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晚清小说界的后起之秀,翻新小说在1909年迎来了创作高潮。短短六七年间,《红楼梦》等古典名著被改编成十几种版本,大量同类翻新小说出版发行,形成一股庞大的创作潮流。但不幸的是,仅仅活跃几年之后,翻新小说逐渐消失殆尽,迅速退出历史舞台。是什么让翻新小说在短时间内迅速流行,紧接着“英年早逝”呢?翻新小说家在创作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便是本文将要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晚清;翻新小说;创作动因
一、晚清翻新小说发展综述
晚清小说创作大潮中存在一批作品,它们大多袭用古典小说书名,并在前冠以“新”字。这类作品没有进入大众视野,在专业研究领域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起初阿英先生称为“拟旧小说”,之后欧阳健更名为“翻新小说”。在短短几年内大量出版,西冷冬青的《新水浒》、萧然郁生的《新镜花缘》等作品逐渐出现;到1909年迎来创作高潮,冷血的《新西游记》、南武野蛮的《新石头记》、慧珠女士的《新金瓶梅》、陆士愕的《新三国》、《新水浒》等几十部作品纷纷问世,形成晚清小说创作史上一大奇观。
阿英先生在《晚清小说史》中最先宣告这一文学现象并为之命名,但他对此类文学作品并不持看好态度,认为“窥其内容,实无一足观者”。相反,阿英先生似乎大为失望,直言此类创作是文学生命上的一种自杀行为,将其与嫖界小说和写情小说定为一类,都是晚清谴责小说的没落、新小说的反动。鉴于阿英先生在晚清小说界的权威地位,后人学者大多忽视此类作品的文学价值,多数作品至今仍未进入现代读者的视野。鲁迅曾在《月界旅行·辩言》中表达了对“科学小说”的推崇,做出科学思想传播与流行的“本国说部”的思考,这在之后的翻新小说中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现。但遗憾的是,后者的文学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长期以来遭到文学研究者的无情忽视。尽管鲁迅在晚年时也写带有旧著翻新色彩的小说集《故事新编》,但二者之间存在根本区别特征,本文对此不作详细分析。
二、翻新小说创作动因
翻新小说的出现与繁荣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新小说运动”社会背景的影响,又有小说家不满现实,通过对传统经典的改写来讽刺社会现状的因素。除此之外,中国固有的续书仿作传统与时下商业娱乐化的影响亦不可忽视。
1.晚清“新小说”运动中对传统经典的批判
梁启超曾感叹中国小说自《虞初》以来少有佳作,认为综其大较,不出诲淫诲盗两端。商务印书馆主人则断言中国小说非怪谬荒诞之言,即记污秽邪淫之事,求其稍裨于国,稍利于民者,几乎百不获一。启蒙知识分子对传统社会腐朽政治强烈不满,期盼变法革新。与此同时,新小说倡导者为论证“小说界革命”的合理性,对中国传统小说价值与理念展开了疯狂攻击。在这样一个全盘否定传统的社会环境下,四大名著作为古典小说的代表,自然惨遭毒手。侠人指责《红楼梦》诱使青年子弟误入歧途:“苟有流于豪暴者,人批其强横无理,彼固以鲁智深、武二哥自居也;苟有溺于床第者,人批其缠绵无至,彼固以林黛玉、贾宝玉自居也”。种种偏见荒诞的言论层出不穷,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小说家们则依托传统名著,借用其人物角色却大变其故事情节。西冷冬青谈《水浒》中的一百零八个人物,其中虽有忠臣、孝子、侠义,然究竟英雄草窃,算不得完全国民。况且奸夫淫妇杂出其间,大有碍于社会风俗。所以他要演一部《新水浒》来保全社会。大量作家基于此类观点,借助古典名作发出了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正是在这样一个反思传统、质疑经典的社会环境下,翻新小说运用而生。
2.以批判经典之名,行讽刺社会之实
作家批判经典的真实用意乃是发出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与思考。李小白描述《新西游记》的创作动机:“人世间一切鬼域魅魅之情状,日触吾目而休我心。吾愤,吾恨,吾欲号天而无声,欲痛哭而无泪,吾乃爽然返,哑然笑,抽笔而著《新西游记》。”细读小说文本后不难发现,吴趼人在《新石头记》中所写“千奇百怪”的发明实则是对社会落后的讽刺。作家采用经典翻新的手法,让贾宝玉、孙悟空等古典小说人物进入现代世界,通过游历来呈现社会之怪现状,从而制造一种特殊的反讽效果。冷血《新西游记》中通过唐僧师徒的视角对现代烟馆的变形描写,语言奇趣横生,让人哭笑不得。正是这样的独特手法,让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丑态更加突出,通过极端扭曲丑化实现巧妙地讽刺。
