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不知从何时起,一曲通俗的民谣,在童年的回忆里响起,华夏之光的回转,更是浩荡民心在时代波澜里的沉淀。
“兰州城叫金城,中国历史上最有名。”
从话本文学的探究角度,此类说唱的源头已消匿于苍茫人海,只是,这样的婉转与炙热,通过口口相传,依然在岁月的一些角落停靠。
我站在这里,站在中国陆都的一点上,纵使此刻已是轮回的多少次,故土的浩荡与淳朴依旧。
2234年前,以我为圆心所辐射的1.3万余平方公里正式纳入了正统的表述。那时,这里,除了荒漠与杂草、零散的河流与鸟鸣、偶然途经的落寞与沉静,便空余喟叹与苍凉了。
100年后,一个少年天才驰骋于此,傲立于骏马之上,俯瞰大好河山,无言中已是传世的佳酿,五股甘冽的泉水迎合着英雄的壮志,争先着涌向干涸的心灵。一座城直到这时才有了一个雏形,一个天才将军闪电式的坼裂也成为这座城市不可磨灭的印迹。
“兰”,在这里,软化着内在的刚强与粗犷,在匈奴语的音色里凸显着炎黄子孙的文雅与恬淡。
无论是中原之中,还是长安之盛,在漫长而急促的朝代更迭中,这儿,永远都不是中心,即使行省之制渗透下去,也显示着孱弱的防护与碑铭。但是,此地,正如命名的多重变化,在微风中彰显着豪迈的气势。
西域之前沿,边塞之重镇,战火之起伏,聚义之激荡,无不贯穿于国家、民族的脉络与仰望。
又过了1500多年,也就是645年前,一队落魄的人马在暮色中抵达黄河南岸。山,险峻无比;水,激流湍急。领头的男子,威严的面孔里闪烁出了淡淡的蔑视。于是,与白塔山齐名的王保保城悄然矗立。尽管,这看似简陋的城堡,在战略战术上占尽了先机,但天道已失,一个雄性的人最终也只能借着暗道再次逃离。诚然,遗迹还在,本土作家师志凌悠悠地诉说,王保保城“街窄而悠长,如一首诗”。
这是一座失败之城,留下了多少落寞与悲痛,稀少的雨水不过是浩浩黄河水的万分之一,无法去点化继续的生活。而,柴米油盐酱醋茶依旧,充满着歧义与沙哑的吟唱,在月色与星光下,充盈于河岸的沙石上,酒醉之后,无尽地呐喊与奔跑。
这也是一座成功之城,太平鼓的鼓声响彻天地,由此引发的追随和仪式保留至今。我的先祖陆安,就是跟随肃王胜利的旗帜来此,并在兰州城40余里外的宛川河畔定居,繁衍生息。
2
皋兰山下,3000里的丝绸古道如同幽静的线装书,徐徐展开。
现今,这被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飘荡,点滴地散落在史书和民间的回忆里。乡土作家金吉泰叙及此事时称:“骆驼队气势逼人,但却不注重修饰,带着大漠戈壁的粗犷。”这已是20世纪30年代,如此推论,上千年前的兴茂,更是出其左右。
假如,真有穿越,在这快速的列车上,我该在何处下车,才能纵览煌煌大观?怕是很难实现的际遇,在任何一点,你所能观赏的只能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顾此失彼,遗憾才是完美。
那就登上白塔山顶,去膜拜篆刻着信仰与尊崇的建筑。
从这里,基本可以看到整个兰州城的阴晴圆缺,一条河为核心要素,两岸的原野与平庸,点缀着笔画和结构;当然,在这里,也能窥到伟大历史人物的背影,烙印着坚定与柔和的台阶。
顺着宽广的河流往下,什川的梨花芬芳着暗淡的光阴,青城的荷花吹响了时代的欢歌。
真实的黄河水,隐喻着行走和奋发,逆流而上,可抵达青藏、昆仑雪峰,在大陆的额头留下火热的呼唤;飞驰直下,则会途经河套平原、陕西壶口,直到黄河入海口。此中的寓意,则要到千年以后的当下,才能优雅地展示。
378年前的初秋,天下大势已定,但对于身处封闭之地的青城,却并无太多影响,即使一个略显仓促的僧人显现,并长久居住在此,也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只是,埋葬他的地方,被称为龙头堡子。
786年前,踏遍亚欧大陆的蒙古铁骑,在以原始森林著称的兴隆山放缓了脚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此悄然离世。抗战期间,于右任寻访此山,慷慨激昂,作词曰:“大王问我,何时收复河山?”
