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对于中国医药行业来说,肯定不是最好的年份,却是“模式”最多的一个。
首先是GPO,即Group Purchasing Organization,中文全称为集团采购组织。其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是:控费。各地在推进GPO过程中,同时存在着冷热两极的态度。
持支持态度的人,对于GPO这一新型药品采购模式报以极大的期望。从这样一个视角来看,医院的采购成本得以降低,制药企业的市场规模得以扩大,患者的用药成本得以缓解,自然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
但持反对态度的人,认为不管是哪种形式的GPO,都尚未摆脱“二次议价”的本质,而GPO组织背后浓厚的行政色彩,则将给本应处于纯市场化环境中的GPO以无形的行政压力,从而影响采购效果。
接着是DTP,即Direct To Patient,将药品直接服务于患者。两年前业界不会有人讨论DTP模式是否会成为未来营销发展的主流趋势。
然而,随着降低药占比等政策的推出,终端承压,再加上承接各地招标采购中流标的药品,这个舶来品从早期只有跨国巨头和商业企业布局,直至最近几年连锁药店甚至医药电商也开始入场抢位,它被当成中国医药行业终端变局中的新尝试。
声音最大的自然是CSO,即Contract Sales Organization,合同销售組织。这一模式的爆热,是缘于制药企业在“两票制+营改增”的组合拳下寻找实现财税合规合法的一种解决方式。
近20年来畅行的高开高返的高风险医药营销模式,被法律以强制力限制了运转,提醒的是已有的销售模式到底应该如何转型?而这种转型,绝不能限于换了一身马甲。
首先是GPO,即Group Purchasing Organization,中文全称为集团采购组织。其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是:控费。各地在推进GPO过程中,同时存在着冷热两极的态度。
持支持态度的人,对于GPO这一新型药品采购模式报以极大的期望。从这样一个视角来看,医院的采购成本得以降低,制药企业的市场规模得以扩大,患者的用药成本得以缓解,自然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
但持反对态度的人,认为不管是哪种形式的GPO,都尚未摆脱“二次议价”的本质,而GPO组织背后浓厚的行政色彩,则将给本应处于纯市场化环境中的GPO以无形的行政压力,从而影响采购效果。
接着是DTP,即Direct To Patient,将药品直接服务于患者。两年前业界不会有人讨论DTP模式是否会成为未来营销发展的主流趋势。
然而,随着降低药占比等政策的推出,终端承压,再加上承接各地招标采购中流标的药品,这个舶来品从早期只有跨国巨头和商业企业布局,直至最近几年连锁药店甚至医药电商也开始入场抢位,它被当成中国医药行业终端变局中的新尝试。
声音最大的自然是CSO,即Contract Sales Organization,合同销售組织。这一模式的爆热,是缘于制药企业在“两票制+营改增”的组合拳下寻找实现财税合规合法的一种解决方式。
近20年来畅行的高开高返的高风险医药营销模式,被法律以强制力限制了运转,提醒的是已有的销售模式到底应该如何转型?而这种转型,绝不能限于换了一身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