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江苏曲协评话评书艺术委员会策划制作,徐惠新编写、江苏与上海众多名家参演的新编中篇苏州评话《真假美猴王》,以《西游记》中“真假美猴王”故事为蓝本,演绎了一出“二心搅乱大乾坤”的精彩戏码。通过著名苏州评话演员王池良、姜永春、汪正华、张小平、陈希伯、陈伟春和著名苏州弹词演员徐惠新、张建珍、吴静以及苏州评话优秀青年演员杨诚的精彩表演,讴歌了孙悟空佑助唐僧西天取经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就我观聆所感,《真假美猴王》以下的特色值得关注。
一、创演出新意
《真假美猴王》的基本素材取自《西游记》第56回《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第57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誉文》及第58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
改编并非简单地“拿来主义”,其既要在基本内容和主要框架上忠于原著,又要根据所处时代与审美语境的不同而有所创造。《真假美猴王》的创演者正是循此而行的。
(一)继承原著之处
1.故事源起都是在唐僧西天取经途中,嫉恶如仇的孙悟空打杀了一群劫掠的强盗,却因滥杀无辜而遭唐僧驱离。
2.在孙悟空前往南海向观音菩萨诉苦的同时,六耳猕猴假扮悟空棒击唐僧,抢走包袱,潜回花果山作威作福,导致不明真相的沙和尚以为大师兄加害师父,因此赶到南海报告,请求观音做主。
3.孙悟空与沙和尚奉观音之命返回花果山查情,果然发现有一个假猴王,由此激发真假美猴王的正面冲突。
4.两猴艺业相当,俱坚称自己是真,各不相让,上天入地,定要辨出真伪。然而无论是唐僧念紧箍咒还是观音秘语相考,均难识真假;而地藏王的神兽谛听虽能辨出真假却不敢明言,最后只能请如来佛终裁。
(二)别出机杼之处
1.原著中,吴承恩是从褒真贬假、伏魔降妖的角度描述真假猴王之争的,但《真假美猴王》做了较大改动——将真假猴王之争的起因说成是六耳猕猴妒忌孙悟空的“事业单位编制”,不满他跟着唐僧出差西天可以公费旅游,既可挣工资,又可拿奖金,年终还可拿红包,故欲以假乱真,再取而代之,进入体制内。
2.原著中,鉴别真假猴王的主体都是正统的尊神大仙,然在《真假美猴王》里却增加了白骨精和包拯、王羲之等,特别是曾被孙悟空三打过的白骨精颇具表演分量。
3.《真假美猴王》中有两处重要的背景调整:一是以如来为首的佛教系统与以玉帝为首的道教系统的明争暗斗,二是将猪八戒被贬下凡说成是奉玉帝之命打进唐僧取经团队的“无间道”。
4.原著中,被如来识破的假悟空,被孙大圣“抡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而在《真假美猴王》中,则改为两猴王在泰山顶上惺惺相惜,义结金兰,并由真悟空独赴雷音寺申辩,假悟空则回到唐僧身边保驾护航,最后竟成为唐僧西天取经团队的暗中保镖。
(三)新编故事的审美作用与效果
鉴于《真假美猴王》与原著的差异,可将之定位为新编书目。就改编来说,有如下几点可以肯定。
1.增强了故事情节的悬念趣味。评话在相当程度上可以与讲故事划等号,故事情节的离奇曲折、出人意料,往往是吸引受众兴趣的重要因素。《真假美猴王》中增加了真假猴王化敌为友的侠义豪情,增加了白骨精的奇特故事,增加了猪八戒的神秘行为,令人在拍案惊奇中产生了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理,不失为有一定创造性的评弹“关子”设计。
2.增强了佛道相争的主题深度。当下有颇多的“西游新解”,佛道之争是其中颇受关注的命题。《真假美猴王》借鉴了这一流行文化中的合理之处,也将取经事件处理成释教弘扬佛法的“政绩工程”,而唐僧遭遇的九九八十一难,大多来自以玉帝为首的道教势力的阻遏。《真假美猴王》还设计了原著所未见的猪八戒受玉帝密旨打入唐僧团队、六耳猕猴成为唐僧团队隱形保护力量等奇异情节,虽属大胆构想,但仍未游离出原著的矛盾冲突主线。
