白"识字应从娃娃抓起,教师的启蒙教学责任重于泰山"还要搞清教材编排的识字的特点,掌握汉字的规律,积极挖掘教材汉字本身所蕴含的创新因素,做好识字教学的准备。面对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孩子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思考。尽量让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生动活泼。
  二、把握课堂,激发兴趣。
  课堂是农村孩子获得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优质高效的课堂是乡村孩子需要的,向往的,乐意参与的。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时代,课堂上不采取有力得当的措施方法来教学,不把孩子们的兴趣激发起来,只能让孩子对母语失去兴趣,而且厌学。在《新课程标准》的第一段目标中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告诉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体验快乐。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学家沸洛伊德制出:游戏活动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哩,使注意力不但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提高。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各种各样的以游戏为主的识字方法。比如:见面招呼、换偏旁、加偏旁、减偏旁、唱反调、玩字卡、找朋友、辩认双胞胎、眼疾手快、编顺口溜、编小故事、猜谜语、表演猜认、组合生字,叫字排队、送字回家、读词赏画、读文找字、为师纠错、开火车、组词造句说段、摘果子、闯关夺宝。同时,在识字过程中不断用上鼓励的,表扬的话语。如:你真聪明,你的办法很不错,你很能干……孩子们顿时兴趣盎然,课堂教学气氛热烈而欢愉,学生对生字的第一印象也较深刻。久而久之,识字方法就被学生掌握了。这样那些看似枯燥无味,抽象难理解的生字就会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土崩瓦解。
  三、重视课外,培养能力。
  根据孩子的短时记忆,他们对生字记得快,但忘得也快,个别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方法,记住生字,每堂课还会留下些生字记不住。识字也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创设多种途径让生字反复与学生见面,加强汉字的复现和巩固。除了课堂上的巩固,还应充分利用课余巩固,以培养生的多种能力。如:对每课的生字,让同方说说各自有什么发现,用啥办法记住的,这样又培养了生合作交际的能力。开设图书角,让学生空时借书读,培养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回家叫学生制作生字卡片,利用字典查找生字,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看新闻电视认生字,培养学生的收集能力,把生字归类,可按偏旁归类,可按读音归类,可按意义归类,培养生的整理记忆能力。认校园里的告示牌、校训、教室里的名人名言、黑板报,提高识字量。还可让学生借助生活中的物品识字。组织学生收集各种物品上的汉字进行展示,并将他们收集的物品名称进行分类展示,比比谁认得多。利用见到的广告牌、广告语、各种标牌等识字。告诉学生在课外认字中有不认识的就将它记下,可问同学,家长,老师。由此可见,生活是个大舞台,课余空间广阔,学生能在生活中获得大量的信息,认识不少的字呢。
  在识字教学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怎样花少量的时间认更多的生字。对那种智残的学生怎样让其记住生字。这还有待于今后去探索,去解决。还需要我们乃至更多的后继者们来不断地努力,还需要为全面,快速地提高农村孩子的综合素质开辟更多更好的尝试。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教学中,面对乡村孩子的识字量多,难度大,要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提高识字能力高质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教师的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发,利用生活和社会中丰富的教育资源,构建生活课堂,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激发生的识字兴趣和主动性,都能让乡村孩子勤于识字,乐于识字,真正感受识字的乐趣!给他们的学习生活注入鲜活的生命! (接上页) 复韵母的教学中,我就利用了打电话的游戏。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带调的复韵母卡片,然后,教师说:"复韵母áo,你在哪里?"有此卡片的学生就站起来说:"áo,我在这里。"带大家读三遍,这样游戏的面就扩大了,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
