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学习;虚荣心;内部动机;谦虚心
王安石有篇关于教育的著名文章《伤仲永》,讲了一个关于早慧少年方仲永日后“泯然众人矣”的故事。
王安石在这篇文章中认为,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在于“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也就是其所受的教育没有到位。王安石强调的是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即使像仲永那样富有天资的人,也需要接受必要的教育才能成材。但是,综观全文,这个故事还为我们揭示了其他重要的信息。
首先,仲永父母的虚荣心。“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认为仲永少年有才、会作诗这件事情有利可图,而且在乡族中名利双收,于是每天拉着仲永展示才华,没有让他继续学习。这与我们当下许多父母的心理其实“殊途同归”。当下许多父母虽然在行为上和仲永父亲的做法不一样,但是,本质上都是父母的虚荣心。仲永父亲没有让仲永继续学习是为了图利,为了炫耀仲永的天赋,现在的许多父母推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种“特长班”“才艺班”,一部分的原因也是为了炫耀孩子的“才华”。父母们觉得,孩子们有了才艺才能给父母脸上贴金,才觉得自己有了面子。殊不知,这种成年人的虚荣心不是在给孩子铺平道路,而是在给孩子挖掘成长的陷阱。这种学习的出发点错了,其出发点不是孩子的健康成长,而是成人的“面子”。试想,从一个错的出发点出发,其结果能好到哪里去呢?
其次,孩子学习的内部动机被削弱甚至被消灭。学习是一项不容易的事情,孩子们正值爱玩的年纪,却要在课堂里听课练习,课后也难得休息。于是,许多父母就以各种奖励来推动孩子学习。这种用学习之外的刺激来推动学习的办法,可能一时有效,但是,长此以往,将逐步削弱孩子学习的内部动机,让孩子只是为了奖品而学习,却忘记了学习本身也是一项很有趣的事情。孩子的求知欲被减弱了,对知识的渴求、认知的需要被消灭殆尽。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认知需要是人类求索客观世界、追求知识和真理的重要需要之一,当人不想去认知这个世界的时候,他的自我实现也是不可能的。这样的学习是不持久的,最终效果非常有限。在这个故事里,仲永的周围充满了他人对自己天赋的赞扬,而且有利益驱动着他不断地“表演”自己的天赋,他无暇从真正的学习中获得乐趣,也就失去了更上层楼的源头之水。
再次,孩子的自满。仲永少年早慧,颇有天赋,获得了不少赞扬,但是,他自己也没有继续主动学习,而是满足于现状,结果,就出现了十二三岁时,“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的情况,而且,“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五岁到二十岁(从儿童期到青年早期)是人的智力和能力高速发展的阶段。人在这个阶段的学习将对其今后的一生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导致仲永江郎才尽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自满。“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仍然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第一,父母应拿掉自己的虚荣心。父母的虚荣心是孩子成材的敌人。面对如今各式各样的“特长班”“才艺班”,父母应该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的课堂已经为孩子们的知识、技能学习准备了足够的养料,另觅“特长班”“才艺班”应该在孩子能力和意愿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任何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却不顾孩子的感受和接受能力的课外“补课”都是戕害孩子,都是在扼杀孩子的活力。另外,虚荣心是一时的,但是,孩子的成长是一世的,为了一时的虚荣而不顾一世的成长,本身就是不明智的。因此,教育应该是踏踏实实的,而不是炫技式的;教育应该是尊重孩子意愿,因材施教,而不是越俎代庖,家长包办代替;教育是长期的培养,而不是冲刺式的“培训”。
第二,强化孩子的内部学习动机。我们并不反对学习的外部动机,如成绩好的孩子得到师长们更多的肯定,在朋辈当中拥有更高的“人气”或者得到更多更好的奖励等,但是,能把学习坚持下去靠的不仅仅是外部动机,更重要的是内部动机。教育心理学中,也强调了学习的内部动机的作用。
第三,树立、保持孩子的谦虚心。俗话说得好,“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燕国材认为,谦虚心是人的一种重要美德、重要性格特征和从事活动的内在动力,谦虚心的作用也不小,它是积极学习的动力,是成功学习的保证,有助于发挥智慧的力量、掌握渊博的知识。成功者不仅善于学习,而且乐于学习。他乐于向他人学习,从别人的经历中获得有效讯息。就像皮亚杰的图式学习一样,虚心的人更容易看到他人的成功和长处,更善于将图式同化、顺应,最终获得一种新的知识平衡——成长的平衡。树立、保持孩子的虚心态度,就要让孩子见识到比自己优秀的人,为孩子树立高远的志向,不能“小成即安”,要让孩子有学习的榜样和动力。
总之,《伤仲永》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有着不少深刻的启示。我们应该在为孩子营造良好教育环境的同时,既让孩子有良好的“表现”,更该拿掉虚荣心,培养谦虚心,让孩子健康成长,这才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八一中学初中部,南昌,330000)
编辑 / 王晶晶 终校 / 于 洪
王安石有篇关于教育的著名文章《伤仲永》,讲了一个关于早慧少年方仲永日后“泯然众人矣”的故事。
王安石在这篇文章中认为,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在于“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也就是其所受的教育没有到位。王安石强调的是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即使像仲永那样富有天资的人,也需要接受必要的教育才能成材。但是,综观全文,这个故事还为我们揭示了其他重要的信息。
首先,仲永父母的虚荣心。“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认为仲永少年有才、会作诗这件事情有利可图,而且在乡族中名利双收,于是每天拉着仲永展示才华,没有让他继续学习。这与我们当下许多父母的心理其实“殊途同归”。当下许多父母虽然在行为上和仲永父亲的做法不一样,但是,本质上都是父母的虚荣心。仲永父亲没有让仲永继续学习是为了图利,为了炫耀仲永的天赋,现在的许多父母推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种“特长班”“才艺班”,一部分的原因也是为了炫耀孩子的“才华”。父母们觉得,孩子们有了才艺才能给父母脸上贴金,才觉得自己有了面子。殊不知,这种成年人的虚荣心不是在给孩子铺平道路,而是在给孩子挖掘成长的陷阱。这种学习的出发点错了,其出发点不是孩子的健康成长,而是成人的“面子”。试想,从一个错的出发点出发,其结果能好到哪里去呢?
