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6-0097-02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趣”,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稳定而持久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趣”中学,乐中“练”,真正做到“乐学而学”。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此,本人认为平时课堂教学除了全心投入外,还需洋溢出教者的热情,仪态洒脱,表情轻松愉快,目光给予学生亲切,和蔼,单纯这样,就能让学生本来较为紧张的心情得以舒缓,这无疑不是轻松愉快的气氛的开端。课前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用学生能听懂和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或者一则谚言等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前的预热活动。
英语有一则谚言:“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既然有了良好的开端,接下来就是如何把它引向深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置悬念,吸引学生;或者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来抓住学生;同时也可以从直观的教具和演示开始。譬如,用教室里原有的人和物--教师、学生、书、文具、桌子、椅子、黑板、门、窗、地板以及清洁用具等;此外,人的衣着、高矮、肥瘦、动作、各种实物的颜色、形状、性质、功用等等的一切,都可以用来诠释生词的意义。这样处理,就把英语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尽可能的拉近,让学生体会到那份亲切感,实物既可以用来揭示生词的词义,同时也可以用来讲练某些语法内容:还能用来认识环境、叙述环境,从而为发展口语又提供了条件,自然也能进入情景教学中来。
兴趣是学生积极认知实物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里倾向。有调查表明,兴趣比智力对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影响更大些。兴趣对成功的影响占25%,而智力只占15%。因此在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时,必须考虑兴趣的影响。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它对使学生始终处于动态之中,独立思考、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能动性,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使他们愿学、乐学、勤学,强调师生双边活动,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1 创设生动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法之所以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是因为它能创造接近生活的语言情景。现实的语言环境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所在。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从实际的情形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做好准备工作,也可以发动学生协助做好准备工作。例如,我在设计What is he/she?的情景时,让学生提前准备好代表不同职业的物品,带入课堂,参加表演,并让其他同学运用所学的内容猜测其职业。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涨,收效非常好。这实际是实现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教学的一个阶段。心里学研究表明,学生无意注意占绝对优势,对具体、直观、动态的实物易于引起注意。在教学中,通过实物、图片、照片、简笔画、手势、动作、表情等直观手段,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再现课文情景,使教学内容达到能达到的形象化、具体化,能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能直接感受到语言的运用环境,这对于培养学生直接运用英语非常有帮助。另外,因为初始阶段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比较具体,因此更易实施直观教学。在呈现新语言点时,如能同时展示实物(不同的学习用具、食品、衣物、颜色等),或画出相应的简笔画,可以刺激学生大脑兴奋,直接感受英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强化求知欲,并形成深刻的影响。
由于现在的新教材的课文深度有了增加,给学生理解带来了困难。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按其主要情节、故事发展顺序,常常画几张简笔画,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大意,而且更有效地能帮助学生做课文复述。恰当选择直观教具,有目的、有准备的实施直观教学,能更好的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提高课堂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 体会情景,提高兴趣,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实践活动是不可缺少的途径。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欢乐中不知不觉地学到英语。单调地说教、乏味地知识传递不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发挥学习主动性,反而会使学生厌学,产生特别严重的两极分化。这与教学目的是背道而驰的。而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增强情感体验,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发挥创造性、想象力、发掘交际体裁,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情景和多种活动。学生的活动可分为小组活动、全班活动,可采取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和交际性操练等。实施过程中,可借助文字材料、画面、图片、图表等。如学习Who is he/she?时,教师可呈现学生熟悉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牛顿等,以及此时流行的明星照片(学生自己也可以找些相关内容带入课堂)进行交流,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形式,感到学完就能用得上,产生了一定的成就感。
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设计演、唱、画、游戏、“口诀”、押韵诗等,激发全体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如学完了“购物”后,可以在教师布置以个“柜台”,上面摆满商品,挑选几位同学,分别扮演营业员和顾客,表演购物,大大地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如果能摆脱母语进行交际,对英语思维极其有益。
3 享受成功,深化兴趣,着重兴趣的培养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使每位学生在不同程度上获得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信心,促进兴趣的发展。教师应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鼓励原则,使学生不断受到激励,看到成功的希望。如对于朗读、表演、书法、回答问题好的学生及时地给予表扬,老师和全班同学给他们鼓掌,或给予小奖品,都会使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再如,在平时检测后,也应及时給予奖评、表扬,使学生不断受到鼓励,会向更高目标努力。
