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导学式”教学法(下)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运用学法,引导学生由感而悟
  学习方法的运用和实践是整堂课的关键,更是学生主体活动的重点和中心。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切忌盲目、草率。为防止适得其反,教师在教学中可分为三个阶段:质疑——解惑——感悟。
  第一阶段:质疑。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有疑,才能去探索、去创新。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读课文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没有问题的读是不会有多大收获的,收获来自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引导学生质疑的方法很多,因人而定,因文而定。笔者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从标题入手,顺藤摸瓜。围绕作者思路,逐步提出问题。二是注重文眼,逆向探路。即“追根求源”法。三是抓主要词句,扩散质疑。即抓住文中主要词句,提出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四是根据学生当时心境,因情设疑。
  总之,质疑的方法举不胜举,各有所长,质疑品质有待长期训练,逐步形成。另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围绕重点和中心筛选问题,分析问题,找出有价值的问题,抓住重点和中心,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
  第二阶段:解惑。质疑在初读课文中完成,解惑则可在精读课文中进行。这一阶段要充分发动学生群体作用,特别是学习小组的作用,引导学生联系问题,展开讨论共同探寻答案,同时勾画出文中相关语句,作好笔记。之后再抽学生在全班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并鼓励学生有不同看法,对学生创造性的意见还应号召全班同学学习。
  第三阶段:感悟。这一阶段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课文,认识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懂得学习与做人。一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文章核心,领悟蕴含着的道理,受到启发,得到教育,提高自身道德素质,陶冶高尚情操。二是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写作特点、语言风格,反复诵读精彩片断,积累写作素材,从而提高自己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总之,“质疑”“解惑”“感悟”的关键在于把好“导航”这个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紧扣问题,分析理解,深入体会,灵活运用学法,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三、总结学法,为学习形成好习惯
  学法出于实践而用于实践,并不断丰富创新。只有养成习惯和方法才能长期而有效地用于实践,才能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一堂真正意义上的好课是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会在以后遇到这样的课文能够独立地品析。所以,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学法不能急于完事了结,而要及时、准确地总结学法,根据运用中的得与失不断改进学法,并能用于以后的学习实践中。让“总结——实践——再总结——再实践”成为师生生活的主旋律。
  四、交流提升,因学习而会学习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作读书笔记,将本节课的所学、所听、所想记入笔记中,或作摘录,或写读后感,这无疑是苦一时而乐终生的行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可能只用一种教学模式就“打遍天下”。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题就要采用不同的教法和學法。即使同一堂课也应时时变换活动形式,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学定教,以学定法”,灵活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穿插独特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有模式而无定式的教学境界。
  “导学式”教学模式并非一种定式,而是以学生为本,以自主合作为魂,尊重实际,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新的教学理念系统。我们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应该坚持以清醒的头脑统帅自己,以实践创新完善自己,以饱满的热情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生为本,以教会学生学习与做人为目的,把好船舵,方能驶向胜利的彼岸。
  【作者单位:四川省大英县象山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有方法,但课堂教学又无定法。名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我们作为一线教师,也应有自己的教学方法。笔者经
期刊
在伴随这个暑假结束的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上,中国队不仅收获了奖牌,还收获了不少奥运故事,展现了新一代中国运动员的体育精神。  比如因被外国网友称为“里约最可爱运动员”而成为“世界网红”的傅园慧。北京时间8月9日,在女子100米仰泳决赛中,傅园慧以58秒76的成绩并列第三位获得铜牌,仅比获得银牌的选手慢了0.01秒。赛后,在接受采访之时傅园慧表示:“我昨天把洪荒之力用完了,今天没有力气了。”“我已经用
期刊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本次课内习作教学从实践到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从中体会到教师只有真正从孩子的需要出发,贴近孩子的学情去思考,在孩子需要处进行点拨,有针对性地指导,真正激活孩子的思维,让孩子的语言在课堂生长,才能使孩子的学习在课堂真正展开,让孩子的思维在课堂上真正活跃。  本次习作,笔者通过四个板块的教学实现了学生对日记格式的正确掌握,打开日记选材思路,选取独特的角度,书写真实的内容。在打开日记选材
期刊
刚走到四楼,就听到了同学们震耳欲聋的晨读声。可一进教室,我发现通正回头和强嬉皮笑脸地说话。于是我便“威胁”通利用早读课赶紧背诵课文,以备课上检查。为了考验他,我给他选了颇具难度的《送东阳马生序》。通周围的同学笑了,他们的笑一半是笑通,一半是笑我在为难通。  上课铃响前,我刚走进教室,便听见通周围的同学叫喊着:“老师,您不检查通的课文背诵了吗?”晨读课上我只是想吓唬吓唬通,没想到他的“死党”还当真了
期刊
声音被誉为我们的“第二张面孔”,一副好嗓音对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学校,声音清脆甜美的学生大多很自信,而嗓音差的学生由于在很多活动中都无法展示自己,所以会产生自卑感。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再加之存在不良的说话习惯,嗓音常处于嘶哑状态,因而健康、清脆、明亮、甜美的声音就与这部分学生失之交臂了。  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用嗓时间相对比其他科目要长一些,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去
期刊
内容提要:近年来,语文高考大纲微调不断,对于高中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要求愈加明确:更加注重体现语文的基础性与综合性,全面考查高中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人文素养。比如近些年国学热潮的兴起,再比如新的高考大纲修订内容通知(《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中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主张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包括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
期刊
秋季开学伊始的升旗仪式上,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廖老师专门向全体同学宣讲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新版《小学生守则》的相关内容,号召同学们做一个遵规守纪,文明礼貌的好少年,共同努力,营造出学校良好的精神风貌。  一天上午,我正在上语文课,突然,廖老师轻轻敲门,进入了我们四(1)班的教室,并表示要临时打断一下,做一个小小的抽查测验。  廖老师笑容可掬地随机选取了几名同学,问的问题其实并不难,诸如“作为少先
期刊
教育部2016年9月20日宣布啟动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到2020年左右将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中考招生录取模式。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学业水平考试包含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全科开考”“凡学必考”,不纳入总成绩的科目只作“合格”要求,旨在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  在前期部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令语文教师感到头痛的难题。如何进行作文教学以及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困扰语文教师多年的问题,也是笔者一直关注并努力探索的问题。经过历年的摸索,多少有点体会,在此与教育界同仁一起探讨交流。  笔者认为,好作文不是讲出来的,“讲作文”也很难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应从细微处,引导,从多方面引导学生,使其写出好作文。  一、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所谓讲作文也只是讲作文的结构形式、表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没人能代替学生本人的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其中一个方面,写作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写作质量的高低。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一旦产生,就会成为取之不尽的动力源泉。  为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开辟作文的第二课堂迫在眉睫。目前有很多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