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联手扶贫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联手扶贫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全省扶贫单位达到164个,帮扶对象由乡镇落实到157个贫困行政村。
近日,本刊记者实地走访了解到,海南省越来越多的贫困村通过联合帮扶,逐步走上致富路,面貌大为改观。
联手扶贫,加大“造血”功能
海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社会扶贫与培训处处长王忠告诉记者,“扶贫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我们注重整合联手扶贫单位优势资源,使扶贫工作丰富实在,形式多样。”
石碌镇尖岭村48岁的村民杨培武在政府联手扶贫的帮助下种植了10多亩地的橡胶和20多亩的甘蔗,他乐呵呵地说,“这些橡胶、甘蔗,还有其它收入,算一算今年大约有8万元,这都受益于政府送来的种子苗和技术。”
海南省委组织部通过“联手扶贫”和尖岭村结成了扶贫对子。 现如今,这里的村民已经在省委组织部开展的帮思想、帮门路、帮技术、帮资金的“四帮”活动下大力种植甘蔗、橡胶、芒果、木薯等效益较好的经济作物。目前,扶贫对象的甘蔗种植面积近两万亩,橡胶种植面积1万多亩。
据悉,海南省委组织部与省国税局、省老干局、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院组织扶贫工作队,在昌江县石碌镇5个建制村17个自然村共同进行联手扶贫。
为提高联手扶贫工作效率,4家单位探索建立了“领导机构——工作机构——扶贫工作队”的三级联动扶贫工作机制。由省委组织部牵头设立联手扶贫领导机构,及时互通扶贫信息、互通扶贫思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扶贫整体合力。如利用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院的专业资源,先后为保突小学、香岭小学、尖岭小学3所援建小学免费进行建筑设计,大大节约了建设成本。
海南省组织部相关领导说:“为便于协调扶贫工作,我们4家单位有关处室组成临时机构,负责与省和昌江县有关部门,石碌镇党委、政府之间的协调,落实扶贫工作的具体事项。”
省委组织部与其联手扶贫单位把当地文明生态村建设、民房改选、修路修桥、建学校建文化室、引水工程等工作统筹安排。新建3所小学、协助6个文明生态村、4间文化室、引水工程两宗、修路20公里等。三年来,引进扶贫资金534.28万元,实施建校、修路、修桥和协助建设文明生态村等帮扶项目13个,受益贫困群众一万多人。
为加强对扶贫点的帮扶指导,经4家联手扶贫单位的统一安排,派出10名干部长期蹲点扶贫,还组织235名干部分批到扶贫点考察,参加义务劳动。
从1998年以来,海南省各联手扶贫单位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开展以帮思想、帮门路、帮资金、帮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联手扶贫工作。
2009年,海南省参与联手扶贫的单位由省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央驻琼有关单位及海口市、三亚市等136个部门和单位,扩大到包括省内大中专院校、国有(控股)企业、民主党派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在内的164个部门和单位,帮扶对象由乡镇落实到全省范围内的157个贫困行政村。
办合作社,增强抗险能力
“一条线,容易断,几条线拧成一股绳,就不易断,咱们农户是那根线,合作社便是那股绳,合作社作为农民散户的共同体,大大增强了我们发家致富的信心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入股专业合作社的农民们尝到了共同奔向致富路的甜头,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道。
定安县新竹镇白墩村群众有养鹅、养鸭、养鱼的传统,但过去单家独户分散饲养,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技术上也缺少指导。2008年,李南华牵头组织成立“新竹南华养殖专业合作社”,形成“产、供、销”一体的产业链。合作社为当地农民提供种苗和养殖饲料,待产品销售后再偿还本钱,同时为农民提供销售服务和保障,由合作社承担风险,形成了供种源、供技术、供饲料和保销路的一体化服务,大大带动了农民创业致富的积极性。
两年多来该合作社共带动当地农户430户走向致富路,2010年该合作社实现总创利润超1000万元。在南华养殖基地的带动下,新竹镇的农民们也逐渐开始了集多元养殖为一体的农业发展模式,规模产业经济逐渐显现,一批批农民在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奔向小康生活。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利益为纽带,将资金、土地、劳力联结起来进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 公司”的模式,使农民不仅拿到种植、养殖环节利润,也分享销售环节的一部分利润。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民增收好帮手。