3.传统续书风气的感染与商业娱乐模式的催生
翻新小说与续书有极大的相似性,甚至有读者直接拿翻新小说当续书来读。李友琴在《<新野变曝言>总评》中写道:“《野变曝言》终于六世同梦,结而未结者也。结而未结,必不能禁人之续夫!”显然她将《新野变曝言》看作《野变曝言》的续书。无论从外在形式还是内在精神来看,二者都存在诸多相通之处。首先都是从原著的情节入手,对人物展开新的叙述。其次作家基于对原著结局的不满展开新的情节,这与“翻案”类续书有异曲同工之妙。足以见之,传统续书风气的盛行对翻新小说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多数翻新小说给人以幽默滑稽的第一印象并非毫无道理,晚清出版业竞争激烈,为夺取有限的读者市场,各报刊杂志纷紛以娱乐消遣文字博人眼球。翻新小说与滑稽文学类似,作为报刊杂志的一种促销工具,不得不以增强自身趣味性来获得经济收入,这也是翻新小说繁荣的因素之一。
三、翻新小说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翻新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审美想象空间,通过打破传统时空观的方式创新了叙事结构,但其创作中仍不乏许多缺点。第一,“翻新”内容只停留在情节上,在语言等方面表现不足。陆士谔《新三国》中的语言只停留在将原三国话语进行“晚清版”的重新阐述上,并没有进行大胆创新,其体裁也脱离不开旧有的章回体。第二,翻新小说尽管在文本空间上打破了时空局限,但在处理“古”“今”要素上发生了偏差,情节设置的模式化与片面地“今胜于古”的历史观是其不足。另外,盲目的空想性与理想的乌托邦化也是其致命缺点。种种问题也潜在暗示了其在小说界地位不高的尴尬,“翻新”之风也在狂欢年之后迅速走向了没落。但任何文学形式的出现都有其价值所在,我们应当秉持公正的态度对晚清翻新小说进行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阿英:《晚清小说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2]欧阳健:《晚清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关键词:晚清;翻新小说;创作动因
一、晚清翻新小说发展综述
晚清小说创作大潮中存在一批作品,它们大多袭用古典小说书名,并在前冠以“新”字。这类作品没有进入大众视野,在专业研究领域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起初阿英先生称为“拟旧小说”,之后欧阳健更名为“翻新小说”。在短短几年内大量出版,西冷冬青的《新水浒》、萧然郁生的《新镜花缘》等作品逐渐出现;到1909年迎来创作高潮,冷血的《新西游记》、南武野蛮的《新石头记》、慧珠女士的《新金瓶梅》、陆士愕的《新三国》、《新水浒》等几十部作品纷纷问世,形成晚清小说创作史上一大奇观。
阿英先生在《晚清小说史》中最先宣告这一文学现象并为之命名,但他对此类文学作品并不持看好态度,认为“窥其内容,实无一足观者”。相反,阿英先生似乎大为失望,直言此类创作是文学生命上的一种自杀行为,将其与嫖界小说和写情小说定为一类,都是晚清谴责小说的没落、新小说的反动。鉴于阿英先生在晚清小说界的权威地位,后人学者大多忽视此类作品的文学价值,多数作品至今仍未进入现代读者的视野。鲁迅曾在《月界旅行·辩言》中表达了对“科学小说”的推崇,做出科学思想传播与流行的“本国说部”的思考,这在之后的翻新小说中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现。但遗憾的是,后者的文学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长期以来遭到文学研究者的无情忽视。尽管鲁迅在晚年时也写带有旧著翻新色彩的小说集《故事新编》,但二者之间存在根本区别特征,本文对此不作详细分析。
二、翻新小说创作动因
翻新小说的出现与繁荣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新小说运动”社会背景的影响,又有小说家不满现实,通过对传统经典的改写来讽刺社会现状的因素。除此之外,中国固有的续书仿作传统与时下商业娱乐化的影响亦不可忽视。
