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形的4个角是直角”的逆命题是什么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axx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听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科版《数学》(八下)教材的§11.4“互逆命题”.上 课期间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一组命题,要求学生说出这些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中有一条就是本文标题提及的“正方形的4个角是直角”.稍作沉思后,有学生回答说: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是“直角是正方形的4个角”.由于学生的回答不是老师预期的,所以主讲老师走向黑板画了一个正方形,并用“已知”和“求证”的形式写下了上述命题,最后,就得出了“如果一个四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那么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正确结论(这也是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事后,据笔者观察,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还是一脸盲然,可谓说者云云,听者昏昏.学生是如此,那么听课的教师对这个问题又是怎样想的呢?我与部分教师交流后得知,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也存在着不解,学生的答案错在哪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分析和生成一个命题的逆命题?教师们普遍觉得这部分内容难教难学,其实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要从命题本身谈起!
  目前,中学教材中一般都直接用“判断”来定义命题,所以,要研究命题及其逆命题就不能不研究“判断”.本文拟先从“判断”入手、然后再研究命题及其逆命题,以期最终能帮助教师彻底弄清上述问题.
  
  1 判断及其分类 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及其属性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判断有两个基本逻辑特征:①对事物有所断定,即肯定或否定;②判断的真假.若判断所反映的和断定事物的情况符合实际就是真判断;否则就是假判断(本文暂不讨论判断和命题的真假).判断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必然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判断的内容通常可以用陈述句表达,例如:
  (1)a.一切同边数的正多形都是相似的;
  b.负数没有对数;
  c.有些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等都是判断.根据不同的标准可把判断进行分类.首先,按判断本身是否还包含其它的判断而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简单判断是指判断本身不再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如果一个简单判断所断定的是对象的性质,我们就把这样的简单判断叫做性质判断.例如:“一切三角形都有外接圆”、“正方形的边相等”等都属于性质判断(又称直言判断);我们把判定事物与事物间关系的简单判断叫做关系判断.例如:“△ABC相似于△A′B′C′”、“直线a⊥直线b”,都属于关系判断.
  简单判断由主项、谓项、量项、联项四部分组成.现将其逻辑结构分析如下:如(1)中“同边数的正多边形”、“负数”、“一元二次方程”分别是这四个判断的主项.谓项表示主项具有或者不具有的性质.如“相似的”、“对数”、“实数根”就分别是这三个判断的谓项.
  量项表示主项的数量,反映判断的量的差别.根据量的多少,量项可分为全称量项和特称量项两类,表示对象全体的叫做全称量项,常用“所有”、“一切”、“任何”、“凡”、“每一个”等词表达,表示对象一部分的叫做特称量项,常用“有些”、“有的”等词表达.在数学中,为了表达简洁,简单判断的量项常常省略.如(1-b)省略了量项“所有”.
  联项表示主项和谓项之间的关系,反映判断的质的差异.根据质的不同,联项可分为肯定联项和否定联项两类.通常用“是”或“有”表达肯定联项;用“不是”或“没有”表示否定联项.简单判断的联项有时也可省略.
  在简单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主要是量项和联项.根据判断的量项是全称,还是特称,可以把判断分为全称判断和特称判断.根据判断的联项是肯定,还是否定,可以把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这样,把判断的量和质结合起来研究,简单判断就有四种基本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一般地,我们如果用英文字母s和p分别表示判断的主项和谓项,那么上述四种判断中的全称肯定判断和特称否定判断的逻辑表达式就分别是:“所有s是p”、“有的s不是p”.
  复合判断是指判断本身还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判断通过逻辑联结词联结起来而组成,组成复合判断的简单判断称为复合判断的肢判断.复合判断按其肢判断的不同结合情况(指按不同的逻辑联结词所联结起来)而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等.
  联言判断是指同时断定了事物几种情况的判断.其联结词有“与”、“而且”、“一方面…,另一方面…”、“既…,又…”等,若用p、q表示判断,则联言判断的逻辑公式为:“p∧q”(符号“∧”读“合取”,表示联言判断的逻辑联结词)即“p而且q”.
  选言判断是指断定事物若干可能情况的判断.例如:“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或者是菱形或者是正方形”.选言判断的逻辑表达式是:“p∨q(符号“∨”读“析取”,表示选言判断的逻辑词).
  假言判断是指有条件地判定某事物情况存在的判断.它是反映事物之间条件和结果关系的判断.其逻辑联结词通常是“如果…那么…”、“若…则…”,其逻辑公式是:“p→p”.