据定安农业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8月,全县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347家,其中从事种植业145家,禽畜养殖业185家,农机10家,农产品运销2家,农产品加工1家,生态旅游4家。注册资金达29973万元,入社成员2682户,带动农户15690户,带动率占全县农村总户数的32.02%。
教育脱贫,坚持基础教育
机制创新带来了新活力,但要做的并不只有这些。王忠告诉记者,为了从知识上让贫困人口“脱贫”,海南省按照“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的工作思路,努力改善农村教学环境与教学设施,重点抓好农村基础教育。
2007年,在省纪委、省监察厅联手建立了毛道乡希望教育协会,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更新课桌椅和购买教辅资料等。同时,协调海口市教育局,从2006年起,每年选派3到5名优秀教师到毛道中学支教。协调海航集团和联手扶贫单位省太平洋保险公司等企业,先后捐助100多万元,用于学校硬件建设和小城镇环境改造,毛道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记者在定安县采访中了解到,贫困地区的很多孩子很少能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县扶贫办相关领导告诉记者:“孩子们能念完初中就很不错了,他们的父母大都认为孩子上学没什么用。白鹤村的老邓家两男两女,最有出息的一个也就是把初中读完了。”
虽然农民的收入在逐步增加,一批批农民正奔向小康生活,海南省委、省政府也在建校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但农民在让孩子接受教育、学习文化知识的思想意识上依然淡薄。
知识扶贫还有很大差距,教育扶贫任重道远。据悉,海南省将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做好新时期的联手扶贫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模式的发展,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不断提高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争取2015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减少22万人的目标,2020年前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在教育脱贫上将加大投入力度。
近日,本刊记者实地走访了解到,海南省越来越多的贫困村通过联合帮扶,逐步走上致富路,面貌大为改观。
联手扶贫,加大“造血”功能
海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社会扶贫与培训处处长王忠告诉记者,“扶贫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我们注重整合联手扶贫单位优势资源,使扶贫工作丰富实在,形式多样。”
石碌镇尖岭村48岁的村民杨培武在政府联手扶贫的帮助下种植了10多亩地的橡胶和20多亩的甘蔗,他乐呵呵地说,“这些橡胶、甘蔗,还有其它收入,算一算今年大约有8万元,这都受益于政府送来的种子苗和技术。”
海南省委组织部通过“联手扶贫”和尖岭村结成了扶贫对子。 现如今,这里的村民已经在省委组织部开展的帮思想、帮门路、帮技术、帮资金的“四帮”活动下大力种植甘蔗、橡胶、芒果、木薯等效益较好的经济作物。目前,扶贫对象的甘蔗种植面积近两万亩,橡胶种植面积1万多亩。
据悉,海南省委组织部与省国税局、省老干局、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院组织扶贫工作队,在昌江县石碌镇5个建制村17个自然村共同进行联手扶贫。
为提高联手扶贫工作效率,4家单位探索建立了“领导机构——工作机构——扶贫工作队”的三级联动扶贫工作机制。由省委组织部牵头设立联手扶贫领导机构,及时互通扶贫信息、互通扶贫思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扶贫整体合力。如利用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院的专业资源,先后为保突小学、香岭小学、尖岭小学3所援建小学免费进行建筑设计,大大节约了建设成本。
海南省组织部相关领导说:“为便于协调扶贫工作,我们4家单位有关处室组成临时机构,负责与省和昌江县有关部门,石碌镇党委、政府之间的协调,落实扶贫工作的具体事项。”
省委组织部与其联手扶贫单位把当地文明生态村建设、民房改选、修路修桥、建学校建文化室、引水工程等工作统筹安排。新建3所小学、协助6个文明生态村、4间文化室、引水工程两宗、修路20公里等。三年来,引进扶贫资金534.28万元,实施建校、修路、修桥和协助建设文明生态村等帮扶项目13个,受益贫困群众一万多人。
为加强对扶贫点的帮扶指导,经4家联手扶贫单位的统一安排,派出10名干部长期蹲点扶贫,还组织235名干部分批到扶贫点考察,参加义务劳动。