1.晚清“新小说”运动中对传统经典的批判
梁启超曾感叹中国小说自《虞初》以来少有佳作,认为综其大较,不出诲淫诲盗两端。商务印书馆主人则断言中国小说非怪谬荒诞之言,即记污秽邪淫之事,求其稍裨于国,稍利于民者,几乎百不获一。启蒙知识分子对传统社会腐朽政治强烈不满,期盼变法革新。与此同时,新小说倡导者为论证“小说界革命”的合理性,对中国传统小说价值与理念展开了疯狂攻击。在这样一个全盘否定传统的社会环境下,四大名著作为古典小说的代表,自然惨遭毒手。侠人指责《红楼梦》诱使青年子弟误入歧途:“苟有流于豪暴者,人批其强横无理,彼固以鲁智深、武二哥自居也;苟有溺于床第者,人批其缠绵无至,彼固以林黛玉、贾宝玉自居也”。种种偏见荒诞的言论层出不穷,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小说家们则依托传统名著,借用其人物角色却大变其故事情节。西冷冬青谈《水浒》中的一百零八个人物,其中虽有忠臣、孝子、侠义,然究竟英雄草窃,算不得完全国民。况且奸夫淫妇杂出其间,大有碍于社会风俗。所以他要演一部《新水浒》来保全社会。大量作家基于此类观点,借助古典名作发出了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正是在这样一个反思传统、质疑经典的社会环境下,翻新小说运用而生。
2.以批判经典之名,行讽刺社会之实
作家批判经典的真实用意乃是发出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与思考。李小白描述《新西游记》的创作动机:“人世间一切鬼域魅魅之情状,日触吾目而休我心。吾愤,吾恨,吾欲号天而无声,欲痛哭而无泪,吾乃爽然返,哑然笑,抽笔而著《新西游记》。”细读小说文本后不难发现,吴趼人在《新石头记》中所写“千奇百怪”的发明实则是对社会落后的讽刺。作家采用经典翻新的手法,让贾宝玉、孙悟空等古典小说人物进入现代世界,通过游历来呈现社会之怪现状,从而制造一种特殊的反讽效果。冷血《新西游记》中通过唐僧师徒的视角对现代烟馆的变形描写,语言奇趣横生,让人哭笑不得。正是这样的独特手法,让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丑态更加突出,通过极端扭曲丑化实现巧妙地讽刺。
3.传统续书风气的感染与商业娱乐模式的催生
翻新小说与续书有极大的相似性,甚至有读者直接拿翻新小说当续书来读。李友琴在《<新野变曝言>总评》中写道:“《野变曝言》终于六世同梦,结而未结者也。结而未结,必不能禁人之续夫!”显然她将《新野变曝言》看作《野变曝言》的续书。无论从外在形式还是内在精神来看,二者都存在诸多相通之处。首先都是从原著的情节入手,对人物展开新的叙述。其次作家基于对原著结局的不满展开新的情节,这与“翻案”类续书有异曲同工之妙。足以见之,传统续书风气的盛行对翻新小说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多数翻新小说给人以幽默滑稽的第一印象并非毫无道理,晚清出版业竞争激烈,为夺取有限的读者市场,各报刊杂志纷紛以娱乐消遣文字博人眼球。翻新小说与滑稽文学类似,作为报刊杂志的一种促销工具,不得不以增强自身趣味性来获得经济收入,这也是翻新小说繁荣的因素之一。
三、翻新小说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翻新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审美想象空间,通过打破传统时空观的方式创新了叙事结构,但其创作中仍不乏许多缺点。第一,“翻新”内容只停留在情节上,在语言等方面表现不足。陆士谔《新三国》中的语言只停留在将原三国话语进行“晚清版”的重新阐述上,并没有进行大胆创新,其体裁也脱离不开旧有的章回体。第二,翻新小说尽管在文本空间上打破了时空局限,但在处理“古”“今”要素上发生了偏差,情节设置的模式化与片面地“今胜于古”的历史观是其不足。另外,盲目的空想性与理想的乌托邦化也是其致命缺点。种种问题也潜在暗示了其在小说界地位不高的尴尬,“翻新”之风也在狂欢年之后迅速走向了没落。但任何文学形式的出现都有其价值所在,我们应当秉持公正的态度对晚清翻新小说进行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阿英:《晚清小说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2]欧阳健:《晚清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