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探索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xiao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教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各个学科对教学方法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如研究性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开放性教学法,而更多的是采用谈话式的多媒体教学法等等。我国的中小学从去年开始大部分都采用了新教材,且大多数学科都提倡开展开放式课堂教学。但是历史学科教学还是摆脱不了旧式的教法,只不过是多了一些课外的资料或图片,而且考试以单纯的记忆为主要方式。就算是高考也必须要记忆大量的历史知识才能考好历史,导致许多学生对历史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必须对历史教学进行一次大变革,即实行开放式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一、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涵义、具体操作方法
  
  笔者认为,开放式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了解教材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归纳问题,收集相关资料,到最后得出结论,这一过程完全由学生自己进行。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在学习每一课时,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在此基础上,把自己不懂的、有疑问的内容标记下来,并设计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问题,大到历史事件的原因,小到历史名词甚至是一些词组。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再让他们在同学之间互相讨论解答,对于学生提出的构不成问题系列的小问题,可由学生或教师当堂解答或布置给一些学生通过课后学习解决。
  
  二、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的优点
  
  首先,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题能力,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在传统式的教学法中,即使是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多是由教师按照教材的顺序逐一设问,再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逐一回答,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而开放式教学则不同,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如在学习《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中的《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时,教师可以借用传统的教法对这一节内容作一些简单的叙述和分析,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知识点逐一设计问题:如天京变乱的原因、时间、人物、性质以及评价,太平天国防御战的主要战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意义等等。有些学生会对变乱的性质或实质,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客观原因等问题不够理解,教师可着重就这些问题作出必要的解释。当然,在课堂上学生也有可能提出一些与课本无关或超出课本要求的问题,这时教师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引导或让学生在课外找资料解决。
  第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与习惯的指导者,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体验式等多种方式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引导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历史问题。如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时,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一下“为什么同是向西方学习,日本能够打败中国,而中国却被日本打败呢?”这样,由于有了广大学生的参与,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三,有利于调动教学主体,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讨论方法并加以交流,这样就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的束缚,摆脱了一问一答的操作程序,它既注重了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往,又注重了学生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使课堂教学中学生言语交际行为跳出听从师命的非自主的圈子,学生的主动自主发展和主体自主思维活动得以充分展示。
  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现代教育研究成果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过程一般经历感知具体历史知识——理解规律性历史知识——巩固历史知识——运用历史知识等阶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寻形成历史结论的生动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伴随着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最后得出历史结论。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可联系当前日本右翼势力猖獗、篡改教科书、否认侵华战争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正确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及对中国和日本产生的影响,得出对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侵略是日本近代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却造成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更加贫穷落后的结论。
  开放式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其优点是无法完全用言语来表达的,但它在教学过程中却对中学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广大历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以及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等。
  (责编 庞丹丹)
其他文献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的基本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则是教学的中心.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劣,与数学教学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那么,数学课堂教学如何优化呢?现就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谈谈本人的几点粗浅看法.一、重视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
李易安《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人比黄花瘦”这句,历代评家多有叹赏,基本上都对句中“瘦”字称妙。明·王世贞的意见可为代表:“词内‘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又‘天还知道,和天也瘦’,又‘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瘦’字俱妙。”(《翕州山人词评》)但叹赏虽多,作进一步分析者几乎没有。近代的评家论述的多了一点,但又多是就词论词,从词作的创造性、映衬手法和音律上做文章。笔者则认为这一“
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其学习活动凸显整体性、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等特点。实践表明,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就必须发挥评价的促进功能。这样,依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构建新的评价机制,力求体现评价的发展性,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构建评价的标准。长期以来,人们对评价标准的认识是模糊的,忽略了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评价理念,注重的
“大学语文”是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具有鲜明的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等特点,在加强当代大学生德育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
在农村的初级中学,有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因为家庭背景的特殊,也就是家庭经济较一般家庭要困难得多(排除孤儿和单亲家庭),从而导致他们表现出与同龄人不一般的行为,这些行为若不及时加以引导,会对他们的健康发展造成障碍。此次调查研究的对象是八、九年级中贫困家庭的学生共12人,调查工作开始时间是2008年4月份,调查方法包括发放调查问卷、单独访谈、与相关班主任或教师交流、进行家访并对相关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