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探究学习的实效性思考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_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那么,如何把探究性学习贯穿在语文教学中呢?
  
  一、实现新课改下的教师角色的转变
  
  要真正把“探究性学习”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改变旧有的教学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而明确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对话关系,二者是合作、平等的关系。因此我们应树立尊重学生的学习利益和成长利益的观念,形成师生之间互动、互惠、互利关系。
  像在《斑羚飞渡》授课中,我让学生就作品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师生互问互答。有学生当堂问,“伤心崖真的有吗?是不是作者另有目的?”我借机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选材的真实性问题,进而启发学生考虑选材与中心的关系问题。在教学中我还适时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提出“你认为‘飞渡’反映了什么精神?你感悟到了什么?”通过探究,学生深入思考,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而且通过学文而明理,思想得到了升华。
  
  二、让学生拥有探究的欲望
  
  探究就是探讨研究,探究就是一种需要,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探究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
  如在教学《卧看牵牛织女星》时,我提出:“这篇课文是要传授一些科学知识,中间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它具有科学性、知识性,那么前边为什么大篇幅写中西方传说,还引用了一首诗呢?老师感觉,它是不是有点跑题了?”这样提问,作者究竟是为什么要这样写就成了学生急于弄清的问题,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参与的热情极高。
  
  三、鼓励学生探寻新解
  
  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有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已的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还要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不同的想法。
  如在学习《五柳先生传》的过程中,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历史背景分析五柳先生形象,这时,就有同学就提出来,五柳先生独善其身的行为是错误的,在当时的社会,他应该站出来,为老百姓多做些实事好事。对于这位同学独到的见解,我不仅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还进而引导学生联系当前社会实际,谈谈自己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学们积极讨论,课堂教学收到了意料之外的好效果。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的教育理念。我们应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为学生搭建探究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与精彩。■
其他文献
城市公园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主要的开放空间。它既是城市居民主要的游憩休闲活动场所,同时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城市公园与居民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伴随着社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从教材的忠实信徒
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新课程所关注的核心之一,因此老师的评价要以激励、引导为主,评价的方法也不能一成不变,要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改进。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本人根
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就成了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被看作是理论化和系统化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现代医学在内的自然科学理论的形成和构建就是以此为基准和
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荷塘月色》在选人老的人教版教材时被编者作了一些修改.而在新版教材中却还原了本来面貌。对照原文.仔细推敲修改部分的内容,觉得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