3.增强了时政结合的社会效应。《真假美猴王》的创演者相当“接地气”,深谙社会舆情。如六耳猕猴妒忌孙悟空“事业编制”之类说词,当然不可能出于角色之口,但却反映了当前民众对“双轨制”的微词;又如“南海招待所”用地沟油做四菜一汤,孙悟空对施过化肥、打过农药、上过广告的桃子有“三不吃”,以及假猴王左拥右抱“小三活狲”等,均意在针砭时弊,故极易激起受众共鸣。同时,《真假美猴王》在说噱中也化用了不少耳熟能详的时政用语,故每当演员在书台上抛出诸如“隔离审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刑满释放”“保外就医”等词语时,台下受众无不报以会意的微笑和掌声。此外,《真假美猴王》还结合评弹活跃区域的地方特色,推介了苏州釆芝斋酸梅汤、灵岩山素斋、杭州虎跑矿泉水和无锡水蜜桃等江南名优特产。这些饱含评话之宝——“肉里噱”“外插花”的说表,一下子拉近了演员与受众的心理与感情距离,提升了作品对当前社会不良因素的批评度,引起了受众的关注,弘扬了正能量。
二、情劲相交融
《真假美猴王》的正式演出共汇集了6位优秀评话演员,其中5位为国家一级演员,又协配了3位均为国家一级演员的弹词名家。如此豪华坚挺的阵容,确保了整个演出具有“大小书”珠联璧合、情劲交融的审美特色。
(一)“大书一股劲 ”
苏州评弹界向有“大书(评话)一股劲,小书(弹词)一段情”的说法。“大书一股劲”,是说评话演员擅长于表现外部的激烈冲突,把观众卷进多种力量抗衡的漩涡中,使之产生同步审美共鸣。
《真假美猴王》就充分展示了“大书一股劲”的审美特色。例如,由陈伟春、陈希伯和杨诚等三位评话演员表演的第一回《好心不一定有好报的》,在说到唐僧师徒遭一群强盗劫掠时,以鼓点和“嚓嚓嘘嘘” 的口技先声夺人,生动营造了强盗从树上飞下突袭包围唐僧的情景,接着又以惊嘶长鸣和马蹄声碎的口技,烘托了白龙马目睹唐僧被捆吊在树上求援的紧急态势。又如,在第二回书《假猴不是那么好辨的》中,评话演员姜永春和汪正华表演的真假猴王争真撇假时,先以两猴在唐僧念紧箍咒时,步调一致的痛楚万分的表情和搭扣紧密的对白私白,再以在观音分别以化身主持 “隔离审查”时的配合默契和同步应答,将两猴激情交锋之劲展示得淋漓尽致,使受众“融情”于演员建构的艺术场景和演绎的故事情节中,展现了评话善于营造紧张气氛和渲染激烈场面的艺术风格。 (二)“小书一段情”
“小书一段情”,是指弹词演员擅长于表演内心感情纠葛,受众每每需要仔细体悟与遐思联想,才能识得其中三昧。《真假美猴王》的一个重要艺术特色,是跳出弹词演员说唱小书的传统模式,转而以评话演员和弹词演员的联袂合作来表演。例如,在第二回书中,评话演员姜永春与弹词演员张建珍就表演了一段悟空与观音间充满母子般亲情的感情戏,而在第三回书中,由评话演员王池良与弹词演员吴静联手表演的地藏王菩萨与白骨精之间的对手戏,则充满了轻怜蜜爱与恃宠娇嗔的感情色彩:先是用一大段的娓娓说表,让白骨精以明星范儿雅然登台,与地藏王眉来眼去,窃窃私语,说虽被悟空棒击致死来到地府,但“小白绝不会冤冤相报”,引得地藏王柔声嘉奖“你的进步快得不可思议”;然后,在十殿阎君难识真假后,白骨精又闪亮登场,辨别猴王真伪,此时地藏王充满温情地关照她,“能辨出真假最好,辨不出也要知难而退”;接着,白骨精凭着对金箍棒的亲身体验和对真假猴王的分别对话,识破原委,但因顾虑到两猴王均法力高超,便故意自责功力太浅、莫辨真假,在地藏王的保护下全身而退。
(三)情劲交融,评弹一体
《真假美猴王》中大书演员说小书、小书演员说大书的案例寻常可见,难得的是把“大书一股劲,小书一段情”有机交融在一起,给人以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既是评话,又非评话;既是弹词,又非弹词。
