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当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凸显。基于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与探究受到了诸多一线教师的关注。动手操作是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的有效方式,若能将其应用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本文从灵活使用学习用具、实时指导动手操作以及提供自主操作机会三方面对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学习用具;实时指导;自主操作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发挥出小学生的主体性优势,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理应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并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学理解能力都将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和基本学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以下,便是对此的一些看法与实践。
一、灵活使用学习用具
学具是小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基础工具,只有借助合适的学具才能提高动手操作的效果,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教师既要重视对学具的选用,又要关注学生对学具的使用情况,如此才能提高动手操作的效果。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前提准备,或让学生自行准学具,或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具。如此一来,才能落实动手操作,并发挥出其优势。
以“角的度量”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灵活使用学具来进行数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我在教学之初首先要求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量角器、尺子、三角板。在学生准备好基本的学习用具后,我让大家先观察自己的量角器,再尝试画出一个角进行测量,从而使学生主动投入到了动手操作中,并借助量角器这一学具逐渐掌握了量角的正确方法。在这一基础上,我逐渐向学生渗透了1°角的观念。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动手操作后,我邀请了几位学生来说一说自己是如何量角的,并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从而有效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进而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了动手操作过程中,进而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
二、实时指导动手操作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且天性好动,这也是动手操作能够发挥出作用的原因所在。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加之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教师理应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落实对小学生的指导。若是一味的放任小学生自行动手,很难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从小学生的自身状态出发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以确保小学生能够有目标、有计划的展开动手操作,并从中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顺利掌握数学相关知识。
以“相交与平行”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让学生理解相交与平行的两种现象,并理解它们的意义,我让大家提前准备了两根小棒。在这一基础上,我要求大家动手摆一摆,并在摆的过程中将它们的位置关系画下来,总结一下两条直线会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与此同时,我还实时指导大家进行了动手操作,与大家一起对该课知识展开了探究,使学生更为直观的掌握了有关相交与平行的知识,并经历了从实际操作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与此同时,我还鼓励大家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从大家的疑问点出发指导大家利用动手操作进行了有效的解决。通过这一动手操作过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三、提供自主操作機会
除了必要的指导之外,教师还应该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自主操作的机会,只有让学生自己主动投入到动手操作过程中,才能体验到动手操作的趣味性所在,进行养成良好的动手操作的习惯。动手操作包括个人与团体两种形式,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灵活选择,只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操作的机会,才能逐步增强小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并自觉投入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中,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以“认识三角形”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画三角形以及观察三角形的过程中全面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含义,我非常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的落实。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将学生进行了分组,之后要求大家动手画一个三角形,并在画完之后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三角形的边、顶点、角,共同讨论自己都是如何画的。在这一基础上,我还要求大家将三角形与生活联系到一起,并画一画三角形是如何应用在生活中的,而学生们也在动手画画的同时更为深入的认识了三角形,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有效掌握了该课的重难点所在。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不仅是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重要过程,更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加重视对动手操作的应用,以借此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何东萍.分析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81-82.
[2]胡玉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90.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学习用具;实时指导;自主操作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发挥出小学生的主体性优势,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理应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并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学理解能力都将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和基本学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以下,便是对此的一些看法与实践。
一、灵活使用学习用具
学具是小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基础工具,只有借助合适的学具才能提高动手操作的效果,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教师既要重视对学具的选用,又要关注学生对学具的使用情况,如此才能提高动手操作的效果。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前提准备,或让学生自行准学具,或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具。如此一来,才能落实动手操作,并发挥出其优势。
以“角的度量”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灵活使用学具来进行数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我在教学之初首先要求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量角器、尺子、三角板。在学生准备好基本的学习用具后,我让大家先观察自己的量角器,再尝试画出一个角进行测量,从而使学生主动投入到了动手操作中,并借助量角器这一学具逐渐掌握了量角的正确方法。在这一基础上,我逐渐向学生渗透了1°角的观念。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动手操作后,我邀请了几位学生来说一说自己是如何量角的,并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从而有效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进而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了动手操作过程中,进而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
二、实时指导动手操作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且天性好动,这也是动手操作能够发挥出作用的原因所在。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加之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教师理应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落实对小学生的指导。若是一味的放任小学生自行动手,很难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从小学生的自身状态出发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以确保小学生能够有目标、有计划的展开动手操作,并从中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顺利掌握数学相关知识。
以“相交与平行”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让学生理解相交与平行的两种现象,并理解它们的意义,我让大家提前准备了两根小棒。在这一基础上,我要求大家动手摆一摆,并在摆的过程中将它们的位置关系画下来,总结一下两条直线会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与此同时,我还实时指导大家进行了动手操作,与大家一起对该课知识展开了探究,使学生更为直观的掌握了有关相交与平行的知识,并经历了从实际操作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与此同时,我还鼓励大家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从大家的疑问点出发指导大家利用动手操作进行了有效的解决。通过这一动手操作过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三、提供自主操作機会
除了必要的指导之外,教师还应该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自主操作的机会,只有让学生自己主动投入到动手操作过程中,才能体验到动手操作的趣味性所在,进行养成良好的动手操作的习惯。动手操作包括个人与团体两种形式,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灵活选择,只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操作的机会,才能逐步增强小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并自觉投入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中,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以“认识三角形”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画三角形以及观察三角形的过程中全面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含义,我非常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的落实。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将学生进行了分组,之后要求大家动手画一个三角形,并在画完之后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三角形的边、顶点、角,共同讨论自己都是如何画的。在这一基础上,我还要求大家将三角形与生活联系到一起,并画一画三角形是如何应用在生活中的,而学生们也在动手画画的同时更为深入的认识了三角形,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有效掌握了该课的重难点所在。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不仅是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重要过程,更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加重视对动手操作的应用,以借此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何东萍.分析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81-82.
[2]胡玉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