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概括了制造业服务化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并分析了我国当前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投入化的发展现状。同时,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服务化;制造业转型升级;投入产出
一、引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其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经济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其中制造业的发展尤为迅速。但是,目前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较低,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因此,根据要素禀赋结构的“比较优势”进行发展,提高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是我国制造业的出路。因此,为逐步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有必要对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服务化的促进效应进行研究。
二、定义
2.1制造业服务化
所谓制造业服务化是指制造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将价值链由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主要包括:第一,内部服务的效率相对于传统的决定因素,如企业技术水平、人力资源质量、资本数量等,能够使制造企业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本文所指的内部服务不仅包括产品开发、设计、后勤、扩展训练、岗前培训以及价值链管理,还包括组织开发和协调、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法律及金融服务。第二,与物品相关的外部服务对消费者的重要性日益提高。物品的外部服务不仅包括维修,还包括购买融资、运输、安装、系统集成和技术支持。作为产出无形成分的服务,提高了物品的价值和销量。
2.2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率而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發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知识和劳动力引进制造业,是第二、第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
三、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分析
3.1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而且在“赶超战略”的指导下,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通过价格机制以农业和服务业来“补贴”重工业,这一方面导致我国服务业发展缓慢,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经济体。另一方面导致我国制造业生产不符合当时的要素禀赋结构,制造企业“自生能力”较低。
3.2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制造业投入服务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2013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49829.68亿美元,而美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809.15亿美元。同时,2013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美国、日本、俄罗斯和巴西,制造业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度较高。但目前我国制造业仍存在核心竞争力较差、服务化水平偏低等问题。
从制造业服务化的角度来看,制造业服务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产业结构满足市场需求。例如以德国“工业4.0”和中国的“中国制造 2025”等为代表的发展战略。制造业服务化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投入服务化,即内部服务要素在制造业全部投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二是业务服务化,即服务产品在制造业全部产出中占比越来越高。以2011年为例,我国的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投入服务水平仅为德国的38.3%、美国的44.6%。制造業服务化水平偏低对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会产生一定的负向溢出效应。
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以2012年我国的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投入产出模型可用来分析特定经济系统内投入与产出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本文选择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两个指标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分析。
直接消耗系数,记为,是指部门单位总产出中直接消耗的部门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总量。如果将部门直接消耗部门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量记为,部门的总投入记作,则直接消耗系数可表示为:
由各部门直接消耗系数所组成的矩阵称为直接消耗矩阵,用A表示。矩阵A能够反映各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包括管理模式、技术水平、部门内部产品结构等方面的联系,可用来研究不同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性。
除了直接消耗,在生产过程中各部门之间还存在间接消耗,而完全消耗系数就是综合考虑部门之间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的综合性指标。完全消耗系数,记作,是指部门每提供一单位最终产品时,对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直接消耗与间接消耗之和,用完全消耗矩阵B表示。利用矩阵A可推导出:
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程度可通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来体现。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取值越接近1,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度就越高。
综上,我国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度较高。
五、结语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服务化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因此,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制造 2025”的战略目标,应该提高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促进资本、技术的积累,利用“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提高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宗刚,肖晓昀. 基于灰色关联视角的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以长三角为例[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16,37(03):111-116.
[2]张振刚,陈志明,胡琪玲.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J]. 科研管理,2014,35(01):131-138.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服务化;制造业转型升级;投入产出
一、引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其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经济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其中制造业的发展尤为迅速。但是,目前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较低,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因此,根据要素禀赋结构的“比较优势”进行发展,提高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是我国制造业的出路。因此,为逐步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有必要对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服务化的促进效应进行研究。
二、定义
2.1制造业服务化
所谓制造业服务化是指制造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将价值链由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主要包括:第一,内部服务的效率相对于传统的决定因素,如企业技术水平、人力资源质量、资本数量等,能够使制造企业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本文所指的内部服务不仅包括产品开发、设计、后勤、扩展训练、岗前培训以及价值链管理,还包括组织开发和协调、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法律及金融服务。第二,与物品相关的外部服务对消费者的重要性日益提高。物品的外部服务不仅包括维修,还包括购买融资、运输、安装、系统集成和技术支持。作为产出无形成分的服务,提高了物品的价值和销量。
2.2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率而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發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知识和劳动力引进制造业,是第二、第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
三、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分析
3.1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而且在“赶超战略”的指导下,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通过价格机制以农业和服务业来“补贴”重工业,这一方面导致我国服务业发展缓慢,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经济体。另一方面导致我国制造业生产不符合当时的要素禀赋结构,制造企业“自生能力”较低。
3.2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制造业投入服务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2013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49829.68亿美元,而美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809.15亿美元。同时,2013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美国、日本、俄罗斯和巴西,制造业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度较高。但目前我国制造业仍存在核心竞争力较差、服务化水平偏低等问题。
从制造业服务化的角度来看,制造业服务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产业结构满足市场需求。例如以德国“工业4.0”和中国的“中国制造 2025”等为代表的发展战略。制造业服务化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投入服务化,即内部服务要素在制造业全部投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二是业务服务化,即服务产品在制造业全部产出中占比越来越高。以2011年为例,我国的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投入服务水平仅为德国的38.3%、美国的44.6%。制造業服务化水平偏低对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会产生一定的负向溢出效应。
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以2012年我国的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投入产出模型可用来分析特定经济系统内投入与产出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本文选择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两个指标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分析。
直接消耗系数,记为,是指部门单位总产出中直接消耗的部门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总量。如果将部门直接消耗部门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量记为,部门的总投入记作,则直接消耗系数可表示为:
由各部门直接消耗系数所组成的矩阵称为直接消耗矩阵,用A表示。矩阵A能够反映各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包括管理模式、技术水平、部门内部产品结构等方面的联系,可用来研究不同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性。
除了直接消耗,在生产过程中各部门之间还存在间接消耗,而完全消耗系数就是综合考虑部门之间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的综合性指标。完全消耗系数,记作,是指部门每提供一单位最终产品时,对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直接消耗与间接消耗之和,用完全消耗矩阵B表示。利用矩阵A可推导出:
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程度可通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来体现。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取值越接近1,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度就越高。
综上,我国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度较高。
五、结语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服务化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因此,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制造 2025”的战略目标,应该提高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促进资本、技术的积累,利用“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提高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宗刚,肖晓昀. 基于灰色关联视角的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以长三角为例[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16,37(03):111-116.
[2]张振刚,陈志明,胡琪玲.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J]. 科研管理,2014,35(01):13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