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挫折心理及挫折教育初探

来源 :高等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ata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而挫折心理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产生心理挫折的原因和心理挫折的表现,提出了一些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挫折心理;挫折教育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着一系列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而挫折心理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挫折心理主要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预期的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焦急、紧张或沮丧、失意的情绪状态。加强挫折教育,对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挫折容忍力,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具有积极的作用,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 大学生产生挫折心理的原因分析
  
   我们知道:人的需要、动机只是一种主观愿望,它同客观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这种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正是产生挫折心理的基本原因。因此,引起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
  (一) 客观因素
  1.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当前,我国正处在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念,各项改革打破了沿袭多年的陈规陋习, 社会开放又使得西方思想源源涌入。现代社会中,个人本位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尤其是近年来“读书无用论”的泛滥,大学生受到影响和冲击,其信念、信仰和理想产生动摇。他们既崇尚、羡慕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又不能无视物质与金钱的诱惑,徘徊于精神和物质、理想和现实之间,内心造成严重的冲突。虽然他们外在表现较为活跃,但潜在的失落感却使他们陷入困惑的深渊之中,产生了挫折心理。
   2.学校教育弊端的负面作用。我国学校教育长期过分强调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应试教育使学生长期封闭在校园内,“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生们为完成学业、为提高考试成绩、为考上大学而疲于奔命,限制了他们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由于学生长期与社会隔绝,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和对生活艰辛的体验,缺乏实践基础,一旦进入大学,要独立地面对社会,处理自己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往往觉得力不从心,极易产生心理问题。
  3.家庭教育不当。许多学生的父母因饱受了生活的苦难而不想再让儿女吃苦,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平时在养育孩子时,也总是有意无意地替孩子去抵御某些本应由孩子自己去面对的困难与挫折。创设了一种过于优越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免受一切挫折,致使他们缺乏生活的磨炼,养成一种依赖的心理,交往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极差,情感意志非常脆弱。进入大学后,随着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他们要独立地面对新的人际关系和压力,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产生程度不同的挫折感,即使是极小的挫折,也会使他们惊恐万状,甚至绝望轻生。如北京某高校一女生因宿舍没有像家里那样安装空调,无法忍受夏日炎热而自杀。
  4.家庭经济困难或卷入家庭矛盾的漩涡。有的大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父母无法满足他们在“生活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种需求,但他们不甘于过艰苦朴素的生活,羡慕同学中的“高消费”,心理长期不平衡。2003 年6 月,兰州某学院女学生李某用事先准备好的刀砍伤舍友,就是因为李某家庭贫困,与同宿舍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形成强烈反差,产生不平衡心态所导致的后果。有的大学生父母感情不和,纠纷不断,自己也卷入了家庭矛盾的漩涡,并为此而苦恼;也有的父母离异,生活在单亲家庭中,长期缺乏父爱或母爱,内心苦闷,但又只能把苦闷压在心底。长期的心理不平衡、心理压抑都会演变成挫折心理。
   5.生活环境不佳。有些高校食堂伙食太差、不卫生,使一些大学生害怕进食堂;寝室太小,照明不佳,噪音太大,看不惯同宿舍人的行为习惯,使有些大学生害怕进寝室,产生埋怨生活环境的挫折心理。
  6.生理疾病和缺陷。有的大学生患有慢性生理疾病,久治不愈,忧心忡忡;有的脸上有疤,走路时总是不敢抬头;有的男生个子太矮小;有的女生体态太胖。所有这些,都容易导致挫折心理的产生。
  7.偶发事件。有的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家庭突然遭遇不幸,如父母一方猝逝或遇到各种灾害等;有的突然患重病,不得不休学;有的与异性谈上了恋爱,可对方突然与之分手。这些因素,也会导致挫折心理的产生。
  (二) 主观因素
  1.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不平衡。大学生的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并不是同步的。在生理上,他们已是成人,但在心理上,仍带有许多少年时期的痕迹,如幼稚、脆弱、依附性强等。加上他们的社会阅历太浅,面对各种社会矛盾,幼稚脆弱的心理难以调适, 挫折心理障碍也就随之而来。
