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习作选材的丰富多彩,内容的充实新颖,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每次的习作练习,教师都要注重选材的指导,引导同学们善于独立观察,勤于思考,精于表达,鼓励他们从小养成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纯净的童心、天真的语言来描绘心中的世界的习惯。这样,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自觉、自愿地学习,能真正体验到习作的快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习作教学 选材 习作指导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活动的环境不同、感受不同、思维水平的差异、表达事情的方式的不同,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真实地写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在习作方面的个性。叶圣陶先生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中指出:“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意达。”“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撰作。”我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对此深有感受,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好作文,除了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只有写真人真事,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一、注重习作的选材,让学生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
每次的习作练习,我都注重选材的指导,引导同学们善于独立观察、勤于思考、精于表达,鼓励他们从小养成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纯净的童心、天真的语言来描绘心中的世界的习惯。
如《我的同学》习作课,尽管我从多种角度指导学生选材,但大多数学生的习作题材仍犯一般化的毛病,如某同学拾到钱包交公,某同学抢救落水儿童,另一同学扶老大娘过马路……经过调查发现,学生不会根据题目找材料,往往有材料就匆匆动笔,很少考虑是否最佳。为了教学生找材料,我决定用联想法示范指导,即从一个人身上的某件事“顺藤摸瓜”,联想到其它的事情。于是,我在课堂上告诉学生:这个题目如果让我来写,我就要写我的同窗孙飞,首先想到:他的额角上有个小疤痕。疤痕是这样出现的,星期天我们一起到球场上打篮球,孙飞看到有队员不小心摔倒了,忙去搀扶,没留心他也滑倒了,额角被水坭地擦破了,鲜血直流。经过敷药治疗,伤口痊愈了,但留下一道小疤痕。从疤痕又想到:暑假里我们一起学骑自行车,我摔了两跤,不想学了,孙飞摔的次数比我多,还是坚持学下去,结果先学会了。像这样可以联想下去的事,其实还有很多。接着,我让学生就这篇作文用联想法去找材料,这一次的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说,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就连找不到材料的学生听了别人的发言,也能想到较好的材料,如有个学生说:“我写我的同桌,首先想到:有一次我们大扫除后准备回家,他想到日光灯还没清理干净,叠起了桌子,把灯框弄干净了。从他做事认真,又想到:有一次,我做作业时遇到难题,想照他的作业来抄,他却不肯,当时我很不高兴。可是晚上,他到我家来给我讲解难题。从他肯帮人,我又想到:我们学习小组有个女同学病了,放学后,他找我一起去看望她,并给她留下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通过浮想联翩,学生就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材料。然后,我又指导学生从材料中提炼出中心,用“中心”来选择和组织材料。由于有了多种多样的题材,每个学生所定的中心就是不同的,有的说要反映同学关心集体,有的说要反映同学诚实守信……这些不同的中心,自然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来表达,这时,我指导学生确定中心,选择相应的习作题材,并且当堂完成这篇习作。学生选材丰富多彩,内容充实新颖,读后令人赏心悦目,由此我体会到:教师要求学生写作文,首先就要站在学生角度,想想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再寻求有关的方法加以解决,必要时给学生作个示范。这样,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自觉、自愿地学习,真正体验到了作文的快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在教学中教师应因势利导,启发点拨,激起学生表达的愿望,产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的热情,这是习作教学努力的方向。
如教材要求训练:“注意观察周围事物”,我就布置学生各人选择一种自己所喜爱、熟悉的动植物,进行连续观察活动,要求经常写观察日记,最后写成一篇连续观察作文。还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要求,在“观察一物”后,鼓动大家开动脑筋,从内容想开去,自己拟写题目,使学生在两个多月的观察、练笔的过程中,始终充满高涨欢快的情绪。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写作的题材也很丰富,如写植物的有《土豆》、《西瓜》等题目;写动物的有《可爱的小白兔》、《麻雀》等。开展这类活动,由于学生观察的对象是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要求把观察到的这些东西用文字记下来的欲望也更强烈了。所以,学生在作文时普遍从过去的“要我写”变为现在的“我要写”。这样的作文内容就很具体、生动。
三、发挥教师指和导的作用,切实提高习作水平
学生作文质量与教师的指导是密切相关的。教师指导不是简单的包办代替,而是要真正起到“指点”和“疏导”的作用。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水平要比学生高得多,那么,教师怎样把自己的高水平通过学生的作文体现出来呢?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指”和“导”。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要按“搀—扶—放”这三个步骤来实现。当学生手拿作文题目不知所措时,教师就应该“搀”着学生,把自己丰富的写作经验过渡给学生,为学生指明一条写作道路;当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学生还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教师要“扶”着学生,为学生排除困难,疏通道路;在“搀”和“扶”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动脑筋自己去想去写,使之思维得以训练。把学生搀稳了,扶正了,放开了,才能使他们走上自己的写作轨道,发挥最佳的习作水平。
四、调整学生心理,诱导学生身心融入
由于习作本身固有的难度和学生写作水平的个性差异等原因,不少学生常常会产生某些心理障碍,从而影响作文水平的提高。这些心理障碍大致有:自卑心理、畏惧心理、完成任务心理等。教师要针对其心理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逐一消除,使学生真正理解:畏惧、自卑,大可不必要;只要努力写作,全身心融入,注意运用以上巧妙方法,定会有长足进步;习作是一种技能,多练就会进步;作文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表达项目,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具备多方面和合能力(观察能力、认识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习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挥之即成的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更要在长期的多读、多思、多练中提高,教师要巧妙地诱导学生,使其激发兴趣,身心融入,持之以恒地坚持,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快速提高。
