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会提食盐中混有少量石灰石粉末的实验操作。
2、了解如何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在实验中寻找实验的方法及解决措施,从而提高學生的个体自主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使每一位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善于思考、思维严密、勇于进行实验探究的精神,让个人与小组的实验思想得到进一步的整合。
学情分析:
少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够高,部分学生的分析能力较弱、部分学生操作能力不强、部分学生观察能力及方式等存在不足,大多数学生能自动参与实验探究,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过滤操作的过程及蒸发结晶。
教学难点:
过滤操作的具体过程及蒸发结晶的具体过程。
教学活动:
一、投影《海水晒盐》中塘沽盐场视频进行导入(时间为2分37秒)
问题创设:视频中的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食盐,经过晒盐场得到的食盐是否含有不溶性的杂质,若有,请问同学们:如何将此不溶性的杂质与食盐分离。
二、复习归纳食盐的用途:请学生自主性归纳总结。
三、新课引领:学生实验仪器及药品准备:药匙、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烧杯、漏斗、蒸发皿、酒精灯、滤纸、火柴、坩埚钳、石棉网、蒸馏水、含石灰石粉末的食盐。
教师:展示一包没有开封的食用盐,开封后加入石灰石粉末(食盐与石灰石粉末的质量比为3:1)。并分发给九(1)班共14个实验小组同学。
学生: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进行合作讨论:利用现用的实验仪器,如何设计实验将食盐提纯。要求:每个小组将本组的讨论结果记下,并在全班进行发言性的交流(时间为5分钟)。
四、实验探究(27分钟)
教师:问题:食盐在常温常压下的溶解度约为多?
学生结论:36g左右。
教师:给每一个小组分发4g含有少量石灰石粉末的食盐,并提示每个小组根据食盐在常温常压下的溶解度来量取所需水的量。
学生结论:12g就足够了。
教师: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根据“先将粗盐溶解,再过滤,并围绕“一贴二低三靠”讨论具体操作要点,按称量粗盐——溶解——过滤——蒸发——称量精盐——计算精盐产率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请大家根据设计的方案,每小组完成粗盐提纯实验。同时请每个小组的成员注重本实验的注意事项。
每个小组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每个小组已经得到了预期的产品——精盐,在实验过程中相信大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现在我们就一起简要的讨论一下。
教师:作引流的玻璃棒为什么要与水平面成一定的角度?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归纳:否则引流效果不好,或者被过滤的液体直接滴入装滤液的烧杯去了。
教师:如果装被过滤液体的小烧杯不紧贴玻璃棒,会导致何后果?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归纳:否则引流效果不好,或者被过滤的液体直接流入装滤液的烧杯去了。
教师:不放滤纸行不行,漏斗中的液体的液面如何介定,玻璃棒为什么要紧靠滤纸的三层处?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归纳:不放滤纸是不行的,漏斗的边沿要高于滤纸的边沿,液面要低于漏斗的边沿,否有些被过滤的液体就没有经过滤纸而直接进入装滤液的烧杯了。同时玻璃棒要紧靠滤纸的三层处,否则滤纸易破损。
教师: 在本实验中,溶解、过滤、蒸发各个步骤中均用到了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归纳:在溶解过程中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在过滤过程中的作用是引流;在蒸发过程中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教师:过滤时,当烧杯内的粗盐水倒入过滤器后,对于残留在烧杯内的液体和固体应该如何处理?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归纳:首先用量筒量取的水不要用完,最好是用余下的水清洗2至3次最佳。
教师:如果过滤后溶液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有哪些,应该如何去操作?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归纳:先检查上述操作有没有失误,如果有就改进,如果没有就再进行一次过滤,或再进行两次过滤即可。
教师:在进行蒸发操作时,如何把握停止加热的最佳时机,太早熄灭或太晚熄灭,对实验结果及效果有何影响?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归纳:等有大量的晶体出现或者蒸发皿中只有很少量的水时再停止加热,最好是只有很少量的水时停止加热,否则不好介定,靠蒸发皿的余热把余下的水蒸发掉,太早熄灭会致使水蒸发不完,太晚熄灭会致使结晶出来的晶体被烤焦了。
教师:从理论上说,在本实验中精盐的生产率应该是75%,而没有一个小组能得出此结论,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归纳:其中第1小组、第7小组、第8小组的生产率大于75%,其它小组的生产率小于75%;因为这三个实验小组所得的晶体中都不同程度含有没有蒸发完的水,其中第8小组的生产率高达76.7%,因为此小组所得晶体中含水量很多;但是第4小组与第13小组所得的晶体都烤焦了,第4小组所得晶体发黄,第13小组所得日体都部分变黑了,这是加热过度而导致人;第9小组的同学在量取水时,采用了偏俯视的读数方式,所以所取到的水不够,所以部分食盐没有溶解在水中而被过滤掉了,所以生产率只有72.6%;余下小组的实验都属于正常操作,生产率得不了75%,这是在正常充许的误差所造成了。
五、每小组写出实验报告、实验反思及改时意见(5分钟)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实验课中,本人先从合理的问题情境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难点的出现,能从合理的问题设计入手,采用抛出问题,让实验小组进行分解、探究、反思等策略,将问题逐步解决。
在教学设计上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本节目标,我在设计中注重了运用设疑、引导的形式,将重点、难点分层逐步突破,另外,能运用交流研讨、小组合作、相互质疑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合作意识,并体现了实验小组的学思结合,学用结合的理念,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好习惯,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然后汇报交流,避免了实验的盲目性和草率性。但在课堂教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时间处理不够紧凑。
1、让学生会提食盐中混有少量石灰石粉末的实验操作。
2、了解如何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在实验中寻找实验的方法及解决措施,从而提高學生的个体自主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使每一位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善于思考、思维严密、勇于进行实验探究的精神,让个人与小组的实验思想得到进一步的整合。
学情分析:
少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够高,部分学生的分析能力较弱、部分学生操作能力不强、部分学生观察能力及方式等存在不足,大多数学生能自动参与实验探究,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过滤操作的过程及蒸发结晶。
教学难点:
过滤操作的具体过程及蒸发结晶的具体过程。
教学活动:
一、投影《海水晒盐》中塘沽盐场视频进行导入(时间为2分37秒)
问题创设:视频中的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食盐,经过晒盐场得到的食盐是否含有不溶性的杂质,若有,请问同学们:如何将此不溶性的杂质与食盐分离。
二、复习归纳食盐的用途:请学生自主性归纳总结。
三、新课引领:学生实验仪器及药品准备:药匙、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烧杯、漏斗、蒸发皿、酒精灯、滤纸、火柴、坩埚钳、石棉网、蒸馏水、含石灰石粉末的食盐。
教师:展示一包没有开封的食用盐,开封后加入石灰石粉末(食盐与石灰石粉末的质量比为3:1)。并分发给九(1)班共14个实验小组同学。
学生: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进行合作讨论:利用现用的实验仪器,如何设计实验将食盐提纯。要求:每个小组将本组的讨论结果记下,并在全班进行发言性的交流(时间为5分钟)。
四、实验探究(27分钟)
教师:问题:食盐在常温常压下的溶解度约为多?
