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组织移植结合Ilizarov骨牵张技术重建下肢解剖结构、恢复下肢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2019年4月,应用组织移植结合Ilizarov骨牵张技术重建患肢解剖结构及功能治疗51例,其中胫骨近端缺损17例、胫骨远端缺损27例、跟骨部分缺损4例、前足跖骨缺损3例。手术分期进行,一期组织瓣移植覆盖创面,切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33例、腹股沟皮瓣8例、股前内侧皮瓣5例、胸脐皮瓣3例、背阔
【机 构】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创伤骨科,武汉 43006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修复重建外科,武汉 43003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修复重建外科,武汉 430033,华中科技大学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组织移植结合Ilizarov骨牵张技术重建下肢解剖结构、恢复下肢功能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0年10月-2019年4月,应用组织移植结合Ilizarov骨牵张技术重建患肢解剖结构及功能治疗51例,其中胫骨近端缺损17例、胫骨远端缺损27例、跟骨部分缺损4例、前足跖骨缺损3例。手术分期进行,一期组织瓣移植覆盖创面,切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33例、腹股沟皮瓣8例、股前内侧皮瓣5例、胸脐皮瓣3例、背阔肌皮瓣2例,切取面积3.5 cm×15.0 cm~8.0 cm×25.0 cm;二期安装Ilizarov环形架或自行设计的牵张器,采用Ilizarov环形架44例、自行设计牵张器7例。术后定期随访。
结果1例股前外侧皮瓣部分坏死,3例皮瓣术后感染,其余47例皮瓣全部成活。36例胫骨采用骨搬运方法修复骨缺损,8例采用骨搬运与肢体延长结合恢复长度,4例跟骨采用横行或纵向牵张恢复跟骨外形,3例前足跖骨缺损采用纵向或横行牵张恢复足弓。随访9个月~2年,无骨髓炎复发,骨搬运对合端及延长区均获骨性愈合。按Paley骨性评分标准评定,结果优良率为98.0%,按生活质量评价表SF-36评分平均88.9分,按美国踝关节外科协会(AOFAS)评分平均79.5分。
结论组织移植结合Ilizarov技术可重建下肢骨与软组织缺损,最大程度恢复患肢功能。
其他文献
介绍云南省显微外科的发展历史,从20世纪60年代初的探索与起步阶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巩固与发展、再到90年代至今的成熟与精进;工作开展从断肢再植到手指再造、从普通皮瓣到穿支皮瓣的历程,以及学科发展大事记、历年来获得的成绩和云南省显微外科学会建设等。
跟腱区皮肤较薄,外伤后常常造成跟腱外露。跟腱区宽度超过6 cm的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一直是较棘手的问题,往往需要游离皮瓣进行修复,修复时大多牺牲1条主干血管和大隐静脉的属支。本例采用腓动脉双蒂穿支,分别从近、远两端旋转修复,旋转的角度在90°~180°之间,灵活方便,结合VSD和植皮处理,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目的总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开放性骨折伴重要血管损伤的治疗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对18例四肢开放性骨折伴重要血管损伤病例,采用钢板或外固定架固定骨折,吻合断裂的四肢主干血管重建肢体血运,同时尽可能修复创面内断裂肌肉(腱)及神经。肢体血管再通时间5~12 h,平均9 h。采用端端吻合8例,大隐静脉移植修复10例。术后18例中16例肢体远端常规行切开减压。二期利
目的探讨改良的小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穿支皮瓣在修复足跟、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共收集了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1~51岁,平均32.5岁;修复足跟部创面10例,足踝及足背创面6例。采用改良的"Z"形皮肤切口显露皮瓣蒂部,蒂部包含1条来自腓动脉的穿支血管、腓肠神经及其周围血管链,及1条或多条小隐静脉的属支静脉,剩余筋膜组织尽
目的探讨大腿远端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9年10月,共收治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72例,男43例,女29例,年龄17~83岁,缺损面积为4.0 cm×3.0 cm~22.0 cm×13.0 cm。根据大腿远端穿支蒂螺旋桨皮瓣的穿支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和血管网吻合的解剖学依据,结合膝关节周围创面缺损部位、大小、形状等特点,设计穿支皮
目的探讨手外伤显微修复术患者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的疗效。方法从2016年11月-2018年5月收治的67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行任意皮瓣转移修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率、疼痛评分、术后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住院天数情况,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1.0行统
目的研究肘正中静脉穿通支的CDU影像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为利用肘部穿通支静脉建立高位血液透析通路的可行性找到依据。方法2016年11月至2019年10月,应用CDU检查75例成年人的150侧肘正中静脉,测量穿通支长度和内径,对肘正中静脉穿通支进行超声影像解剖学分型;对其中38例前臂造瘘困难的慢性肾衰患者采用肘正中静脉穿通支-肱(桡)动脉吻合的方法建立血液透析通路,观测瘘管血流量,记录瘘管成熟时
目的探讨一种重建腓肠皮瓣感觉功能的新方法的疗效,并分享经验。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应用腓肠皮瓣修复手、足创面12例。12例24侧小腿,术前均行血管CDFI检查,穿支部位距外踝尖6.8~20.5 cm,均值为12.5 cm;根部内径1.0~1.8 mm,均值为1.35 mm;术前血管根部血流速度为28.7~51.6 m/s,平均38.8 m/s。为重建皮瓣感觉,8例逆行设计的游离腓肠
目的探讨应用Flow-through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儿童四肢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应用Flow-through的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儿童四肢创面9例,其中上肢3例,下肢6例;年龄5~12岁,平均9.4岁;I期行创面清创,负压海绵封闭创面,5~8 d后II期应用Flow-through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创面,6例患者结合植皮修复创面。术中受区动脉两端均修整为管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