在教学中,我还将学生分成小组,利用初中学生求知欲旺盛,好胜心强的特点,不论是口头还是笔头,开展小组竞赛,评比计分,让学生形成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你追我赶的良性循环。
兴趣的培养必须从点点滴滴入手,慢慢渗入学生的心理。这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
4 应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现代教育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师采用电教媒体,可使教学信息更加优化,使学生易于接受,达到课时少、容量大、负担轻、效果好的目的。目前许多学生对电脑已十分熟悉,有的已胜过老师。因此师生共同研究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也能促进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和巩固学习兴趣。教学设计是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关键环节,创设新奇的情景,设计大密度的练习,更好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对学生当堂巩固知识点非常有效,同时也减轻了学生课外的负担。在教学实际中,结合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情况,充分利用媒体(录音机、录像机、投影仪和电脑等),能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课教学中的运用,为英语教学中贯彻交际法,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这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5 促进学生由知学向乐学的转化,实现学生的长期兴趣
兴趣有直接和间接,长期和短期之分。直接兴趣是对英语学习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它只是积极学习的一种倾向。间接兴趣是对英语学习将来的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学生开始学习英语只是直接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会逐步向自觉地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社会意义。实现兴趣的转化,形成长久的兴趣,产生内动力。孔子说:“知学不如乐学,乐学不如好学。”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长期的、间接的兴趣。有计划、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实现乐学,达到好学。摆脱应试教育的旧模式,全面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调动起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全体学生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一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它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端和发展,更要有一个完好的结尾。但这样结尾不是一个休止符,它应体现着延续和继续发展。所以,根据不同情况,一节好课在结束前,应给学生设置一个新的“悬念”,留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或放一遍课文录音,让学生小结下课堂主要内容等办法,使学生始终保持轻松愉快,兴趣盎然的状态,使这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成为一盏永不熄灭的长明灯。
参考文献
[1] 《中学教育心理学》
[2] 《课堂新思维》 陈丽崧著。
[3]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诱导参与 寓教于乐》 许世静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趣”,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稳定而持久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趣”中学,乐中“练”,真正做到“乐学而学”。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此,本人认为平时课堂教学除了全心投入外,还需洋溢出教者的热情,仪态洒脱,表情轻松愉快,目光给予学生亲切,和蔼,单纯这样,就能让学生本来较为紧张的心情得以舒缓,这无疑不是轻松愉快的气氛的开端。课前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用学生能听懂和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或者一则谚言等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前的预热活动。
英语有一则谚言:“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既然有了良好的开端,接下来就是如何把它引向深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置悬念,吸引学生;或者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来抓住学生;同时也可以从直观的教具和演示开始。譬如,用教室里原有的人和物--教师、学生、书、文具、桌子、椅子、黑板、门、窗、地板以及清洁用具等;此外,人的衣着、高矮、肥瘦、动作、各种实物的颜色、形状、性质、功用等等的一切,都可以用来诠释生词的意义。这样处理,就把英语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尽可能的拉近,让学生体会到那份亲切感,实物既可以用来揭示生词的词义,同时也可以用来讲练某些语法内容:还能用来认识环境、叙述环境,从而为发展口语又提供了条件,自然也能进入情景教学中来。
兴趣是学生积极认知实物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里倾向。有调查表明,兴趣比智力对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影响更大些。兴趣对成功的影响占25%,而智力只占15%。因此在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时,必须考虑兴趣的影响。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它对使学生始终处于动态之中,独立思考、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能动性,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使他们愿学、乐学、勤学,强调师生双边活动,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1 创设生动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法之所以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是因为它能创造接近生活的语言情景。现实的语言环境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所在。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从实际的情形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做好准备工作,也可以发动学生协助做好准备工作。例如,我在设计What is he/she?的情景时,让学生提前准备好代表不同职业的物品,带入课堂,参加表演,并让其他同学运用所学的内容猜测其职业。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涨,收效非常好。这实际是实现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教学的一个阶段。心里学研究表明,学生无意注意占绝对优势,对具体、直观、动态的实物易于引起注意。在教学中,通过实物、图片、照片、简笔画、手势、动作、表情等直观手段,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再现课文情景,使教学内容达到能达到的形象化、具体化,能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能直接感受到语言的运用环境,这对于培养学生直接运用英语非常有帮助。另外,因为初始阶段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比较具体,因此更易实施直观教学。在呈现新语言点时,如能同时展示实物(不同的学习用具、食品、衣物、颜色等),或画出相应的简笔画,可以刺激学生大脑兴奋,直接感受英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强化求知欲,并形成深刻的影响。