  2.对专业缺乏兴趣。有些大学生入学后,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学习上动力不足,拿起书本就头脑发胀,上课听不进,作业抄别人,明知不对,但难以改正。这种心态从低年级延续到高年级,就会产生挫折心理。
  3.青春期的性困扰。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其性生理发育已经成熟,性心理有所发展,因此出现了性的困扰。“失恋”和“单相思”常使某些大学生神魂颠倒,在情感上难以自拔,造成心理失调,甚至导致精神崩溃。
  4.人际关系不良。有些大学生由于自我评价不恰当,或自命不凡、目空一切、骄傲自满,或极度自卑、畏缩不前、性格孤僻,因而无法与他人和谐融洽地相处,人际关系极度紧张。这些挫折,往往使大学生产生孤独、苦闷、烦躁、压抑等心理障碍。马加爵在日常生活中多次受到同学的指责、讥笑后,使他产生了严重的挫折感,不能正确地应对人际交往中的挫折,而是通过杀人来求得心理的宣泄,走上了毁灭之路。
  5.个性不完善。青年人虽然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勇于探索,富于创造性,但从社会成熟性来看,个性还不够完善。如情绪不稳定,认识片面、自尊心与好胜心过强,理想浪漫,容易偏激,世界观不明晰,缺乏扎实的实践基础,耐力不强等。这种不完善的个性也极容易导致他们产生挫折心理。
  6. 不适应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在目前的高考制度下,能够进人大学的学生仍是少数,他们一般是中学的“尖子”,在家中是受长辈宠爱的“娇儿”,在社会上是同龄人中的“幸运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才华和未来往往充满自信和幻想,普遍存在着优越感。当各地中学的“尖子”汇集到大学以后,他们各自的优势不再突出。面对新的大学生活,他们感到手足无措,对大学里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很不适应。有的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有的从未有过集体生活,进入大学后,在生活上产生了一系列的困难和矛盾。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方式不适应,尤其不能适应大学生活里过多的空闲时间,缺乏独立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当他们在学习、个人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暴露出来以后,优越感和自信心随之丧失,往往会产生失落、忧虑、紧张、自卑的情绪,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困惑之中,挫折感特别强烈。
  
  二、大学生挫折心理的行为表现
  
   挫折心理是人的心理发展由不成熟过渡到成熟的必经阶段。在挫折面前,每个人的耐受力往往不尽一致,甚至差别较大。比如,有的人即使接连遭受严重挫折,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拼搏进取;有的人稍遇挫折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甚至自寻短见。实践证明,身体强壮、心胸开阔、常处逆境、有理想、有抱负、有修养的人,对挫折的耐受力强;相反,体弱多病、心胸狭窄、娇生惯养、感情脆弱、缺乏雄心壮志的人,对挫折的耐受力则低。大学生遇到挫折后,消极的行为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攻击。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行为表现方式。有些大学生遭受挫折后,心理紧张,情绪激奋,一旦失去控制,很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对使自己受挫的人采取嘲笑、谩骂、殴打和行凶杀人等行为。或以寻找“替罪羊”的形式出现,如背后抱怨、发牢骚、摔物、向别人发泄怨气、制造破坏事件等。
  2.冷漠。这是一种与攻击行为相反的行为反应方式。有些大学生遭受挫折后,变得冷淡麻木,意志消沉,对人对事无动于衷,漠不关心,失去了正常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反应。
  3.焦虑。有些大学生遭受挫折后,变得焦虑不安,困惑不已,情绪极不稳定,生理上也出现了头昏、冒冷汗、心悸和脸色苍白等反应。
  4.孤立。有些大学生遭受挫折后,变得孤僻离群。有些同学性格孤僻,与人接触交往时本欲搞好关系,但结果却不尽人意,自己不善于与他人接触,却埋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变得沉默寡言。
  5.消沉。有些大学生感到预定目标难以实现,前途渺茫,又没有精神寄托,便逃避现实,经常酗酒、或沉溺于网吧、游戏室,通宵达旦地玩游戏、网上聊天等,以求在麻醉和虚幻中获得满足。
  6.倒退。有些大学生在遭受挫折后,表现出与自己年龄、身份完全不相符的行为,如哭闹、耍赖或喋喋不休,做事没有主见,盲目地相信他人,缺乏责任心,轻信谣言等等。
  7.固执。有些大学生遭受挫折后,不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情况,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对同学、老师的忠告,置之不理,依然我行我素、一意孤行。
  8.推诿。有些大学生否认自己处在挫折情境之中,摆出许多牵强附会的理由为自己辩护,以求得情绪安定。例如,有些大学生考试成绩欠佳,把原因归结为身体不好或老师评卷失误;犯了错误,把责任完全推给别人,以求得精神上的慰藉。
  9.自杀。一些大学生在遭到突然而沉重的挫折打击后,往往会陷入万念俱灰的泥潭中不能自拔。此时如没有外界温暖,外力帮助,个别同学会将自己作为迁怒的对象,采取自缢、服毒、投河、跳楼等极端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此向他人和社会示威。2003年上半年, 武汉市高等院校共发生学生自杀事件12起, 其中10人死亡。
  
