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有方法,但课堂教学又无定法。名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我们作为一线教师,也应有自己的教学方法。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不断总结,以“以学生为本,以自主合作为魂,以学生学,教师引,学生悟,教师导”为主要教学思路,在阅读教学中初步形成了“导学式教学法”,即按照“激发兴趣——运用学法——总结学法——交流提升”的步骤教学。
一、激发兴趣,开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
心理学家皮亚克说过:“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通过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使他们发展。”
激发兴趣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
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但要根据教材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一种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启发性、创新性、合理而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此简介一二:
1.故事简析式,即简介本课故事,或串编相关故事,以吸引学生。
对故事性强的文章或具有一定故事背景的文章可采用此法。如教学《最后一课》一文时可从历史背景入手简介故事情节,激发学生了解故事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地去学习,去探索。
再如教学《邓稼先》一文时可选取一个邓稼先的感人故事,或介绍旧中国的贫穷落后,遭人蹂躏,新中国的繁荣富强,扬眉吐气,特别是国防军事、科学技术都已达到世界前列,让学生感受我们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辉煌成就,体会中国人民的骄傲和伟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欲望,从而自觉地阅读课文,学习知识。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去了解认识我们的这位科学巨人,也为学生们的人生指明方向。
2.设置悬念式,即创设疑问,设置悬念,吊学生胃口。
如教学《故乡》一文时可在读课文之后请学生在课文原标题“故乡”二字之前,加上一个或几个修饰性的或限制性的词语,把这篇课文的标题变成“……的故乡”的形式,以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去读课文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再如,在《皇帝的新装》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设疑:皇帝可谓世界上最富有,最不可一世的,那么他的新装一定也不错吧?再让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同时提出:“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看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最后,让学生准确认清这个“骗”局的本质。
3.情景渲染式,即直观教具、情景诱导等手段把学生带入作者的喜怒哀乐的情景中去,与作者一起进入真实的情感体验。
如在《七根火柴》一文教学时,教师可先说明这是一个发生在紅军长征途中的故事。一位无名战士历尽千辛万苦,干粮袋中还有一块留有牙痕的骨头。他把卢进勇招呼到近前,伸开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一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他数不下去了,还差几个数才数到“七”,可是他还有很多话要说,因为奄奄一息的他要抓紧自己生命中的最后时刻向战友倾诉自己的心愿。可是此时他已经没有力气把这些话说出来了,他只能通过小心翼翼地一根一根地拨弄火柴这个动作和慢慢地数火柴的微弱声音表达自己的心愿。此时,他有多少话要对战友说啊,可是他已经不能说这些话了。同学们,这位战友要说些什么呢?有什么事这么重要呢?现在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再如教学《荒岛余生》一文时,可借助音乐和画面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现鲁滨孙在海浪中、孤岛上遭遇的艰难险阻,惊心动魄。引导学生随着主人公的艰险而担忧,胜利而兴奋,自始至终沉浸在作者的感情洪流中,身临其境地去品析文本,去体会主人公绝处逢生满怀希望的乐观英雄主义精神。
4.点击学法,为学生准确导航。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趁学生激情未消时及时组织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讨论学法。首先分清此类课文属于哪一类,特点是什么,再讨论这篇课文要完成些什么任务,引导学生借助“导读”和练习题,把握重点,明确任务,做到有的放矢。最后讨论如何完成每一项任务,由字词到句段,由篇章到布局,由人物到事件,由内容到中心,都得有重点、有步骤、有方法地进行。如:生字、新词可多联系上下文,多查字典、词典;理解课文内容,可抓住重点词句,联系收集的材料,归纳分析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文章中心,需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寻求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时代背景,品味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因此,教师要起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把好学习的方向。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当好“舵手”,掌好“帆船”,从而驶向胜利的彼岸。
【作者单位:四川省大英县象山中学】
课堂教学有方法,但课堂教学又无定法。名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我们作为一线教师,也应有自己的教学方法。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不断总结,以“以学生为本,以自主合作为魂,以学生学,教师引,学生悟,教师导”为主要教学思路,在阅读教学中初步形成了“导学式教学法”,即按照“激发兴趣——运用学法——总结学法——交流提升”的步骤教学。
一、激发兴趣,开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
心理学家皮亚克说过:“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通过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使他们发展。”
激发兴趣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
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但要根据教材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一种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启发性、创新性、合理而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此简介一二:
1.故事简析式,即简介本课故事,或串编相关故事,以吸引学生。
对故事性强的文章或具有一定故事背景的文章可采用此法。如教学《最后一课》一文时可从历史背景入手简介故事情节,激发学生了解故事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地去学习,去探索。
再如教学《邓稼先》一文时可选取一个邓稼先的感人故事,或介绍旧中国的贫穷落后,遭人蹂躏,新中国的繁荣富强,扬眉吐气,特别是国防军事、科学技术都已达到世界前列,让学生感受我们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辉煌成就,体会中国人民的骄傲和伟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欲望,从而自觉地阅读课文,学习知识。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去了解认识我们的这位科学巨人,也为学生们的人生指明方向。
2.设置悬念式,即创设疑问,设置悬念,吊学生胃口。
如教学《故乡》一文时可在读课文之后请学生在课文原标题“故乡”二字之前,加上一个或几个修饰性的或限制性的词语,把这篇课文的标题变成“……的故乡”的形式,以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去读课文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再如,在《皇帝的新装》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设疑:皇帝可谓世界上最富有,最不可一世的,那么他的新装一定也不错吧?再让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同时提出:“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看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最后,让学生准确认清这个“骗”局的本质。
3.情景渲染式,即直观教具、情景诱导等手段把学生带入作者的喜怒哀乐的情景中去,与作者一起进入真实的情感体验。
如在《七根火柴》一文教学时,教师可先说明这是一个发生在紅军长征途中的故事。一位无名战士历尽千辛万苦,干粮袋中还有一块留有牙痕的骨头。他把卢进勇招呼到近前,伸开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一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他数不下去了,还差几个数才数到“七”,可是他还有很多话要说,因为奄奄一息的他要抓紧自己生命中的最后时刻向战友倾诉自己的心愿。可是此时他已经没有力气把这些话说出来了,他只能通过小心翼翼地一根一根地拨弄火柴这个动作和慢慢地数火柴的微弱声音表达自己的心愿。此时,他有多少话要对战友说啊,可是他已经不能说这些话了。同学们,这位战友要说些什么呢?有什么事这么重要呢?现在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再如教学《荒岛余生》一文时,可借助音乐和画面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现鲁滨孙在海浪中、孤岛上遭遇的艰难险阻,惊心动魄。引导学生随着主人公的艰险而担忧,胜利而兴奋,自始至终沉浸在作者的感情洪流中,身临其境地去品析文本,去体会主人公绝处逢生满怀希望的乐观英雄主义精神。
4.点击学法,为学生准确导航。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趁学生激情未消时及时组织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讨论学法。首先分清此类课文属于哪一类,特点是什么,再讨论这篇课文要完成些什么任务,引导学生借助“导读”和练习题,把握重点,明确任务,做到有的放矢。最后讨论如何完成每一项任务,由字词到句段,由篇章到布局,由人物到事件,由内容到中心,都得有重点、有步骤、有方法地进行。如:生字、新词可多联系上下文,多查字典、词典;理解课文内容,可抓住重点词句,联系收集的材料,归纳分析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文章中心,需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寻求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时代背景,品味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因此,教师要起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把好学习的方向。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当好“舵手”,掌好“帆船”,从而驶向胜利的彼岸。
【作者单位:四川省大英县象山中学】