既是评话,又非评话。苏州评话问世早于苏州弹词。前者源于宋代说话技艺,至清代已有柳敬亭、姚士章等名家迭出,且创立了“光裕社”。评话主要艺术特色是只说不唱,完全用苏州方言来说书情,讲故事。在《真假美猴王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多评话传統元素。说书人的表叙,代言人的六白,各种惟妙惟肖的“肉里噱”“外插花”和信手拈来的“扦讲”“小卖”,各种应时应景、状声学物的口技,以及运用面风、手势、折扇、醒木等绘声绘色“起脚色”的表演。然而,《真假美猴王》又非纯粹意义上的评话,特别是弹词演员的加盟,在艺术风格上给评话平添了许多柔美和儒雅的色彩。演出中虽无乐器伴奏和衬托,但在说表过程中,深谙弹词表演技巧的弹词演员必然会体现出与评话演员不同的审美特色。
既是弹词,又非弹词。《真假美猴王》虽融入“小书一段情”的弹词因素,但其主体仍是评话演员担纲的大书,而不是由弹词演员执事的小书。在表演中,弹词演员的说表、面风、形体等表演手段也尽可能多地向评话演员靠拢。这种以别样声腔说大书、别样动作演大书的表演,必然在受众心目中造成一种不同的审美感受。例如,徐惠新在第三回书中表演真悟空时,有一个远离书桌、以折扇代表金箍棒向上高抛的大动作,这体现了传统评话表演的张扬风格,然其却故意没有接住下坠折扇,引出扮演地藏王的评话演员王池良一句“扦讲”:“你这把扇子还要练练”。这一搭一档的“神来之笔”,不仅以“破绽噱”激起了全场哄堂大笑,而且其中似乎蕴涵着弹词与评话在表演上的一点点微妙的差别,颇值玩味。
应该说,这种评话和弹词有机结合的艺术模式,即评话书目表演请弹词演员参加,演出上偏向或掺和弹词风格;弹词书目表演请评话演员参加,演出上融入或靠近评话风格,在近年的评弹演出舞台上屡见不鲜,并呈“异军突起”之态。我认为,在新时代非遗文化面临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大背景下,考虑到当今评弹市场与受众审美习惯的变异,像《真假美猴王》这类“评+弹”一体化的表演新模式,是值得关注的。
综加评析,新编中篇苏州评话《真假美猴王》传承了苏州评话的艺术本真,融汇了苏州弹词的表演风格,是一部相当成功的创新之作。当然,其中有一些尚可商榷之处,例如,其四回书之总体结构是否略显冗散,某些时政话题之结合是否略显庞杂,个别故事情节之设计是否略显游离,相信在创演者的继续精心打磨之下,作品必能再登新高。
一、创演出新意
《真假美猴王》的基本素材取自《西游记》第56回《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第57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誉文》及第58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
改编并非简单地“拿来主义”,其既要在基本内容和主要框架上忠于原著,又要根据所处时代与审美语境的不同而有所创造。《真假美猴王》的创演者正是循此而行的。
(一)继承原著之处
1.故事源起都是在唐僧西天取经途中,嫉恶如仇的孙悟空打杀了一群劫掠的强盗,却因滥杀无辜而遭唐僧驱离。
2.在孙悟空前往南海向观音菩萨诉苦的同时,六耳猕猴假扮悟空棒击唐僧,抢走包袱,潜回花果山作威作福,导致不明真相的沙和尚以为大师兄加害师父,因此赶到南海报告,请求观音做主。
3.孙悟空与沙和尚奉观音之命返回花果山查情,果然发现有一个假猴王,由此激发真假美猴王的正面冲突。
4.两猴艺业相当,俱坚称自己是真,各不相让,上天入地,定要辨出真伪。然而无论是唐僧念紧箍咒还是观音秘语相考,均难识真假;而地藏王的神兽谛听虽能辨出真假却不敢明言,最后只能请如来佛终裁。
(二)别出机杼之处
1.原著中,吴承恩是从褒真贬假、伏魔降妖的角度描述真假猴王之争的,但《真假美猴王》做了较大改动——将真假猴王之争的起因说成是六耳猕猴妒忌孙悟空的“事业单位编制”,不满他跟着唐僧出差西天可以公费旅游,既可挣工资,又可拿奖金,年终还可拿红包,故欲以假乱真,再取而代之,进入体制内。