  三、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挫折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大学生是自己心理素质发展的主体, 各种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必须作用于大学生个体,落实到每个大学生身上,其教育才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充分认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能力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因此,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挫折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这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第一,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挫折观。首先,要培养挫折不可避免观。在人生旅途中,困难、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遇到挫折情境不必抱怨。其次,要培养挫折辩证观。挫折对人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挫折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的弱点、长处和发展潜力;挫折可以让人增长人生经验,增强自信心,学会对自己负责,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挫折可以使人生多姿多彩,构成有意义的生命历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一个人面临危机的时候,如果您把握这个机会,您就会成长,如果您放过了这个机会,就会退化。”大文豪巴尔扎克也曾说过:“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害怕它的人是一块绊脚石,对于勇敢的人是一块垫脚石,让人站得高看得远,不为眼前的困难所吓倒。”事业成就的过程往往也就是战胜挫折的过程。再次,要培养挫折可控观。挫折情境多数是可以控制的,主观努力即使不能战胜挫折,至少也能减轻挫折造成的损失程度。勇敢地面对挫折,善于利用各种有利因素,这是有效应对挫折环境的先决条件。最后,要培养挫折承受观。任何挫折与困难的破坏力和持续时间总是有限的,我们总可以采取积极措施予以补救。
  第二,指导大学生采取科学的方法消除挫折感。挫折教育的目的在于消除挫折心理,降低或消除人的挫折感。对受挫折而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时,要改变不良归因方法,采取正确的归因方法。当遭受挫折而产生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引起紧张的情绪时,要采取合理的宣泄方式,松弛紧张情绪。对自己的一些过失,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消除消极心理。
  第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第一要义。这就要求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其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要让他们学会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看待他人和自己,增强利他精神,在帮助别人、奉献自己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二)积极发挥学校教育在挫折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学校是实施挫折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要了解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水平和特点,掌握教育的主动权,开展主辅明确、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以保证各个教育环节在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首先,为大学生开设心理学课程和心理咨询室,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通过心理学的学习可以使大学生了解各种心理活动产生的机制和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克服一些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心态。其次,在大学生遇到挫折而感到痛苦时,要对他们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要根据受挫者的思想倾向和情绪状态及受挫者的思想、心理活动特点,因势利导,抚慰学生受伤的心灵。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念,增强大学生的斗志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使之从悲观的情绪中走出来。再次,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从而使大学生有足够的动力克服悲观情绪。
  (三)发挥家庭在大学生挫折教育中的助推作用
  家庭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发挥家庭在大学生挫折教育中的助推作用,一是家长要重视子女的心理素质培养,关心子女的身心健康,注重对子女非智力因素的培育,培养其自主性和意志品质,提高子女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二是家长要规范自身的行为,营造一种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平等民主、蓬勃向上的家庭氛围,使家庭在大学生挫折教育中和心理素质发展中真正起到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斌陈友银大学生挫折教育探析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
  [2]刘龙洲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大学教育科学2004.(1)
  [3]谢嘉梁杨燕胡祖凤当代大学生挫折心理的产生及矫正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
  [4]阴乃应论大学生的“挫折心理”与“挫折教育”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
  [5]杨跃民重视挫折教育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4)
  [6]万是明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分析及自我调适郑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1995.(2)
