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家气功科学谈(续)

来源 :现代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ris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家气功流派介绍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之后,于大唐盛世逐渐与老庄、孔孟思想 三合为一。所谓:“道冠儒履佛袈裟,三家原本是一家”,就是这一时期三教相互会通的真 实写照。自此佛家“定学”等理论也就不翼而飞、不胫而走了。在唐代,已形成了六种较为盛行的修习理论和方法:它们是禅宗、净土宗、天台宗、唯识宗、密宗与律宗。特别是前四宗多为中华各界人士所接纳,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上到帝王将相,中至文人骚客,下及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可以这样说,佛学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佛教典籍浩如烟海,不能尽阅,又因篇幅有限,所以本文仅就与医学气功有关的文献作 一介绍。
  
  一、禅宗的修习方式
  
  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何谓佛?《达摩血脉论》有云:“佛是西国语,此土云觉性。觉者灵觉,应机接物,扬眉瞬目,运手动足,皆是自己灵觉之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由此可见,“佛”者非神,亦非身外之物,且人人皆有之。这是在中国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佛”之真谛者。中国禅宗创始人六祖慧能法师,其所言传的《六祖坛经》,当为吾等后学剖析之首篇。对于一个禅修练功者的要求,不在于个人的文化素养的厚薄、社会层次的高低,其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具有一个不可动摇的练功信念。换句话说,即练功 的自信心与意志力必须是坚定不移的,只有在这先决条件下,才有可能接受禅定理论,学习禅定方法。
  禅修的具体步骤:《坛经》如是说:“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此处的前一“度”字是指练功者对于禅修的方式尚处于无知的时候,必须在导师的引领下用心修习,去除邪念,常持正念,犹如北宗祖师神秀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其后一“度”字是指练功者已
  知该怎样面对处理修习中的种种善恶境象,唯独不可或缺的就是坚持不懈地在理性的意念中,放下一切,恬淡安然,最终可能达到慧能法师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的境界。
  慧能在《坛经》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能到彼岸。此需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何名摩诃?摩诃是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能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能,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能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着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从这段经文中可以看出,禅宗对于禅修练功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即在练功之初,练功者的精神与思想,应尽可能地保持清纯与专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胸襟应当开阔,并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周围的各种环境,处理各类事情,“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素问·上古天真论》),努力排除在生活、工作中的包袱及其它干扰。比如,收入减少了,投资失败了,或者有人在当面乃至背后说三道四等等最实际的问题,这些都不应与之计较;如若不能,亦即带着种种问题,诸多烦恼去练功的话,则有诸害而少益处。故六祖告诫练功者,必须常修般若,口念心行可断烦恼,口念心不行,烦恼丛生。如若随缘常持常修摩诃般若波罗蜜,意马心猿迟早自能收回,常使心境无波,犹如古井。此即六 祖创立的禅宗顿教之坐禅方式和禅定境界。六祖认为,在禅宗顿教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 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自性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自定也”。(《坛经》)练功者要达禅定,必须用心诵读坐禅规矩,六祖在《坛经》中反复强调,修习当“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能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怜恤孤贫,名慧香。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善知识,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觅”。六祖又说:“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善知识,各随我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第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骄诳染,从前所有恶业骄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善知识,已上是为无相忏悔。”上述修习要求,练功者必须牢牢遵循,于晨起或者睡前,保证一定的时间(约一小时)进行练功。持念(即反复默念)“摩诃般若波罗蜜”,行住坐卧,不离这个,日后其余的事情必然会从中渐渐淡去,久而久之,“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此时常有神清气爽如沐春风的感受。不过此境亦不可追逐不放,否则,就与“坐禅”相违背,与“摩诃般若波罗蜜”相抵牾,与“走火入魔”只一步之遥矣。故《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亦即要做到空有不滞,寂照双流,心境俱忘,无着无求。这是禅修练功必由之路,这是练功者必须遵循的禅宗练功理论与练功方法。
  