2.原著中,鉴别真假猴王的主体都是正统的尊神大仙,然在《真假美猴王》里却增加了白骨精和包拯、王羲之等,特别是曾被孙悟空三打过的白骨精颇具表演分量。
3.《真假美猴王》中有两处重要的背景调整:一是以如来为首的佛教系统与以玉帝为首的道教系统的明争暗斗,二是将猪八戒被贬下凡说成是奉玉帝之命打进唐僧取经团队的“无间道”。
4.原著中,被如来识破的假悟空,被孙大圣“抡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而在《真假美猴王》中,则改为两猴王在泰山顶上惺惺相惜,义结金兰,并由真悟空独赴雷音寺申辩,假悟空则回到唐僧身边保驾护航,最后竟成为唐僧西天取经团队的暗中保镖。
(三)新编故事的审美作用与效果
鉴于《真假美猴王》与原著的差异,可将之定位为新编书目。就改编来说,有如下几点可以肯定。
1.增强了故事情节的悬念趣味。评话在相当程度上可以与讲故事划等号,故事情节的离奇曲折、出人意料,往往是吸引受众兴趣的重要因素。《真假美猴王》中增加了真假猴王化敌为友的侠义豪情,增加了白骨精的奇特故事,增加了猪八戒的神秘行为,令人在拍案惊奇中产生了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理,不失为有一定创造性的评弹“关子”设计。
2.增强了佛道相争的主题深度。当下有颇多的“西游新解”,佛道之争是其中颇受关注的命题。《真假美猴王》借鉴了这一流行文化中的合理之处,也将取经事件处理成释教弘扬佛法的“政绩工程”,而唐僧遭遇的九九八十一难,大多来自以玉帝为首的道教势力的阻遏。《真假美猴王》还设计了原著所未见的猪八戒受玉帝密旨打入唐僧团队、六耳猕猴成为唐僧团队隱形保护力量等奇异情节,虽属大胆构想,但仍未游离出原著的矛盾冲突主线。
3.增强了时政结合的社会效应。《真假美猴王》的创演者相当“接地气”,深谙社会舆情。如六耳猕猴妒忌孙悟空“事业编制”之类说词,当然不可能出于角色之口,但却反映了当前民众对“双轨制”的微词;又如“南海招待所”用地沟油做四菜一汤,孙悟空对施过化肥、打过农药、上过广告的桃子有“三不吃”,以及假猴王左拥右抱“小三活狲”等,均意在针砭时弊,故极易激起受众共鸣。同时,《真假美猴王》在说噱中也化用了不少耳熟能详的时政用语,故每当演员在书台上抛出诸如“隔离审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刑满释放”“保外就医”等词语时,台下受众无不报以会意的微笑和掌声。此外,《真假美猴王》还结合评弹活跃区域的地方特色,推介了苏州釆芝斋酸梅汤、灵岩山素斋、杭州虎跑矿泉水和无锡水蜜桃等江南名优特产。这些饱含评话之宝——“肉里噱”“外插花”的说表,一下子拉近了演员与受众的心理与感情距离,提升了作品对当前社会不良因素的批评度,引起了受众的关注,弘扬了正能量。
二、情劲相交融
《真假美猴王》的正式演出共汇集了6位优秀评话演员,其中5位为国家一级演员,又协配了3位均为国家一级演员的弹词名家。如此豪华坚挺的阵容,确保了整个演出具有“大小书”珠联璧合、情劲交融的审美特色。
(一)“大书一股劲 ”
苏州评弹界向有“大书(评话)一股劲,小书(弹词)一段情”的说法。“大书一股劲”,是说评话演员擅长于表现外部的激烈冲突,把观众卷进多种力量抗衡的漩涡中,使之产生同步审美共鸣。
《真假美猴王》就充分展示了“大书一股劲”的审美特色。例如,由陈伟春、陈希伯和杨诚等三位评话演员表演的第一回《好心不一定有好报的》,在说到唐僧师徒遭一群强盗劫掠时,以鼓点和“嚓嚓嘘嘘” 的口技先声夺人,生动营造了强盗从树上飞下突袭包围唐僧的情景,接着又以惊嘶长鸣和马蹄声碎的口技,烘托了白龙马目睹唐僧被捆吊在树上求援的紧急态势。又如,在第二回书《假猴不是那么好辨的》中,评话演员姜永春和汪正华表演的真假猴王争真撇假时,先以两猴在唐僧念紧箍咒时,步调一致的痛楚万分的表情和搭扣紧密的对白私白,再以在观音分别以化身主持 “隔离审查”时的配合默契和同步应答,将两猴激情交锋之劲展示得淋漓尽致,使受众“融情”于演员建构的艺术场景和演绎的故事情节中,展现了评话善于营造紧张气氛和渲染激烈场面的艺术风格。 (二)“小书一段情”
