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本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中小学阅读教学改革的做法和经验,供广大语文教师参考。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 南阳市第十二小学〓燕远生
阅读是读者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创造的心智活动过程。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阅读的愉悦,这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让学生明白阅读意义和阅读目标
当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和主动要求时,阅读兴趣也就产生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新课标在阅读方面的要求,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诵读古代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必须使学生理解阅读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进而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让学生首先成为“知之者”。
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适当引导是必要的,但没有必要硬性规定阅读内容,要给学生选择阅读内容的自主权。教师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时,面要广一些,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余地,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让学生成为“好之者”。
三、追求阅读教学的审美境界
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审美化,即把阅读当做美来追求,从而产生极大的兴趣、热情。因此,阅读教学的每一节课,都应力求让学生感到是一种美的体验,是艺术的享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从审美的角度研究教材,处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然后带领学生用审美的目光去发现美、欣赏美、品味美,使学生乐在阅读中,从而成为“乐之者”。
四、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之中,从而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小语课本中有散文、说明文,有寓言故事、童话故事,还有小说、古诗等,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体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如《陶罐和铁罐》等寓言类课文,可采用表演式教学法,指导学生根据文中的人物进行角色表演。对《开卷有益》等认知类课文,可让学生查阅资料,摘抄有关记载,在掌握大量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又如《梅花魂》这类描写乡情的课文,语言优美,情真意切,可策划相关主题系列活动。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总之,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教师必须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让学生与书为友,让阅读陪伴学生终生。
让阅读陪伴每个人一生
■ 驻马店市第十二初级中学 王建勋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那么,我们是怎样对待书籍的呢?怎样才能让每一个中华儿女热爱读书呢?
一、建设读书型家庭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可以说时间就是金钱。但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大人忙休闲,小孩子忙做题,很少见到认真读书之人。中国人均GDP已达到2000美元,物质生活富足了,精神生活又如何呢?君不见有多少人家,家中有昂贵的饭桌,却没有像样的书桌;有高档的衣柜,却没有像样的书柜;有名牌家具,却没有几本藏书……这不能不说是精神的贫乏。时代在飞速发展,我们盼望一个读书时代的到来,让我们回忆一下过去读书人为自己营造的最基本的读书环境:一间斗室,一点摇曳的烛光或是一抹暖黄的灯光,一杯香茗,当然还有一本书。
二、建设读书型社区
让我们再来看看俄罗斯人的读书情景吧:在动荡不安的日子里,莫斯科的地铁车站、公园、购物的队列中,都不乏手不释卷的人。秋千架上、白桦林中,常常可以看到祖孙同读一本书,母亲在给襁褓中的孩子讲故事。回过头看看我们生活的社区:炎热的夏季,昏黄的路灯下,一堆堆人围坐在小桌旁,光背赤膀,在全神贯注地打麻将、打扑克。这样的情景,怎能在孩子脑海中留下求知的欲望?我们的生活水准是上去了,高档的健身器材林林总总,但很少见到阅报栏;娱乐室虽比比皆是,但很难见到图书馆或阅览室。让我们的社区多几个图书馆、阅览室、阅报栏吧!让我们的业余时间用来多读点书,让社区的每一个成员都成为热爱读书的一员吧!
