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目前来说,辅导员队伍建设仍然是当前中央和高效理论界十分关注的问题。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具有长期性和基础性的重要工作,必须要得到高校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以此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将通过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给出一定的解决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养;职业化建设
教育有关部门明确规定,要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能力建设发展,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性。辅导员作为高等院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影响极为重要。但是现阶段内,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上的因素,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能力建设等方面遇到了新的挑战。因此,探讨和分析辅导员队伍能力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找出相应的有效措施意义极其重大。
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重要性
对于辅导员来说,工作的发展前景是决定其是否具有吸引力的最重要因素。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岗位聘任、职称评定、评价激励等方面得到恰当的制度性安排,以形成辅导员的职业期待和职业归属,鼓励一部分有志于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优秀辅导成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走职业化发展之路[1]。同时,对辅导员队伍进行转化、职业化的培养和建设,更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科学教育理念的核心,对于高等教育事业不但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还有价值观的指导意义,全方位体现了教育的认识论哲学内涵与政治论哲学内涵的高度统一。而专业化、职业化的培养和建设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工作能力,帮助辅导员获得更多社会和业内人士的认可和尊重,改变当前孤军奋战的情况,有助于形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更加全面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
二、影响高校辅导员队伍能力提高的因素
(一)角色定位不准,工作职责模糊
辅导员作为当今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角色定位的正确与否,将能够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而面对新时期,部分高校辅导员对于当前形势下的工作职责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和把握,仍旧沿用传统的理论方法处理工作,这也就导致了许多实际工作问题[2]。
(二)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实际上,高校辅导员作为一个极具挑战性和专业性的工作,需要具備更高标准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必然需求。但就目前情况来说,部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发展现状多为岗位需要个体性差异大,专业背景复杂,工作内容复杂广泛,而辅导员本身专业知识单一,缺乏系统的岗前培训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交流,导致辅导员在实际处理工作时容易出现力不从先等现象。
(三)职业认同感缺失
职业认同主要是指个人对他人或群体有关的职业的看法和认同度。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仍旧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被底层华和边缘化。这一方面是由于工作边界不清,部分高校仍旧有一岗多用的现象,导致学校内部、学生及社会等多方面对辅导员职业形成误解。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辅导员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且工作时间并不固定,很多工作难以合理量化,收入和付出很难对等,缺乏职业认同感。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策略
(一)找准定位,端正态度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职责和使命显然更为重大。辅导员应当更加准确地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端正工作态度,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满足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需求。一方面,辅导员除了需要具备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能力外,在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心理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与相关法律常识等方面也需具备一定的能力。另一方面,当下随着学生多元化发展,学生管理工作思想必须转变,应秉承以人为本,引导为主教育为辅工作理念,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征,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服务需求[3]。
(二)增强职业认同感
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对于稳定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来说,首先高校应当在学校范围内明确和强调辅导员的工作制这范围,工作重要性以及未来职业发展走向,并去掉辅导员自身工作职责范围之外的其他行政事务,让辅导员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完成职业能力的提升。其次是要鼓励辅导员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如学业辅导员,党建辅导员,就业辅导员等。第三是提高工资待遇,让辅导员能够切身感受到工作得到学校认可所带来的成就感与自信心等。第四时要设置专门的辅导员专项经费,用于辅导员的各类培训、竞赛活动及工作奖励等方面,多邀请校外辅导员工作领域的专家开展讲座,使辅导员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得以提升。只有从认同环境创造、工作界限明晰、待遇及职业未来发展等方面出发,为辅导员解决后顾之忧,他们才会做到自我职业认同并全身心投入工作,对学校辅导员队伍能力建设发展极为有利。
结束语
简而言之,当今时代背景下,各高校关于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发展的具体创新举措层出不穷,但总体来说应当通过找准辅导员职业定位,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等多种方式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能力建设的机遇和挑战更大,要求标准也相对更高。辅导员只有坚持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才能够使队伍更具吸引力、凝聚力、组织力和战斗力,继而在新时代下培养出更多具有高素质的综合性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和新,范伟.从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论职业化建设和专业化培养[J].高校辅导员,2019,000(006):52-55.
[2]石莉芬,邹丹丹.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路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031(004):392-393.
[3]杨艳彦,姜辉.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探索[J].中外企业家,2020,No.673(11):201-201.