  儿歌故事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记忆形式。在教学这三个整体认读音节时,我先给他们讲了个小故事:有一天,三个小朋友要出去玩,可他们年纪太小,又不认识路,怎么办呢?他们就请大y和大w 来带路。大y带着小i一块儿走,就成了音节yi,大w带着小u一块儿走,就成了音节wu,小ü没人带,急得哭了,两滴眼泪往外流。大y说"好吧,我再带一个,不过你得把眼泪擦掉。"小ü高兴地把眼泪擦掉,就成了音节yu。然后,我又带着大家读:"大y带着小i跑,大w带着小u跑,小ü没人带怎么办,擦掉眼泪大y带"。学生在练习整体认读音节时就会马上想到这句顺口溜,绝对不会搞错了。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要力求做到:要扶的扶,能放的放。采用"先扶后放"逐步放手的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自主探究新知识,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语言环境,调动多种感官,再现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一座抽象汉语拼音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从而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发挥,让他们的思维得到飞扬,让他们的眼里,脸上自始自终都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才会学得更主动,更快乐,更有信心。
  
其他文献
在生活中,由于一些事物或景物的触动,会让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或者对某人某物的看法发生巨大变化。这种转变,会留给我们很深刻的印象,会给我们很深刻的启迪,会对我们今后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许多作家都在用文章描述自己转变情思。朱自清看到父亲为自己买橘子爬月台的背影幡然醒悟,明白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杏林子因为看到小飞蛾绝地挣扎,看到砖缝里的小瓜苗,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明白了生命的力量;杨朔因为了解到小
期刊
【摘要】推敲字词,就是对词语进行比较、选择、推敲、锤炼,以达到简洁精练,形象鲜明,声音优美,富于情趣。在进行优化语言时,这一点应该加以强调。……  一、巧用字词   1﹑推敲字词  推敲字词,就是对词语进行比较、选择、推敲、锤炼,以达到简洁精练,形象鲜明,声音优美,富于情趣。在进行优化语言时,这一点应该加以强调。  例如,四通公司先后在《文汇报》上刊登四通打字机的广告。1988年的广告词是"输入千
期刊
本文从政府公共管理、精准扶贫、商业保险的概念、理论等方面进行规范研究,提炼国内外有关公共管理创新、扶贫减困、商业保险的论述。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维度,分析政府
【摘要】"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为了使学生"爱写"、"乐写"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我做出了一些努力与尝试:1、畅谈生活,树立学生习作意识和信心;2、享受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热情;3、洞察生活,指导学生观察方法和技巧;4、品味生活,启迪学生写出真情和实感;5、分享生活,提高学生修改水平和能力。总之,要让生活成为作文教学名副其实的伴侣。  【关键词】生活信心兴趣技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语文教学模式,是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是教改创新的典范。究其核心,都是通过老师少量的讲授点拨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得比老师讲授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老师少讲不是不讲,而是精讲;老师少教,不是不教,而是巧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胜于知识;激
期刊
【摘要】在文言文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三大途径来培养传统人文精神:诵读教学中感受传统人文精神的魅力,文字疏通教学中渗透传统人文精神,阅读教学中深刻领会传统人文精神。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传统人文精神实践研究    初中文言文教学往往注重字词的落实而远离学生的生活体验、忽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世界,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到培养学生良好人文素养的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和质量是素质教育的一面最直观的"镜子"。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呢? 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写作兴趣   "趣浓劳轻,乐此不疲。"兴趣是治愈恐惧的一剂良药。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能使学生较快进入角色,克服作文"恐惧症"。   1、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初学作文
期刊
有篇文章将中学生语文成绩不理想全部归罪于中学语文教师身上,宣称要向中学语文教师"开炮",发起"讨伐中学语文的第三次浪潮"。吴平安先生奋起反击,写了一篇《中学语文老师惹谁了?》,刊登在2005年12月8日《中国教育报》的《读书》周刊上,吴先生代表中学语文老师向读者大吐苦水,叫苦叫累,希望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原谅。两篇文章读完以后,我的心里也久久不能平静。吴老师说他的"观点可以代表相当一部分中学老师的意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