三、建设读书型校园
在经济大潮的滚滚洪流中,有的教师迷惘了,有的教师浮躁了。不少教师只读过几本教科书,有的教师上课时不是照本宣科,就是东拉西扯,这不叫误人子弟叫什么?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应成为读书型教师。
一个没有感动的民族是可怕的,我们的教师有责任为学生提供感动的条件和理由。江苏省扬州教育学院中文系教师徐冬梅,近五年来负责的“亲近母语小学课外阅读教材实验”,以建设优质保量的儿童阅读课程为目标,以营造书香校园为重点,率先在扬州开设了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技能。应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每天阅读一篇精美的散文,每天阅读几页名著,一周写一篇读书笔记。长此以往,这些名著埋藏在孩子们的心田里,长期地积累发酵,终究会内化为孩子们的素质,成为他们健康生活之根。
阅读教学中的读练结合
■ 漯河市第二实验小学〓许新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的弊端之一是“重教轻学”,从而造成教学和练习的脱节。语文新课标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学自练,自悟自得,是读练结合、练出成效的关键。
第一,要抓住课文中的精彩片断,在课堂上让学生细细地读,认真地读,将“读”与“练”结合起来。具体步骤如下:①初读课文。如在教《蟋蟀的住宅》一文时,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然后一小节一小节地读,读后说出大意并写出来。这样做的效果远远胜过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②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透彻理解课文。如在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有位教师设计了表格,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写。表格按“写了什么景物”“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顺序排列,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物特点。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③重读课文。有经验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能把听、说、读、写融为一体,进行适时适量的练习,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教《黄继光》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教师可让学生说说怎样为黄继光烈士设计塑像,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用文字进行创造性的叙述。
第二,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或景物进行赏析。实践证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联系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使读与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做法如下:①感觉体验方面的练习。如《火烧云》一文,作者没有直接写霞光,而是巧妙地通过霞光映照下的人和动物变化不一的颜色来写。这种色彩变化的描写,是与作者细心观察分不开的,而学生要从所描写的文字中得到颜色变化的感受,自然也离不开自己的生活体验。教学时可用红色灯照射在不同颜色物体上,让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并联系课文的相关内容写出物体颜色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和细心观察习惯。②形象体验方面的练习。如学习《少年闰土》中关于“月夜瓜地刺猹”的描写,可先让学生轻声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是怎样在月夜里跟小伙伴们一起捉迷藏的,把学生引入到那种紧张而又神秘的氛围之中,从而感受课文中所描写的海边少年的英雄形象。③情感体验方面的练习。《将相和》这篇课文,廉颇悔过自责一段写得相当精彩:当廉颇得知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利益而避着自己时,觉得自己为争地位而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就“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这“脱下”“背上”“亲自”三个词,充分显示出廉颇悔恨自责的心情和知错就改的决心。教学中,可让学生回忆自己做错事后向老师或父母承认错误时的心情。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边想边说,从中体会到廉颇将军勇于改错的精神和热爱祖国的伟大品格。
阅读教学中的换位思考例谈
■ 新密市教师进修学校 刘 琳
“换位思考”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启迪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要转变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的学习方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我试着把“换位思考”这种思维方式引入语文阅读教学,意外地发现这种方法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因为它可以把学生领进一个远比文章本身内涵更丰富、更广阔的新天地。现以《斑羚飞渡》为例作简单介绍。
我在学生了解课文故事、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的前提下,引领学生进入了“换位思考”的大门。
第一,与文章中的主人公之间的换位思考。主人公往往是作者思想感情倾注的对象,所以,不仅要教会学生与主人公对话,更要与主人公进行换位思考。在讲到“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抬头仰望雨后湛蓝的苍穹”时,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头羊,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心里会想些什么?”
第二,与次要人物的换位思考。次要人物在文章中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他们是主人公的陪衬,同时也起着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与次要人物进行换位思考,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斑羚飞渡》中有几类次要人物,我引导学生与老斑羚进行换位思考。在学生提到“有几只中年斑羚跟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进入老年斑羚的队伍”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就是这几只中年斑羚中的一只,你会怎么想?是什么力量促使你作出这样的选择?”
第三,与作者换位思考。文章就好像作者精心雕塑的艺术品,处处体现着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真正读懂文章。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课文中发现更多的知识。如学生提到文末“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这句话时,我便进一步追问:“如果你是作者,为什么要在头羊壮烈牺牲这一催人泪下的场面中,写到美丽的彩虹呢?”通过进行换位思考,学生终于理解了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将“美丽的彩虹”与残酷的现实进行对比,体现头羊对美好自由的理想世界的向往。在“美丽的牺牲”下蕴含的是一个属于全人类共同的问题。
在进行全方位换位思考后,我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现在你想对动物或人类说点什么呢?”因为允许学生采取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表达,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学生三五成群,有编小品的,有编舞蹈的,有画画的,有准备唱歌的……几分钟后再来一个成果展示,更是精彩纷呈,掌声不断。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从课文中学到的远远超过了文本本身。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换位思考,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也启示我们:阅读时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入角色,才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真正掌握文章的中心,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浅谈
■ 偃师市市直中学 郜松林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努力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让阅读教学设计向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向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交流理解,强化阅读训练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古人之言,包含无尽,后人读之,随其性情浅深高下,各有会心”。由此看来,教师如果把教学的视角由作品转向学生,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与学生平等、自由的对话上,就更能体现阅读的意义,同时也充分尊重了学生“各有会心”的权利。强调阅读教学应体现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忽视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细致的艺术分析,但必须说明的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绝不是抠字眼儿、钻牛角尖,细致的艺术分析也绝不是“目无全牛”的肢解,一切都应在作品本身潜在含义所能辐射的范围之内。