关键词: 小学习作教学 选材 习作指导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活动的环境不同、感受不同、思维水平的差异、表达事情的方式的不同,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真实地写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在习作方面的个性。叶圣陶先生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中指出:“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意达。”“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撰作。”我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对此深有感受,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好作文,除了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只有写真人真事,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一、注重习作的选材,让学生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
每次的习作练习,我都注重选材的指导,引导同学们善于独立观察、勤于思考、精于表达,鼓励他们从小养成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纯净的童心、天真的语言来描绘心中的世界的习惯。
如《我的同学》习作课,尽管我从多种角度指导学生选材,但大多数学生的习作题材仍犯一般化的毛病,如某同学拾到钱包交公,某同学抢救落水儿童,另一同学扶老大娘过马路……经过调查发现,学生不会根据题目找材料,往往有材料就匆匆动笔,很少考虑是否最佳。为了教学生找材料,我决定用联想法示范指导,即从一个人身上的某件事“顺藤摸瓜”,联想到其它的事情。于是,我在课堂上告诉学生:这个题目如果让我来写,我就要写我的同窗孙飞,首先想到:他的额角上有个小疤痕。疤痕是这样出现的,星期天我们一起到球场上打篮球,孙飞看到有队员不小心摔倒了,忙去搀扶,没留心他也滑倒了,额角被水坭地擦破了,鲜血直流。经过敷药治疗,伤口痊愈了,但留下一道小疤痕。从疤痕又想到:暑假里我们一起学骑自行车,我摔了两跤,不想学了,孙飞摔的次数比我多,还是坚持学下去,结果先学会了。像这样可以联想下去的事,其实还有很多。接着,我让学生就这篇作文用联想法去找材料,这一次的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说,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就连找不到材料的学生听了别人的发言,也能想到较好的材料,如有个学生说:“我写我的同桌,首先想到:有一次我们大扫除后准备回家,他想到日光灯还没清理干净,叠起了桌子,把灯框弄干净了。从他做事认真,又想到:有一次,我做作业时遇到难题,想照他的作业来抄,他却不肯,当时我很不高兴。可是晚上,他到我家来给我讲解难题。从他肯帮人,我又想到:我们学习小组有个女同学病了,放学后,他找我一起去看望她,并给她留下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通过浮想联翩,学生就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材料。然后,我又指导学生从材料中提炼出中心,用“中心”来选择和组织材料。由于有了多种多样的题材,每个学生所定的中心就是不同的,有的说要反映同学关心集体,有的说要反映同学诚实守信……这些不同的中心,自然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来表达,这时,我指导学生确定中心,选择相应的习作题材,并且当堂完成这篇习作。学生选材丰富多彩,内容充实新颖,读后令人赏心悦目,由此我体会到:教师要求学生写作文,首先就要站在学生角度,想想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再寻求有关的方法加以解决,必要时给学生作个示范。这样,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自觉、自愿地学习,真正体验到了作文的快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在教学中教师应因势利导,启发点拨,激起学生表达的愿望,产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的热情,这是习作教学努力的方向。
如教材要求训练:“注意观察周围事物”,我就布置学生各人选择一种自己所喜爱、熟悉的动植物,进行连续观察活动,要求经常写观察日记,最后写成一篇连续观察作文。还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要求,在“观察一物”后,鼓动大家开动脑筋,从内容想开去,自己拟写题目,使学生在两个多月的观察、练笔的过程中,始终充满高涨欢快的情绪。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写作的题材也很丰富,如写植物的有《土豆》、《西瓜》等题目;写动物的有《可爱的小白兔》、《麻雀》等。开展这类活动,由于学生观察的对象是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要求把观察到的这些东西用文字记下来的欲望也更强烈了。所以,学生在作文时普遍从过去的“要我写”变为现在的“我要写”。这样的作文内容就很具体、生动。
三、发挥教师指和导的作用,切实提高习作水平
学生作文质量与教师的指导是密切相关的。教师指导不是简单的包办代替,而是要真正起到“指点”和“疏导”的作用。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水平要比学生高得多,那么,教师怎样把自己的高水平通过学生的作文体现出来呢?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指”和“导”。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要按“搀—扶—放”这三个步骤来实现。当学生手拿作文题目不知所措时,教师就应该“搀”着学生,把自己丰富的写作经验过渡给学生,为学生指明一条写作道路;当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学生还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教师要“扶”着学生,为学生排除困难,疏通道路;在“搀”和“扶”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动脑筋自己去想去写,使之思维得以训练。把学生搀稳了,扶正了,放开了,才能使他们走上自己的写作轨道,发挥最佳的习作水平。
四、调整学生心理,诱导学生身心融入
由于习作本身固有的难度和学生写作水平的个性差异等原因,不少学生常常会产生某些心理障碍,从而影响作文水平的提高。这些心理障碍大致有:自卑心理、畏惧心理、完成任务心理等。教师要针对其心理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逐一消除,使学生真正理解:畏惧、自卑,大可不必要;只要努力写作,全身心融入,注意运用以上巧妙方法,定会有长足进步;习作是一种技能,多练就会进步;作文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表达项目,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具备多方面和合能力(观察能力、认识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习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挥之即成的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更要在长期的多读、多思、多练中提高,教师要巧妙地诱导学生,使其激发兴趣,身心融入,持之以恒地坚持,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快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