学生结论:36g左右。
教师:给每一个小组分发4g含有少量石灰石粉末的食盐,并提示每个小组根据食盐在常温常压下的溶解度来量取所需水的量。
学生结论:12g就足够了。
教师: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根据“先将粗盐溶解,再过滤,并围绕“一贴二低三靠”讨论具体操作要点,按称量粗盐——溶解——过滤——蒸发——称量精盐——计算精盐产率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请大家根据设计的方案,每小组完成粗盐提纯实验。同时请每个小组的成员注重本实验的注意事项。
每个小组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每个小组已经得到了预期的产品——精盐,在实验过程中相信大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现在我们就一起简要的讨论一下。
教师:作引流的玻璃棒为什么要与水平面成一定的角度?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归纳:否则引流效果不好,或者被过滤的液体直接滴入装滤液的烧杯去了。
教师:如果装被过滤液体的小烧杯不紧贴玻璃棒,会导致何后果?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归纳:否则引流效果不好,或者被过滤的液体直接流入装滤液的烧杯去了。
教师:不放滤纸行不行,漏斗中的液体的液面如何介定,玻璃棒为什么要紧靠滤纸的三层处?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归纳:不放滤纸是不行的,漏斗的边沿要高于滤纸的边沿,液面要低于漏斗的边沿,否有些被过滤的液体就没有经过滤纸而直接进入装滤液的烧杯了。同时玻璃棒要紧靠滤纸的三层处,否则滤纸易破损。
教师: 在本实验中,溶解、过滤、蒸发各个步骤中均用到了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归纳:在溶解过程中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在过滤过程中的作用是引流;在蒸发过程中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教师:过滤时,当烧杯内的粗盐水倒入过滤器后,对于残留在烧杯内的液体和固体应该如何处理?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归纳:首先用量筒量取的水不要用完,最好是用余下的水清洗2至3次最佳。
教师:如果过滤后溶液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有哪些,应该如何去操作?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归纳:先检查上述操作有没有失误,如果有就改进,如果没有就再进行一次过滤,或再进行两次过滤即可。
教师:在进行蒸发操作时,如何把握停止加热的最佳时机,太早熄灭或太晚熄灭,对实验结果及效果有何影响?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归纳:等有大量的晶体出现或者蒸发皿中只有很少量的水时再停止加热,最好是只有很少量的水时停止加热,否则不好介定,靠蒸发皿的余热把余下的水蒸发掉,太早熄灭会致使水蒸发不完,太晚熄灭会致使结晶出来的晶体被烤焦了。
教师:从理论上说,在本实验中精盐的生产率应该是75%,而没有一个小组能得出此结论,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归纳:其中第1小组、第7小组、第8小组的生产率大于75%,其它小组的生产率小于75%;因为这三个实验小组所得的晶体中都不同程度含有没有蒸发完的水,其中第8小组的生产率高达76.7%,因为此小组所得晶体中含水量很多;但是第4小组与第13小组所得的晶体都烤焦了,第4小组所得晶体发黄,第13小组所得日体都部分变黑了,这是加热过度而导致人;第9小组的同学在量取水时,采用了偏俯视的读数方式,所以所取到的水不够,所以部分食盐没有溶解在水中而被过滤掉了,所以生产率只有72.6%;余下小组的实验都属于正常操作,生产率得不了75%,这是在正常充许的误差所造成了。
五、每小组写出实验报告、实验反思及改时意见(5分钟)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实验课中,本人先从合理的问题情境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难点的出现,能从合理的问题设计入手,采用抛出问题,让实验小组进行分解、探究、反思等策略,将问题逐步解决。
在教学设计上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本节目标,我在设计中注重了运用设疑、引导的形式,将重点、难点分层逐步突破,另外,能运用交流研讨、小组合作、相互质疑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合作意识,并体现了实验小组的学思结合,学用结合的理念,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好习惯,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然后汇报交流,避免了实验的盲目性和草率性。但在课堂教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时间处理不够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