另外,必须指出的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必须加强阅读训练。
二、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对文章的体会和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发掘这种不同,激发学生的感悟力,而不是只求一个千篇一律的统一答案。在教学中,教师不应照本宣科、“满堂灌”,而应和学生共同讨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如果学生体会到了探究问题的快乐,并开始尝试着自己去阅读,从而获取更丰富的知识,那么,真正的阅读也就开始了。
三、开展课外阅读,激发兴趣
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很重的,如果只是机械地将一些课外内容强行塞给他们,那么就只会增加他们的负担,引起他们的反感。因此,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可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文学欣赏课、诗歌朗诵会、演讲赛、文学社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配合教材的学习,选择一些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给学生阅读,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教师还必须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另外,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也非常重要,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所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指导更大。教师应分阶段地组织一些活动,如召开读书报告会或读书经验交流会,开展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举办手抄报、演讲会、故事会、网上作文比赛,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阅读兴趣会大大增加,听、说、读、写能力也会全面得到提高,从而形成课内、课外阅读的良性循环。
四、以写促读,提高读写能力
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老师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要求学生每人都准备一个笔记本,记下课外阅读中的理解感悟,记下阅读中看到的优美文辞,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有了习惯,有了毅力,通过一年或几年的训练,就一定会积累下丰富的素材,写作时就可以做到妙笔生花。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几个环节
■禹州市夏都办事处宋庄小学〓李焕敏
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我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致力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努力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篇章结构,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感知,这是阅读的起点。其具体方法如下:①阅读课文提示和注释。②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理解相关字词和句子。③对重要的字、词、句、段,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然后把标出来的字、词、句、段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分析,从而把握课文的段落层次、主题思想等,使初读课文这一步不至于流于形式。④在课文空白处加标记和评语,就是在勾、画、圈、点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思考,将分析出来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结构特点、语言特色等方面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这是阅读的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品读欣赏。这是第一个教学环节。
二、阅读理解,重点探究
要使学生在初读阶段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产生质的飞跃,上升到理性认识,就需要进行理解性阅读。阅读理解,部分深究,扎实训练,这种阅读旨在通过培养一定的阅读技能,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营养。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进行理解性阅读时,首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再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关键的语句、语段对表达主题的重要作用,理解文章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揣摩作者在谋篇布局方面的独到之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题思想,领会作者在立意方面的深刻、精妙。这是第二个教学环节。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的训练。扎实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从而为学生自主阅读创造有利的条件。
本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中小学阅读教学改革的做法和经验,供广大语文教师参考。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 南阳市第十二小学〓燕远生
阅读是读者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创造的心智活动过程。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阅读的愉悦,这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让学生明白阅读意义和阅读目标
当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和主动要求时,阅读兴趣也就产生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新课标在阅读方面的要求,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诵读古代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必须使学生理解阅读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进而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让学生首先成为“知之者”。
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适当引导是必要的,但没有必要硬性规定阅读内容,要给学生选择阅读内容的自主权。教师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时,面要广一些,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余地,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让学生成为“好之者”。
三、追求阅读教学的审美境界
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审美化,即把阅读当做美来追求,从而产生极大的兴趣、热情。因此,阅读教学的每一节课,都应力求让学生感到是一种美的体验,是艺术的享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从审美的角度研究教材,处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然后带领学生用审美的目光去发现美、欣赏美、品味美,使学生乐在阅读中,从而成为“乐之者”。
四、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之中,从而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小语课本中有散文、说明文,有寓言故事、童话故事,还有小说、古诗等,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体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如《陶罐和铁罐》等寓言类课文,可采用表演式教学法,指导学生根据文中的人物进行角色表演。对《开卷有益》等认知类课文,可让学生查阅资料,摘抄有关记载,在掌握大量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又如《梅花魂》这类描写乡情的课文,语言优美,情真意切,可策划相关主题系列活动。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总之,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教师必须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让学生与书为友,让阅读陪伴学生终生。
让阅读陪伴每个人一生
■ 驻马店市第十二初级中学 王建勋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那么,我们是怎样对待书籍的呢?怎样才能让每一个中华儿女热爱读书呢?