“小书一段情”,是指弹词演员擅长于表演内心感情纠葛,受众每每需要仔细体悟与遐思联想,才能识得其中三昧。《真假美猴王》的一个重要艺术特色,是跳出弹词演员说唱小书的传统模式,转而以评话演员和弹词演员的联袂合作来表演。例如,在第二回书中,评话演员姜永春与弹词演员张建珍就表演了一段悟空与观音间充满母子般亲情的感情戏,而在第三回书中,由评话演员王池良与弹词演员吴静联手表演的地藏王菩萨与白骨精之间的对手戏,则充满了轻怜蜜爱与恃宠娇嗔的感情色彩:先是用一大段的娓娓说表,让白骨精以明星范儿雅然登台,与地藏王眉来眼去,窃窃私语,说虽被悟空棒击致死来到地府,但“小白绝不会冤冤相报”,引得地藏王柔声嘉奖“你的进步快得不可思议”;然后,在十殿阎君难识真假后,白骨精又闪亮登场,辨别猴王真伪,此时地藏王充满温情地关照她,“能辨出真假最好,辨不出也要知难而退”;接着,白骨精凭着对金箍棒的亲身体验和对真假猴王的分别对话,识破原委,但因顾虑到两猴王均法力高超,便故意自责功力太浅、莫辨真假,在地藏王的保护下全身而退。
(三)情劲交融,评弹一体
《真假美猴王》中大书演员说小书、小书演员说大书的案例寻常可见,难得的是把“大书一股劲,小书一段情”有机交融在一起,给人以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既是评话,又非评话;既是弹词,又非弹词。
既是评话,又非评话。苏州评话问世早于苏州弹词。前者源于宋代说话技艺,至清代已有柳敬亭、姚士章等名家迭出,且创立了“光裕社”。评话主要艺术特色是只说不唱,完全用苏州方言来说书情,讲故事。在《真假美猴王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多评话传統元素。说书人的表叙,代言人的六白,各种惟妙惟肖的“肉里噱”“外插花”和信手拈来的“扦讲”“小卖”,各种应时应景、状声学物的口技,以及运用面风、手势、折扇、醒木等绘声绘色“起脚色”的表演。然而,《真假美猴王》又非纯粹意义上的评话,特别是弹词演员的加盟,在艺术风格上给评话平添了许多柔美和儒雅的色彩。演出中虽无乐器伴奏和衬托,但在说表过程中,深谙弹词表演技巧的弹词演员必然会体现出与评话演员不同的审美特色。
既是弹词,又非弹词。《真假美猴王》虽融入“小书一段情”的弹词因素,但其主体仍是评话演员担纲的大书,而不是由弹词演员执事的小书。在表演中,弹词演员的说表、面风、形体等表演手段也尽可能多地向评话演员靠拢。这种以别样声腔说大书、别样动作演大书的表演,必然在受众心目中造成一种不同的审美感受。例如,徐惠新在第三回书中表演真悟空时,有一个远离书桌、以折扇代表金箍棒向上高抛的大动作,这体现了传统评话表演的张扬风格,然其却故意没有接住下坠折扇,引出扮演地藏王的评话演员王池良一句“扦讲”:“你这把扇子还要练练”。这一搭一档的“神来之笔”,不仅以“破绽噱”激起了全场哄堂大笑,而且其中似乎蕴涵着弹词与评话在表演上的一点点微妙的差别,颇值玩味。
应该说,这种评话和弹词有机结合的艺术模式,即评话书目表演请弹词演员参加,演出上偏向或掺和弹词风格;弹词书目表演请评话演员参加,演出上融入或靠近评话风格,在近年的评弹演出舞台上屡见不鲜,并呈“异军突起”之态。我认为,在新时代非遗文化面临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大背景下,考虑到当今评弹市场与受众审美习惯的变异,像《真假美猴王》这类“评+弹”一体化的表演新模式,是值得关注的。
综加评析,新编中篇苏州评话《真假美猴王》传承了苏州评话的艺术本真,融汇了苏州弹词的表演风格,是一部相当成功的创新之作。当然,其中有一些尚可商榷之处,例如,其四回书之总体结构是否略显冗散,某些时政话题之结合是否略显庞杂,个别故事情节之设计是否略显游离,相信在创演者的继续精心打磨之下,作品必能再登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