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擴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并且对第三学段(5~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总量有明确的规定:不少于100万字。只有通过不断开展课外阅读,为学生指明阅读的方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不断注入知识的源头活水。因此,课外阅读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年级;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小学生主要根据爱好和兴趣来选择课外书目,阅读面较窄,阅读书目比较单一,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阅读效果甚微。我认为对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进行:
一、结合学段差异,明确阅读目标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文学作品题材、内容的需求不尽相同。高年级段应进行综合阅读、文学欣赏。
二、创设阅读环境,营造书香氛围
课外阅读一定要让孩子自发地拿起书来阅读,这就需要为学生打造一个能够快乐阅读的环境,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增强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爱上读书,从而使学生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见识卓越。学校和家庭都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
三、激发阅读兴趣,形成阅读动机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对阅读什么样的书籍无法正确选择,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向小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为他们解决读什么的问题。
(一)推荐适合学生年龄段的读物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定期分年级段进行阅读书目推荐,五年级主要涉及民间故事、小说,如:《寄小读者》《童年》等;六年级阅读难度有所增加,涉及面较广,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二)推荐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的读物
向学生推荐读物一定要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搭建展示平台,激发阅读兴趣
只有不断地寻找学生阅读的一个个激活点,才能产生一次次新的激励,形成一个个新的台阶。教师可以把各项丰富的活动作为学生阅读的“激活点”,开展好书推荐、读书交流会、美文大家诵、读书征文比赛、手抄报评比、阅读之星评比、书香班级评比等活动,让他们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欢悦,在活动中形成新的激励。
四、依托阅读教学,渗透方法指导
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但这样去读书,仅是走马观花式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去积累、去运用,可以说阅读的收效甚微。要想让学生爱读、会读、读得有效,还需要科学的读书方法,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质量,这也是阅读效果的有力保证。
(一)衔接课堂内外,渗透阅读指导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挖掘课本与课外文学作品之间的连接点,让课外文学作品成为教材的拓展资源,老师要有意引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可以读同一作者、同一题材、同一体裁的作品;也可以进行古文白话文对比阅读。
(二)开展阅读指导,渗透阅读方法
1.读写结合课型的课文。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指导学生学习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这样,学生在课后阅读王籍的五言律诗《入若耶溪》时就能更好地进行赏析。
2.阅读讨论课型。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浏览法和批注圈画法,品评书中人物,探讨人物个性,关注历史事件,引起学生对历史类书籍的关注。在阅读、讨论老师推荐的书籍时,辐射更多著作,吸引学生关注其他系列作品,既能帮助学生熟练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又能在讨论交流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多管齐下,培养阅读习惯
好的教师不仅传授阅读知识、教会阅读方法,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学生自读,培养学生自律能力
学生也有阅读的欲望,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或批评,要先给他们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逐渐转化他们兴趣点的过程中,把持久的兴趣变成一种爱好,在坚持阅读中,训练学生的自律能力。
(二)师生共读,为学生提供榜样力量
我们要成为学生热爱读书的引路人,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和学生一起阅读,成为学生的榜样。师生共读的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能使这种兴趣变得持久,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亲子共读,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基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仅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做最好的陪伴,加深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亲情,更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表达能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不断开展课外阅读,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指明阅读的方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的生活五彩斑斓。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主编:温儒敏等.
[2]矫春丽:《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作者简介:韩晓光(1986年10月——)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大学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
关键词:高年级;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小学生主要根据爱好和兴趣来选择课外书目,阅读面较窄,阅读书目比较单一,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阅读效果甚微。我认为对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进行:
一、结合学段差异,明确阅读目标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文学作品题材、内容的需求不尽相同。高年级段应进行综合阅读、文学欣赏。
二、创设阅读环境,营造书香氛围
课外阅读一定要让孩子自发地拿起书来阅读,这就需要为学生打造一个能够快乐阅读的环境,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增强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爱上读书,从而使学生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见识卓越。学校和家庭都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
三、激发阅读兴趣,形成阅读动机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对阅读什么样的书籍无法正确选择,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向小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为他们解决读什么的问题。
(一)推荐适合学生年龄段的读物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定期分年级段进行阅读书目推荐,五年级主要涉及民间故事、小说,如:《寄小读者》《童年》等;六年级阅读难度有所增加,涉及面较广,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二)推荐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的读物
向学生推荐读物一定要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搭建展示平台,激发阅读兴趣
只有不断地寻找学生阅读的一个个激活点,才能产生一次次新的激励,形成一个个新的台阶。教师可以把各项丰富的活动作为学生阅读的“激活点”,开展好书推荐、读书交流会、美文大家诵、读书征文比赛、手抄报评比、阅读之星评比、书香班级评比等活动,让他们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欢悦,在活动中形成新的激励。
四、依托阅读教学,渗透方法指导
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但这样去读书,仅是走马观花式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去积累、去运用,可以说阅读的收效甚微。要想让学生爱读、会读、读得有效,还需要科学的读书方法,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质量,这也是阅读效果的有力保证。
(一)衔接课堂内外,渗透阅读指导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挖掘课本与课外文学作品之间的连接点,让课外文学作品成为教材的拓展资源,老师要有意引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可以读同一作者、同一题材、同一体裁的作品;也可以进行古文白话文对比阅读。
(二)开展阅读指导,渗透阅读方法
1.读写结合课型的课文。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指导学生学习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这样,学生在课后阅读王籍的五言律诗《入若耶溪》时就能更好地进行赏析。
2.阅读讨论课型。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浏览法和批注圈画法,品评书中人物,探讨人物个性,关注历史事件,引起学生对历史类书籍的关注。在阅读、讨论老师推荐的书籍时,辐射更多著作,吸引学生关注其他系列作品,既能帮助学生熟练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又能在讨论交流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多管齐下,培养阅读习惯
好的教师不仅传授阅读知识、教会阅读方法,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学生自读,培养学生自律能力
学生也有阅读的欲望,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或批评,要先给他们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逐渐转化他们兴趣点的过程中,把持久的兴趣变成一种爱好,在坚持阅读中,训练学生的自律能力。
(二)师生共读,为学生提供榜样力量
我们要成为学生热爱读书的引路人,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和学生一起阅读,成为学生的榜样。师生共读的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能使这种兴趣变得持久,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亲子共读,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基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仅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做最好的陪伴,加深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亲情,更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表达能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不断开展课外阅读,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指明阅读的方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的生活五彩斑斓。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主编:温儒敏等.
[2]矫春丽:《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作者简介:韩晓光(1986年10月——)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大学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