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乳腺癌数字化三维断层摄影肿块边缘征象的诊断价值,及该征象与病理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山西省人民医院39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行数字化乳腺断层摄影术(DBT)和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术后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
【机 构】
:
山西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太原 030012,山西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太原 030012,山西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太原 030012,山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太原 03001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乳腺癌数字化三维断层摄影肿块边缘征象的诊断价值,及该征象与病理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山西省人民医院39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行数字化乳腺断层摄影术(DBT)和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术后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的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乳腺癌肿块边缘的X线征象与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392例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352例(89.80%),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6例(1.53%),浸润性小叶癌7例(1.79%),乳头状癌17例(4.34%),黏液癌8例(2.04%),髓样癌1例(0.26%),化生性癌1例(0.26%)。DBT对乳腺癌的检出率[93.6%(367/392)比77.8%(305/392)]、诊断符合率[88.2%(345/392)及76.8%(278/392)]及对肿块边缘的判断均优于FFDM。黏液癌肿块DBT征象多为形态规则、边缘清晰;浸润性导管癌肿块多为边缘毛刺征或毛刺伴分叶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影像学检查肿块边缘毛刺征者的ER、PR阳性表达率最高,HER2及Ki-67的阳性表达率最低;肿块边缘分叶征者的ER、PR阳性表达率较高,HER2及Ki-67的阳性表达率较低;肿块边缘部分模糊或模糊者的HER2阳性表达率最高;肿块边缘清晰者的Ki-67阳性表达率最高。
结论乳腺DBT可以减少或消除FFDM检查中存在的组织重叠问题,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及特异性,通过乳腺肿块的形态、边缘特征的判断,可间接为乳腺癌术前肿瘤生物学行为判断、临床治疗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磷酸化组蛋白H3(PHH3)是新近发现的五个核心组蛋白之一,在真核细胞中与其他组蛋白构成染色质中的主要蛋白组分。PHH3在有丝分裂的G2期及M期达到最大值,因此被认为是一种特异性的核分裂标志物。目前PHH3已经被证实对确定肿瘤细胞的核分裂象,区分核分裂象和凋亡小体、核碎片非常有用。文章就PHH3在肿瘤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3(MEKK3)表达在早期子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2010年3月至10月行手术治疗的71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92例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子宫颈组织标本,以及同期30例因患子宫肌瘤而切除子宫患者的正常子宫颈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EKK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MEKK3在正常对照组中的
目的探讨子宫颈残端癌患者接受体外常规放疗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47例子宫颈残端癌患者资料,其中19例采用体外常规放疗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常规组),28例接受体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调强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使两组患者基线数据一致,对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及放疗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经倾
目的观察乳腺癌根治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行全身麻醉单侧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0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实际研究病例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组(GA组)30例和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组(PG组)28例。PG组患者术前先行手术侧T2~T6椎旁间隙阻滞,每个间隙使用0.4%罗哌卡因进行阻滞,总药量15
目的探讨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7(GRB7)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15年5月至2017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5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3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GRB7和HER2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GRB7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SLN)活组织检查时,SLN清扫数量对预测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SLN活组织检查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82例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nSLN转移与组织学分级(χ2=10.1
目的观察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寡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住院的恶性肿瘤寡转移患者34例,患者转移灶均≤5个,转移灶最大直径均≤5 cm,且局限于1个转移器官。对所有患者的66个转移灶行SBRT治疗,中位剂量51.8 Gy(48~60 Gy/8~10次)。观察治疗效果、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1.3个月(3~23
目的探讨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以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立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翼腭窝腺样囊性癌误诊为颞下颌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行鼻内窥镜下右侧翼腭窝间隙探查后病理确诊为腺样囊性癌,在内窥镜辅助下切除肿瘤,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腺样囊性癌为多见于小涎腺的恶性肿瘤,少数可发生于腺体外,早期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其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
子宫颈癌是妇科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我国子宫颈癌患者数量高达13.15万,约占世界子宫颈癌新发病例的28.8%。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及医疗宣教的增强,使得更多的子宫颈癌患者得到了治疗机会。但由于未规范行子宫颈筛查及筛查中假阴性、子宫颈上皮内瘤变高级病变未行诊断性锥切而直接行全子宫切除术等原因,造成意外发现的子宫颈癌。文章主要对意外发现的子宫颈癌的原因及补救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目的基于子宫颈癌组织基因表达情况构建放疗敏感模型,探讨应用模型判断辅助放疗获益人群的可行性。方法利用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子宫颈癌数据库选取行单纯根治性手术切除病例和根治性手术后辅助外放疗的患者。以无复发生存(RFS)时间作为终点,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筛选放疗特异性候选基因。以基因回归系数和表达值乘积之和作为权重放疗敏感指数。应用时间依赖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对R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