从1998年以来,海南省各联手扶贫单位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开展以帮思想、帮门路、帮资金、帮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联手扶贫工作。
2009年,海南省参与联手扶贫的单位由省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央驻琼有关单位及海口市、三亚市等136个部门和单位,扩大到包括省内大中专院校、国有(控股)企业、民主党派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在内的164个部门和单位,帮扶对象由乡镇落实到全省范围内的157个贫困行政村。
办合作社,增强抗险能力
“一条线,容易断,几条线拧成一股绳,就不易断,咱们农户是那根线,合作社便是那股绳,合作社作为农民散户的共同体,大大增强了我们发家致富的信心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入股专业合作社的农民们尝到了共同奔向致富路的甜头,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道。
定安县新竹镇白墩村群众有养鹅、养鸭、养鱼的传统,但过去单家独户分散饲养,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技术上也缺少指导。2008年,李南华牵头组织成立“新竹南华养殖专业合作社”,形成“产、供、销”一体的产业链。合作社为当地农民提供种苗和养殖饲料,待产品销售后再偿还本钱,同时为农民提供销售服务和保障,由合作社承担风险,形成了供种源、供技术、供饲料和保销路的一体化服务,大大带动了农民创业致富的积极性。
两年多来该合作社共带动当地农户430户走向致富路,2010年该合作社实现总创利润超1000万元。在南华养殖基地的带动下,新竹镇的农民们也逐渐开始了集多元养殖为一体的农业发展模式,规模产业经济逐渐显现,一批批农民在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奔向小康生活。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利益为纽带,将资金、土地、劳力联结起来进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 公司”的模式,使农民不仅拿到种植、养殖环节利润,也分享销售环节的一部分利润。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民增收好帮手。
据定安农业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8月,全县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347家,其中从事种植业145家,禽畜养殖业185家,农机10家,农产品运销2家,农产品加工1家,生态旅游4家。注册资金达29973万元,入社成员2682户,带动农户15690户,带动率占全县农村总户数的32.02%。
教育脱贫,坚持基础教育
机制创新带来了新活力,但要做的并不只有这些。王忠告诉记者,为了从知识上让贫困人口“脱贫”,海南省按照“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的工作思路,努力改善农村教学环境与教学设施,重点抓好农村基础教育。
2007年,在省纪委、省监察厅联手建立了毛道乡希望教育协会,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更新课桌椅和购买教辅资料等。同时,协调海口市教育局,从2006年起,每年选派3到5名优秀教师到毛道中学支教。协调海航集团和联手扶贫单位省太平洋保险公司等企业,先后捐助100多万元,用于学校硬件建设和小城镇环境改造,毛道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记者在定安县采访中了解到,贫困地区的很多孩子很少能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县扶贫办相关领导告诉记者:“孩子们能念完初中就很不错了,他们的父母大都认为孩子上学没什么用。白鹤村的老邓家两男两女,最有出息的一个也就是把初中读完了。”
虽然农民的收入在逐步增加,一批批农民正奔向小康生活,海南省委、省政府也在建校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但农民在让孩子接受教育、学习文化知识的思想意识上依然淡薄。
知识扶贫还有很大差距,教育扶贫任重道远。据悉,海南省将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做好新时期的联手扶贫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模式的发展,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不断提高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争取2015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减少22万人的目标,2020年前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在教育脱贫上将加大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