  2 数学判断与数学命题
  数学判断是对事物的空间形式及数量关系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用来表示数学判断的语句或符号的组合称为数学命题.根据对判断的分类,数学命题对应的也有简单命题、复合命题之分;简单命题又有性质命题和关系命题之分;复合命题又有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之分.关于数学命题的划分可见下面的图式:
  数学命题简单命题性质命题;关系命题.
  复合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
  数学教材中,大量的数学知识都被概括为假言命题的形式,即都可以写成“若p则q”或简写成“p→q”的形式,我们把这种假言命题中的两个命题p、q分别叫做前提(或题设)与结论(或题断).如果把一个命题的前提与结论互换其位置叫做命题的换位,换位后的命题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
  3 逆命题的构造方法
  给出一个数学命题的逆命题其实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以下我们分三种类型一一讨论.
  3.1 简单命题的逆命题
  如果一个数学命题是简单命题,这时,我们只要把组成该命题的简单判断中的主项和谓项互换位置就可以得到原命题的逆命题.例如:“南京是江苏的城市”和“a>b”的逆命题就分别是:“江苏的城市是南京”、“b>a”.
  3.2 假言命题的逆命题
  但是,数学命题通常是复合命题中的假言命题,给出其逆命题就要复杂的多了.一般地,一个假言判断的逻辑表达式是:“如果p那么q”或“p→q”,其中p、q都表示判断,称为肢判断,根据肢判断在假言判断中的功能,又把肢判断p(前提)叫做假言判断的前件,表示依赖条件而成立的肢判断q(结论)称为假言判断的后件.
  一个假言命题的前件和后件如果都是简单命题,在一般情况下生成其逆命题也是相对容易的,即只要调换前件和后件的位置就可以得到原命题的逆命题.例如:原命题:“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其逆命题为:“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有些假言判断的前件或后件中包含不止一个条件和结论,那么,在给出逆命题时就存在着部分调换或全部调换题设与题断的问题,为了区分起见,我们把部分交换题设与题断所得的新命题,称为原命题的偏逆命题.一般情况下,在初等数学里,主要研究把命题的题设和题断全部交换所得到的逆命题.
  一个数学命题可以用数学的形式语言表达,也可以用自然语言表达.用自然语言表达命题的过程中,常常省去了部分的量项、联项,甚至还有的省去了前提.根据逻辑语义学的观点,由于汉语语词的多义性和句法结构的多重性特点会导致语句语义的歧义.因此,虽然数学命题的内容是客观的,但一旦用语句表达出来以后,往往也会产生一定的歧义.这些也都会使学生由原命题得出逆命题时产生一定的困难. 但是,数学的形式语言(或逻辑语言)则是不会有歧义的,所以,我们在研究一些复合命题时,最好能用数学的形式语言(或逻辑语言)把它们表示出来,这样会更有助于我们对命题的研究.
  现在我们对命题:“正方形的4个角是直角”进行详细的探讨.我们首先把上述命题用数学的形式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这样一个复合命题:“如果∠A、∠B、∠C、∠D是四边形ABCD的内角,且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那么∠A是直角且∠B是直角且∠C是直角且∠D是直角”.考虑到“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已经蕴含了“∠A、∠B、∠C、∠D是四边形ABCD的内角”,因此,上述命题还可以更简洁地写成:“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那么∠A是直角且∠B是直角且∠C是直角且∠D是直角”.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假言命题,其前件:“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是简单命题,只有1个题设(前提);其后件:“∠A是直角且∠B是直角且∠C是直角且∠D是直角”是一个联言命题,有4个题断(结论).一般地,如果一个假言命题有m个题设,n个题断,那么该命题就一共能形成∑mi=1∑nj=1CimCjn个偏逆命题,因此,这个原命题共有∑4j=1Cj4=C14+C24+C34+C44=15个偏逆命题.限于篇幅,我们就仅列出把命题的题设和题断全部交换所得出的命题,即:“若∠A,∠B,∠C、∠D是四边形ABCD的内角,且∠A、∠B、∠C、∠D都是直角,那么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考虑到概念之间的蕴含关系,用自然语言也可以把它写成:“四边形的四个内角都是直角,那么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或“四个内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学生认为“正方形的4个角是直角”的逆命题是:“直角是正方形的4个角”,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深刻理解原命题的前提、条件和结论,而且还错把它当作了简单命题所至.
  4 对教学的启示
  (1)正确理解命题及其逆命题的生成是学生顺利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基础.教师要能正确引导学生理解逆命题的生成过程,这客观上就要求教师本身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教师先要吃透教材,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内涵,切不可让学生望文生义,生搬硬套.