其他文献
摘 要:公益广告的核心思想是“以宣传社会公德为目的,综合各种技术,提高社会公德”。公益广告,应该侧重在公益广告的思想性和倡导性的特性上,而FLASH只是一个手段。创作一个FLASH公益广告,首先不要产生公害。如果让公害搭了便车,怎么也是彻底失败的。因为逆向的思维方式在FLASH里也见到过一些,所以特别提醒一下要处理得当。  《熊猫BAOBO》是一个具备独特开发前景的题材,拥有丰富的中华文明底蕴,在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个案的分析来运用和分析认知治疗方法,由此推广至大学生心理咨询。  关键词:认知治疗;个案    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它包括 感觉、 知觉、记忆、 表象、 言语、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认知是人格中与情感、 意志、动机和行为相联系的心理功能状态。认知治疗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主要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
期刊
摘 要:学分制的实行给学生的教学和教育管理带来了很多的变化,而学风建设一直是关系学生发展和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在这双重背景下,传统的班级所起的作用正逐渐淡化,在新的条件下班级应该发挥新的作用。  关键词:学分制;学风建设;班级;作用    前言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逐渐被灵活弹性的选课制(即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所取代。学分制打破了以自然班级为单元的
期刊
摘 要:在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总会出现成绩较低的后进生。要想大面积地提高英语成绩,完成教学任务,就减少后进生的数量,所以如何提高英语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就成为中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有人认为,这些学生可能在智力水平上不如成绩优秀的学生,但事实表明,后进生的智力水平并不低于那些优等生,有的还要高于他们。  所以,智力因素在后进生形成的过程中是次要的。而这些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共同特点是对英语没
期刊
摘 要:高校校园文化渗透于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在充分认识其特殊性的基础上,继承母体高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结合自身“优、独、民”的特点,围绕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打造具有独立学院特点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核心竞争力;策略    一、引言    高校校园文化,狭义上理解为以校园为地理环境,以社会
期刊
京津地区  江南文化钟灵毓秀,北方人文粗犷豪迈,历史名城千年底蕴沉淀,大有气吞山河之气势,坐落于京津地区的酒店将其文化特色与现代时尚尽情糅合,打造多重经典婚宴,等你来细细品咂。  北京饭店莱佛士  北京饭店莱佛士毗邻紫禁城,七层法式廊柱风格建筑与百年历史交相呼应,成为新人流连的婚典之地。法式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仪式堂,优雅的穹顶和奥地利枝形水晶灯,营造出梦幻般的高贵气氛:宝石大厅复古的格调以及温暖的金
期刊
摘 要:CI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的缩写。作为一个新名词最早出现在美国设计刊物《图案》上,其后一直被人们沿用至今。总之,CI设计已经成为企业形象设计的代名词。众多的企业因导入CI而带来的极大收益,更是说明其强大优势所在。  关键词:CI;形象设计;理念;优势    因地域及文化的差异对于CI 的理解也有不同。最有影响的两种说法是美国型CI及日本型CI。两种类型的运作各有特点:美
期刊
摘 要:研究生暑期学校作为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新模式,对提高西部研究生教育水平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本文介绍了国内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历史沿革,分析了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办学效果,提出西部高校应根据自身特色,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举办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的研究生暑期学校,以提高西部高校研究生教育水平。  关键词:研究生暑期学校;教育资源;共享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的模式也日趋多样。
期刊
摘 要:将普遍展示设计的操作手法多样化,增强空间展示行为的丰富性,提高空间展示的经济效益,突破现有展示设计的框架结构,将展示空间设计的形状、尺度、色彩等构成要素和谐统一,为未来展示空间设计道路的多元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展示空间设计;形状;尺度;色彩    展示艺术是以科学技术和艺术设计为手段,并利用传统的元素或现代的媒体对展示环境进行系统的策划、创意、设计及实施的过程。展示空间设计需要设计师
期刊
摘 要: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中推行人事代理制度有利于改变其队伍专业结构单一的局面,有利于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但与此同时也给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高校如何在人事代理制度下稳定辅导员队伍是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一环。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人事代理制度;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简称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