  二、净土宗的修习方式
  
  禅宗之修习,兴许学人认为要求过高,难以保持长期稳定的情志而半途废之,或以敬而远之的心情来对待。释氏早己洞见了大众的畏惧心理,所以因人设教,辨证修习,为此又有了净土宗的创立。净土宗,又称莲宗,为莲宗初祖慧远法师创立的念佛法门,依据和倡导的经典,有《净土三经》,三经中以《佛说阿弥陀经》最为普及,为世人所熟知。《佛说阿弥陀经》以它的巧妙的心灵引导,令修习的人们不知不觉地走进真实快乐的自我世界中去,故经文一开头就详尽地描述了西方世界的种种殊胜:“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曰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上,七重栏循,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微妙香洁……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花……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迎陵频伽,共命之鸟……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具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佛说阿弥陀经》)。
  净土修习方式的要求较为简单易行,首先要心诚,其次要有一定的信心,第三要有心向殊胜美好世界的愿望,最后是专心念佛。如《佛说阿弥陀经》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即发愿,就应持之以恒来证明,故《佛说阿弥陀经》又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上述经文非常明显地指出,净修练功者于一心一意念佛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需用心着眼于摒弃世欲的名利思想,持名念佛,以至种种杂念日趋减少,众多烦恼逐渐去除,情绪安好,心神泰宁,静如止水,气血冲和。长此修习,则“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素问·上古天真论》)。纵观《佛说阿弥陀经》,人们不难看出其经以信念为前题,以发愿心向西方为根本,以持名念佛为核心,环环相扣,心愿相印。修习净土宗的人,无需研读其它内典,只要持续不断的修习,心身定会受益,而且不必担心有走火入魔之险。因为该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所以历来深受平民百姓及目不识丁的修习者的青睐。当前,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各个领域竞争都非常激烈,人心自然而然易浮躁上火,对身体康健必将带来或多或少的威胁,而这简易的净土法门,对时下社会环境中的许多人来说,无疑是一帖清凉剂。习练者于每天晨起持念珠端坐,安心反复默念或轻轻唱念“南无阿弥陀佛”半时许;于夜寝前亦作如是行,月余之后,对身体键康自会发生微妙的变化。随着岁月的增长,努力精进的人,心身多有“日新月异”的良好感觉。(待续)
  (编辑:安然)
其他文献
女人尽可发挥温柔的天分,让男人知道自己是被了解的,自己的才华有这么一个女人懂得欣赏,再加上男人禁不起夸的弱点,在调理男人成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只要男人有所进步、有所表现,不要吝惜你的夸奖。男人做一分,你夸三分,绝对事半功倍。有人说,夸奖,那是对小孩子的伎俩,成人哪里用得着?而事实上,成人同样也需要夸奖。老板一句表扬的话,是不是让你兴奋?工作更卖力了?老公一句表扬的话是不是让你心情更好?体验到生活
期刊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出过几百位皇帝,尽管群臣和百姓见了皇帝的面都得三呼万岁,然而,在为数众多的皇帝中真正能活过80岁的只有3位。这一方面与他们纵情享乐、荒淫无度有关,因为纵欲会使他们损身折寿;另一方面恐怕与他们的饮食失衡也有很大的关系。皇帝们虽然每天尽享山珍海味,餐餐大鱼大肉,这些看似营养价值都很高的食物,长期这么吃是不能实现均衡营养的,必然会使蛋白质、脂肪摄入过量,而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摄入
期刊
传统丹法历来有两家三元之分,其中能够大众化而普及者,唯清静独修之法。此法子自己基本能作主,没有诸多的外界条件限制。   清静独修修丹法中,亦有几派,此皆是由于各人所处自身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其实是筑基阶段相异而已。真正的丹法之间并无高下之分,凡最适于自己修炼者,即可称为上乘法。  如专就丹法而论丹法,则有高底、上下、巧拙之分。最上一乘法子,能使行动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所行所事,无不暗合丹法之妙机,
期刊
一、水是生命之源    水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成年人体重的1/3是由水组成的,血液、淋巴、脑脊液含水量高达90%以上,肌肉、神经、内脏、结缔组织等含水约60%-80%,脂肪组织和骨骼的含水量30%以下。水的比热大,人体在炎热的季节或高温环境下通过蒸发水来散热以维持体温正常。     二、水的营养功能     1.体内的水通过参加氧化—还原反应,促进体内各种生理活
期刊
导养得理,可以长寿     文章的最后,作者从三方面提出了“导养得理,可以长寿”的观点。为养生者指出了途径,为长寿者指明了方向。     一、清虚静泰,淡泊名利。   主要论述了以心态为主的心理养生。文章说:“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疆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泊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   大意为
期刊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精神包括感情和理智两个方面。人的精神活动会随着机体内环境、外部自然界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自我修养的调节而变化,使人能健康地生活和工作。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一位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象心理冲突那样,带给人们持久而深刻的痛苦。”因此,心理修养显得十分重要。具体可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     1.人为什么要活着:精神活动的基石。  
期刊
5月20日至21日,国家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书记冀运希、山西省体育总会秘书长王光煜等人在大同市就国家体育部门审定的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四种健身气功的试行、推广情况进行了调研。  20日上午,调研组一行在大同宾馆听取了大同市健身气功管理办公室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的工作汇报。中共大同市委副秘书长刘毅参加了汇报。  会上市健身气功管理办公室主任叶培玉汇报了大同市开展四种健身气功试行、推广的情况。他说:
期刊
“五环养生健美操救了我!刘老师是我的救命恩人!”前列腺增生患者谢树焱在“五环养生回春工程”培训班结业典礼上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71岁的谢树焱患前列腺增生十多年,前几年不用治疗,排尿还算正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肌体不断老化,前列腺也肥大了,近四五年来,几乎每年发生一次尿潴留,只得插导尿管排尿,即插即排,但不需服药。到2001年需插管3天才能拔掉,同时还要服半个月的消炎药。2002年5月病情加重,
期刊
气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对于人们的强身健体、防病治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新的时代,老树发新枝,气功应对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保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此,我们应对与气功有关的一些问题作出明确界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对气功概念作出规范表述。    在中国古代,由于许多学问流派都涉及到气功的内容,因此对气功的表述方式不一,气功有导引、吐纳、按
期刊
休闲,当今人谈论的时髦话题。养生,老年生活中的永恒追求。从休闲中获得养生,融养生与休闲于一体,俱鱼与熊掌兼得之乐。休闲有益养生是显而易见的。纵目知岩竞秀,万壑争流,心胸为之豁然,俗虑顿消。与友畅谈,随意自在,倾吐心中块垒,乃人生一乐。劳顿之后,边喝酽酽好茶,边听悠悠音乐,心情顿感舒畅,精神为之放松。即使孤身独坐,通过意念调息,使躁动趋于宁静,静听天籁以归依自然,遂得天人合一深趣。休闲养生不仅是老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