  (2)考虑到这一章节内容在教学时间上的限制以及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教师不可能在课堂教学内容上像本文这样展开,笔者认为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中学数学中讨论的命题,一般都是假言命题,考虑到数学命题的陈述有些是自然语言,甚至是高度省略了的自然语言,而且再加上汉语语句可能产生的歧义以及这些假言命题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往往还存在着一些蕴含关系,而这些都会影响学生能否正确的生成逆命题,因此,我们建议教师在教学时,要先把原命题用假言命题的形式表示出来,当然学生要是能借助数学的形式语言那就更好;②要仔细分析条件和结论中的前提以及它们当中出现的相关概念之间是否还存在蕴含关系,以免在互换时产生表达上的错误;③一定要向学生强调生成逆命题的关键要素是要把全部的条件和结论进行互换!关于这一点其实教材上说的是很清楚的,但教师和学生均容易忽视,导致学生写出偏逆命题或其它错误的结论来;④最后,还要要求学生把生成的逆命题用最简洁的语言表示出来,因为这样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简洁的数学表达能力,而这一能力正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
其他文献
分层协作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把他们分成不同的层次,并搭配成若干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它是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协作学习为主体的一种教学形式.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为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适应其发展的教学活动环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学有所获,以达到培优与补差并举的效果,逐步达到面向全体,实现有差异的发展.本文主要是结合一个课例来谈谈问题的
期刊
门道,即思想和方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已经沿用多年,蕴藏于教材中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被老师津津乐道地谈论的同时,却很少被老师归纳、继承和沿用,这很可惜,本文试借6则亲历内容的设计,举6种“合理掌控教学”之说,提6点“认清教学门道”之法,与大家谈6类“有效教学”之实。
期刊
笔者曾经碰到这样一道题:正整数a和b使得ab+1整除a2+b2,求证:[SX(]a2+b2[]ab+1[SX)]是某个正整数的平方(第29届IMO试题第6题).  这道题看似简单,但真正构造出一般化的证明却很困难;我们不妨借助特殊化思想,设[SX(]a2+b2[]ab+1[SX)]=k(k是正整数的完全平方)……(1),能否找到具体的k,a,b满足该式呢?通过计算机编程,由于a,b在式子中是
期刊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说过:一个专心的认真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又不太复杂的问题去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 使得通过这个问题,就好象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 一些国际比较研究发现,与西方学生相比,尽管中国学生在解决常规问题上有相当的优势,但在解决应用题,开放性问题上则表现平平,特别是学生的问题意识欠缺.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要创造性地使
期刊
三角板是学生最常用的学习工具, 以三角板为道具,以学生常见、熟悉的几何图形为载体,并辅之以平移、旋转等变换手段的问题, 能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操作设计的空间,较好地考查了学生观察、实验、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的能力以及运动变化、分类讨论思想等的综合运用能力. 这类操作性的题目格调清新,立意新颖,充分体现了课标中提出的“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探索的能力”的要求,既注重基础知识,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期刊
2008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的最后一道压轴题是这样的:  刚回营地的两个抢险分队又接到救灾命令:一分队立即出发赶往30千米外的A镇;二分队因疲劳可在营地休息a(0≤a≤3)小时再赶往A镇参加救灾. 一分队出发后得知,唯一通往A镇的道路在离营地10千米处发生塌方,塌方处地形复杂,必须由一分队用1小时打通道路. 已知一分队的行进速度为5千米/时,二分队的行进速度为(4+a)千米/时.   (1)若
期刊
分式是中考的必考内容.近年来,有关分式问题的创新型题目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它的背景更丰富、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帮助同学们熟悉新题型,迎接新挑战,本文特采撷部分新型中考题并加以精析,供同学们参考.    1 求值开放型  例1 (2008年四川省宜宾市)请先将下式化简,再选择一个你喜欢又使原式有意义的数代入求值.  (aa-1-1)÷1a2-2a+1.  分析 这类题原本是化简求值
期刊
1 以式代数  例1 计算: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数学文字题(Mathematical word problems),或称数学应用题,是以现实世界中的事件与关系为题材,用自然语言陈述,以执行数学运算为主的问题. 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是能够理解文字语言所表达的数学关系或运算,学生解答数学文字题既能获得数学概念的理解,也可以发展问题解决的能力. 因此,文字题在数学练习或测试中非常普遍.  数学文字题应当情境合理,叙述简洁清晰. 文字与情境
期刊
《因式分解》的章节是大家一致认为的难点,实际上可以浓缩为“12345”.   一个主要问题(因式分解)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单项式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分解因式体现了一种“化归”思想,而且也是分式化简和解方程的重要基础.   两个互逆关系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关系,是学习“因式分解”的关键.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虽然都是代数式的恒等变形,但它们是有区别的.因式分解是把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