其次,孩子学习的内部动机被削弱甚至被消灭。学习是一项不容易的事情,孩子们正值爱玩的年纪,却要在课堂里听课练习,课后也难得休息。于是,许多父母就以各种奖励来推动孩子学习。这种用学习之外的刺激来推动学习的办法,可能一时有效,但是,长此以往,将逐步削弱孩子学习的内部动机,让孩子只是为了奖品而学习,却忘记了学习本身也是一项很有趣的事情。孩子的求知欲被减弱了,对知识的渴求、认知的需要被消灭殆尽。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认知需要是人类求索客观世界、追求知识和真理的重要需要之一,当人不想去认知这个世界的时候,他的自我实现也是不可能的。这样的学习是不持久的,最终效果非常有限。在这个故事里,仲永的周围充满了他人对自己天赋的赞扬,而且有利益驱动着他不断地“表演”自己的天赋,他无暇从真正的学习中获得乐趣,也就失去了更上层楼的源头之水。
再次,孩子的自满。仲永少年早慧,颇有天赋,获得了不少赞扬,但是,他自己也没有继续主动学习,而是满足于现状,结果,就出现了十二三岁时,“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的情况,而且,“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五岁到二十岁(从儿童期到青年早期)是人的智力和能力高速发展的阶段。人在这个阶段的学习将对其今后的一生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导致仲永江郎才尽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自满。“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仍然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第一,父母应拿掉自己的虚荣心。父母的虚荣心是孩子成材的敌人。面对如今各式各样的“特长班”“才艺班”,父母应该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的课堂已经为孩子们的知识、技能学习准备了足够的养料,另觅“特长班”“才艺班”应该在孩子能力和意愿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任何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却不顾孩子的感受和接受能力的课外“补课”都是戕害孩子,都是在扼杀孩子的活力。另外,虚荣心是一时的,但是,孩子的成长是一世的,为了一时的虚荣而不顾一世的成长,本身就是不明智的。因此,教育应该是踏踏实实的,而不是炫技式的;教育应该是尊重孩子意愿,因材施教,而不是越俎代庖,家长包办代替;教育是长期的培养,而不是冲刺式的“培训”。
第二,强化孩子的内部学习动机。我们并不反对学习的外部动机,如成绩好的孩子得到师长们更多的肯定,在朋辈当中拥有更高的“人气”或者得到更多更好的奖励等,但是,能把学习坚持下去靠的不仅仅是外部动机,更重要的是内部动机。教育心理学中,也强调了学习的内部动机的作用。
第三,树立、保持孩子的谦虚心。俗话说得好,“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燕国材认为,谦虚心是人的一种重要美德、重要性格特征和从事活动的内在动力,谦虚心的作用也不小,它是积极学习的动力,是成功学习的保证,有助于发挥智慧的力量、掌握渊博的知识。成功者不仅善于学习,而且乐于学习。他乐于向他人学习,从别人的经历中获得有效讯息。就像皮亚杰的图式学习一样,虚心的人更容易看到他人的成功和长处,更善于将图式同化、顺应,最终获得一种新的知识平衡——成长的平衡。树立、保持孩子的虚心态度,就要让孩子见识到比自己优秀的人,为孩子树立高远的志向,不能“小成即安”,要让孩子有学习的榜样和动力。
总之,《伤仲永》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有着不少深刻的启示。我们应该在为孩子营造良好教育环境的同时,既让孩子有良好的“表现”,更该拿掉虚荣心,培养谦虚心,让孩子健康成长,这才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八一中学初中部,南昌,330000)
编辑 / 王晶晶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