一、建设读书型家庭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可以说时间就是金钱。但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大人忙休闲,小孩子忙做题,很少见到认真读书之人。中国人均GDP已达到2000美元,物质生活富足了,精神生活又如何呢?君不见有多少人家,家中有昂贵的饭桌,却没有像样的书桌;有高档的衣柜,却没有像样的书柜;有名牌家具,却没有几本藏书……这不能不说是精神的贫乏。时代在飞速发展,我们盼望一个读书时代的到来,让我们回忆一下过去读书人为自己营造的最基本的读书环境:一间斗室,一点摇曳的烛光或是一抹暖黄的灯光,一杯香茗,当然还有一本书。
二、建设读书型社区
让我们再来看看俄罗斯人的读书情景吧:在动荡不安的日子里,莫斯科的地铁车站、公园、购物的队列中,都不乏手不释卷的人。秋千架上、白桦林中,常常可以看到祖孙同读一本书,母亲在给襁褓中的孩子讲故事。回过头看看我们生活的社区:炎热的夏季,昏黄的路灯下,一堆堆人围坐在小桌旁,光背赤膀,在全神贯注地打麻将、打扑克。这样的情景,怎能在孩子脑海中留下求知的欲望?我们的生活水准是上去了,高档的健身器材林林总总,但很少见到阅报栏;娱乐室虽比比皆是,但很难见到图书馆或阅览室。让我们的社区多几个图书馆、阅览室、阅报栏吧!让我们的业余时间用来多读点书,让社区的每一个成员都成为热爱读书的一员吧!
三、建设读书型校园
在经济大潮的滚滚洪流中,有的教师迷惘了,有的教师浮躁了。不少教师只读过几本教科书,有的教师上课时不是照本宣科,就是东拉西扯,这不叫误人子弟叫什么?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应成为读书型教师。
一个没有感动的民族是可怕的,我们的教师有责任为学生提供感动的条件和理由。江苏省扬州教育学院中文系教师徐冬梅,近五年来负责的“亲近母语小学课外阅读教材实验”,以建设优质保量的儿童阅读课程为目标,以营造书香校园为重点,率先在扬州开设了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技能。应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每天阅读一篇精美的散文,每天阅读几页名著,一周写一篇读书笔记。长此以往,这些名著埋藏在孩子们的心田里,长期地积累发酵,终究会内化为孩子们的素质,成为他们健康生活之根。
阅读教学中的读练结合
■ 漯河市第二实验小学〓许新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的弊端之一是“重教轻学”,从而造成教学和练习的脱节。语文新课标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学自练,自悟自得,是读练结合、练出成效的关键。
第一,要抓住课文中的精彩片断,在课堂上让学生细细地读,认真地读,将“读”与“练”结合起来。具体步骤如下:①初读课文。如在教《蟋蟀的住宅》一文时,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然后一小节一小节地读,读后说出大意并写出来。这样做的效果远远胜过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②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透彻理解课文。如在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有位教师设计了表格,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写。表格按“写了什么景物”“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顺序排列,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物特点。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③重读课文。有经验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能把听、说、读、写融为一体,进行适时适量的练习,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教《黄继光》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教师可让学生说说怎样为黄继光烈士设计塑像,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用文字进行创造性的叙述。
第二,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或景物进行赏析。实践证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联系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使读与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做法如下:①感觉体验方面的练习。如《火烧云》一文,作者没有直接写霞光,而是巧妙地通过霞光映照下的人和动物变化不一的颜色来写。这种色彩变化的描写,是与作者细心观察分不开的,而学生要从所描写的文字中得到颜色变化的感受,自然也离不开自己的生活体验。教学时可用红色灯照射在不同颜色物体上,让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并联系课文的相关内容写出物体颜色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和细心观察习惯。②形象体验方面的练习。如学习《少年闰土》中关于“月夜瓜地刺猹”的描写,可先让学生轻声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是怎样在月夜里跟小伙伴们一起捉迷藏的,把学生引入到那种紧张而又神秘的氛围之中,从而感受课文中所描写的海边少年的英雄形象。③情感体验方面的练习。《将相和》这篇课文,廉颇悔过自责一段写得相当精彩:当廉颇得知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利益而避着自己时,觉得自己为争地位而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就“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这“脱下”“背上”“亲自”三个词,充分显示出廉颇悔恨自责的心情和知错就改的决心。教学中,可让学生回忆自己做错事后向老师或父母承认错误时的心情。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边想边说,从中体会到廉颇将军勇于改错的精神和热爱祖国的伟大品格。
阅读教学中的换位思考例谈
■ 新密市教师进修学校 刘 琳
“换位思考”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启迪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要转变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的学习方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我试着把“换位思考”这种思维方式引入语文阅读教学,意外地发现这种方法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因为它可以把学生领进一个远比文章本身内涵更丰富、更广阔的新天地。现以《斑羚飞渡》为例作简单介绍。
我在学生了解课文故事、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的前提下,引领学生进入了“换位思考”的大门。
第一,与文章中的主人公之间的换位思考。主人公往往是作者思想感情倾注的对象,所以,不仅要教会学生与主人公对话,更要与主人公进行换位思考。在讲到“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抬头仰望雨后湛蓝的苍穹”时,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头羊,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心里会想些什么?”
