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探究式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f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重视综述课文中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专题探究部分。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探究性学习理念为指导,对专题探究部分的教学进行初浅的探讨。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专题探究;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93-01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尤其是九年级全一册的编排每一框都分为“综述课文”和“专题探究”两部分。其中“专题探究”的内容是扩展性的,以丰富的材料,于拓展知识关系密切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使教材的可看可读性增强。可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偏重于“综述课文”中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专题探究”,往往忽略,没有体现其应有的探究性学习的功能。
  1对“专题探究”的实践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改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鉴于此,教师应精心于教学设计,以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笔者认为应有三个步骤:自主阅读息;思考与提问;交流与讨论。在教学中笔者作了尝试。
  九年级《巩固新生政权》专题探究
  1.1课件展示《志愿军过鸭绿江》图片,提问:图片反映了哪一事件?
  生:抗美援朝
  师:这场战争你知道多少呢?请用自读课文P12-13,并完成以下探究表:
  请快速阅读课文材料,用不同的符号或颜色划出你找到、发现的知识。并根据知识思考、设计如何提问。你还知道?请写出1-2个.
  如果你知道相关知识,请说出1-2个。
  因时间有限,所以要“快速阅读”,用“写出1-2个”“说出1-2个”明确定量要求,让学生明确要完成的任务。
  1.2师生互动
  师:我们共同来了解这场战争。要求:一人说一个知识。
  生1:时间:1950-1953年
  生2: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
  生3:结果:美国战败,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生4:中国出兵原因:战火烧到中国边境,危胁我国安全
  生5:老师,我能提个问题吗?
  师:问吧
  生5:美国将军所说的四个错误指什么?
  师:你给大家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还有同学想问吗?
  生6:什么是三八线?
  生7:中国参战后对中国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生8:中国的总司令是谁?
  生9:美国军力、经济比中国强,为何战败?
  生10:为什么美国不用原子弹?
  生11:苏联是什么态度?
  师:问得很好,有同学能回答吗?
  生13:三八线是位于朝鲜半岛北纬38度附近的一条军事分界线
  生14: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
  生15:美国不用原子弹是因为威力太大
  “是怕苏联参战。”有学生低声插嘴。
  师:美没用原子弹是事实,至于为什么,美国人不会给我们解释。我想问同学们:这场战争中国能避免吗?中国能不参战吗?请大家思考分析。
  同学们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
  师:通过讨论,我们发现如果中国不战比战是弊大于利。
  师:为什么美国会战败?提示一下:可以从战争性质以及天时、地利、人和一些要素去思考。
  1.3课后反思:本堂课学生积极参与,自主阅读、提问、思考、学生表达观点的机会增多;学生也积极地提出基础性知识,也提出很多理解性知识,更有同学提出很有深度的问题,出乎教学设计的预料。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思考、观察地很有深度和广度。以后在课堂里应该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但这堂课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尤其是爱国主义情感的发散,可以通过延伸使用志愿军浴血奋战的图片和视频来改进。
  2对“专题探究”教学的思考
  2.1要重视,兼顾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有机结合,但还有许多教师对“专题探究”教学忽视,只当作课文的补充,扩充知识面,这有违于教材编排的目的与作用。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灌输知识的现象较严重。有一次听课《两极与冷战》,教师根本没有对“冷战面面观”进行探究性教学,只对其中冷战开始的标志及冷战期间的大事等基础知识进行了讲解。在另一次听课《进入社会主义》时,对于专题探究“激情燃烧的岁月”, 教师只是用两个提问:“一五计划的时间、成就?当时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来完成。像这样重知识轻能力,教学简单,在教学中还普遍存在。
  因此,教师要注意改进以下几个问题:
  2.1.1要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要给学生自主阅读并获取信息,思考、提问、解决问题的机会。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导向性的,不是放任学生盲目的探究;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目标引导有机结合起来。
  2.1.2要明确角色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要做好教学的设计、组织和引导,不喧宾夺主,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以为学生创造学习的环境、提供学习的资源和方法为己任。在教学中,强调的是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怪问”、 “乱问”,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同时对课堂驾轻就熟,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2.1.3要注意交流机会的合理分配,注意讨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要给更多的学生表现的机会.而不应过分地偏重于优秀学生的表现。因此,教学设计要分层设计,考虑优秀的、中等的、后进的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如《在必须进行的教量》中,教学内容的安排要难易结合,深浅兼顾,让更多的学生有能力有兴趣参与到课堂中来。
  2.2要让学生懂得珍惜每一次和同学、老师交流的机会。“专题探究”教学中,学生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一味倾听、旁观的角色,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珍惜每一次机会。学生亲身参与实践,通过个人和团体努力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在“专题探究”中作为学生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2.2.1要善于发现自己。在班级中,由于学生知识和能力不同,越是学而优则问,问而优则强,而中等和后进生多数都在旁听。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要勇敢发现自己,并创设情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敢于提问、愿意提问。
  2.2.2要善于表现自己。再精心的教学设计,没有全体学生的努力,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鼓励学生提问题的基础上,还应教会学生如果提问题,如何组织语言,做到“善问、能问”。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分解法、联想提问法、比较提问法等尝试提问,不断强化,使学生的提问能力逐步提高。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不是一种教学固有的模式,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意思,并使学生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阅读、分析、表达能力也得到增长。正所谓教无定法,对于“专题探究”如何实施教学也可以因人而异、因班而异。
  参考文献
  [1]牛学文等著《“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高耀明、李萍著《教师行动研究的策略》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
  [3]国家教育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齐健主编《走进高中历史教学现场》首都师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其他文献
每一种媒介都是我们再现现实的方式,并且决定性地影响着我们对真实的感知。随着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的到来,我们与现实和真实的关系正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在今天的文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90-01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和基本形式,也是学校提升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质量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成长发展息息相关,如何提高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提升教育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全国崛起了一批以高效课堂而闻名的名师名校,各地中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91-02  在新课改的今天,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学习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学多少,不能主动地利用所学知识去探索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后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