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小学科学学习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进行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的过程。因此,实验在学习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科学课的教学必须重视实验。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实验;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视野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自然学科,这门学科以实验为基础,重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兴趣,发展动手能力。因此,广搭平台,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实现科学教学目标的重举措。笔者在农村小学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因此,我们应加强实验教学设计,使之更好地担当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那么,如何进行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呢?
一、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科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而悬念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来源。我们在教学中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实验愿望。在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六课《金鱼》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观察了金鱼的外形、运动和吃食后,问:金鱼鱼鳃一分钟开合几次,金鱼不断地喝水,会胀破肚子吗?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弄清其中的奥秘,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于是学生便对金鱼如何呼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师生共同参与,群力搜集实验材料
虽然我们有实验仪器,但不是什么都有,我们要根据教学所需,准备多种多样的材料,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就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学生无法准备的材料则由教师收集。如上《土壤里有什么》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各自准备新鲜土壤,里面还有活生生的动植物,非常便于观察。再如上《电磁铁》一课时,由于学校库存的材料有限,我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动手的机会,于是我先向学生讲解制作电磁铁所要用到的材料,然后让学生找来有绝缘层的导线、铁钉、电池和大头针,让学生按照课本介绍进行制作电磁铁。由于有了可做实验的材料,学生就能“真刀实枪”地做科学,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
三、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重探究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求知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教师应提供它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而探究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课程改革以后,不仅仅语、数讲究以学生为主,把空间还给学生,科学更是这样,教师注意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脑子去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嘴巴去说,用自己的心灵去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地猜想,还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自行设计实验去探究、验证,最后得出实验的结论。
四、张扬个性,发展独创
“教育是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唱主角的过程,教育应该让学生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别人。”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这样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习惯运用某种思维方式思考,时间久了,就会产生思维定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花,才能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独创性,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儿童个性,千万不可以用成年人的所谓理智去律令孩子们。引导学生批判继承地接受前人的各种成果,形成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的思想观念,不断超越自我,逐步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如,学习了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之后,大部分学生在研究了“不同的土壤中植物生长情况的特点”之后,对种植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有个学生告诉我“老师,我种的土豆结了两个小土豆,而且还是绿色的”,明天又会有个学生把他种植的韭菜苗端进办公室,还大声地嚷着“这个韭菜叶怎么这么细呀!”后天就会有几篇观察日记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从这些现象看,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五、发挥农村优势,开展观察实验
在农村,学生观察自然的内容很多,条件比城市优越,如动植物生长、水与空气以及其他各种自然现象,教学时应尽可能地讓学生到“大课堂”中去研究,在大自然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如讲根和茎前,先带领学生到田野中去,让学生采集各种各样的根和茎,然后回到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根和茎进行分类、研究,这样使学生在丰富、具体的感性材料面前,激发兴趣,吸取知识,提高能力,使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满足。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应该在科学小实验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并“让问题处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热情,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品质,切实提高科学小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科学老师,应努力提高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地提高科学质量,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陈红.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年S1期.
[2]袁强.浅谈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3年12期.
作者简介:余波,贵州省普安县江西坡镇江西坡小学。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实验;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视野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自然学科,这门学科以实验为基础,重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兴趣,发展动手能力。因此,广搭平台,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实现科学教学目标的重举措。笔者在农村小学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因此,我们应加强实验教学设计,使之更好地担当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那么,如何进行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呢?
一、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科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而悬念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来源。我们在教学中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实验愿望。在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六课《金鱼》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观察了金鱼的外形、运动和吃食后,问:金鱼鱼鳃一分钟开合几次,金鱼不断地喝水,会胀破肚子吗?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弄清其中的奥秘,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于是学生便对金鱼如何呼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师生共同参与,群力搜集实验材料
虽然我们有实验仪器,但不是什么都有,我们要根据教学所需,准备多种多样的材料,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就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学生无法准备的材料则由教师收集。如上《土壤里有什么》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各自准备新鲜土壤,里面还有活生生的动植物,非常便于观察。再如上《电磁铁》一课时,由于学校库存的材料有限,我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动手的机会,于是我先向学生讲解制作电磁铁所要用到的材料,然后让学生找来有绝缘层的导线、铁钉、电池和大头针,让学生按照课本介绍进行制作电磁铁。由于有了可做实验的材料,学生就能“真刀实枪”地做科学,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
三、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重探究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求知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教师应提供它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而探究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课程改革以后,不仅仅语、数讲究以学生为主,把空间还给学生,科学更是这样,教师注意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脑子去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嘴巴去说,用自己的心灵去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地猜想,还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自行设计实验去探究、验证,最后得出实验的结论。
四、张扬个性,发展独创
“教育是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唱主角的过程,教育应该让学生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别人。”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这样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习惯运用某种思维方式思考,时间久了,就会产生思维定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花,才能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独创性,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儿童个性,千万不可以用成年人的所谓理智去律令孩子们。引导学生批判继承地接受前人的各种成果,形成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的思想观念,不断超越自我,逐步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如,学习了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之后,大部分学生在研究了“不同的土壤中植物生长情况的特点”之后,对种植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有个学生告诉我“老师,我种的土豆结了两个小土豆,而且还是绿色的”,明天又会有个学生把他种植的韭菜苗端进办公室,还大声地嚷着“这个韭菜叶怎么这么细呀!”后天就会有几篇观察日记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从这些现象看,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五、发挥农村优势,开展观察实验
在农村,学生观察自然的内容很多,条件比城市优越,如动植物生长、水与空气以及其他各种自然现象,教学时应尽可能地讓学生到“大课堂”中去研究,在大自然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如讲根和茎前,先带领学生到田野中去,让学生采集各种各样的根和茎,然后回到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根和茎进行分类、研究,这样使学生在丰富、具体的感性材料面前,激发兴趣,吸取知识,提高能力,使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满足。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应该在科学小实验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并“让问题处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热情,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品质,切实提高科学小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科学老师,应努力提高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地提高科学质量,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陈红.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年S1期.
[2]袁强.浅谈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3年12期.
作者简介:余波,贵州省普安县江西坡镇江西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