第二,与次要人物的换位思考。次要人物在文章中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他们是主人公的陪衬,同时也起着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与次要人物进行换位思考,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斑羚飞渡》中有几类次要人物,我引导学生与老斑羚进行换位思考。在学生提到“有几只中年斑羚跟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进入老年斑羚的队伍”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就是这几只中年斑羚中的一只,你会怎么想?是什么力量促使你作出这样的选择?”
第三,与作者换位思考。文章就好像作者精心雕塑的艺术品,处处体现着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真正读懂文章。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课文中发现更多的知识。如学生提到文末“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这句话时,我便进一步追问:“如果你是作者,为什么要在头羊壮烈牺牲这一催人泪下的场面中,写到美丽的彩虹呢?”通过进行换位思考,学生终于理解了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将“美丽的彩虹”与残酷的现实进行对比,体现头羊对美好自由的理想世界的向往。在“美丽的牺牲”下蕴含的是一个属于全人类共同的问题。
在进行全方位换位思考后,我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现在你想对动物或人类说点什么呢?”因为允许学生采取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表达,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学生三五成群,有编小品的,有编舞蹈的,有画画的,有准备唱歌的……几分钟后再来一个成果展示,更是精彩纷呈,掌声不断。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从课文中学到的远远超过了文本本身。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换位思考,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也启示我们:阅读时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入角色,才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真正掌握文章的中心,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浅谈
■ 偃师市市直中学 郜松林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努力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让阅读教学设计向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向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交流理解,强化阅读训练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古人之言,包含无尽,后人读之,随其性情浅深高下,各有会心”。由此看来,教师如果把教学的视角由作品转向学生,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与学生平等、自由的对话上,就更能体现阅读的意义,同时也充分尊重了学生“各有会心”的权利。强调阅读教学应体现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忽视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细致的艺术分析,但必须说明的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绝不是抠字眼儿、钻牛角尖,细致的艺术分析也绝不是“目无全牛”的肢解,一切都应在作品本身潜在含义所能辐射的范围之内。
另外,必须指出的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必须加强阅读训练。
二、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对文章的体会和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发掘这种不同,激发学生的感悟力,而不是只求一个千篇一律的统一答案。在教学中,教师不应照本宣科、“满堂灌”,而应和学生共同讨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如果学生体会到了探究问题的快乐,并开始尝试着自己去阅读,从而获取更丰富的知识,那么,真正的阅读也就开始了。
三、开展课外阅读,激发兴趣
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很重的,如果只是机械地将一些课外内容强行塞给他们,那么就只会增加他们的负担,引起他们的反感。因此,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可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文学欣赏课、诗歌朗诵会、演讲赛、文学社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配合教材的学习,选择一些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给学生阅读,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教师还必须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另外,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也非常重要,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所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指导更大。教师应分阶段地组织一些活动,如召开读书报告会或读书经验交流会,开展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举办手抄报、演讲会、故事会、网上作文比赛,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阅读兴趣会大大增加,听、说、读、写能力也会全面得到提高,从而形成课内、课外阅读的良性循环。
四、以写促读,提高读写能力
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老师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要求学生每人都准备一个笔记本,记下课外阅读中的理解感悟,记下阅读中看到的优美文辞,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有了习惯,有了毅力,通过一年或几年的训练,就一定会积累下丰富的素材,写作时就可以做到妙笔生花。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几个环节
■禹州市夏都办事处宋庄小学〓李焕敏
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我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致力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努力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篇章结构,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感知,这是阅读的起点。其具体方法如下:①阅读课文提示和注释。②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理解相关字词和句子。③对重要的字、词、句、段,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然后把标出来的字、词、句、段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分析,从而把握课文的段落层次、主题思想等,使初读课文这一步不至于流于形式。④在课文空白处加标记和评语,就是在勾、画、圈、点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思考,将分析出来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结构特点、语言特色等方面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这是阅读的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品读欣赏。这是第一个教学环节。
二、阅读理解,重点探究
要使学生在初读阶段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产生质的飞跃,上升到理性认识,就需要进行理解性阅读。阅读理解,部分深究,扎实训练,这种阅读旨在通过培养一定的阅读技能,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营养。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进行理解性阅读时,首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再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关键的语句、语段对表达主题的重要作用,理解文章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揣摩作者在谋篇布局方面的独到之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题思想,领会作者在立意方面的深刻、精妙。这是第二个教学环节。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的训练。扎实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从而为学生自主阅读创造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