这是一方与神灵纠缠的土地,在看似平常的轨道中总能生发出奇特的风貌,民间就有刘伯温跃千里之遥斩龙脉一说,可见,古老兰州,在冥冥之中是一枚不可或缺的棋子,呈现着独有的民族风情和人文风貌。
3
鸦片战争后,发配边疆的林则徐途经陇原大地时,仍享受着显贵的待遇。每至一地,父母官必敞门迎接;每到一府,必留下墨宝若干。至今,在兰州的文物市场上也会听闻到林则徐真迹的争辩。
如果说林则徐把外界的新思想带到了兰州,播下了广袤的种子,那么,收获的便是他的学生辈,晚晴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且不说,是他将兰州带入了工业化的滥觞,兰州制造局的后续——兰通厂,现在仍然是兰州机械工业的重要一员,单是旅途中所遇的左公柳,也在默默诉说着时光消失背后的悲伤与壮丽。
兰州,兰州——
粗放中蕴含的细腻,多重文化的交织,让可能与不可能统统在这座幽静的城池里绽放着虚拟的兰花。
京兰腔覆盖的弥漫中,谁能感悟出这其中的深刻与随意?
马保子的牛肉面,就是这么自如地制作出,在回族的风味里引领着民生的走向。
与白塔山遥相对望的五泉山,在霍去病之后,便像山中所雕琢的佛像一样,在安静的木鱼声中浇灌着山下的田野,滋润着自我与崇拜的目光。
那些年,在五泉山下,一个叫刘尔炘的人奔忙着。如同朱洞之于岳麓书院,这个自号“五泉山人”的学者,将五泉山视为一座有灵性和内涵的家园,倾其心血,让空洞变得华丽,让平白显得丰厚,让传承中的五泉山以美雅的名声恬淡地浮现。 离白塔山不远的地方,有一处湖泊,颇有江南风韵。据称是一南方商人,久居此地,念及故土,便模仿西湖的风情,在黄土的粗糙与朴素之中添加上了阴柔的布景。水,是黄河水,到了这里却摇身一变,成了婀娜的样子,垂柳羞涩,柳枝条条,荷叶相连,让人猛然觉得刹那已是苏杭。
4
这就是我的故乡,一个乡下人的呢喃与拥抱。
作为黄河的一个支流,宛川河蜿蜒数十里,润泽着金县的父老。记得祖辈转述,他们幼时,河水两岸稻田点缀,水烟丰茂,在传统的工艺与悠长中,传递着唯美的品格。正如我在一首诗中写道:“寂静的村办水烟厂,陆字牌水烟曾经畅销沪上。”我不曾目睹的盛况,更如漫天的星光,表达着过往的诗意与纯粹。
继续沿着宛川河,就会到夏官营。中国最孤独的大学,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就在此地,白虎山下,昔日的兰空司令部,布局严谨,林木恬淡。在这附近,便是西秦的都城——勇士城所在地。
又一次历史的迁移与硝烟,在车轮与个人的意志之间均衡的政权与利益,但,无论怎样的强悍与脆弱,在时间这面无坚不摧的镜子面前,都会显出最原始的样子,黄土,蓝天,沉静的气息里,炊烟拂过,农家的安详与美好,静静地展示。
这就是我的城市,春秋之外书写的巨制与短章。
雨后,喧嚣的城市安宁了些许。
站在黄河岸边,水草依依,飞鸟轻盈,快艇飞驰,我不禁想到了羊皮筏子,想到了多少个日夜与坚守中,这一彰显朴实哲学意味的交通工具,隐忍的意义和能量。巨浪之中,是她砥砺着前行,为彼岸送去此岸的祝福与力量;柔和之时,是她唱着“花儿”穿行,让略显沉闷的河面显出形式上的旺盛和丰美。
而以中山先生命名的铁桥,则是茫茫黑夜中的一道亮光,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这不仅体现在它的昭示里——建成四年之后,便爆发了“辛亥革命”,也蕴藉在它的象征上——新式的构架、西式的体系,无不暗合历史勃兴的波涛与呼应。
哦,兰州,我仿佛听到一个雄厚的男中音,随着黄河百里风情线的曲折,吟咏着自古向今的传诵:
谁到过这里,
留下羌笛幽怨的呈辞。
谁离开这里,
眷顾大河上下的史书。
我缅怀你的悲悯,
是为了擦去你的泪水。
我追随你的过去,
是为了看清你的未来。
不知从何时起,一曲通俗的民谣,在童年的回忆里响起,华夏之光的回转,更是浩荡民心在时代波澜里的沉淀。
“兰州城叫金城,中国历史上最有名。”