作者简介;胡昊(1994-07):男:助教;汉;大学本科;四川大邑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单位:四川工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邮编:611100。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养;职业化建设
教育有关部门明确规定,要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能力建设发展,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性。辅导员作为高等院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影响极为重要。但是现阶段内,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上的因素,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能力建设等方面遇到了新的挑战。因此,探讨和分析辅导员队伍能力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找出相应的有效措施意义极其重大。
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重要性
对于辅导员来说,工作的发展前景是决定其是否具有吸引力的最重要因素。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岗位聘任、职称评定、评价激励等方面得到恰当的制度性安排,以形成辅导员的职业期待和职业归属,鼓励一部分有志于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优秀辅导成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走职业化发展之路[1]。同时,对辅导员队伍进行转化、职业化的培养和建设,更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科学教育理念的核心,对于高等教育事业不但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还有价值观的指导意义,全方位体现了教育的认识论哲学内涵与政治论哲学内涵的高度统一。而专业化、职业化的培养和建设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工作能力,帮助辅导员获得更多社会和业内人士的认可和尊重,改变当前孤军奋战的情况,有助于形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更加全面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
二、影响高校辅导员队伍能力提高的因素
(一)角色定位不准,工作职责模糊
辅导员作为当今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角色定位的正确与否,将能够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而面对新时期,部分高校辅导员对于当前形势下的工作职责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和把握,仍旧沿用传统的理论方法处理工作,这也就导致了许多实际工作问题[2]。
(二)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实际上,高校辅导员作为一个极具挑战性和专业性的工作,需要具備更高标准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必然需求。但就目前情况来说,部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发展现状多为岗位需要个体性差异大,专业背景复杂,工作内容复杂广泛,而辅导员本身专业知识单一,缺乏系统的岗前培训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交流,导致辅导员在实际处理工作时容易出现力不从先等现象。
(三)职业认同感缺失
职业认同主要是指个人对他人或群体有关的职业的看法和认同度。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仍旧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被底层华和边缘化。这一方面是由于工作边界不清,部分高校仍旧有一岗多用的现象,导致学校内部、学生及社会等多方面对辅导员职业形成误解。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辅导员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且工作时间并不固定,很多工作难以合理量化,收入和付出很难对等,缺乏职业认同感。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策略
(一)找准定位,端正态度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职责和使命显然更为重大。辅导员应当更加准确地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端正工作态度,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满足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需求。一方面,辅导员除了需要具备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能力外,在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心理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与相关法律常识等方面也需具备一定的能力。另一方面,当下随着学生多元化发展,学生管理工作思想必须转变,应秉承以人为本,引导为主教育为辅工作理念,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征,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服务需求[3]。
(二)增强职业认同感
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对于稳定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来说,首先高校应当在学校范围内明确和强调辅导员的工作制这范围,工作重要性以及未来职业发展走向,并去掉辅导员自身工作职责范围之外的其他行政事务,让辅导员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完成职业能力的提升。其次是要鼓励辅导员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如学业辅导员,党建辅导员,就业辅导员等。第三是提高工资待遇,让辅导员能够切身感受到工作得到学校认可所带来的成就感与自信心等。第四时要设置专门的辅导员专项经费,用于辅导员的各类培训、竞赛活动及工作奖励等方面,多邀请校外辅导员工作领域的专家开展讲座,使辅导员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得以提升。只有从认同环境创造、工作界限明晰、待遇及职业未来发展等方面出发,为辅导员解决后顾之忧,他们才会做到自我职业认同并全身心投入工作,对学校辅导员队伍能力建设发展极为有利。
结束语
简而言之,当今时代背景下,各高校关于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发展的具体创新举措层出不穷,但总体来说应当通过找准辅导员职业定位,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等多种方式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能力建设的机遇和挑战更大,要求标准也相对更高。辅导员只有坚持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才能够使队伍更具吸引力、凝聚力、组织力和战斗力,继而在新时代下培养出更多具有高素质的综合性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和新,范伟.从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论职业化建设和专业化培养[J].高校辅导员,2019,000(006):52-55.
[2]石莉芬,邹丹丹.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路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031(004):392-393.
[3]杨艳彦,姜辉.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探索[J].中外企业家,2020,No.673(11):201-201.
作者简介;胡昊(1994-07):男:助教;汉;大学本科;四川大邑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单位:四川工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邮编:6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