由于现在的新教材的课文深度有了增加,给学生理解带来了困难。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按其主要情节、故事发展顺序,常常画几张简笔画,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大意,而且更有效地能帮助学生做课文复述。恰当选择直观教具,有目的、有准备的实施直观教学,能更好的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提高课堂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 体会情景,提高兴趣,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实践活动是不可缺少的途径。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欢乐中不知不觉地学到英语。单调地说教、乏味地知识传递不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发挥学习主动性,反而会使学生厌学,产生特别严重的两极分化。这与教学目的是背道而驰的。而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增强情感体验,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发挥创造性、想象力、发掘交际体裁,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情景和多种活动。学生的活动可分为小组活动、全班活动,可采取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和交际性操练等。实施过程中,可借助文字材料、画面、图片、图表等。如学习Who is he/she?时,教师可呈现学生熟悉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牛顿等,以及此时流行的明星照片(学生自己也可以找些相关内容带入课堂)进行交流,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形式,感到学完就能用得上,产生了一定的成就感。
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设计演、唱、画、游戏、“口诀”、押韵诗等,激发全体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如学完了“购物”后,可以在教师布置以个“柜台”,上面摆满商品,挑选几位同学,分别扮演营业员和顾客,表演购物,大大地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如果能摆脱母语进行交际,对英语思维极其有益。
3 享受成功,深化兴趣,着重兴趣的培养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使每位学生在不同程度上获得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信心,促进兴趣的发展。教师应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鼓励原则,使学生不断受到激励,看到成功的希望。如对于朗读、表演、书法、回答问题好的学生及时地给予表扬,老师和全班同学给他们鼓掌,或给予小奖品,都会使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再如,在平时检测后,也应及时給予奖评、表扬,使学生不断受到鼓励,会向更高目标努力。
在教学中,我还将学生分成小组,利用初中学生求知欲旺盛,好胜心强的特点,不论是口头还是笔头,开展小组竞赛,评比计分,让学生形成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你追我赶的良性循环。
兴趣的培养必须从点点滴滴入手,慢慢渗入学生的心理。这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
4 应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现代教育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师采用电教媒体,可使教学信息更加优化,使学生易于接受,达到课时少、容量大、负担轻、效果好的目的。目前许多学生对电脑已十分熟悉,有的已胜过老师。因此师生共同研究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也能促进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和巩固学习兴趣。教学设计是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关键环节,创设新奇的情景,设计大密度的练习,更好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对学生当堂巩固知识点非常有效,同时也减轻了学生课外的负担。在教学实际中,结合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情况,充分利用媒体(录音机、录像机、投影仪和电脑等),能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课教学中的运用,为英语教学中贯彻交际法,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这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5 促进学生由知学向乐学的转化,实现学生的长期兴趣
兴趣有直接和间接,长期和短期之分。直接兴趣是对英语学习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它只是积极学习的一种倾向。间接兴趣是对英语学习将来的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学生开始学习英语只是直接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会逐步向自觉地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社会意义。实现兴趣的转化,形成长久的兴趣,产生内动力。孔子说:“知学不如乐学,乐学不如好学。”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长期的、间接的兴趣。有计划、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实现乐学,达到好学。摆脱应试教育的旧模式,全面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调动起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全体学生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一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它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端和发展,更要有一个完好的结尾。但这样结尾不是一个休止符,它应体现着延续和继续发展。所以,根据不同情况,一节好课在结束前,应给学生设置一个新的“悬念”,留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或放一遍课文录音,让学生小结下课堂主要内容等办法,使学生始终保持轻松愉快,兴趣盎然的状态,使这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成为一盏永不熄灭的长明灯。
参考文献
[1] 《中学教育心理学》
[2] 《课堂新思维》 陈丽崧著。
[3]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诱导参与 寓教于乐》 许世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