从话本文学的探究角度,此类说唱的源头已消匿于苍茫人海,只是,这样的婉转与炙热,通过口口相传,依然在岁月的一些角落停靠。
我站在这里,站在中国陆都的一点上,纵使此刻已是轮回的多少次,故土的浩荡与淳朴依旧。
2234年前,以我为圆心所辐射的1.3万余平方公里正式纳入了正统的表述。那时,这里,除了荒漠与杂草、零散的河流与鸟鸣、偶然途经的落寞与沉静,便空余喟叹与苍凉了。
100年后,一个少年天才驰骋于此,傲立于骏马之上,俯瞰大好河山,无言中已是传世的佳酿,五股甘冽的泉水迎合着英雄的壮志,争先着涌向干涸的心灵。一座城直到这时才有了一个雏形,一个天才将军闪电式的坼裂也成为这座城市不可磨灭的印迹。
“兰”,在这里,软化着内在的刚强与粗犷,在匈奴语的音色里凸显着炎黄子孙的文雅与恬淡。
无论是中原之中,还是长安之盛,在漫长而急促的朝代更迭中,这儿,永远都不是中心,即使行省之制渗透下去,也显示着孱弱的防护与碑铭。但是,此地,正如命名的多重变化,在微风中彰显着豪迈的气势。
西域之前沿,边塞之重镇,战火之起伏,聚义之激荡,无不贯穿于国家、民族的脉络与仰望。
又过了1500多年,也就是645年前,一队落魄的人马在暮色中抵达黄河南岸。山,险峻无比;水,激流湍急。领头的男子,威严的面孔里闪烁出了淡淡的蔑视。于是,与白塔山齐名的王保保城悄然矗立。尽管,这看似简陋的城堡,在战略战术上占尽了先机,但天道已失,一个雄性的人最终也只能借着暗道再次逃离。诚然,遗迹还在,本土作家师志凌悠悠地诉说,王保保城“街窄而悠长,如一首诗”。
这是一座失败之城,留下了多少落寞与悲痛,稀少的雨水不过是浩浩黄河水的万分之一,无法去点化继续的生活。而,柴米油盐酱醋茶依旧,充满着歧义与沙哑的吟唱,在月色与星光下,充盈于河岸的沙石上,酒醉之后,无尽地呐喊与奔跑。
这也是一座成功之城,太平鼓的鼓声响彻天地,由此引发的追随和仪式保留至今。我的先祖陆安,就是跟随肃王胜利的旗帜来此,并在兰州城40余里外的宛川河畔定居,繁衍生息。
2
皋兰山下,3000里的丝绸古道如同幽静的线装书,徐徐展开。
现今,这被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飘荡,点滴地散落在史书和民间的回忆里。乡土作家金吉泰叙及此事时称:“骆驼队气势逼人,但却不注重修饰,带着大漠戈壁的粗犷。”这已是20世纪30年代,如此推论,上千年前的兴茂,更是出其左右。
假如,真有穿越,在这快速的列车上,我该在何处下车,才能纵览煌煌大观?怕是很难实现的际遇,在任何一点,你所能观赏的只能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顾此失彼,遗憾才是完美。
那就登上白塔山顶,去膜拜篆刻着信仰与尊崇的建筑。
从这里,基本可以看到整个兰州城的阴晴圆缺,一条河为核心要素,两岸的原野与平庸,点缀着笔画和结构;当然,在这里,也能窥到伟大历史人物的背影,烙印着坚定与柔和的台阶。
顺着宽广的河流往下,什川的梨花芬芳着暗淡的光阴,青城的荷花吹响了时代的欢歌。
真实的黄河水,隐喻着行走和奋发,逆流而上,可抵达青藏、昆仑雪峰,在大陆的额头留下火热的呼唤;飞驰直下,则会途经河套平原、陕西壶口,直到黄河入海口。此中的寓意,则要到千年以后的当下,才能优雅地展示。
378年前的初秋,天下大势已定,但对于身处封闭之地的青城,却并无太多影响,即使一个略显仓促的僧人显现,并长久居住在此,也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只是,埋葬他的地方,被称为龙头堡子。
786年前,踏遍亚欧大陆的蒙古铁骑,在以原始森林著称的兴隆山放缓了脚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此悄然离世。抗战期间,于右任寻访此山,慷慨激昂,作词曰:“大王问我,何时收复河山?”
这是一方与神灵纠缠的土地,在看似平常的轨道中总能生发出奇特的风貌,民间就有刘伯温跃千里之遥斩龙脉一说,可见,古老兰州,在冥冥之中是一枚不可或缺的棋子,呈现着独有的民族风情和人文风貌。
3
鸦片战争后,发配边疆的林则徐途经陇原大地时,仍享受着显贵的待遇。每至一地,父母官必敞门迎接;每到一府,必留下墨宝若干。至今,在兰州的文物市场上也会听闻到林则徐真迹的争辩。
如果说林则徐把外界的新思想带到了兰州,播下了广袤的种子,那么,收获的便是他的学生辈,晚晴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且不说,是他将兰州带入了工业化的滥觞,兰州制造局的后续——兰通厂,现在仍然是兰州机械工业的重要一员,单是旅途中所遇的左公柳,也在默默诉说着时光消失背后的悲伤与壮丽。
兰州,兰州——
粗放中蕴含的细腻,多重文化的交织,让可能与不可能统统在这座幽静的城池里绽放着虚拟的兰花。
京兰腔覆盖的弥漫中,谁能感悟出这其中的深刻与随意?
马保子的牛肉面,就是这么自如地制作出,在回族的风味里引领着民生的走向。
与白塔山遥相对望的五泉山,在霍去病之后,便像山中所雕琢的佛像一样,在安静的木鱼声中浇灌着山下的田野,滋润着自我与崇拜的目光。
那些年,在五泉山下,一个叫刘尔炘的人奔忙着。如同朱洞之于岳麓书院,这个自号“五泉山人”的学者,将五泉山视为一座有灵性和内涵的家园,倾其心血,让空洞变得华丽,让平白显得丰厚,让传承中的五泉山以美雅的名声恬淡地浮现。 离白塔山不远的地方,有一处湖泊,颇有江南风韵。据称是一南方商人,久居此地,念及故土,便模仿西湖的风情,在黄土的粗糙与朴素之中添加上了阴柔的布景。水,是黄河水,到了这里却摇身一变,成了婀娜的样子,垂柳羞涩,柳枝条条,荷叶相连,让人猛然觉得刹那已是苏杭。
4
这就是我的故乡,一个乡下人的呢喃与拥抱。
作为黄河的一个支流,宛川河蜿蜒数十里,润泽着金县的父老。记得祖辈转述,他们幼时,河水两岸稻田点缀,水烟丰茂,在传统的工艺与悠长中,传递着唯美的品格。正如我在一首诗中写道:“寂静的村办水烟厂,陆字牌水烟曾经畅销沪上。”我不曾目睹的盛况,更如漫天的星光,表达着过往的诗意与纯粹。
继续沿着宛川河,就会到夏官营。中国最孤独的大学,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就在此地,白虎山下,昔日的兰空司令部,布局严谨,林木恬淡。在这附近,便是西秦的都城——勇士城所在地。
又一次历史的迁移与硝烟,在车轮与个人的意志之间均衡的政权与利益,但,无论怎样的强悍与脆弱,在时间这面无坚不摧的镜子面前,都会显出最原始的样子,黄土,蓝天,沉静的气息里,炊烟拂过,农家的安详与美好,静静地展示。
这就是我的城市,春秋之外书写的巨制与短章。
雨后,喧嚣的城市安宁了些许。
站在黄河岸边,水草依依,飞鸟轻盈,快艇飞驰,我不禁想到了羊皮筏子,想到了多少个日夜与坚守中,这一彰显朴实哲学意味的交通工具,隐忍的意义和能量。巨浪之中,是她砥砺着前行,为彼岸送去此岸的祝福与力量;柔和之时,是她唱着“花儿”穿行,让略显沉闷的河面显出形式上的旺盛和丰美。
而以中山先生命名的铁桥,则是茫茫黑夜中的一道亮光,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这不仅体现在它的昭示里——建成四年之后,便爆发了“辛亥革命”,也蕴藉在它的象征上——新式的构架、西式的体系,无不暗合历史勃兴的波涛与呼应。
哦,兰州,我仿佛听到一个雄厚的男中音,随着黄河百里风情线的曲折,吟咏着自古向今的传诵:
谁到过这里,
留下羌笛幽怨的呈辞。
谁离开这里,
眷顾大河上下的史书。
我缅怀你的悲悯,
是为了擦去你的泪水。
我追随你的过去,
是为了看清你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